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書·本紀》評點三:哀帝、廢帝、簡文帝、孝武帝、安帝、恭帝

文/格瓦拉同志

《晉書》為唐朝官修史書, 由宰相房玄齡領銜編寫, 參與其事者多達21人, 其用於記載帝王事蹟的部分, 有帝紀十卷和載記三十卷。 其中帝紀專用來記載兩晉皇帝事蹟, 載記則記述十六國政權的演變及大事件, 尊奉司馬氏為正統的特點明顯。 本文主要對東晉哀帝、廢帝、簡文帝、孝武帝、安帝、恭帝的本紀進行評點, 採用文言文形式。 評點如下:

哀帝司馬丕:哀帝耽于黃老之術, 遂至毒殞, 其夭亦以弱冠。 帝既多病, 不親政事, 朝柄掌于桓溫之手, 溫勢遂愈強矣。 當此之時, 燕、秦並侵, 晉數喪師失地, 河南將不復其所有也。

廢帝司馬奕:廢帝之時, 權歸桓溫, 政非己出, 嘿然充位而已, 然亦無大過, 蓋欲隱忍待變耳。 桓溫僭越久矣, 本欲立威河朔然後行篡位之事, 然自枋頭之敗後, 威名大損。 計無所出, 遂欲以廢立之事樹威, 帝之去位, 實以桓溫勢大難制也。 歸藩之後,

終不得見害, 以其忍辱偷生耳, 哀哉!

簡文帝司馬昱:簡文帝以柔克剛, 使桓溫終不得行篡立之事, 然終為清談之士, 亦不能有所匡救, 嘿然充位, 遂至晉室之衰無可救也!

孝武帝司馬曜:孝武之初, 謝安秉政、桓氏聽命, 君明臣賢、上下用心, 儼然有中興之氣。 初以苻秦勢盛, 難於爭鋒, 遂保境安民, 撫養士卒, 蓄勢待發。 苻堅南侵, 江東有危卵之憂, 雖勝於肥水, 實以僥倖。 堅即北遁, 秦遂分崩, 江北複為亂離。 諸胡蜂起, 割裂州郡, 轉相攻屠, 歲無寧日。 江東乘勢而動, 大舉規劃興複, 頗有功效。

然謝安之後, 司馬道子、王國寶用事, 帝亦漸昏聵、耽於酒色, 法紀鬆弛、朝政遂壞, 奸邪日多、苛斂實繁。 於是天下鹹怨, 將士寒心, 北伐之事然終至效微, 孝武亦以酒後戲言為姬妾所害, 惜哉!孝武之後, 晉政之崩不可救也, 終至於亡。 以此觀之, 孝武之咎大也!

安帝司馬德宗:安帝愚昧, 頗類惠帝, 當國二十餘載, 政歸權臣, 制非己出。 輔政之臣, 或道子、元顯之昏邪, 或桓玄、劉裕之奸雄, 晉室之亡, 良可知也!國祚之不振,

蓋自孝武始, 然猶遷延數十載, 緣何?以其尚有忠臣良將為之守義也。

待桓玄、孫恩之亂起, 朝廷、州郡忠良義士被屠戮實多;待至劉裕, 以繼次以剪除, 安帝亦無能為也, 終至朝堂、州郡臣守皆出裕門。 安帝羽翼即除, 封授非己, 或死或禪, 隨時而已。 安帝終見縊殺,

曾不見一忠義之士為之啼血呼號, 以此可知天下士民之心歸劉裕之久矣!

恭帝司馬德文:恭帝亦劉裕傀儡矣, 其之所以得立, 實裕以應讖“昌明之後有二帝”耳。 恭帝享國未及二歲, 嘿然充位, 政之所急, 備禪讓之禮而已。 國祚之移, 晉政之墮, 誠非恭帝之咎, 然終受亡國之任, 惜哉!

觀夫前漢、後漢、三國之亡君,皆得裂土封國,奉祀宗廟,尊崇甚厚,傳及子孫,固受禪之君之美德耳!晉恭帝既退居藩國,所欲求者,全身苟活而已,而裕猶弑之,何其殘狠若此?禪讓之君,頃遭屠戮,蓋自晉恭帝始,劉裕之醜大焉!

觀夫前漢、後漢、三國之亡君,皆得裂土封國,奉祀宗廟,尊崇甚厚,傳及子孫,固受禪之君之美德耳!晉恭帝既退居藩國,所欲求者,全身苟活而已,而裕猶弑之,何其殘狠若此?禪讓之君,頃遭屠戮,蓋自晉恭帝始,劉裕之醜大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