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七雄”你知道多少?

“戰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 這七個諸侯國。 現在我來說說這七個國家位置、稱雄和滅亡的過程。

七國位置:

齊是山東和徐州等地 ;

趙是山西 ;

楚是湖北一帶, 在戰國末期疆域包括江蘇大部、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陝西等地;

燕是河北、內蒙古一部分、遼寧西南部;

韓國和魏國最小, 韓國是河南北部, 魏國是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

秦是陝西, 四川、青海東部。

記憶口訣:齊在東面,

秦在西面, 楚在南面, 燕在北面, 中間仨個國家趙魏韓。

七國稱雄順序:

齊國

楚國

燕國

韓國

趙國

魏國

秦國

春秋末年, 列國兼併, 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 中原以北的晉, 東方的齊、燕, 南方的楚、吳、越。

戰國早期, 上述大國, 除吳於西元前473年被越所滅, 全都保存下來。 秦 、燕國實力較弱, 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 其中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併, 西元前453年, 形成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 號稱“三晉”。 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 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 西元前403年, 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晉為諸侯。 齊國自西元前481年田氏子殺齊簡公, 專齊政, 形成“田氏代齊”的局面。 但戰國初期, 齊實力暫時弱于三晉。 楚國雖向東方略地擴展, 但其北上與三晉爭奪鄭卻遭受失敗。 越國滅吳後曾強盛一時,進入戰國後因長期內亂,勢衰。

戰國中期,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最初,魏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在後來居上的齊、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趙、韓亦攻滅周邊小國,並於西元前367年,乘周內亂,把周分裂為西周(以王城為都)和東周(以鞏為都)兩個小國,逐漸佔領周的週邊地區。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由於國內變法的成功,秦、齊成為西、東兩大強國。雖然魏惠王在西元前344年稱王,但在桂陵之戰(前353)和馬陵之戰(前341)中兩次負于齊國,遂被迫在西元前334年,與齊威王“會徐州相王”。西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各大國紛紛拉攏新興諸侯國,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東西兩大對峙集團的鬥爭。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先後制服韓、魏,重創楚國,攻滅巴蜀。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趙亦實力較強,趙武靈王曾實行“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

秦國統一六國:

在西元前230年的時候,秦國派遣了內史騰去率領大軍,攻其不備,突然南下,然後快速地渡過了黃河,一下子攻破了韓國,韓國首都鄭被佔領,從此韓國徹底滅亡了。

在西元前229年的時候,趙國遭受了嚴重的旱災,於是秦國乘機出動,秦國採用兵分兩路的策略,從南方和北方兩個方向去合擊趙國的都城——邯鄲。最終在西元前228年,秦國大破了趙軍,攻佔都城,俘虜了趙國的君王,於是趙國徹底滅亡。

在西元前225年的時候,秦國軍隊進行突然襲擊,包圍了魏國的都城大樑,魏軍憑藉大樑的地理位置進行了死守,秦國軍隊進行強攻但是沒有絲毫的作用,於是他們把黃河水倒灌到都城內。經過了整整3個月,大樑不敵大水浸漫,最終魏王投降了,魏國也從此滅亡。

在西元前225年的時候,秦軍攻打楚國,並且俘虜了楚王,最後楚國滅亡。

在西元前226年的時候,秦國派遣大將王翦率兵去攻打燕國,大戰之中攻陷薊。最後在西元前222年的時候,大將俘虜了燕王,最終導致燕國滅亡。

在西元前221年的時候,秦軍突然從北面往齊國進行進攻,攻其不備,齊國軍隊措手不及,最後導致齊王的投降,於是齊國滅亡了。秦完成了統一六國大業。

統一六國之後,秦經過一段時間的統治,在西元前206年的時候也滅亡了。

越國滅吳後曾強盛一時,進入戰國後因長期內亂,勢衰。

戰國中期,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最初,魏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在後來居上的齊、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趙、韓亦攻滅周邊小國,並於西元前367年,乘周內亂,把周分裂為西周(以王城為都)和東周(以鞏為都)兩個小國,逐漸佔領周的週邊地區。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由於國內變法的成功,秦、齊成為西、東兩大強國。雖然魏惠王在西元前344年稱王,但在桂陵之戰(前353)和馬陵之戰(前341)中兩次負于齊國,遂被迫在西元前334年,與齊威王“會徐州相王”。西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各大國紛紛拉攏新興諸侯國,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東西兩大對峙集團的鬥爭。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先後制服韓、魏,重創楚國,攻滅巴蜀。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趙亦實力較強,趙武靈王曾實行“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

秦國統一六國:

在西元前230年的時候,秦國派遣了內史騰去率領大軍,攻其不備,突然南下,然後快速地渡過了黃河,一下子攻破了韓國,韓國首都鄭被佔領,從此韓國徹底滅亡了。

在西元前229年的時候,趙國遭受了嚴重的旱災,於是秦國乘機出動,秦國採用兵分兩路的策略,從南方和北方兩個方向去合擊趙國的都城——邯鄲。最終在西元前228年,秦國大破了趙軍,攻佔都城,俘虜了趙國的君王,於是趙國徹底滅亡。

在西元前225年的時候,秦國軍隊進行突然襲擊,包圍了魏國的都城大樑,魏軍憑藉大樑的地理位置進行了死守,秦國軍隊進行強攻但是沒有絲毫的作用,於是他們把黃河水倒灌到都城內。經過了整整3個月,大樑不敵大水浸漫,最終魏王投降了,魏國也從此滅亡。

在西元前225年的時候,秦軍攻打楚國,並且俘虜了楚王,最後楚國滅亡。

在西元前226年的時候,秦國派遣大將王翦率兵去攻打燕國,大戰之中攻陷薊。最後在西元前222年的時候,大將俘虜了燕王,最終導致燕國滅亡。

在西元前221年的時候,秦軍突然從北面往齊國進行進攻,攻其不備,齊國軍隊措手不及,最後導致齊王的投降,於是齊國滅亡了。秦完成了統一六國大業。

統一六國之後,秦經過一段時間的統治,在西元前206年的時候也滅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