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兒童用藥“黑名單”:別給寶寶用錯了!否則後悔一輩子

人口普查結果顯示, 我國0歲到14歲兒童超過2.2億, 占總人口的16.6%。 兒童用藥不當致傷致疾, 甚至致死的事件卻不斷發生。 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統計, 每年有30000名兒童, 因用藥不當致聾, 陷入無聲世界。 100多萬聾啞兒童中, 30%以上是因為用藥不當產生的毒副作用所致。 此外, 由於藥物的毒副作用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兒童, 更是不計其數。 究竟兒童怎樣用藥才安全?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讀。

兒童禁用、慎用的藥物

1、解熱鎮痛藥物

阿司匹林:在臨床上被廣泛用於發熱、頭痛、神經痛、風濕熱等的治療。 但其不良反應較多, 因此, 目前不推薦作為兒童退熱藥的首選, 尤其是3個月以下的寶寶, 以及有水痘或流感症狀的兒童或青少年要禁用。

賴氨匹林:同阿司匹林, 一般12歲以下兒童慎用;3個月以下嬰兒要禁用。

尼美舒利:不推薦作為一線退熱藥, 對中樞神經和肝臟造成損傷的案例時常出現。 2011年5月20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通知, 禁止用於12歲以下兒童。

布洛芬:是世界衛生組織、美國FDA唯一共同推薦的兒童退燒藥,

是公認的兒童首選抗炎藥。 但長期用該藥會對胃腸系統、肝腎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害, 尤其是新生兒身體各臟器系統發育還不健全, 所以該藥常用於3個月以上的兒童。

2、止瀉類藥物

複方地芬諾酯(地芬諾酯、阿托品):新生兒和幼兒可引起呼吸抑制,

故2歲以下小兒禁用。

洛呱丁胺(易蒙停):用於低齡兒童易致藥物不良反應, 包括過敏性休克、陰莖水腫、麻痹性腸梗阻、急性腎功能衰竭、意識障礙等。 國內外均規定2歲以下兒童禁用洛呱丁胺;5歲以下的兒童不宜使用鹽酸洛呱丁胺膠囊劑。

藥用炭片:吸附作用強烈且無選擇性,能影響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減少維生素的吸收,長期應用可致小兒營養不良。禁止3歲以下小兒長期應用。

3、驅蟲類藥物

2歲以下的兒童接觸蟲卵的機會要少,一般不需要服用驅蟲藥。

常用的驅蟲藥,如阿苯達唑(腸蟲清)、呱嗪(驅蛔靈)、噻嘧啶(抗蟲靈)、左旋咪唑、苦楝皮等都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因此規定:2歲以下兒童禁用阿苯達唑,1歲以下兒童禁用呱嗪、噻嘧啶,5歲以下兒童禁用苦楝皮。

4、抗過敏類藥物

氯苯那敏、賽庚啶、苯海拉明、茶苯海敏:現有證據表明這些藥物可能導致中樞興奮,煩躁不安,失眠或癲癇發作等,過量時還可引起心動過速、心臟傳導阻滯或心律失常。故國內規定新生兒和早產兒禁用;國外建議2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

異丙嗪:可致2歲以下兒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還可能引起小兒腎功能不全;患急性病或脫水的小兒,注射本藥後易發生肌張力障礙;兒童單次口服本藥75~125mg,可發生過度興奮、易激動或噩夢等異常反應。故2歲以下兒童禁用。

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偶可引起心臟功能異常,如Q-T間期延長,室性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等,因此建議12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

鹽酸氮卓斯汀:有一定的中樞抑制作用,可引起嗜睡、頭暈、口幹、多夢、咳嗽、腹痛、噁心、乏力、鼻痛等。

1)鹽酸氮卓斯汀片:尚無12歲以下兒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資料。

2)鹽酸氮卓斯汀滴眼液:不推薦4歲以下兒童使用。

3)鹽酸氮卓斯汀鼻噴劑:適用于成人或12歲及12歲以上兒童。

5、抑酸類藥物

西咪替丁:具有一定的神經毒性,幼兒用藥後易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應慎用。

雷尼替丁:連續使用會對小兒的肝、腎功能、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有一定損害,故規定8歲以下兒童禁用。

