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能“忍”的媽媽

媽媽們在聊天時, 總會談到孩子的各種小毛病, 比如, 磨蹭、不按時起床、不按時完成作業、丟三落四等小毛病。

學會忍得住

但我的一朋友, 總是非常優雅淡定。 朋友的女兒7歲, 早已經習慣了晚上睡前準備好第二天上用的書本;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整整齊齊疊在枕邊;還漸漸懂得給媽媽列清單, 比如, 媽媽去超市, 她寫好自己需要的東西, 讓媽媽幫忙採購。 幼稚園組織郊遊, 也能一項項列好自己需要準備的東西。 許多媽媽跟朋友討教經驗, 她總是笑笑說:“哪有什麼經驗, 無非是忍得住。 ”

朋友說, 她也曾經大清早起來, 眼看著時間來不及, 急得跳腳, 小朋友不緊不慢地洗臉、吃飯, 一副漫不經心、時間於我無關的樣子。 被催急了, 小朋友悠悠地吐出一句:“我們小朋友啊, 做事就是慢吞吞的, 你越催, 我們就越慢。 ”弄得她哭笑不得。 後來, 她檢討自己, 覺得這樣沒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於是跟孩子談判:“以後我們早上7:10出門, 你需要自己安排時間, 媽媽只會提醒你, 不會催你, 如果你做不到, 後果自己承擔哦。 ”

一開始, 小朋友似懂非懂, 也沒太當回事。 依然賴床, 依然慢慢地刷牙洗臉吃早餐。 朋友在一旁看著, 愣是忍著沒出聲, 等到孩子收拾好東西出門時, 離上課時間只剩下10分鐘。 毫無疑問, 孩子上課遲到, 挨了老師的批評。

放學後, 小朋友滿臉委屈, 怪媽媽送她晚了。 接下來的幾天, 鬧鐘響後, 小朋友依舊翻身睡過去了, 依舊遲到。 這樣過了幾次後, 當鬧鈴響起, 媽媽再次提醒時, 小朋友已經開始乖乖起床了。 在起床“戰役”勝利後, 朋友開始漸漸把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孩子, 比如, 一周早餐吃什麼, 會讓小朋友自己安排,

而她自己則負責採購。 再比如, 小朋友愛美, 她把每天穿衣搭配的權利也交給了孩子。

慢慢地, 孩子會的越來越多, 現在幾乎完全不用自己操心了。 因此, 當你希望孩子自律、而不是事事由自己去掌舵時, 不妨多忍一忍, 看著孩子犯錯不去插手, 看著孩子慢吞吞的不去幫忙, 甚至明知孩子會承受教訓, 也放手讓他去嘗試。 我們要做一個陪練而不是比賽的主導者, 唯有此, 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但“忍”這件事, 並不容易。 也不是每個為人父母的, 都忍得下去的

前兩天, 有一則新聞:一個來自福建, 11歲的小朋友亮亮, 帶著父親洪舒靖環遊世界。 一路上, 錢包由兒子掌握, 路線由兒子規劃, 吃住行全由兒子來定主意, 自己則負責騎摩托車帶著他完成旅遊。

在面對媒體採訪時, 父親說:“第二天的目的地都是讓孩子定的, 住宿的地點也讓他自己選擇, 連吃飯都讓他做決定。 我想讓他學會生活中的事情都自己做決定, 以及面對自己的決定帶來的任何後果。 ”

他們一路向北,

經過福建、江西、安徽、江蘇、山東、河北、抵達北京;然後再從北京一路向南, 經過河北、陝西、山西、重慶、湖北、湖南、廣東, 再回到福建。 一路上, 亮亮不僅堅持利用晚上的時間寫作業, 還自己整理行李、錄視屏日記、制定第二天的旅行計畫, 父親則負責為兒子洗衣服。

對於父親來說, 這是他所能想到的, 陪伴兒子成長、培養獨立和自律最好的方式。 我們可以想像, 這一路, 父親需要眼睜睜看著孩子犯多少錯, 可一旦“忍”住了, 孩子自然會看到, 自己的決定會取得怎樣的後果, 從而, 更好的去做下一次這樣的決策。

事實上, 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但是, 當我們成為父母, 便不由地想節省孩子成長的成本, 不由自主地去為孩子做各種決定。

