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爸就說一句話,3歲寶寶主動幫媽媽做家務!

在密西西比大學, 從1967年開始, 專家們調查了大量的3~4歲的幫家裡做家務的孩子, 直到他們成長到25歲以後, 研究發現幫助做家務的孩子與不做任何家務的孩子相比,

長大後更容易擁有成功的事業, 和朋友及家人能相處的更好。

晚上大寶對我說:“爸爸, 你可以評為懶惰第一名, 媽媽可以評為懶惰第二名。 ”我驚訝地問道:“為什麼呀?為什麼我是懶惰第一名?”

大寶解釋道:“因為你們每次都叫我幫忙拿東西。 ”我反駁道:“但是, 我每次做事情都很主動啊, 比如看到你杯子沒水了, 我就會叫你把空杯子拿給我, 然後我幫你倒水。 而不是等著你來找我。 ”

大寶想了想說道:“好吧, 那你就評為勤快第二名吧。 ”我高興地點了點頭:“我覺得大寶可以評為勤快第一名。 因為大寶會幫爸爸媽媽做很多事情。 ”

大寶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但臉上閃過一絲驕傲的表情。

過了一會兒, 我看到書桌上有些雜亂無章,

我也知道是大寶弄的, 但我並沒有挑明, 而是故意把責任推給寶媽:“媽媽怎麼把桌子弄得這麼亂, 怎麼也不收拾呀?如果是大寶的話, 早就收拾得乾乾淨淨了。 ”

這時候, 寶媽進來準備收拾, 我趕緊對大寶說:“大寶, 媽媽想跟你搶勤快第一名,

你可不要落後了哦。 ”大寶聽到後, 一個翻身就從床上爬起來, 把媽媽擠到一邊, 然後開始收拾起來, 還用嘴巴吹著桌上的灰塵。 我誇讚道:“大寶果然是勤快第一名, 做事真的很認真, 把桌子整理得好像洗過一樣乾淨。 ”

大寶聽了似乎很享受, 充滿活力地繼續忙裡忙外地收拾著。 為大寶今天的進步送上100個贊。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張爸爸家的寶寶愛做家務呢?

1、讓孩子認識到家庭責任

爸媽應該讓孩子知道, 家務活不是一個人的事, 而是整個家庭的事。 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盡可能地出份力, 幫彼此分擔, 在這樣的氛圍下, 孩子才願意付出, 越來越具備責任感。

爸爸:“媽媽做飯很辛苦, 咱們幫忙收拾收拾吧!”寶寶:“好。 ”

2、任務具體化

一個模糊的指令, 比如“把這收拾乾淨”, 會讓孩子困惑。 把一個任務分拆成一個個具體步驟, 這樣他才會確切地理解家長的要求。

媽媽說:“咱們先把玩具收拾好, 在把地掃乾淨!”

3、保持耐心, 多誇獎孩子

孩子一開始做家務很可能比較粗糙, 但此時不應該太苛刻。

給予孩子一些積極的鼓勵會讓他更有動力。 而且鼓勵不應該只停留在“你真棒”而是表揚孩子具體做了什麼。 “桌子擦的好乾淨啊”, “玩具收拾的好整齊啊”

4、用積極的態度感染孩子

如果爸媽總當著孩子面抱怨家務活又髒又累, 孩子肯定不願意做家務活。 多傳遞積極的情緒, 潛移默化中就會影響孩子。 尤其是爸爸, 如果總是推脫偷懶, 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5、給孩子一些新的挑戰

重複做某件事,孩子會容易感到乏味。所以偶爾媽媽給孩子一些新的任務或者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孩子反而會覺得新鮮,這樣可以鍛煉到孩子,讓他不再畏懼挑戰和失敗。

媽媽:“今天咱們一起包餃子吧!”寶寶:“好。”

6、在孩子面前適當地示弱

都說懶媽媽容易養出勤奮孩子,媽媽若能偶爾示弱,向孩子求助:“可以幫下媽媽嗎?”,孩子反而更有自信和責任感,主動幫媽媽分擔。

媽媽:“媽媽忙不過來了,能幫媽媽洗洗菜嗎?”寶寶:“好!”

7、更多樣地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會用零花錢去誘惑孩子做家務,這個做法比較有爭議。因為過多使用,容易讓孩子做家務只為了錢,忽略了責任感。國外很多家長會通過獎勵孩子做一些喜歡的活動來鼓勵孩子。

媽媽:“這周你表現得很棒,週末帶你去游泳!”寶寶:"太好啦!"

5、給孩子一些新的挑戰

重複做某件事,孩子會容易感到乏味。所以偶爾媽媽給孩子一些新的任務或者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孩子反而會覺得新鮮,這樣可以鍛煉到孩子,讓他不再畏懼挑戰和失敗。

媽媽:“今天咱們一起包餃子吧!”寶寶:“好。”

6、在孩子面前適當地示弱

都說懶媽媽容易養出勤奮孩子,媽媽若能偶爾示弱,向孩子求助:“可以幫下媽媽嗎?”,孩子反而更有自信和責任感,主動幫媽媽分擔。

媽媽:“媽媽忙不過來了,能幫媽媽洗洗菜嗎?”寶寶:“好!”

7、更多樣地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會用零花錢去誘惑孩子做家務,這個做法比較有爭議。因為過多使用,容易讓孩子做家務只為了錢,忽略了責任感。國外很多家長會通過獎勵孩子做一些喜歡的活動來鼓勵孩子。

媽媽:“這周你表現得很棒,週末帶你去游泳!”寶寶:"太好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