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結婚30年,我一直管我婆婆叫‘喂’!”

注:圖片來源網路

鯉魚/文

周圍和我同齡的女人, 很少有管自己婆婆叫媽的, 她們或者叫“老娘”, 依照老家的習慣, 這個老娘沒有媽的意思,

你可以把任何老人叫作“老娘”;或者是一輩子沒有叫過婆婆任何稱謂。

而我, 叫了婆婆30年的“喂”。

一開始我不叫她, 是因為和她有矛盾。 30年前, 我嫁過去的時候, 她家很窮, 我家比婆婆家富裕很多, 之所以同意這門親事, 是因為知道她家大兒子成績好, 讀了不少書。

在結婚之前, 我們只見過兩次面, 本來我父母是不同意這門親事的, 弟弟回來抱怨:姐, 那個人家也太窮了, 住的房子還不如我家豬圈好。 我一力反駁了父母和弟弟的意見:你們去別人家把湯圓都吃了, 回來不同意, 這說得過去嘛?

說白了, 是我看上他了, 覺得他長得白白淨淨的, 又讀了不少書, 應該挺能幹。 後來和他生活了三十年, 才深知他是狗屎做金箍棒——不能聞(文),

不能舞(武)。 聞起來臭, 一舞則斷。

婆婆有兩個兒子, 我嫁的是大兒子, 當年嫁過去的時候, 她的小兒子還未成家。 我們結婚後, 便分家了, 小小的一間破瓦房分給了我們, 歪歪斜斜, 是真的還不如我在娘家的豬圈。

注:圖片來源網路

除了這些, 還有一塊臘肉,

一捧穀子, 一把面, 婆婆說她家本來就窮, 沒東西分給我們。 這是我看不慣婆婆的一個地方, 她總是喜歡喊窮, 喊沒錢, 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 到現在還是天天喊, 而我是那種知道自己窮憋著不說的人。

嫁過去的一個月後, 我就和婆婆吵架了。 因為當時家裡沒吃的, 我是個很勤快的人, 這個不是自誇, 是真的從小在娘家很勤快。 就想著自己要多做點農活, 多種些糧食和菜, 明年就有收成了。

那天晚上, 我一個人在地裡忙到天黑才回去, 村裡的人都端著碗在吃飯, 婆婆也在, 吃晚飯的時候, 村裡的人總是喜歡聚在村口那棵大樹下。 有人看到我回來, 打招呼:“這麼晚才回來, 還沒煮飯吧?”

我點點頭, 有人在對我婆婆說話:“你家媳婦一個人這麼晚了也不好做飯,

就在你家吃嘛, 都一家人。 ”婆婆沒有說話, 過了一會兒, 她走了出來, 遞了一個碗給我:“你吃不吃?吃的話自己去舀, 我沒空。 ”

她說話的語氣不怎麼好, 我有些冒火, 把碗直接摔了, 說“不吃, 我自己會煮”。 從此以後, 我脾氣暴躁的名聲在村裡傳開了, 和婆婆也總是吵架。

老公那時不在家, 結婚後他天天在外面跑, 說跟著人在做生意。 當然, 後來證明他不僅沒掙到錢, 反而虧了本, 後來的很多年, 我都和他在打工還錢。

注:圖片來源網路

再後來, 婆婆的小兒子也結了婚, 他們沒有分家, 一直和婆婆住一起。 在我看來, 婆婆有些偏心, 她的小兒子結婚的第三天, 我們又大吵了一架, 原因是當時她讓我幫忙插秧, 我開玩笑說:“你么兒媳婦不是娶進來了嘛, 一起去嘛。 ”

婆婆回:“不可能的, 她家就那一個女兒, 從小沒幹過活, 哪可能去做這些哦!”

同樣是兒媳, 差別如此大, 我立馬火了, 當然那天也沒有幫忙去插秧。 我在娘家的時候, 也沒幹過這些啊, 吃的穿的從來都是村裡最好的。

我一直認為婆婆神經太大條,不會說話,而婆婆估計也認為我不好相處,反正我們說不了幾句,就會吵起來,這麼多年都是。

剛開始嫁過去的時候,我不好意思叫“媽”,所以總是輕聲地說一聲“喂”,我以為後來慢慢習慣就會叫媽了。後來和婆婆開始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我就正大光明,敞開嗓子叫她“喂”了。

現在是永遠不好意思叫她“媽”了。她小兒子的媳婦嘴巴挺甜,一直叫她“媽”,這點很受用。

我有一個女兒,她今年也結婚了,我總是告訴她說:你結婚後,還是得叫媽,不要不好意思,不然對方心裡會不高興的。

我是一個脾氣挺強的人,在這上面吃過虧,所以希望女兒別走我的路,別學我的脾氣。

後記:這個有關兒媳和婆婆的故事,是一個阿姨的人生,文中的“我”就是這個阿姨的經歷。她說只是想告訴年輕的一代孩子,嘴巴甜一些,是不會有錯的。

你看過的不同人生裡,或許藏著相同的故事。記憶會忘,但手中的筆不會。

我一直認為婆婆神經太大條,不會說話,而婆婆估計也認為我不好相處,反正我們說不了幾句,就會吵起來,這麼多年都是。

剛開始嫁過去的時候,我不好意思叫“媽”,所以總是輕聲地說一聲“喂”,我以為後來慢慢習慣就會叫媽了。後來和婆婆開始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我就正大光明,敞開嗓子叫她“喂”了。

現在是永遠不好意思叫她“媽”了。她小兒子的媳婦嘴巴挺甜,一直叫她“媽”,這點很受用。

我有一個女兒,她今年也結婚了,我總是告訴她說:你結婚後,還是得叫媽,不要不好意思,不然對方心裡會不高興的。

我是一個脾氣挺強的人,在這上面吃過虧,所以希望女兒別走我的路,別學我的脾氣。

後記:這個有關兒媳和婆婆的故事,是一個阿姨的人生,文中的“我”就是這個阿姨的經歷。她說只是想告訴年輕的一代孩子,嘴巴甜一些,是不會有錯的。

你看過的不同人生裡,或許藏著相同的故事。記憶會忘,但手中的筆不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