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想瞭解橫掃iPhone、三星、小米等手機的全面屏?乾貨都在這裡!

全天候科技是華爾街見聞發起的原創科技新媒體, 悅讀更多請登錄我們的網站www.awtmt.com, 或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全天候科技(iawtmt)”、“新金融見聞(AWFintech)”。

摘要: 2017年正式開啟全面屏時代, 18:9的螢幕比例將成新熱點, OLED屏也會成為競爭關鍵。

文 全天候科技 張超

日前, 孫紅雷在參加《極限挑戰》時曝光了vivo X20, 這款全面屏新機立刻引發關注。 而關於iPhone 8、小米MIX 2等全面屏手機也令大家期待已久。

隨著即將發佈的各大手機圖陸續曝光, 智慧手機全面屏時代正式開啟。

什麼是全面屏手機?

從字面理解, 全面屏就是手機的正面全部都是螢幕, 手機的四個邊框位置都是採用無邊框設計,

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

但受到技術限制, 目前產出的都是高占屏手機, 還不能做到手機正面螢幕100%占比。

現在的全面屏手機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擁有超窄邊框, 但手機的額頭及下巴位置依然存在, 只是變得更小;

第二類是擁有超窄邊框, 甚至無邊框設計, 手機額頭消失, 整個手機只有下巴位置。

2016年10月已發佈的小米Mix帶領全球手機進入“全面屏”時代

螢幕比例18:9的全面屏手機成新熱點

根據太平洋證券今年發佈的《中國智慧手機螢幕報告》的資料顯示, 智慧手機螢幕尺寸正在逐漸擴大, 18:9的螢幕尺寸將成為手機市場新熱點。

太平洋證券通過調查近幾年手機螢幕變化趨勢發現, 螢幕5英寸以下的手機占比逐年降低, 各大手機廠商主要選擇5-6英寸之間的方案。 而大於6英寸螢幕的手機在總手機量中不足10%, 且在2017年1季度占比較2016年呈現下降趨勢。

照此趨勢, 未來6英寸左右的全面屏手機將會被廣為使用。 根據CINNO Research的預期, 2017年全面屏在智慧機市場的滲透率為6%, 2018年會飆升至50%, 後續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93%。

另一個趨勢是, 18:9的螢幕成為手機市場的新熱點。

CINNO Research的資料顯示, 過去幾年, 16:9的螢幕比例成為智慧機標準屏。

但從2017年5月份開始, 國內手機品牌商幾乎所有的新設計機型均已全線轉戰全面屏。 有相當多的國內廠商此前已經開了16:9的模具, 但由於全面屏的興起, 不得不調整開發計畫, 重新按照18:9的全面屏設計。

因為, 在手機大小已經提升到接近極限的時候, 採用18:9的螢幕, 可以極大地提升屏占比, 給人更強的視覺衝擊力。

全天候科技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了2017年下半年即將發佈的幾款全面屏手機相關資訊發現,

就已公佈的資訊來看, 18:9的螢幕比例已經成為新一輪全面屏手機潮的寵兒, 這些手機的螢幕比例也多在6英寸左右。

全天候科技整理的各品牌即將發佈手機螢幕參數

OLED屏成未來全面屏手機競爭關鍵

OLED屏是全面屏手機走紅的關鍵, 也將成為未來各大手機品牌競爭的關鍵。

一方面, OLED屏自身的特性決定其會被全面屏手機採納。

相比傳統液晶屏, OLED螢幕可以自發光, 所以不需要背光模組, 能使手機更輕薄;其次, 柔性OLED螢幕的下端子區域也較短, 易於實現窄邊框設計;最後, 柔性基板的機械應力非常小, 異形切割難度小, 速度快, 良率高。

另一方面, 因為OLED屏目前產出集中且成本較高, 其在各大手機品牌未來一段時間的競爭中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太平洋證券的資料統計,2016年OLED屏的產出主要來自三星。國內手機品牌商想在新機上選用OLED屏,除了等待三星的產出之外,就只能等待國內的面板廠在OLED領域的突破。

雖然資訊通信專家麥浩超指出,OLED螢幕生產成本今年明顯走低,且行業產能走上放量通道,但受工藝、原料、供應商等因素限制,目前使用OLED屏的成本仍然較高。Tech Insights的拆解報告顯示,三星S7的直板屏成本為47美元,而三星S8全面屏成本較S7上漲了40%達67美元。