眼看著孩子犯錯不插手,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你忍得住,孩子的收穫一定會讓你感到驚喜。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自律、獨立,但是,你不肯放手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又如何獨立?而只有當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會越來越自律,而不是把生活的責任都寄託在父母或者別人身上。

我們本能地想竭盡所能把最好的都給孩子,所以,當孩子有一點點不好的時候,我們會懷著焦急的心告訴他怎樣更好;當孩子遇到一點挫折的時候,我們又心疼的想要插手,幫他度過難關。

但是,我們始終要明白的是,

我們可以做孩子生命的導師,成長的陪伴者,唯獨不能成為他人生方向的干涉者。我們得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長大。

想要做一個能“忍“的媽媽,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你得學會緩解自己的焦慮

其實,大多數的情況下,父母忍不住的控制,源自於自己的焦慮,而不是孩子的焦慮。這個時候,採用“最糟情境預測”的方法會非常有效。比如,孩子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最糟的情況是,以後孩子出國,英語成績受限。

但是,我們同時會有一個解決方案:

第一,不考慮出國留學這條路;

第二,孩子堅持出國留學,這個時候,當他自己做出了選擇,學英語的動力會自然增強。

當這樣考慮的時候,焦慮會少很多,也不會在此刻就急切地強迫孩子一定要把英文學好。

其次,學會傾聽孩子的自我期許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對於孩子過高的要求,來自於我們尚且沒有搞清楚自己希望孩子過一個怎樣的人生,於是,拼命給孩子創造各種條件,這麼做的初衷,無非是希望孩子保有最多的選擇權,能懂得十八班武藝,在任何場合,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這個時候,請試著去傾聽孩子自己的選擇,問問他究竟喜歡什麼,願意學習什麼,跟著孩子的步伐走,而不是武斷的做一個發號施令者。

最後,放棄做一個完美的媽媽

從來就沒有完美的人,也便沒有完美的媽媽,即使我們真的成為了完美的媽媽,那也一定是剝奪了孩子的另一種能力。比如,自我成長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對挫折、在逆境中扭轉局面、贏取良好結果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都是我們成長、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請放棄做一個完美的媽媽,一個快樂、不焦慮的媽媽遠比一個完美的媽媽重要得多!

作者:若杉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打賞

眼看著孩子犯錯不插手,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你忍得住,孩子的收穫一定會讓你感到驚喜。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自律、獨立,但是,你不肯放手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又如何獨立?而只有當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會越來越自律,而不是把生活的責任都寄託在父母或者別人身上。

我們本能地想竭盡所能把最好的都給孩子,所以,當孩子有一點點不好的時候,我們會懷著焦急的心告訴他怎樣更好;當孩子遇到一點挫折的時候,我們又心疼的想要插手,幫他度過難關。

但是,我們始終要明白的是,

我們可以做孩子生命的導師,成長的陪伴者,唯獨不能成為他人生方向的干涉者。我們得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長大。

想要做一個能“忍“的媽媽,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你得學會緩解自己的焦慮

其實,大多數的情況下,父母忍不住的控制,源自於自己的焦慮,而不是孩子的焦慮。這個時候,採用“最糟情境預測”的方法會非常有效。比如,孩子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最糟的情況是,以後孩子出國,英語成績受限。

但是,我們同時會有一個解決方案:

第一,不考慮出國留學這條路;

第二,孩子堅持出國留學,這個時候,當他自己做出了選擇,學英語的動力會自然增強。

當這樣考慮的時候,焦慮會少很多,也不會在此刻就急切地強迫孩子一定要把英文學好。

其次,學會傾聽孩子的自我期許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對於孩子過高的要求,來自於我們尚且沒有搞清楚自己希望孩子過一個怎樣的人生,於是,拼命給孩子創造各種條件,這麼做的初衷,無非是希望孩子保有最多的選擇權,能懂得十八班武藝,在任何場合,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這個時候,請試著去傾聽孩子自己的選擇,問問他究竟喜歡什麼,願意學習什麼,跟著孩子的步伐走,而不是武斷的做一個發號施令者。

最後,放棄做一個完美的媽媽

從來就沒有完美的人,也便沒有完美的媽媽,即使我們真的成為了完美的媽媽,那也一定是剝奪了孩子的另一種能力。比如,自我成長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對挫折、在逆境中扭轉局面、贏取良好結果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都是我們成長、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請放棄做一個完美的媽媽,一個快樂、不焦慮的媽媽遠比一個完美的媽媽重要得多!

作者:若杉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打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