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豆瓣日記: 餃子

本文作者“青崖白鹿”, 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好吃不如餃子, 舒服不如倒著。

東北餃子有名, 貌似在每個城市裡都能看到幾家正宗東北餃子館, 餃子還是餃子, 正宗不正宗就不知道了。 那些餃子皮囔囔的, 吃不出到底是什麼餡, 和速凍餃子一樣另人失望。

最好吃的餃子應該是現包的, 和麵, 揉面, 醒面;剁肉, 剁菜, 調餡;擀皮, 包好, 下鍋, 一氣呵成。 吃起來皮裡藏著揉進去的力氣, 筋道;餡裡滲出濃郁的汁水, 鮮亮!

小時候, 除非遇到節慶, 一般只有貓冬時才有空包餃子。 一是因為平日裡農忙沒空, 我爸媽到底有多忙呢,

按理說我家也沒多少地, 但是他們基本上每天都是三四點起炕, 晚上天不黑不回家, 有時候中午還要帶飯在地頭將就一口, 所以根本不會大費周章的包餃子。 再就是我家確實窮, 只有過年才捨得買肉買面, 肉淨撿肥的買, 有時候還會買血脖肉, 面一袋子就能吃一年, 到了夏天生了蟲, 再去二寶家借個笸籮把蟲篩出去, 餘下的面曬乾了接著吃。

我家後園子種了兩壟韭菜, 春韭綠油油, 一掐一包水。 我媽每次都是割來炒著吃, 從來沒想過給我們包餃子。 有一年, 後趟街陳三媳婦來找我媽要韭菜, 說:六嬸, 我婆婆得糖尿病了, 想吃韭菜雞蛋的餃子, 我家沒有韭菜, 能不能上你家後園子割點?我以為我媽會不同意, 因為當年她婆婆當婦女主任的時候沒少禍害我家。

因為我爸媽想要個兒子, 所以超生了我, 那時候隔段時間婦女主任就帶一群人來我家, 屋地裡擠擠插插的站滿了陌生人, 婦女主任坐在炕沿上讓我爸媽叫罰款, 開口就是兩千。 那時候我家窮啊, 也不光是我家, 全村也沒幾戶能拿得出兩千塊錢的。 沒有錢, 就拿東西, 我家真是沒什麼值錢的家電, 當時連個電棒(手電筒)都沒有, 那些陌生人就翻箱倒櫃的找值錢的東西, 把櫃子裡的被子都掀下來, 把盛衣服的箱子扔到院子裡, 家裡一片狼藉。 我媽哭著說:我家老大有蛇皮, 是殘疾, 所以才要老二。 然後就讓我姐脫衣服, 那時候我姐八九歲了, 站在炕裡戰戰兢兢的, 磨蹭著把外褲扒了, 婦女主任看都沒看一眼,
就說蛇皮不是殘疾。 起身出去, 到了院子裡回頭來一句, 把錢準備好, 過幾天我們再來。

拉鋸戰扯了半年, 我爸媽還是乖乖認慫掏了錢。 其實那時候在農村, 如果頭胎是女孩, 是允許生二胎的。 況且婦女主任家的親戚, 也就是陳李軍家, 連著生了三個, 最後硬是把小兒子和二女兒上戶口寫成了龍鳳胎, 反倒沒罰一分錢。

陳三他媽吃了餃子, 又活了好些年, 每天坐在大門口曬太陽, 眼睛盯著路上的行人, 偶爾看到我, 還問:燕兒啊, 你上學去啊?我每次都要忍住不要照她臉上啐一口唾沫, 問問她怎麼腆臉吃我家韭菜包的餃子。

春天最好吃的是野菜餃子, 可以是薺菜的, 也可以是廣東菜(莢果蕨)的。 薺菜和廣東菜用水焯過,

剁碎, 各有各的清香。 夏天園子裡的菜下來了, 黃瓜一摘一大堆, 我媽會鑔黃瓜絲攥出水包餃子, 剩下的瓜瓤就扔給雞鴨鵝。 秋天趕上陰雨天, 我們也會包餃子, 往往是包大蒸餃, 個大實惠, 帶著上地還能壓壓餓。 到了冬天, 氣溫驟降, 等到積雪站住了, 東北就成了一個天然的大冰櫃。 趁著大雪還沒把路封住, 我媽會去姥姥家辦年貨, 每次都是扛一塑膠袋子的吃的回來。 進了家門打開袋子口, 掏出一包瓜子, 一包糖塊, 一袋子凍梨, 一袋子凍柿子, 一卷幹豆腐, 一袋粘餅子, 塑膠袋子底下就是幾袋子肉, 有肥的豬頭肉, 晚上用來熬酸菜;有生的血脖肉, 用來包酸菜餡的餃子;再好的肉, 就拿到倉房的鐵桶裡凍起來, 留著過年那幾天吃。

