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界歷史上最早最強大的特務機構——東廠

作為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東廠, 在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之中, 佔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 它將陰暗和霸道集于一身, 向人們肆無忌憚的以高壓手段展示著它的腐朽, 時過數百年, 人們談及東廠, 依舊帶著驚怖。 西元1368年,不惑之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即位, 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大封諸將為公侯, 部份追封為王。 自古以來, 開疆建國的功臣, 都擁有無可比擬的權力, 但權力是把雙刃劍, 歷史上但凡炙手可熱的權臣, 大都死在自己的文韜武略建立起來的功勞之下。 “飛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 走狗烹”。 歷史的發展, 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布衣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 為了子孫後代永坐江山, 朱元璋對於可能威脅到皇權一切威脅, 全部進行了排除, 功臣殆盡、文吏束手、後妃外戚不干政, 權力高度集中於一人之手。 他進行這一行動就直接催生了佔據明朝歷史半壁江山的一系列特務機構,

錦衣衛, 東廠, 西廠。 而東廠則是這些組織中規模最大, 最具爭議性的組織。 永樂年間, 東廠初具規模, 靠著“靖難之役”登上皇帝大位的明成祖朱棣登基後不久, 便著手恢復當時最早的特務組織錦衣衛。 因為這個造反起家的皇帝需要間諜, 需要特務。

但是不久之後, 朱棣就感覺到錦衣衛有些缺處, 不太好用, 也不夠用, 於是謀劃建立一個使用起來得心應手的特務機構。 皇帝聽信宦官之言, 永樂十八年(西元1477年), 為了牽制錦衣衛, 一個由宦官提督控制的偵緝機構在東安門北側創立, 作為政治博弈的產物, 東廠就此登上歷史舞臺。

據《明實錄》記載, 東廠裡面供奉著嶽飛的雕像, 堂前還建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 在人們眼裡, 這似乎是一個低調而神秘的組織, 因為在建立之初, 幾十年間不見於史籍, 直到明憲宗朱見深的成化十三年六月, 東廠才出現在官修國史《明實錄》中。 而尚銘是史籍上第一個以“東廠太監”名義出現的人。

東廠是怎樣參與到權貴之間的博弈的?又是怎樣變成了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組織呢?

據《明史》記載, 東廠的屬官有掌刑千戶、理刑百戶各一員, 由錦衣衛千戶、百戶來擔任, 稱貼刑官。 其在執行公務時, 與錦衣衛相同, 需持有“駕帖”以證明代天子行事, 並且須由刑科給事中的“僉簽”才有效。 其實東廠初期並沒有自己的牢房與鎮撫司, 只是因為在清兵入關之後因政治需要被刻意誇大扭曲, 甚至把西廠與內行廠的劣行算在東廠與錦衣衛身上。 “廠衛”二字, 並不僅僅指東廠,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西廠了, 西廠也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稱, 全稱西緝事廠。

西廠的形成具有偶然性, 成化十二年, 左道奸臣李子龍欲用左道弑君,

後事情暴露伏法, 值弱冠之年的憲宗為加強特務統治, 于東廠之外增設西廠, 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 用太監汪直為提督, 其權力超過東廠, 又設內行廠, 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

看起來西廠比東廠還要厲害些, 但為什麼只有東廠陪伴明朝走到了最後?

西廠中作為皇帝禦下工具的一群太監, 擁有刑罰的自主性, 可隻手遮天, 與東廠互相拆臺爭權奪利, 捕風捉影嚴刑逼供, 使朝野之下人人自危, 天下人敢怒不敢言。 直到五年後, 劉瑾倒臺, 明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和內行廠。 作為明朝政壇上一朵奇葩的臨時產物, 就成了權力的犧牲品, 從此在歷史上永遠地消失。 與西廠的命運截然不同, 作為一股穩定的政治勢力, 東廠到了因為它的“弱勢”留存了下來。

