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掃碼”時代各種騙局套路大解密

“掃碼”時代各種騙局套路大解密

二維碼已經覆蓋了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掃二維碼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在菜市場買菜、在商場購物、在飯店就餐、外出乘坐計程車……不可否認的是二維碼為群眾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但與方便快捷同行的, 是無處不在的掃碼騙局。

歸納總結以下6中掃碼騙局:

1、地鐵掃碼騙局

很多人在乘坐地鐵時都曾遇到拿著二維碼牌子, 請別人掃碼的人, “他們大多是微商或推銷App產品。 ”很多人對“地鐵掃碼”本身並不反感, 但是有的人遭到拒絕後沒有馬上離開, 而是糾纏不放, 反復糾纏中,

有人便會“妥協”去掃二維碼。

2、商家二維碼遭替換

不法分子更換商家收款二維碼, 然後通過植入木馬病毒的虛假二維碼, 獲取消費者的手機資訊和密碼, 進行網路盜刷。

3、是共用單車掃付陷阱

有些共用單車二維碼區域被另外相同大小的二維碼覆蓋, 用微信掃一掃的時候會跳到支付頁面, 不注意的話會被不法分子轉走錢。

4、是二維碼拍照截圖風險

有些不法分子通過拍照、截圖等方式獲取使用者付款二維碼, 盜刷用戶銀行卡。 如在網路交易過程中, 不法分子以自己支付寶餘額不足為藉口, 提出讓受害者將付款碼發給自己掃碼付款。 收到付款碼截圖後, 不法分子隨即進行複製, 盜刷銀行帳戶。

5、是偽造執法罰單誘騙掃碼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使用者的心理製造二維碼執法罰單, 如最近朋友圈紛傳的, 停放在路邊的汽車上貼有“掃二維碼交罰款”的“違章罰單”,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後, 出現“向某交通支隊轉帳200元”的介面。

6、辦理信用卡險些中招

現在很多超市、賣場有某家銀行辦信用卡送豪禮的展板, 在掃描二維碼填寫個人資料時卻發現這家銀行要求輸入原有的儲蓄卡號、身份證號、辦卡預留電話以及詳細位址, 在掃描二維碼後打開的並不是原有的銀行的APP, 去營業廳網諮詢時得知銀行近期並沒有做活動, 也許是一些人利用二維碼詐騙。

如何追回?

中國二維碼產業聯盟執行秘書長張也平指出, 二維碼存在法律合規性風險。 因為二維碼是近幾年隨著新技術發展而產生的創新型支付方式,

法律法規本來就存在滯後性, 加上沒有統一的標準, 因此法律監管未到位。 同時, 二維碼支付還存在安全性風險。 二維碼技術門檻較低, 編譯發佈相對簡單, 容易植入釣魚網站或木馬病毒等, 此前被篡改支付的案例已發生過多起。

如何監管?

利用二維碼詐騙背後, 固然有消費者忽視風險防範的因素, 但關鍵還是監管缺失。 目前, 我國對二維碼的監管還存在法律空白, 又沒有相關的管理機構提供認證。 由於二維碼是一種用肉眼無法識別的資訊技術, 要讓消費者對其作出準確判斷, 避免上當受騙, 顯然過於苛求。

對二維碼的有效監管, 首先需要制定具體可行的監管辦法,

比如可借鑒《商品條碼管理辦法》, 及時出臺二維碼監管辦法, 將二維碼的使用和監管納入法治軌道。 如此, 對二維碼的有效監管才不至於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面。

同時, 二維碼掃碼中的諸多詐騙陷阱, 還在於目前的二維碼資訊不能追溯源頭, 客觀上為不法分子利用二維碼設計詐騙提供了可乘之機。 有鑑於此, 切實建立二維碼基礎資訊系統, 將所有二維碼資料統一存放在中心資料庫, 以此形成完善的責任追溯機制以及預警系統。

只有形成完善的責任追溯機制, 消費者上當受騙後, 才能有效維護自身權益。 需要強調的是, 在消費者通過責任追溯平臺維權時, 相關職能部門不能當“甩手掌櫃”, 讓消費者單打獨鬥維權,

還應協作配合為消費者提供資訊審核、查詢、投訴等維權服務。 (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