收拾妥當, 我媽會去後屋缸裡撈酸菜。 在東北, 酸菜不是什麼稀奇玩意, 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要汲一缸。 我家的缸一米多高, 寬下一個大人也抱不下, 裡面的塑膠袋口壓著一塊方形的花崗岩石頭, 下面是滿滿登登的一缸酸菜。 大號白鋼盆撈一盆, 然後把袋子口壓好, 把酸菜洗乾淨, 去除醃菜水的酸味, 把菜板子和酸菜端進屋裡, 我媽就著炕沿開始準備酸菜餡。

先把包菜幫那邊橫向切開, 把老幫子一片片的取下來, 中間片一刀, 摞起來, 到了酸菜心, 我媽就切一段下來, 一半給我, 一半給我姐, 剩下的酸菜心切成絲用來熬豬頭肉。 其實酸菜心有什麼好吃的呢, 無非就是艮艮的, 酸酸的, 要是醃的不好, 咸酸的沙口, 根本沒什麼吃頭。 可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糖是不能常吃的,所以酸也是一種美味了。

一摞摞的酸菜幫切成條,再剁成末,攥出酸水,一團團的扔到盆裡留著拌餡。

把菜板子擦乾淨,取出豬頭肉,就是最令人高興的時候了。偶爾有幾塊肥肉上沾著一疙瘩瘦肉,我媽會剃下來給我和姐姐解解饞,剩下的肥肉切成半指厚的片,拿去外屋地鍋裡添上水把酸菜心和豬頭肉扔進去亂燉。我爸在屋外和麵燒火,我媽在屋裡剁肉餡,我們知道我爸會趁著放鹽的間隙偷兩塊肥肉吃,但是我媽心情好,所以並不會吵架。我媽去外屋地調好油,花椒面,醬油等調料,指使我爸揉面擀劑子,我和姐姐坐在飯桌旁邊等著包餃子,偶爾我爸出去看看火,我媽擀皮都供不上我們姐倆包。等到包好一簾餃子,大鍋的水也開了,我爸去外屋地下餃子,我媽盛酸菜,我和姐姐拍蒜倒醬油,等到餃子,酸菜和酸醬都上了桌,外面天都黑了,一家人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聽著外面的風聲,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和軟爛的豬頭肉,這個家才得到了短暫的寧靜。

東北的冬天什麼最難得?除了肉,當然要數青菜。那時候保溫車還不盛行,市場裡有暖氣,所以青菜偏貴,偶爾遇上路邊的卡車,車上蒙著一床厚厚的被子,被子底下是成捆的芹菜。加上秋天存下的白菜,就是素餡餃子的主要原料了。以前過年,我爸媽是捨不得買菜的,他們覺得買肉吃實在,買菜吃就是冤枉,但是他們又沒闊綽到吃全肉的餃子。

小學以前,我家過年吃酸菜餡的餃子。有一年過年,我媽狠狠心買了一斤半肉,那時候沒冰箱也沒鐵桶,我媽把肉扔到房頂上的雪裡凍起來,想著過年包酸菜肉的餃子吃。結果草房低矮,那點肉讓鄰居家的狗占了先機,吃的囫圇半片,所以那年春節,我們只能吃白菜餡的素餃子。

98年以後,我家蓋起了新房子,也就漸漸吃上了白菜肉或白菜芹菜肉餡的餃子,後來不知道聽誰說的三十晚上吃白菜,這一年就白乾了,所以我家才換成芹菜肉餡的餃子。直到我大學畢業,我家才吃得起“一個肉蛋”的餃子。

東北過年,不止三十晚上吃餃子,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初三早上要吃餃子,初五說是“捏破五”也要吃餃子。也就是說過年這幾天,基本上頓頓都是餃子,好像把一年沒吃的餃子,都補過來,讓愛吃餃子的過足癮,讓不愛吃餃子的吃到煩。

條件好了,再沒有誰家吃不起餃子。這麼頻繁的餃子宴,不止吃起來煩,包起來更是絮煩,何況按照我媽的說法,初一到初三是不能幹任何活計的,所以臨過年那幾天,我們就提前包幾簾餃子,放到屋外的牛車上凍起來,凍得梆梆硬了,撿起來裝進塑膠兜系好,想吃了隨時取一包煮起來,方便。

過年那天,我們除了包自己家的餃子,偶爾也會去二大爺和五大爺家幫忙包餃子。這幾年二大爺死了,五大爺也吃不下幾個餃子,鄰居們給端一碗就夠了,我和姐姐也離開了家。

在南方,偶爾我也會包餃子,都是買現成的皮,連餡也是菜場絞好,包一次除了全家吃,還留一些在冰箱裡凍起來讓婆婆煮給孩子吃,只是這些餃子,無論是皮還是餡,吃著都不對味兒。

去年有外國朋友來家裡作客,我特意請姐姐過來幫忙和麵擀皮,我剁肉和餡,餃子煮出來像一鍋肥嘟嘟的小豬,吃起來齒頰留香,汁水四溢,總算是有點東北水餃的味道了。

國外友人狂吃兩大碗,吃完提議去散步,說實在吃不下,但是讚不絕口的說yummy!

