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援戰功卓著,馬革裹屍,為何沒能入選「雲台二十八將」?

(圖)王陽明文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 魯國大夫叔孫豹曾提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之說。 用今天的話說, 即能樹立高尚的品德,

又能為國建立功勳且能提出真知灼見的言論方為“不朽”。 自古迄今, 世所公認能稱得上這“三不朽”名號的, 只有“兩個半”。 晚清名臣曾國藩只能占“半個”, 而另外的“兩個”, 一個是至聖先師孔子, 一個就是聖人王陽明。 王陽明一生堪稱文韜武略, 內外兼修, 尤其是其“知行合一”與“致良知”的思想源流, 在明朝理學思想僵化的情況下達到了“震霆啟寐, 列耀破迷”的作用, 其影響遠播海內外, 傳承今世。 就是這樣一位聖人, 自年少時起就將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奉為楷模。 王陽明不僅將《馬援傳》倒背如流, 還時常夢到這位伏波將軍, 甚至有一次於夢中祭拜伏波將軍廟時還為其作詩一首:卷甲歸來馬伏波, 早年兵法鬢毛皤。 雲埋銅柱雷轟折,
六字題文尚不磨。 就在王陽明離世前一個多月, 偶然得到機會去拜謁了伏波將軍廟, 此情此景竟似與昔年夢中相仿, 不禁使他百感交集。 這樣一位讓聖人王陽明如此崇敬和掛念的東漢將軍, 到底有著怎樣的一段傳奇人生呢?

窮且益堅

馬援(前14年-49年), 字文淵, 扶風茂陵(今陝西楊淩西北)人。 其先祖是趙國的大將趙奢, 因號為馬服君, 故而後代因姓為馬氏。 曾祖父馬通因兄長馬何羅謀反被株連, 此後馬氏一門不再顯耀。 馬援十二歲那年, 父親就去世了, 但馬援少懷大志, 不願拘於詩書章句之間, 於是離開兄長去邊郡牧田。 後來馬援在郡任督郵時, 有一次押送囚犯去司命府, 卻因為憐憫其罪而將囚犯放走了, 於是自己不得不亡命北地。

想當年高祖劉邦也曾因私自縱囚而逃亡, 但劉邦當時是已經失期獲罪, 才不得不逃亡。 而馬援卻因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而甘願亡命, 就此心胸與道義來看確實鮮有能及之人。 此時的馬援不僅丟了官職, 還負罪逃亡, 可謂到了窮途末路之境地。 可轉機也就此出現了, 當時正好遇到天下大赦, 於是馬援就決定留在北地蓄養牛羊。 在此期間慕名而來的賓客聚集了數百家之多, 馬援帶著他們在隴漢間遊牧, 不久就有了數千頭牛馬羊和數萬斛的穀物, 但馬援說:“凡殖貨財產, 貴其能施賑也, 否則守錢虜耳。 ”於是將所積之財物盡數散予兄弟朋友, 自己只穿羊裘皮褲, 生活清簡。 在北地畜牧的馬援時常對賓客說“丈夫為志,
窮當益堅, 老當益壯”, 而他此後的經歷也正應了這番話。

(圖)馬援投漢, 滿振江(繪)

心附光武

王莽政權被推翻之後, 馬援留在西州, 被割據一方的隗囂所器重, 封為綏德將軍。 建武四年, 馬援攜帶隗囂的書信去洛陽面見劉秀。 劉秀沒有陳列衛士, 也沒有擺架子,

非常隨和地接見了馬援, 這讓馬援深受感動。 他對劉秀說“今見陛下, 恢廓大度, 同符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馬援由此感到光武帝劉秀才是真正具備帝王之德的人, 而劉秀對於馬援也是大加zan賞。 馬援回去後便勸隗囂誠心歸附劉秀, 隗囂本十分信任馬援, 於是讓馬援帶著他的長子隗恂去洛陽為質。 馬援在與隗囂的通信中總是盛讚光武, 時日一久, 隗囂便開始狐疑不定, 加上王元的挑撥, 隗囂認為馬援已經背叛了自己, 於是決定發兵拒漢。 在馬援的努力遊說之下, 隗囂的許多將領已經決意歸漢, 而隗囂依然堅持抵抗。 建武八年, 劉秀決定親自征討隗囂, 馬援在劉秀面前用米谷堆成山川溝壑的形狀, 指畫隗囂一方的地利與形勢, 其中的曲折隱深之處昭然若揭。光武讚歎說:“虜在吾目中矣!”第二天一早劉秀便發兵攻打隗囂軍,囂軍果然大潰。

