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崔浩史禍”:南北朝時期最大的一起文字獄

南北朝時期發生了一起最大的文字獄, 史稱“崔浩史禍”, 這是繼齊太史兄弟史禍之後的又一起大規模的史禍。

崔浩是北魏的大臣, 初拜博士祭酒, 後累官至司徒。 太武帝拓跋燾即位之後, 滅赫連昌, 敗柔然, 取北涼, 他都參與了謀劃, 立下了功勳。 後被封為左光祿大夫, 加侍中、特進、撫軍大將軍。 拓跋燾曾對大臣說過這樣的話:“凡是軍國大計, 如果不能決斷的, 你們要問問崔浩, 然後再做決定。 ”由此可見崔浩在太武帝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西元429年的時候, 北魏尚書郎鄧淵編撰《國記》到了十餘卷的時候, 拓跋燾命令崔浩與鄧淵之子、中書侍郎鄧穎, 中書侍郎高允等接手這項工作, 修成了三十卷《國書》。 、 書編成之後, 著作令史閔湛、郗標這兩個最會拍馬屁的人便來討好崔浩了。 因崔浩對《易》、《論語》、《詩》、《書》增注過, 閔湛、郗標便給太武帝上書說:《易》、《論語》、《詩》、《書》雖然以前多人都作過注,

但相比之下, 還是崔浩注得最有水準。 請皇上下一道命令, 把國內的書都收上來, 都使用崔浩所注的書, 讓天下的書生們學習。 還請皇上下令, 讓崔浩注《禮傳》, 這樣天下的學子們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

崔浩被人這麼一忽悠, 心裡自然非常舒坦, 於是也投桃報李, 上書推薦閔湛、郗標“有著述才”。 閔湛、郗標又勸崔浩將所撰的《國書》三十卷鐫刻在石頭上, 立于路旁, “以彰直筆”。 崔浩聽了這話, 很高興地就同意了, 做夢也沒想到因此大禍臨頭。 崔浩招采工匠、石匠, 將《國書》刻在了石碑之上, 占地方圓百步。 崔浩以為, 將著述刻在石碑之上, 可以永垂不朽, 後世人可以代代誦讀, 實在是一件莫大的功業。

中書侍郎高允聽說了這件事, 對著作郎宗欽說:“閔湛、郗標這是兩個心術不正的小人, 他們替崔浩出的這個餿主意, 也許會給崔浩帶來殺身之禍, 到了那個時候, 我們恐怕也要受到連累啊!”宗欽對他說的話不以為然。

石碑刻好了以後, 列于衢路的旁邊, 往來的行人都停下腳步來誦讀,

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北魏政權是我國北方的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 鮮卑族是個遊牧民族, 西元四世紀初, 在現在的山西北部、內蒙古等地的拓跋部建立代國, 後來被前秦苻堅所消滅。 西元386年的時候, 拓跋矽重建代國, 不久改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 崔浩等人所撰寫的《國書》, 就是北魏的發展史, 他將拓跋氏先世的事情寫得十分詳細, 鮮卑族的官宦子弟們看了很不高興, 認為崔浩把他們老祖宗的一些恥辱的歷史寫出來, 並且刻石立于路旁, 是別有用心。 於是相約來到拓跋燾的面前, 說崔浩這是沒安好心, 借修史的名義“暴露國惡”。 拓跋燾聽了此話也很氣憤, 下令逮捕崔浩及參與編著《國書》的所有人員。

西元450年, 一場大逮捕開始了。

崔浩全家, 崔浩之弟高覽、高讜全家, 宗欽等參與著述的人, 崔浩的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全族都被捕入獄了。

那一天, 高允恰好奉命在東宮教太子拓跋晃讀經, 因為太晚了, 便在太子宮中留宿。 第二天, 太子聽說崔浩及著述《國書》的人員滿門被捕, 高允也在被捕的名單裡,便對高允說:“我們現在就去見皇上,你不要害怕,有我領著你。到時皇上如果問起什麼,就依從我的話說就行了。”

高允當時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便問道:“出了什麼事呀,你為什麼這麼說呢?”太子說:“一會兒進去見了皇上你就知道了。”等到見了拓跋燾,太子說:“高允小心慎密,而且官小。編《國書》這件事都是崔浩說了算,高允就是聽他的命令工作罷了,請免除他的死罪。”拓跋燾於是問高允說:“《國書》都是崔浩一個人寫的嗎?”

高允實事求是地答道:“《太祖記》,是前著作郎鄧淵所寫;《先帝記》及《今記》,是臣與崔浩合寫。而崔浩所負責的事情多,是主編,至於主筆,《先帝記》和《今記》部分,臣寫的比崔浩多。”

拓跋燾聽了這話對太子說:“高允比崔浩的罪還要大,怎麼能赦免他呢?”

太子有點害怕了,忙說道:“高允就是一個小臣,見了您,嚇得不知所措了。臣剛才問他這件事,他說《國書》全是崔浩所寫的。”

拓跋燾又問高允:“太子說的對嗎?”高允從容地說道:“臣罪當滅族,不敢說謊。殿下因為臣為之講經,可憐臣,想救臣一命。但實不曾問臣,臣也沒說過此言。”

拓拔燾聽了高允的話,歎了口氣,對太子說:“高允是個忠信之人呀。”於是下令,赦免了高允的死罪。但拓拔燾赦免高允是有條件的,他要求高允起草誅殺崔浩及僚屬宗欽、段承根等人的詔書,此次擬誅128人,都是滅五族 (父族、母族、妻族、兄妻族、弟妻族)。但高允就是遲遲不下筆。拓跋燾等得急了,一個勁兒地派人來催促,高允說:“請讓我再見一見皇上。”

拓跋燾於是召見高允,高允說:“崔浩之罪,如果還有別的罪狀,臣就不知道了;若僅以直書史事觸犯皇上,臣以為,罪不至死!”

