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閒話朝韓半島:李成桂開國

西元1392年(明太祖洪武25年), 李成桂廢黜高麗恭讓王, 建立李氏朝鮮王朝, 算是初步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偉大目標。

為了擺脫舊王朝勢力的侵擾, 他在登基幾年後, 將都城從松都(今開城)遷到漢陽(今漢城、首爾)。

在內政方面, 李成桂得到了開國功臣、著名政治家鄭道傳的幫助, 開始構建一套全新的政治體制。

(鄭道傳)

過去的高麗, 豪族把持地方權力, 經常對中央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鄭道傳建立一套中央集權體制。 國家中央機關的行政權、軍事權、監督權分開, 各地方政權也以類似的方式, 建立相互牽制的官吏制度, 以加強朝廷對整個國家的掌控。

鄭道傳還認為, 應該堅持以儒家士大夫作為政權內核。 王室宗親和立下大功的武將對權力的染指應該嚴格限制。 甚至連君權都要受到制約。

經過鄭道傳及其之後的幾朝文官努力, 朝鮮王國形成一套仿照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度:

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稱為“都評議司”, 相當於明朝的內閣, 今天的正副總理;下屬兵、戶、刑、禮、吏、工六曹, 相當於明朝的六部, 今天的政府各部門。

國政的執行流程是:都評議司商量決定, 上報國王批准, 然後下達部門執行。 軍隊則專門設立了“三軍府”管理, 與政權分離。

除了軍政分家之外, 還設立了弘文館、司憲府和司諫院, 對都評議司和三軍府進行監察。

這樣一來三權分立, 減少過於集中的權力產生謀逆的可能。

同時, 國王理論上只有對都評議司的決議進行審批, 而不應該自己干涉內政;國王還應該時時聽從三司的勸諫。 這就使得君權也受到了制約。

這套體系在朝鮮幾乎實行了五百年, 當然其間經過多次篡改。

君權和大臣的鬥爭或明或暗貫穿始終。 而在大臣中, 鄭道傳所代表的儒家士大夫, 和他所要抑制的王氏宗親、功勳武將這兩大集團, 即“儒林派”和“勳舊派”的也是鬥爭不斷。

(影視中的李成桂)

外交方面, 太祖大王面臨的格局並不很好。 北面的北元完全敵對了,

這倒也沒關係, 反正北元已經一蹶不振。 東邊的倭寇還在時時入侵, 這個就麻煩多了。

更嚴重的是, 西邊的宗主國大明對他並不親熱, 甚至連“朝鮮國王”的封號都不肯給。 後來史稱“朝鮮太祖”的李成桂, 至死他的封號都只是“權知朝鮮國事”。

謀朝篡位的李成桂也不是純潔的羔羊, 他一邊對明朝奴顏婢膝, 山呼萬歲, 另一邊不停的誘降明朝和高麗邊境的女真族人, 好幾次惹得朱元璋大動肝火, 勒令朝鮮趕緊把這些人送回來, 不然就發兵征討!

還有兩次, 朝鮮給明朝上表裡面語氣狂妄, 甚至對明朝熱風冷嘲, 氣得朱元璋扣留了他們的使者, 要李成桂把寫表的人抓起來治罪。

朝鮮還常在進貢和商貿方面耍點滑頭, 讓明朝暴跳如雷一番。

總之, 如果說蒙元時代以殘酷的鎮壓和掠奪使得高麗非常聽話, 那麼如今面對已經寬厚得多的明朝, 朝鮮反而有點“三天不打, 上房揭瓦”的味道。

閒話朝韓半島:高麗國的滅亡

閒話朝韓半島:高麗國竟敢招惹明朝

史上最牛綠帽王:自願染綠, 搶奪中國大片領土

日本女皇為何把自己的叔公收入宮中當太子

閒話朝韓半島:元朝公主為何慘遭高麗國王強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