據The Investor報導,為了擺脫在核心原料上的限制,蘋果已向 LG 旗下的液晶面板子公司LG Display注資2-3萬億韓元(約合118-177億元人民幣),建設一座代號為E6的新工廠,專門為iPhone供應OLED螢幕。

但目前iPhone還是很難快速解決這一問題。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就曾表示,儘管iPhone 8會在9月份發佈,但由於需求量較高、量產時間較晚等原因,很可能持續缺貨到2018年第一季度。

LCD面板需求旺盛,國產面板迎挑戰和機遇

由於全面屏手機尺寸的調整,對手機面板的需求也逐漸加大,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國產面板迎來挑戰和機遇。

根據太平洋研究的調查研究,新設計的機型基本都轉為全面屏,而螢幕比例從16:9向18:9切換的過程中,同樣大小的手機,其螢幕的尺寸會提升約10%左右。對面板的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大。

但從供給方面看,由於韓國廠商LGD和三星SDC於2016年關停了多條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以下簡稱“a-Si”)產線,加劇了a-Si產能的緊缺。下游需求旺盛、上游產能緊縮,致使a-Si面板供不應求的態勢在較長的時間週期內都會成為業內常態。

但如果國產面板能夠抓住這個機遇,極有可能將扭轉這一局面。

有市場機構分析稱,今後五年全球智慧機出貨量增速明顯趨緩,2017年手機面板過剩率可能達到30%。這意味著,LCD手機面板長期價格走勢將下滑。量產OLED面板的國產廠商,就將享受市場機遇帶來的紅利。

但無論如何,接下來將推出的全面屏手機還是很讓人期待的。

以下附上部分手機的概念圖和發佈時間:

小米MIX 2:9月11日

蘋果iPhone 8:9月12日

華為Mate 10:10月16日(據Tabletowo報導)

vivo X20:發佈會時間未公開

根據太平洋證券的資料統計,2016年OLED屏的產出主要來自三星。國內手機品牌商想在新機上選用OLED屏,除了等待三星的產出之外,就只能等待國內的面板廠在OLED領域的突破。

雖然資訊通信專家麥浩超指出,OLED螢幕生產成本今年明顯走低,且行業產能走上放量通道,但受工藝、原料、供應商等因素限制,目前使用OLED屏的成本仍然較高。Tech Insights的拆解報告顯示,三星S7的直板屏成本為47美元,而三星S8全面屏成本較S7上漲了40%達67美元。

據The Investor報導,為了擺脫在核心原料上的限制,蘋果已向 LG 旗下的液晶面板子公司LG Display注資2-3萬億韓元(約合118-177億元人民幣),建設一座代號為E6的新工廠,專門為iPhone供應OLED螢幕。

但目前iPhone還是很難快速解決這一問題。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就曾表示,儘管iPhone 8會在9月份發佈,但由於需求量較高、量產時間較晚等原因,很可能持續缺貨到2018年第一季度。

LCD面板需求旺盛,國產面板迎挑戰和機遇

由於全面屏手機尺寸的調整,對手機面板的需求也逐漸加大,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國產面板迎來挑戰和機遇。

根據太平洋研究的調查研究,新設計的機型基本都轉為全面屏,而螢幕比例從16:9向18:9切換的過程中,同樣大小的手機,其螢幕的尺寸會提升約10%左右。對面板的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大。

但從供給方面看,由於韓國廠商LGD和三星SDC於2016年關停了多條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以下簡稱“a-Si”)產線,加劇了a-Si產能的緊缺。下游需求旺盛、上游產能緊縮,致使a-Si面板供不應求的態勢在較長的時間週期內都會成為業內常態。

但如果國產面板能夠抓住這個機遇,極有可能將扭轉這一局面。

有市場機構分析稱,今後五年全球智慧機出貨量增速明顯趨緩,2017年手機面板過剩率可能達到30%。這意味著,LCD手機面板長期價格走勢將下滑。量產OLED面板的國產廠商,就將享受市場機遇帶來的紅利。

但無論如何,接下來將推出的全面屏手機還是很讓人期待的。

以下附上部分手機的概念圖和發佈時間:

小米MIX 2:9月11日

蘋果iPhone 8:9月12日

華為Mate 10:10月16日(據Tabletowo報導)

vivo X20:發佈會時間未公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