拓跋燾聽了高允的話非常生氣,命令武士把高允綁了起來。多虧太子在一旁求情,拓跋燾才稍稍消了點氣,說:“要是沒有高允的強諫,我還要殺數千口人死矣!”

六月己亥時,拓跋燾因高允的諫阻,重新下令:“誅清河崔氏與浩同宗者無遠近,及浩姻家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並夷其族,其餘皆只誅其身。”這樣,宗欽等人的五族才得以倖免於難。宗欽臨刑前感歎地說:“高允是個聖人呀!”

崔浩被關在檻車內押赴刑場的時候,士兵們都紛紛地向他的臉上、身上撒尿,崔浩發出痛苦的呼叫,景象十分悲慘。當初拓跋燾命崔浩修撰《國書》的時候,還特意吩咐:“務從實錄!”崔浩、高允等人真就這麼做了,誰知數百人卻因此喋血城南。如果不是高允的直諫,宗欽、段承根等參與著作的人要被夷滅五族,那就更慘了,還會有數千口人被殺死。

崔浩史禍的發生,有它的必然性。南北朝時期,拓跋族於439年統一北方建北魏政權後,因為他們是北方的少數民族,所以,統治者們對漢人的排外思想十分敏感,在修撰史書方面他們最容易神經過敏。修撰者在稱呼、紀年、錄事方面稍有一點不謹慎,就有可能大禍臨頭。清初的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就是為了消除漢人的排滿思想,這與崔浩史獄的製造者的邏輯是一樣的。

高允也在被捕的名單裡,便對高允說:“我們現在就去見皇上,你不要害怕,有我領著你。到時皇上如果問起什麼,就依從我的話說就行了。”

高允當時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便問道:“出了什麼事呀,你為什麼這麼說呢?”太子說:“一會兒進去見了皇上你就知道了。”等到見了拓跋燾,太子說:“高允小心慎密,而且官小。編《國書》這件事都是崔浩說了算,高允就是聽他的命令工作罷了,請免除他的死罪。”拓跋燾於是問高允說:“《國書》都是崔浩一個人寫的嗎?”

高允實事求是地答道:“《太祖記》,是前著作郎鄧淵所寫;《先帝記》及《今記》,是臣與崔浩合寫。而崔浩所負責的事情多,是主編,至於主筆,《先帝記》和《今記》部分,臣寫的比崔浩多。”

拓跋燾聽了這話對太子說:“高允比崔浩的罪還要大,怎麼能赦免他呢?”

太子有點害怕了,忙說道:“高允就是一個小臣,見了您,嚇得不知所措了。臣剛才問他這件事,他說《國書》全是崔浩所寫的。”

拓跋燾又問高允:“太子說的對嗎?”高允從容地說道:“臣罪當滅族,不敢說謊。殿下因為臣為之講經,可憐臣,想救臣一命。但實不曾問臣,臣也沒說過此言。”

拓拔燾聽了高允的話,歎了口氣,對太子說:“高允是個忠信之人呀。”於是下令,赦免了高允的死罪。但拓拔燾赦免高允是有條件的,他要求高允起草誅殺崔浩及僚屬宗欽、段承根等人的詔書,此次擬誅128人,都是滅五族 (父族、母族、妻族、兄妻族、弟妻族)。但高允就是遲遲不下筆。拓跋燾等得急了,一個勁兒地派人來催促,高允說:“請讓我再見一見皇上。”

拓跋燾於是召見高允,高允說:“崔浩之罪,如果還有別的罪狀,臣就不知道了;若僅以直書史事觸犯皇上,臣以為,罪不至死!”

拓跋燾聽了高允的話非常生氣,命令武士把高允綁了起來。多虧太子在一旁求情,拓跋燾才稍稍消了點氣,說:“要是沒有高允的強諫,我還要殺數千口人死矣!”

六月己亥時,拓跋燾因高允的諫阻,重新下令:“誅清河崔氏與浩同宗者無遠近,及浩姻家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並夷其族,其餘皆只誅其身。”這樣,宗欽等人的五族才得以倖免於難。宗欽臨刑前感歎地說:“高允是個聖人呀!”

崔浩被關在檻車內押赴刑場的時候,士兵們都紛紛地向他的臉上、身上撒尿,崔浩發出痛苦的呼叫,景象十分悲慘。當初拓跋燾命崔浩修撰《國書》的時候,還特意吩咐:“務從實錄!”崔浩、高允等人真就這麼做了,誰知數百人卻因此喋血城南。如果不是高允的直諫,宗欽、段承根等參與著作的人要被夷滅五族,那就更慘了,還會有數千口人被殺死。

崔浩史禍的發生,有它的必然性。南北朝時期,拓跋族於439年統一北方建北魏政權後,因為他們是北方的少數民族,所以,統治者們對漢人的排外思想十分敏感,在修撰史書方面他們最容易神經過敏。修撰者在稱呼、紀年、錄事方面稍有一點不謹慎,就有可能大禍臨頭。清初的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就是為了消除漢人的排滿思想,這與崔浩史獄的製造者的邏輯是一樣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