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雁塔區長延堡街辦三爻村!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 講陝西故事, 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西安市南郊有個雁塔區, 在西安市區縣裡面經濟文化實力最為雄厚, 因轄區內擁有聞名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唐代大雁塔而得名雁塔區, 這個區設立時間不長。 民國33年也就是1944年, 將原屬長安縣之城內及四關剝離出來設立西安市。 今雁塔區境內被命名為西安市第九區, 管轄15保、62村、227甲。 新中國成立後, 1954年第九區改名雁塔區。

【長延堡】

雁塔區南電視塔下核心地帶就是長延堡街道辦, 南與長安區韋曲毗鄰, 因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政法學院、外國語大學都在這裡, 所以異常繁華。 長延堡本地人叫“吳家墳”, 相傳此地為西漢學者吳謙墳墓所在得名“吳家墳”。

唐朝時期這裡是安上門街南端, 明朝時期在西安城四周離城10裡處東邊灞橋, 西邊三橋;北邊張家堡, 南邊吳家墳設四座鋪驛, 供商旅歇腳, 因吳家墳在城南,

所以叫“南十裡鋪”。 因本地有片杏園, 又稱“吳家杏園鋪”。 明朝末年, 因吳家墳不美氣, 就取“長命百歲, 延年益壽”之意, 改名“長延鋪”, 因本村為西安城南商貿要道, 村堡較大, 修有城牆, 故稱“長延堡”至今, 清嘉慶《咸寧縣誌》記載為:長延堡。 清末《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長延堡俗名吳家墳”。

【東三爻村】

長延堡街道辦下轄一個三爻村, 是雁塔區與長安區在長安路的交接村, 瘋狂小中巴還在的時候, 聽著“南門、韋曲、一塊一塊”的叫賣聲, 中巴車吃力的冒著黑煙爬上鳳棲原大坡, 遙望電視塔, 第一個看到的就是三爻村。 現在的東三爻村在長安路東, 但是在明清時期的長安路是從東三爻村中穿過, 直抵南山。 所以當時車馬行人絡繹不絕, 十分繁華, 民國二十五年前後, 長安南路才改為現道, 東三爻村也跑到了路東。

三爻村本來不顯山露水, 為人所知的就是東三爻村上有一個勞教所, 但是自從“三森”搬過來以後, 人聲鼎沸, 聲名遠播, 人盡皆知。 三爻村是大的自然村, 位於鳳棲原以北,

電視塔以南, 毗鄰南三環。

《陝西省西安地名志》記載:唐代已建村。 嘉慶《長安縣誌》記載有西山嶽村, 西山嶽堡。 清嘉慶《咸寧縣誌》記載有東三爻村。 清末《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東三爻村、東三爻堡、西三爻村、西三爻堡四村。 關於三爻村村名所來其說有三:

【東三爻村】

一說:此地為少陵原餘脈, 自古為長安著名磚瓦窯場所在, 故名“山窯”。 《後漢書·楊彪傳》載:董卓欲遷都長安, 眾說不可, 因漢城宮室俱毀, 無法立足。 董卓說:“杜陵南山下, 有武帝故瓦陶窯數千所, 並功營之, 可使一朝即辦。 ”明代西安城磚有“山嶽一”、“山嶽四”等字樣, 即為這裡所產。 嘉慶《長安縣誌》稱:山嶽村。 山嶽村可能為山窯村轉音, 後諧音為:三爻村。

二說:隋朝文帝楊堅一統天下, 為了萬世基業, 決定定都長安, 隨決定重修長安城, 又稱“楊家城”, 外國文獻上稱為胡姆丹。 隋朝造作大匠宇文凱親自監造, 取隋朝大興之意, 賜名:大興城。 長安城地形有“五原、六崗。 八水、十一池”之說, 自南朝北有一條龍脈, 龍頭就在龍首原處。 地形上東西走向的六條土崗從南到北漸次降低, 形狀很像《易經》上乾卦的六爻。本村是城南第三高坡,對應卦象為“三爻”,故此得名。

三說:據《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本村為元朝人武莊公楊子江封地,楊子江在元軍攻打襄陽時立下戰功,獲封都元帥,進封武莊公。楊子江死後“葬三爻村西“。其後代居此成村成村。因楊子江是三原縣人,故三原諧音為“三爻”。所以東三爻村至今大部分村民為楊姓。其它的郭姓和張姓是抗日戰爭時期,扒開黃河花園口,逃荒此地的河南移民。

三爻村現在也被拆的七零八落,好在長安路東邊的東三爻還基本保持原貌。西安地區的三官廟很多,大部分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但是東三爻村西原先的三官廟供奉的卻是“劉備、關羽、張飛”,這座廟建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是廟旁邊曾有直徑1米的古樹,民國時期劉鎮華鎮嵩軍八月圍城,一部分鎮嵩軍住在本村,將大樹伐毀燒柴做飯了。

原先的東三爻村小學是明正統年修建的慈應寺。東三爻村小學是民國時期本村楊玉山先生捐資所建。楊玉山早年闖蕩蘭州學習經商,中年後回到西安,在南院門創立“鈺興祥”商號。抗戰時期回村避難,捐贈3000元在慈應寺和武莊公祠的基礎上創建了東三爻村小學。

【東三爻堡】

本村坐擁少陵原餘脈,是一塊風水寶地,曾發現許多古墓,村唐代左羽林軍胄曹參軍崔弦墓在東三爻堡西,1980年發掘出土唐女侍俑1件,墓誌1合。另有唐代鄭州滎陽縣令張楚賢墓在東三爻堡西,1980年發掘出土陪葬物有唐人俑、陶犬、陶牛、鐵劍等物共58件。另在1992年三爻村還出土了一米多高的釉陶三層樓閣式望樓,有較高的歷史與建築藝術價值。但村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是楊武莊公楊子江的墓。

