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何主攻孫權,而不是劉備?

考慮分析問題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曹操的利益和立場來考慮, 其答案自然明朗。 赤壁之戰結束後, 曹操的主力軍隊遭到重創, 一時間難以恢復, 他需要時間來整頓內部, 發展生產, 修養生息, 恢復軍隊的士氣, 更換武器, 補充馬匹, 糧食, 衣物, 藥品。 補充新兵, 整改編制, 重新訓練, 治療傷兵等等。 而他在做這些事情時, 劉備趁機奪了荊州, 又奪了益州, 曹操奪了漢中。 形成三方鼎立的居局面。

這時出現一個問題, 就是曹操到底先打誰?自然先打孫權, 理由有兩條。

第一, 曹操要報赤壁之戰戰敗的仇。 這個好理解, 赤壁之戰前, 曹操本來是打劉備的, 眼看劉備就被曹操生擒活拿了, 到嘴邊的肉, 居然被孫權搶去了。 煮熟的鴨子都能飛了, 曹操心裡自然有氣。 而且他本以為孫權能夠迫於他強大的軍事壓力而投降, 沒想到這綠眼睛的居然在赤壁燒了他二十萬大軍和無數戰船。

這個仇, 這口氣, 不出心裡實在難受。 加上東吳的頂樑柱周瑜剛死, 正好趁這個機會國內沒有像樣的統帥, 趕緊發兵打他一場。 指不定就能把東吳給滅了。

第二, 劉備不好打。 劉備集團在曹操修整軍隊的時候奪了益州。 益州是蜀地, 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 這麼一個險要之地被劉大耳給搶了, 要想滅掉他談何容易?當年劉璋盤踞蜀中, 朝廷尚且奈何他不得, 何況劉備?劉備此時已經是兵精糧足, 文武出眾, 能征慣戰者極多。 加上又佔據險要地理, 易守難攻。 曹操若是去打劉備, 豈不正好把自己拖入泥潭裡?倘若劉備堅守不出, 堅壁清野。 曹操大軍深入重地, 找不到劉備軍決戰, 又不能前進半步, 空耗費軍馬錢糧。 曹操豈不是被活活拖死在蜀中?

另外, 曹操能打劉備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了。 曹操打劉備的最佳時機就是剛佔領漢中時。 此時蜀地人心不穩, 劉備殺人尚且控制不住人心。 但是由於孫權在東邊趁機打合肥, 合肥是曹操集團的軍事戰略要地, 且兵力極少。 曹操唯恐有失, 連忙從漢中撤兵, 次年打孫權去了。 為的就是把孫權趕走。 解合肥之急。

所以曹操集團在不能打蜀的情況下, 只能連續對吳用兵, 迫使其一方先倒, 劉備集團急於鞏固政權, 也沒那閒工夫管孫權, 孫權是孤軍奮戰。 加之曹操水軍已有了經驗。

打孫權是比較划算的買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