回國後老外問我怎麼包餃子,我編了英文的菜譜過去,但是很懷疑他們能不能包出一樣好吃的餃子。不止是原料不一樣的問題,還有我不知道他們怎麼理解油鹽調料少許。

最重要的是,好吃的餃子還是要東北人親手包。

(全文完)

本文作者“青崖白鹿”,現居常州,目前已發表了37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青崖白鹿”關注Ta。

可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糖是不能常吃的,所以酸也是一種美味了。

一摞摞的酸菜幫切成條,再剁成末,攥出酸水,一團團的扔到盆裡留著拌餡。

把菜板子擦乾淨,取出豬頭肉,就是最令人高興的時候了。偶爾有幾塊肥肉上沾著一疙瘩瘦肉,我媽會剃下來給我和姐姐解解饞,剩下的肥肉切成半指厚的片,拿去外屋地鍋裡添上水把酸菜心和豬頭肉扔進去亂燉。我爸在屋外和麵燒火,我媽在屋裡剁肉餡,我們知道我爸會趁著放鹽的間隙偷兩塊肥肉吃,但是我媽心情好,所以並不會吵架。我媽去外屋地調好油,花椒面,醬油等調料,指使我爸揉面擀劑子,我和姐姐坐在飯桌旁邊等著包餃子,偶爾我爸出去看看火,我媽擀皮都供不上我們姐倆包。等到包好一簾餃子,大鍋的水也開了,我爸去外屋地下餃子,我媽盛酸菜,我和姐姐拍蒜倒醬油,等到餃子,酸菜和酸醬都上了桌,外面天都黑了,一家人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聽著外面的風聲,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和軟爛的豬頭肉,這個家才得到了短暫的寧靜。

東北的冬天什麼最難得?除了肉,當然要數青菜。那時候保溫車還不盛行,市場裡有暖氣,所以青菜偏貴,偶爾遇上路邊的卡車,車上蒙著一床厚厚的被子,被子底下是成捆的芹菜。加上秋天存下的白菜,就是素餡餃子的主要原料了。以前過年,我爸媽是捨不得買菜的,他們覺得買肉吃實在,買菜吃就是冤枉,但是他們又沒闊綽到吃全肉的餃子。

小學以前,我家過年吃酸菜餡的餃子。有一年過年,我媽狠狠心買了一斤半肉,那時候沒冰箱也沒鐵桶,我媽把肉扔到房頂上的雪裡凍起來,想著過年包酸菜肉的餃子吃。結果草房低矮,那點肉讓鄰居家的狗占了先機,吃的囫圇半片,所以那年春節,我們只能吃白菜餡的素餃子。

98年以後,我家蓋起了新房子,也就漸漸吃上了白菜肉或白菜芹菜肉餡的餃子,後來不知道聽誰說的三十晚上吃白菜,這一年就白乾了,所以我家才換成芹菜肉餡的餃子。直到我大學畢業,我家才吃得起“一個肉蛋”的餃子。

東北過年,不止三十晚上吃餃子,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初三早上要吃餃子,初五說是“捏破五”也要吃餃子。也就是說過年這幾天,基本上頓頓都是餃子,好像把一年沒吃的餃子,都補過來,讓愛吃餃子的過足癮,讓不愛吃餃子的吃到煩。

條件好了,再沒有誰家吃不起餃子。這麼頻繁的餃子宴,不止吃起來煩,包起來更是絮煩,何況按照我媽的說法,初一到初三是不能幹任何活計的,所以臨過年那幾天,我們就提前包幾簾餃子,放到屋外的牛車上凍起來,凍得梆梆硬了,撿起來裝進塑膠兜系好,想吃了隨時取一包煮起來,方便。

過年那天,我們除了包自己家的餃子,偶爾也會去二大爺和五大爺家幫忙包餃子。這幾年二大爺死了,五大爺也吃不下幾個餃子,鄰居們給端一碗就夠了,我和姐姐也離開了家。

在南方,偶爾我也會包餃子,都是買現成的皮,連餡也是菜場絞好,包一次除了全家吃,還留一些在冰箱裡凍起來讓婆婆煮給孩子吃,只是這些餃子,無論是皮還是餡,吃著都不對味兒。

去年有外國朋友來家裡作客,我特意請姐姐過來幫忙和麵擀皮,我剁肉和餡,餃子煮出來像一鍋肥嘟嘟的小豬,吃起來齒頰留香,汁水四溢,總算是有點東北水餃的味道了。

國外友人狂吃兩大碗,吃完提議去散步,說實在吃不下,但是讚不絕口的說yummy!

回國後老外問我怎麼包餃子,我編了英文的菜譜過去,但是很懷疑他們能不能包出一樣好吃的餃子。不止是原料不一樣的問題,還有我不知道他們怎麼理解油鹽調料少許。

最重要的是,好吃的餃子還是要東北人親手包。

(全文完)

本文作者“青崖白鹿”,現居常州,目前已發表了37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青崖白鹿”關注T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