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新學期別逼孩子了~壓力過大會患這種病!

一位可愛文靜的小女孩, 在學鋼琴時突然出現擠眉弄眼、歪鼻斜嘴等怪動作。 家長起先以為孩子在做“鬼臉”, 後來發現居然是孩子的不自覺行為。 在反復提醒和呵斥後, 症狀不僅沒改善, 反而變本加厲, 甚至在吃飯、看電視、玩耍時都不能控制表情, 只能求助醫生。

北京首兒李橋兒童醫院專家提醒:當孩子在沒感冒的情況下, 頻繁地做“鬼臉”——眨眼、擠眉、吸鼻、撅嘴、張口、伸舌、點頭等, 不要以為是孩子故意調皮搗蛋, 這可能是一種無法自我控制的疾病——抽動症。

1什麼是小兒抽動症

小兒抽動症是一種兒童神經系統常見疾病, 其早期症狀一般表現在面部, 比如眨眼、吸鼻子、努嘴、嘴角抽動, 隨後出現鼓肚子、四肢抖動、聳肩, 有的還伴有清嗓子。 小兒抽動症的發病原因比較複雜, 有些與孩子平時的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 有些與鏈球菌感染等有關。

2精神壓力大成為“抽動症”的重要誘因

一些家長把自己沒能實現的人生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 學習上要求很高, 業餘時間全都安排了課外輔導培訓, 孩子每天處於高度的緊張狀態, 造成抽動症的發生發展。 根據前來就診孩子的反映, 很多孩子暑期甚至沒出門旅遊過、沒接觸過自然、沒進行過規律的體育鍛煉,

每日待在空調房上興趣班和提高班, 精神壓力甚至比成人還大。 所以在治療上, 希望家長能夠調整孩子的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 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

3家長需建立信心, 堅持治療

如果孩子患上了抽動症, 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不要過度關注孩子抽動的症狀, 給孩子造成精神壓力。 應多誇獎、多鼓勵孩子,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緩解心理壓力, 有利於治療和康復。 專家表示, 這種疾病到青春期約有70%的孩子會自愈, 但如果情況嚴重, 最好堅持治療。

專家推薦

徐光芝

1964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本科。 主任醫師。 研究方向:小兒神經系統疾病, 重點為癲癇、腦癱、智力發育障礙、學習困難、遺傳代謝病、抽動障礙和多動症、腦炎等。 曾擔任小兒神經科主任, 內科副主任, 中國抗癲癇學會理事, 北京腦癱康復學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遺傳分會委員, 中國醫刊編委, 北京市脊髓灰質炎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曾在核心醫學期刊發表有關癲癇、缺血缺氧性腦病、遺傳代謝病等專業論文20餘篇。 參與編寫專著多部, 如《兒童保健與常見病防治指南》、《誤診誤治與防範》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