東廠也是明朝走向滅亡的一隻推手。明朝歷史上最有名的權力遊戲——東林之爭,其中的林便是赫赫有名的東林黨。從史料中剝析,這個以高攀龍和顧憲成為首的權力集團,似乎並沒有歷史上說得那麼正統,至少在明末的時候,他們的作為並沒有自己宣傳的那麼高風亮節。

東林之爭隨著時間的發展,直接上升到了內閣與宦官的爭權,作為統治者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很樂意看到這樣的場面,甚至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推波助瀾,他一方面放任東廠宦官發展勢力,一方面在朝政上又依附與東林。這種曖昧至極的態度,致使政壇鬥爭愈演愈烈,同時也上演了一場關係到明朝衰亡的悲劇!

東林之爭

當時的富商與一幫空談誤國的文官相互勾結,他們貫徹稅收改革,商人們使出各種方法向國家壓低商稅,一下子,拉高了了商人的地位,他們可以為一棟豪宅一擲千金,卻不肯拿出多餘的錢添購軍糧。

東廠作為皇帝的代言人,對這種情況當然不能坐視不管,所以,明末朝廷內部鬥爭才會戲劇化的加速了整個王朝的滅亡。而在東林黨中真正能夠做到其領袖的名言,“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人物可謂鳳毛麟角,以死殉城的孫承宗和史可法算是令人敬佩的文人了,但是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作為見證的卻只是一群太監,太監的地位在皇帝心中,可見一斑——東廠能成為明朝最大的特務組織,決非無因。

現在細細品讀這段最富爭議的歷史,如若把明末的統治比做是一位頭戴罌粟花冠行將就木的老人,我想東林就是他頭上華麗的王冠,而東廠似乎就是他手裡那根腐朽的拐杖。當王冠跌落塵土,也就只是這根腐朽的拐杖,能留給後人以無數遐想的空間。張鳴先生曾說:再強大的特務政治,都是體制的蛀蟲。這種製造出的穩定,只不過是吸毒之後的幻覺,最終會導致體制的迅速崩解。

東廠到了因為它的“弱勢”留存了下來。

東廠也是明朝走向滅亡的一隻推手。明朝歷史上最有名的權力遊戲——東林之爭,其中的林便是赫赫有名的東林黨。從史料中剝析,這個以高攀龍和顧憲成為首的權力集團,似乎並沒有歷史上說得那麼正統,至少在明末的時候,他們的作為並沒有自己宣傳的那麼高風亮節。

東林之爭隨著時間的發展,直接上升到了內閣與宦官的爭權,作為統治者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很樂意看到這樣的場面,甚至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推波助瀾,他一方面放任東廠宦官發展勢力,一方面在朝政上又依附與東林。這種曖昧至極的態度,致使政壇鬥爭愈演愈烈,同時也上演了一場關係到明朝衰亡的悲劇!

東林之爭

當時的富商與一幫空談誤國的文官相互勾結,他們貫徹稅收改革,商人們使出各種方法向國家壓低商稅,一下子,拉高了了商人的地位,他們可以為一棟豪宅一擲千金,卻不肯拿出多餘的錢添購軍糧。

東廠作為皇帝的代言人,對這種情況當然不能坐視不管,所以,明末朝廷內部鬥爭才會戲劇化的加速了整個王朝的滅亡。而在東林黨中真正能夠做到其領袖的名言,“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人物可謂鳳毛麟角,以死殉城的孫承宗和史可法算是令人敬佩的文人了,但是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作為見證的卻只是一群太監,太監的地位在皇帝心中,可見一斑——東廠能成為明朝最大的特務組織,決非無因。

現在細細品讀這段最富爭議的歷史,如若把明末的統治比做是一位頭戴罌粟花冠行將就木的老人,我想東林就是他頭上華麗的王冠,而東廠似乎就是他手裡那根腐朽的拐杖。當王冠跌落塵土,也就只是這根腐朽的拐杖,能留給後人以無數遐想的空間。張鳴先生曾說:再強大的特務政治,都是體制的蛀蟲。這種製造出的穩定,只不過是吸毒之後的幻覺,最終會導致體制的迅速崩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