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軍事地理,為何是古都的首選之地?

西安, 古稱長安, 其所處的關中沃野, 被險峰川澤等天然的地理屏障所環繞。 戰國秦時, “扼秦楚之交”的武關、“川陝咽喉”的大散關、“崤函鎖鑰”的函谷關和西北屏障的蕭關並稱為“秦之四塞”。

關中四塞

函谷關位居今河南靈寶以北15公里處王垛村, 自古就是戰馬嘶鳴的沙場。 不知多少悲歌豪情在此上演, “伏屍百萬, 流血漂櫓”當屬其真實寫照。 函谷關的穀道起自函谷關關城, 其特點是穀道兩旁壁立千仞, 崎嶇狹窄處僅容一車通行, 真可稱得上“車不分軌, 馬不並鞍”。

憑函谷關之險, 秦國曾數度退卻諸侯襲擾。 前247年, 韓、趙、魏、燕、楚合縱伐秦, 大破秦軍於河外(今河南西部黃河以南區域), 後雖乘勝進駐函谷關外, 然終不得破關而入(下圖2——函谷關模擬圖)。

而另一條西入關中的險道屬武關把守。 武關的戰略價值在於“道南陽而東方動,入藍田而關右危。 ”(東下南陽, 中原的闊野沃土盡是坦蕩通途;西抵藍田, 則險隘盡失, 關中震動)。 當年劉邦即自武關入關中, 致使秦王子嬰奉天子寶璽而降(而項羽則是在巨鹿消滅秦軍主力後, 攻破劉邦軍佔據的函谷關後入關中的)。

蕭關曾是關中西北方向抗擊遊牧民族襲擾的前哨, 位居今寧夏固原東南。

自隴右入關中, 主要經渭水、涇水等穿切而成的河谷低地, 而倚險而立的蕭關即扼守此通道。

安史之亂後, 唐與吐蕃嘶鳴的主戰場已自西域、河隴等地東移至今寧夏、甘肅東部地區, 帝都長安的西北威脅驟增, 763年時甚至一度失守。 765年叛唐的僕固懷恩引誘吐蕃、回紇、黨項、吐谷渾數十萬軍自賀蘭山東麓破蕭關南下。

然唐軍避其鋒芒, 堅守不戰, 並離間吐蕃、回紇關係, 待其退卻後在靈台大破之, 殲滅蕃軍五萬餘。 而蕭關在北宋時也是同西夏黨項對峙的前沿。

除綿延的險隘群山, 固守關中仍需依託晉西南的黃河天險。

此段區域看似正面寬大, 然優良渡口卻相當有限, 從北到南也就龍門渡、夏陽渡、風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等幾個渡口。 風陵渡地處黃河大拐彎, 稱得上“雞鳴一聲聽三省”。 慈禧西逃時即從這裡西渡黃河“巡幸”西安的。

秦嶺古道

西安所在關中平原南緣橫亙著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秦嶺千崖競秀,河谷縱橫,南北綿延百餘公里,可謂絕佳的護衛屏障。其間開鑿有數條驚險刺激的羊腸小徑,時至今日,已蘊藏有極其豐富的歷史積澱。

1)子午道

話說漢高祖劉邦在就蕃漢中時,走的就是子午道,即“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該道常供策應之用,以配合自潼關、武關西攻長安的主力部隊(子午道南端新線開鑿於六朝)。

2)tǎng儻駱道

因南口為漢中洋縣儻水河谷,北口至周至縣西駱穀而得名。是連通漢中和關中最快捷和最險峻的古道。257年姜維趁魏將諸葛誕叛亂之際,出儻駱道,因魏軍堅守不出而經久對峙。

3)褒斜道

沿渭水支流斜水和漢水支流褒水穿行,歷史最為悠遠。《讀史方輿紀要》載:“褒斜之道,夏禹發之,春秋開鑿,秦時已有棧道”。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司馬錯伐蜀時,即由此道入川。

4)陳倉道(北口臨近陳倉縣)

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而聞名遐邇。前206年蟄居漢中的劉邦遣樊噲等修復褒斜棧道,此舉麻痹了受封咸陽以西的雍王章邯。劉邦得以如神兵天降般自陳倉突襲關中,僅三個月間,即消滅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轄咸陽以東)和翟王董翳(轄陝北)。自此劉邦以富饒關中為根據地,東出潼關而與項羽爭雄。

西安擁有“高屋建瓴,俯瞰河東”的絕佳地緣政治優勢,故被漢唐等封建王朝定為國都。對西安所處關中形勢可總結為:阻三面固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依託渭水、黃河通達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以建瓴之勢足以安定。

西安所在關中平原南緣橫亙著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秦嶺千崖競秀,河谷縱橫,南北綿延百餘公里,可謂絕佳的護衛屏障。其間開鑿有數條驚險刺激的羊腸小徑,時至今日,已蘊藏有極其豐富的歷史積澱。

1)子午道

話說漢高祖劉邦在就蕃漢中時,走的就是子午道,即“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該道常供策應之用,以配合自潼關、武關西攻長安的主力部隊(子午道南端新線開鑿於六朝)。

2)tǎng儻駱道

因南口為漢中洋縣儻水河谷,北口至周至縣西駱穀而得名。是連通漢中和關中最快捷和最險峻的古道。257年姜維趁魏將諸葛誕叛亂之際,出儻駱道,因魏軍堅守不出而經久對峙。

3)褒斜道

沿渭水支流斜水和漢水支流褒水穿行,歷史最為悠遠。《讀史方輿紀要》載:“褒斜之道,夏禹發之,春秋開鑿,秦時已有棧道”。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司馬錯伐蜀時,即由此道入川。

4)陳倉道(北口臨近陳倉縣)

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而聞名遐邇。前206年蟄居漢中的劉邦遣樊噲等修復褒斜棧道,此舉麻痹了受封咸陽以西的雍王章邯。劉邦得以如神兵天降般自陳倉突襲關中,僅三個月間,即消滅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轄咸陽以東)和翟王董翳(轄陝北)。自此劉邦以富饒關中為根據地,東出潼關而與項羽爭雄。

西安擁有“高屋建瓴,俯瞰河東”的絕佳地緣政治優勢,故被漢唐等封建王朝定為國都。對西安所處關中形勢可總結為:阻三面固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依託渭水、黃河通達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以建瓴之勢足以安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