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清時期,中國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直到中日《馬關條約》

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森在《世界經濟千年史》中說, 18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2.9%, 西歐各國的總和占23.6%, 美國和日本分別占1.8%和3%。 中國經濟總量遠超歐美各國, 可見當年清朝的經濟之發達。

清朝版圖

按照麥迪森的說法, 從17世紀末到19世紀初, 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在經濟上的表現相當出色。 1700年到1820年, 中國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 在世界的比例也從22.3%增長到32.9%。 與此同時, 中國人口從占世界總量的22.9%增長到36.6%。

但是, 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 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 並擴展到法美等國, 而中國仍停留在農業和手工業時代, 經濟呈現出粗放型增長。

1895年, 中國經濟才總量被美國超越

我們經常說近代的中國“積貧積弱”, 但如果按照近20多年來經濟史學家提供的資料, 近代中國其實一直是個經濟大國。 《大國的興衰》引用經濟史學者貝羅克的統計, 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寶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國搶去。

麥迪森也認為:“中國在之前近兩千年的時間裡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但到了19世紀90年代, 它的這個位置被美國所取代。 ”他認為, 中國GDP被美國超過的確切時間, 是中日簽訂《馬關條約》的1895年。

馬關條約

日本的GDP一直到攻打中國前,

都遠遠落後清朝, 馬關條約使日本一夜暴富, 馬關條約的2.3億兩賠償是日本當時30年的GDP, 給一個國家政府30年的GDP財富, 經濟和軍事可以做多麼大的擴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