征西羌 平交阯

自王莽末年起,因中原戰亂,無力顧及邊境,西羌頻頻侵入塞內搶掠,建武十一年,天下已定,光武帝開始將目光放在邊塞,於是拜馬援為隴西太守發兵破羌。這年夏天,馬援帶領步兵三千人擊破先零羌,斬首數百,虜獲馬牛羊數萬。守塞的八千餘羌人不戰而降,隨後又乘勝追擊其餘幾個羌人部落,暗中奇襲,羌人紛紛遁入唐翼穀中。馬援指揮漢軍將士們繞到羌人背後,乘夜放火,嚇得羌人紛紛逃散,漢軍大獲全勝。在交戰中馬援的小腿被敵軍利箭貫穿,光武帝立即派人過來慰問並賜予牛羊數千頭,馬援將這些牛羊以及戰時繳獲的大量戰利品盡數都分給了將士們。擊破羌人後,馬援又上奏朝廷將從金城遷來的三千多客民盡數放回原籍,又為他們建造城郭,設置官吏,開鑿水利工程,發展農業。

建武十三年,武都參狼羌聯合塞外發動叛亂,馬援又率四千人將參狼羌人圍困在山上,控制水草地,致使參狼羌人一部分逃亡出塞,一部分歸降漢軍。此後,隴右安定。馬援恩信並用,寬以待人,在隴西太守任上時,賓客滿門,百姓安居樂業,還經常向朝廷建言獻策,上下都十分敬重他。

建武十七年,馬援被征入朝任虎賁中郎將,不久,交阯地區征側、征貳姐妹反叛,佔領了交阯郡,九真、日南等地紛紛響應。光武帝拜馬援為伏波將軍前去平叛。越地自古多瘴氣,行軍困難,馬援率軍沿海而行,隨山開道千餘裡,直到建武十八年春,漢軍才到達浪泊,與叛軍交戰,斬首千餘。第二年斬征側、征貳首級,傳至京師,劉秀封馬援為新息侯。

身死遭讒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郡五溪蠻叛亂,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剿滅卻全軍覆滅,馬援於是自請為戰。當時馬援已經六十二歲高齡了,所以開始劉秀並不願意讓馬援再披甲上陣,可是馬援在光武面前披甲執戟,翻身上馬,以示未老,最終劉秀答應讓馬援領兵出征。在征討五溪蠻時,許多士兵都因染上暑疫而死,馬援也因此身患重病,但仍舊強撐著指揮軍隊,士兵深受感動,士氣大振,但馬援不久因病而死。

馬援死後,有人上書給劉秀稱他當年征交阯回來時帶回了一車珍珠文犀,加上更有小人在劉秀耳邊煽動,使得光武聞之大怒。實際上,那一車所謂的“珍珠”不過是馬援從當地帶回來的薏苡,薏苡有輕身的功效,可以抵禦南方的瘴氣,馬援將其帶回,想要在中原培植。馬援的妻兒不知光武為何事而怒,不敢將他歸葬祖墳,只能在城西買了數畝地將馬援草草下葬,其賓客和故友也都不敢前來弔唁。將馬援下葬後,馬援的侄子和妻子兒女到朝廷請罪,方知馬援是遭小人讒言,於是先後六次上書陳冤,劉秀才下令將馬援好好安葬。