6、鎮靜、催眠與抗驚厥藥

呱醋甲酯(利他林):適用於呼吸衰竭和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兒童長期應用可產生食欲減退、失眠、偶見腹痛、心動過速和過敏。故建議6歲以下避免使用。

苯妥英鈉:為抗癲癇、抗心律失常藥,小兒不作首選。

地西泮:有鎮靜、催眠等多種作用,但不良反應較多,所以新生兒要禁用,6月以內的嬰兒要慎用。

7、鎮痛藥

嗎啡:有極強的鎮痛作用,但其最大缺點是易成癮。所以1歲以內寶寶不要用。

氨酚待因:用於各種術後疼痛、牙痛、感冒所致頭痛及全身痛、軟組織損傷痛等,還有鎮咳作用,但反復給藥可產生耐受性,久用有成癮性。故7歲以下不宜使用。

8、四環素類抗生素

如:四環素、土黴素、多西環素(強力黴素)、米諾環素(美滿黴素)、地美環素、美他環素等,這些藥物均可引起消化道反應、肝損害、腎損害,還影響牙齒及骨骼的發育,故8歲以下小兒禁用。

9、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如:慶大黴素、鏈黴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妥布黴素、大觀黴素、小諾黴素、西索米星等。這類藥物連續使用易造成小兒聽神經和腎功能損害,很多人的聽力是因其受損的,故規定6歲以下兒童禁用。

10、喹諾酮類藥物

常用的有: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氟羅沙星、莫西沙星等。這類藥物用於幼齡動物實驗時,可致骨關節病變,特別是負重骨關節軟骨組織的損傷。故18 歲以下未成年人不宜使用。

寶寶劑量:不能靠猜

雖然我們一直宣導首選兒童專用藥,但在兒童用藥緊缺的大環境下,很多醫生迫于無奈只好給寶寶開成人用的藥,但是藥物劑量是要嚴格把控的,千萬不能憑藉“用藥靠掰,劑量靠猜”而給寶寶亂用藥。

怎麼計算兒童用藥劑量呢?在臨床上,有4種計算兒童用藥劑量的方法,即按體重、體表面積、成人劑量折算和年齡計算,目前多採用前兩種方法。

用藥時間:有講究

為了使藥物發揮理想的療效,除了對症用藥並選擇合適的劑型外,正確的給藥時間也很有講究。

藥究竟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取決於藥物的作用機制、對胃腸道的刺激,以及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等。

1、哪類藥應該飯前吃?

這類藥之所以要飯前(空腹)服用,多是因為吃食物會影響藥物的吸收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

1)保護胃黏膜的藥:硫糖鋁(胃潰寧)、枸櫞酸鉍鉀(麗珠得樂)等保護胃黏膜藥是直接在胃壁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發揮屏障作用,因此通常需要在飯前半小時至1小時服用,以避免食物阻礙藥物與胃壁的接觸。

2)胃動力藥:多潘立酮(嗎丁啉)以及西沙比利、莫沙比利等胃動力藥,最好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這樣能給藥物吸收並發揮作用留出點時間,充分發揮療效,促進胃腸道蠕動。

3)某些抑酸藥:如奧美拉唑,應在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抑酸效果最好。

4)腸粘膜保護劑:如常用的治療兒童腹瀉的蒙脫石散,如果在飯後服用或和其他藥物同服,會吸附食物或藥物而影響療效,因此寶寶服用蒙脫石散前後一小時,最好不要進食其他食物。如果和其他藥物同時服用,則需隔半小時,以免蒙脫石散吸附其他藥物而影響療效。

2、哪類藥應該飯後吃?