【襄陽炮】

有元一朝,陝西地面上混的最好的就是鄠邑區(戶縣)秦鎮張良寨人賀仁傑和本村的楊子江。張良寨的賀仁傑因其父獻金有功,隨忽必烈南征北戰,官至光祿大夫平章政事,賜諡號:忠貞,追封奉元王。本村的楊子江也不勢弱,元朝初年,忽必烈大舉伐宋,在襄陽、樊城遭到宋軍頑強抵抗。元軍圍城5年,卻始終未能攻克。

【楊武莊公祠廟】

早在蒙古人遠征波斯時,發現當地有重炮,炮身木制,彈石百斤,射程近四百米,人稱“西域炮"。忽必烈遣使到波斯請工匠傳習造炮技術。當時元朝在西安設立安西王府內設軍工製造的“雜造提舉司”,三原人楊子江任提舉司一把手,仿造巨石炮,終獲成功,炮攻樊城,一舉成名,樊城陷落。移炮襄陽,數炮破城,相持6年之久的襄樊戰役,宣告結束。巨石炮一戰成名,忽必烈御賜炮名:“襄陽炮”。

【楊武莊公 廟】

襄陽之戰,宋朝門戶洞開,元朝統一全國。楊子江造炮有功晉封為“都元帥”,進爵“武莊公”。楊子江去世後葬於東三爻村,村中有元順帝手諭敕修楊武莊公祠廟,祠廟後正中為墓塚,祠中懸掛御賜“功在襄陽”木匾。祠中殿牆壁原楊子江父子像解放後被粉刷覆蓋,今楊氏後人已集資重修。

豐鎬遺子-張新武 書文於2012年10月9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

形狀很像《易經》上乾卦的六爻。本村是城南第三高坡,對應卦象為“三爻”,故此得名。

三說:據《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本村為元朝人武莊公楊子江封地,楊子江在元軍攻打襄陽時立下戰功,獲封都元帥,進封武莊公。楊子江死後“葬三爻村西“。其後代居此成村成村。因楊子江是三原縣人,故三原諧音為“三爻”。所以東三爻村至今大部分村民為楊姓。其它的郭姓和張姓是抗日戰爭時期,扒開黃河花園口,逃荒此地的河南移民。

三爻村現在也被拆的七零八落,好在長安路東邊的東三爻還基本保持原貌。西安地區的三官廟很多,大部分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但是東三爻村西原先的三官廟供奉的卻是“劉備、關羽、張飛”,這座廟建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是廟旁邊曾有直徑1米的古樹,民國時期劉鎮華鎮嵩軍八月圍城,一部分鎮嵩軍住在本村,將大樹伐毀燒柴做飯了。

原先的東三爻村小學是明正統年修建的慈應寺。東三爻村小學是民國時期本村楊玉山先生捐資所建。楊玉山早年闖蕩蘭州學習經商,中年後回到西安,在南院門創立“鈺興祥”商號。抗戰時期回村避難,捐贈3000元在慈應寺和武莊公祠的基礎上創建了東三爻村小學。

【東三爻堡】

本村坐擁少陵原餘脈,是一塊風水寶地,曾發現許多古墓,村唐代左羽林軍胄曹參軍崔弦墓在東三爻堡西,1980年發掘出土唐女侍俑1件,墓誌1合。另有唐代鄭州滎陽縣令張楚賢墓在東三爻堡西,1980年發掘出土陪葬物有唐人俑、陶犬、陶牛、鐵劍等物共58件。另在1992年三爻村還出土了一米多高的釉陶三層樓閣式望樓,有較高的歷史與建築藝術價值。但村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是楊武莊公楊子江的墓。

【襄陽炮】

有元一朝,陝西地面上混的最好的就是鄠邑區(戶縣)秦鎮張良寨人賀仁傑和本村的楊子江。張良寨的賀仁傑因其父獻金有功,隨忽必烈南征北戰,官至光祿大夫平章政事,賜諡號:忠貞,追封奉元王。本村的楊子江也不勢弱,元朝初年,忽必烈大舉伐宋,在襄陽、樊城遭到宋軍頑強抵抗。元軍圍城5年,卻始終未能攻克。

【楊武莊公祠廟】

早在蒙古人遠征波斯時,發現當地有重炮,炮身木制,彈石百斤,射程近四百米,人稱“西域炮"。忽必烈遣使到波斯請工匠傳習造炮技術。當時元朝在西安設立安西王府內設軍工製造的“雜造提舉司”,三原人楊子江任提舉司一把手,仿造巨石炮,終獲成功,炮攻樊城,一舉成名,樊城陷落。移炮襄陽,數炮破城,相持6年之久的襄樊戰役,宣告結束。巨石炮一戰成名,忽必烈御賜炮名:“襄陽炮”。

【楊武莊公 廟】

襄陽之戰,宋朝門戶洞開,元朝統一全國。楊子江造炮有功晉封為“都元帥”,進爵“武莊公”。楊子江去世後葬於東三爻村,村中有元順帝手諭敕修楊武莊公祠廟,祠廟後正中為墓塚,祠中懸掛御賜“功在襄陽”木匾。祠中殿牆壁原楊子江父子像解放後被粉刷覆蓋,今楊氏後人已集資重修。

豐鎬遺子-張新武 書文於2012年10月9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