馬援一生清正廉潔,寬以待人,文治武功都是上等之才。永平初年,顯宗下令畫建武年間功勳卓著的二十八位名將列于雲台,受萬世祭拜,卻因為馬援的女兒已是當時的皇后,所以沒有將馬援列入其中。但實則馬援一生戎馬倥傯,戰功赫赫,並不遜於“雲台二十八將”。最終也應了他自己所說的“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作者:子繇,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其中的曲折隱深之處昭然若揭。光武讚歎說:“虜在吾目中矣!”第二天一早劉秀便發兵攻打隗囂軍,囂軍果然大潰。

征西羌 平交阯

自王莽末年起,因中原戰亂,無力顧及邊境,西羌頻頻侵入塞內搶掠,建武十一年,天下已定,光武帝開始將目光放在邊塞,於是拜馬援為隴西太守發兵破羌。這年夏天,馬援帶領步兵三千人擊破先零羌,斬首數百,虜獲馬牛羊數萬。守塞的八千餘羌人不戰而降,隨後又乘勝追擊其餘幾個羌人部落,暗中奇襲,羌人紛紛遁入唐翼穀中。馬援指揮漢軍將士們繞到羌人背後,乘夜放火,嚇得羌人紛紛逃散,漢軍大獲全勝。在交戰中馬援的小腿被敵軍利箭貫穿,光武帝立即派人過來慰問並賜予牛羊數千頭,馬援將這些牛羊以及戰時繳獲的大量戰利品盡數都分給了將士們。擊破羌人後,馬援又上奏朝廷將從金城遷來的三千多客民盡數放回原籍,又為他們建造城郭,設置官吏,開鑿水利工程,發展農業。

建武十三年,武都參狼羌聯合塞外發動叛亂,馬援又率四千人將參狼羌人圍困在山上,控制水草地,致使參狼羌人一部分逃亡出塞,一部分歸降漢軍。此後,隴右安定。馬援恩信並用,寬以待人,在隴西太守任上時,賓客滿門,百姓安居樂業,還經常向朝廷建言獻策,上下都十分敬重他。

建武十七年,馬援被征入朝任虎賁中郎將,不久,交阯地區征側、征貳姐妹反叛,佔領了交阯郡,九真、日南等地紛紛響應。光武帝拜馬援為伏波將軍前去平叛。越地自古多瘴氣,行軍困難,馬援率軍沿海而行,隨山開道千餘裡,直到建武十八年春,漢軍才到達浪泊,與叛軍交戰,斬首千餘。第二年斬征側、征貳首級,傳至京師,劉秀封馬援為新息侯。

身死遭讒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郡五溪蠻叛亂,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剿滅卻全軍覆滅,馬援於是自請為戰。當時馬援已經六十二歲高齡了,所以開始劉秀並不願意讓馬援再披甲上陣,可是馬援在光武面前披甲執戟,翻身上馬,以示未老,最終劉秀答應讓馬援領兵出征。在征討五溪蠻時,許多士兵都因染上暑疫而死,馬援也因此身患重病,但仍舊強撐著指揮軍隊,士兵深受感動,士氣大振,但馬援不久因病而死。

馬援死後,有人上書給劉秀稱他當年征交阯回來時帶回了一車珍珠文犀,加上更有小人在劉秀耳邊煽動,使得光武聞之大怒。實際上,那一車所謂的“珍珠”不過是馬援從當地帶回來的薏苡,薏苡有輕身的功效,可以抵禦南方的瘴氣,馬援將其帶回,想要在中原培植。馬援的妻兒不知光武為何事而怒,不敢將他歸葬祖墳,只能在城西買了數畝地將馬援草草下葬,其賓客和故友也都不敢前來弔唁。將馬援下葬後,馬援的侄子和妻子兒女到朝廷請罪,方知馬援是遭小人讒言,於是先後六次上書陳冤,劉秀才下令將馬援好好安葬。

馬援一生清正廉潔,寬以待人,文治武功都是上等之才。永平初年,顯宗下令畫建武年間功勳卓著的二十八位名將列于雲台,受萬世祭拜,卻因為馬援的女兒已是當時的皇后,所以沒有將馬援列入其中。但實則馬援一生戎馬倥傯,戰功赫赫,並不遜於“雲台二十八將”。最終也應了他自己所說的“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作者:子繇,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