這類藥之所以要飯後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食物可能會減輕不適感,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食物中的脂類物質能促進藥物吸收。如:

1)對腸胃刺激較大的藥物:比如潑尼松(強的松),最好選擇在飯後給寶寶服用,胃裡有食物可以降低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2)腸溶性藥物:比如寶寶常服的維生素A、維生素D滴劑就適合在飯後給寶寶服用,吃飯時攝入的油脂能幫助藥物吸收。

3)益生菌類藥物:腸胃中的食物能夠提供給益生菌足夠的營養,以便讓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4)某些抗生素類藥物:如阿莫西林,飯後吃有利於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最後,你需要清楚的是,你的寶寶真的需要用藥嗎?當孩子有一點點不舒服,很多家長就會無比緊張,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根本不用吃藥。比如,普通的感冒發燒不建議立刻用藥,孩子沒感冒就進行預防性用藥更沒必要,畢竟是藥三分毒嘛!

本文僅供參考,兒童用藥應謹遵醫囑!


藥用炭片:吸附作用強烈且無選擇性,能影響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減少維生素的吸收,長期應用可致小兒營養不良。禁止3歲以下小兒長期應用。

3、驅蟲類藥物

2歲以下的兒童接觸蟲卵的機會要少,一般不需要服用驅蟲藥。

常用的驅蟲藥,如阿苯達唑(腸蟲清)、呱嗪(驅蛔靈)、噻嘧啶(抗蟲靈)、左旋咪唑、苦楝皮等都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因此規定:2歲以下兒童禁用阿苯達唑,1歲以下兒童禁用呱嗪、噻嘧啶,5歲以下兒童禁用苦楝皮。

4、抗過敏類藥物

氯苯那敏、賽庚啶、苯海拉明、茶苯海敏:現有證據表明這些藥物可能導致中樞興奮,煩躁不安,失眠或癲癇發作等,過量時還可引起心動過速、心臟傳導阻滯或心律失常。故國內規定新生兒和早產兒禁用;國外建議2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

異丙嗪:可致2歲以下兒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還可能引起小兒腎功能不全;患急性病或脫水的小兒,注射本藥後易發生肌張力障礙;兒童單次口服本藥75~125mg,可發生過度興奮、易激動或噩夢等異常反應。故2歲以下兒童禁用。

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偶可引起心臟功能異常,如Q-T間期延長,室性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等,因此建議12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

鹽酸氮卓斯汀:有一定的中樞抑制作用,可引起嗜睡、頭暈、口幹、多夢、咳嗽、腹痛、噁心、乏力、鼻痛等。

1)鹽酸氮卓斯汀片:尚無12歲以下兒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資料。

2)鹽酸氮卓斯汀滴眼液:不推薦4歲以下兒童使用。

3)鹽酸氮卓斯汀鼻噴劑:適用于成人或12歲及12歲以上兒童。

5、抑酸類藥物

西咪替丁:具有一定的神經毒性,幼兒用藥後易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應慎用。

雷尼替丁:連續使用會對小兒的肝、腎功能、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有一定損害,故規定8歲以下兒童禁用。

6、鎮靜、催眠與抗驚厥藥

呱醋甲酯(利他林):適用於呼吸衰竭和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兒童長期應用可產生食欲減退、失眠、偶見腹痛、心動過速和過敏。故建議6歲以下避免使用。

苯妥英鈉:為抗癲癇、抗心律失常藥,小兒不作首選。

地西泮:有鎮靜、催眠等多種作用,但不良反應較多,所以新生兒要禁用,6月以內的嬰兒要慎用。

7、鎮痛藥

嗎啡:有極強的鎮痛作用,但其最大缺點是易成癮。所以1歲以內寶寶不要用。

氨酚待因:用於各種術後疼痛、牙痛、感冒所致頭痛及全身痛、軟組織損傷痛等,還有鎮咳作用,但反復給藥可產生耐受性,久用有成癮性。故7歲以下不宜使用。

8、四環素類抗生素

如:四環素、土黴素、多西環素(強力黴素)、米諾環素(美滿黴素)、地美環素、美他環素等,這些藥物均可引起消化道反應、肝損害、腎損害,還影響牙齒及骨骼的發育,故8歲以下小兒禁用。

