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的司馬懿真有“鷹視狼顧”之相嗎?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裡一個非常有趣的鏡頭是曹操檢測傳聞中司馬懿“鷹視狼顧”到底是不是真的, 演員吳秀波驚然回首一刹那, 眉尾上揚, 眼睛裡殺氣盈屏, 看的人凜然一震, 還真有點意味。 那麼史實中的司馬懿到底是不是這樣的?鷹視狼顧在實際行動中有沒有表現?《晉書》說他“少有奇節, 聰明多大略, 博學洽聞, 伏膺儒教。 ”“每與大謀, 輒有奇策, 為太子所信重。 ”又與曹真、陳群等受魏文帝曹丕顧命輔政魏明帝, 成為顧命大臣。

先看“鷹視”。 蜀國有個太守孟達, 因救關羽不力投降了魏國, 受到曹丕重用, 做到新城太守, 後又被諸葛亮說服, 想反誠。 不料被魏興太守申儀得知, 報告了司馬懿。 但是, 司馬懿離孟達千里之遙, 來不及阻止, 怎麼辦?司馬懿就先寫了封信穩住孟達。 孟達果不其然, 有點猶豫, 想司馬懿趕過來怎麼著也得一個月吧, 不著急投降, 再等等看。

這時, 司馬懿以“一日行兩日路”的速度, 8日內行軍千里, 從宛城抵達上庸, 《三國演義》說“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確實迅雷不及掩耳, 就像鷹隼搏兔淩空而下, 令人咋舌。 而討伐公孫淵時, “四千里之地, 往百日, 攻百日, 還百日, 休息六十日, 大約一年足矣”, 攻克後殘忍地誅殺了想投降的公孫淵父子和部將屬官70餘人, 並坑殺了7000降卒。 速度之快、心性之狠不亞於鷹隼, 看准了就旋即發動, 動則著手。 可謂善於欺弱。

再看“狼顧”。 諸葛亮最後一次伐魏, 司馬懿與其相峙于五丈原, 但就是不敢出城迎戰。 諸葛亮送給他“巾幗婦人之飾”, 侮辱他像女人, 沒有血性膽氣。 這在軍中很沒有面子, 他就假裝忍不了, 向魏明帝請戰。 諸葛亮說:“彼本無戰心, 所以固請者, 以示武於其眾耳。 將在軍, 君命有所不受, 苟能制吾, 豈千里而請戰邪!”司馬懿自知不是敵手, 就耗著, 終於耗死了諸葛亮。 那就乘機追擊啊, 但又看到楊儀撤退時軍容整齊, 擔心諸葛亮詐死, 還不敢上去打, 直到蜀軍安然撤退。 老百姓說“死諸葛走生仲達。

”司馬懿面皮倒很厚, 笑曰:“吾便料生, 不便料死故也。 ”面對強敵, 就像狼一樣善於隱忍等待, 然而又多疑心, 房玄齡說其“生怯實而未前, 死疑虛而猶遁, 良將之道, 失在斯乎!”終為世人笑而知其到底遜孔明一籌。 可謂勇於怕硬。

這就是“鷹視狼顧”陰氣森森的“塚虎”司馬懿,

先助曹魏篡漢, 後又陰養死士三千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培養私人勢力, 為兒孫篡魏鋪平道路。 可惜其子孫雖稱帝, 然好景不長, 先是“八王之亂”爭奪帝位相互殺戮, 引得外族入侵而覆亡東渡, 後是“王與馬共天下”, 偏安江南, 子孫亦被人脅迫篡代。 東晉明帝和丞相王導聊起他們家“所以得天下”, 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 晉祚複安得長遠!”《晉書》曰:“雖自隱過當年, 而終見嗤後代……況以未成之晉基, 逼有餘之魏祚?”清人王鳴盛則曰“(司馬懿)少壯則為魏畫篡漢策, 及老又為子孫定篡魏策, 興亡若置棋, 亦可歎矣”。 正是“貪於近者則遺遠, 溺於利者則傷名。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