9、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如:慶大黴素、鏈黴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妥布黴素、大觀黴素、小諾黴素、西索米星等。這類藥物連續使用易造成小兒聽神經和腎功能損害,很多人的聽力是因其受損的,故規定6歲以下兒童禁用。

10、喹諾酮類藥物

常用的有: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氟羅沙星、莫西沙星等。這類藥物用於幼齡動物實驗時,可致骨關節病變,特別是負重骨關節軟骨組織的損傷。故18 歲以下未成年人不宜使用。

寶寶劑量:不能靠猜

雖然我們一直宣導首選兒童專用藥,但在兒童用藥緊缺的大環境下,很多醫生迫于無奈只好給寶寶開成人用的藥,但是藥物劑量是要嚴格把控的,千萬不能憑藉“用藥靠掰,劑量靠猜”而給寶寶亂用藥。

怎麼計算兒童用藥劑量呢?在臨床上,有4種計算兒童用藥劑量的方法,即按體重、體表面積、成人劑量折算和年齡計算,目前多採用前兩種方法。

用藥時間:有講究

為了使藥物發揮理想的療效,除了對症用藥並選擇合適的劑型外,正確的給藥時間也很有講究。

藥究竟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取決於藥物的作用機制、對胃腸道的刺激,以及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等。

1、哪類藥應該飯前吃?

這類藥之所以要飯前(空腹)服用,多是因為吃食物會影響藥物的吸收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

1)保護胃黏膜的藥:硫糖鋁(胃潰寧)、枸櫞酸鉍鉀(麗珠得樂)等保護胃黏膜藥是直接在胃壁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發揮屏障作用,因此通常需要在飯前半小時至1小時服用,以避免食物阻礙藥物與胃壁的接觸。

2)胃動力藥:多潘立酮(嗎丁啉)以及西沙比利、莫沙比利等胃動力藥,最好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這樣能給藥物吸收並發揮作用留出點時間,充分發揮療效,促進胃腸道蠕動。

3)某些抑酸藥:如奧美拉唑,應在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抑酸效果最好。

4)腸粘膜保護劑:如常用的治療兒童腹瀉的蒙脫石散,如果在飯後服用或和其他藥物同服,會吸附食物或藥物而影響療效,因此寶寶服用蒙脫石散前後一小時,最好不要進食其他食物。如果和其他藥物同時服用,則需隔半小時,以免蒙脫石散吸附其他藥物而影響療效。

2、哪類藥應該飯後吃?

這類藥之所以要飯後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食物可能會減輕不適感,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食物中的脂類物質能促進藥物吸收。如:

1)對腸胃刺激較大的藥物:比如潑尼松(強的松),最好選擇在飯後給寶寶服用,胃裡有食物可以降低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2)腸溶性藥物:比如寶寶常服的維生素A、維生素D滴劑就適合在飯後給寶寶服用,吃飯時攝入的油脂能幫助藥物吸收。

3)益生菌類藥物:腸胃中的食物能夠提供給益生菌足夠的營養,以便讓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4)某些抗生素類藥物:如阿莫西林,飯後吃有利於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最後,你需要清楚的是,你的寶寶真的需要用藥嗎?當孩子有一點點不舒服,很多家長就會無比緊張,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根本不用吃藥。比如,普通的感冒發燒不建議立刻用藥,孩子沒感冒就進行預防性用藥更沒必要,畢竟是藥三分毒嘛!

本文僅供參考,兒童用藥應謹遵醫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