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真實的地暖圖紙分析點評,你的圖紙畫對了嗎?

摘 要:本期專題將和朋友們一起看幾張地暖的圖紙截圖, 一起分析討論幾個問題, 希望能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字:間距;超溫;伸縮縫

圖片1, 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這張圖的優點:考慮了各個房間不同區域的負荷特點。

靠外牆的地方負荷大, 管道密些;靠內牆的地方負荷小些, 盤管少些。 左邊房間靠山牆的地方採用了200mm的間距, 陽臺推拉門的地方採用了300mm的間距, 靠內牆的地方,

管道稀疏一些。 右側房間靠南側外牆的地方加密到300mm, 右側靠近樓梯間的地方加密到300mm, 靠內牆的地方稀疏一些。

管道的分佈, 迎合了實際的負荷分別, 理論上應該比較舒服。 但實際上, 設計師還少考慮了一個問題, 就是傢俱的擺放——以左側房間為例, 大多數家庭會把床靠左側山牆橫放, 床頭靠山牆。 這樣一來, 左側盤管加密的地方大概在床頭附近的位置。 如果地面熱量不能及時散出, 會沿著床向上傳遞。 熱量較多的時候, 床頭就變成了“熱炕頭”。

“熱炕頭”到底好不好呢?那要看熱到什麼程度, 也許只有住進去才知道。 與其要“熱炕頭”, 不如要“大熱炕”。

考慮到床的影響, 橫向間距是不是均勻佈置更好呢?靠推拉門的地方, 地暖管也進行了加密,

應該不會被床壓住, 基本能按預想的模式散熱。

實際上, 傢俱遮擋的影響不容小覷, 特別是面積較小的地方。

對於地暖盤管設計, 我們除了要考慮負荷分佈特點, 還要考慮傢俱的影響, 這樣設計出來的系統才會更舒服。

圖片2, 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這張圖片有2個問題:

1.不滿足主要房間單獨成環路的條件, 不能很好地滿足分區域調節。

2.不滿足地面溫度限值的要求, 地面出現超溫的問題。

各環路長度接近和主要房間單獨成環路似乎永遠是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 特別是甲方要求分集水器放在某個地方的時候。 此房間是個臥室, 卻出現兩個環路, 看來是滿足不了規範了。 另外, 間距居然取到了120mm, 那得要多低的供水溫度, 地面才不會超溫?

我們用軟體(天正暖通8.5)算一下, 假如我們想要22℃的供暖溫度, 平均水溫35℃(假設供水溫度40℃, 回水溫度30℃)的時候, 地面是29.85℃, 溫度仍然超規範限值, 屬超溫。 臥室屬人員停留的區域, 相關規程建議低溫溫度取值為25℃~27℃, 溫度上限為29℃。

如果是節能建築, 間距放到200mm, 一般來說就夠用了。 像150mm這樣超密的間距, 一般也就在衛生間能用到, 臥室不合適。

實際上, 圖片二是一張某地暖安裝公司自己出的圖。 安裝公司最怕的就是地暖不熱, 收不上錢;而成批進管材, 也降低了成本。 據業內朋友說, 工程管也就兩三塊錢一米。 而相對較高的是人工成本、回填費用,因而多盤點地暖管不算什麼。

開發商配套的標準是滿足規範,而使用者自己改的標準是舒適,且溫度越高越好。因為感覺溫度高了可以調閥門,但要是發現溫度低了,可就不好辦了。故而也難怪出現這樣的現象:北方集中供暖的間距大多在250mm、300mm,南方壁掛爐供暖則可能做到200mm,甚至是150mm。

圖片3,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這張圖顯示的是把分集水器放在了樓道。如果僅僅是要求不冷,這樣的設計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採用室溫總體控制,而恒溫閥裝在了供水支管上,感溫裝置感受的只是樓道的溫度,樓道溫度一般會低於房間溫度,因此,保證房間溫度應該問題不大。如果想舒適和美觀,我們還可以有改進的空間。

如果陽面和陰面的房間分別設置分集水器,並且分別在陽面和陰面的典型房間設置溫控閥,自控調節功能將會更加合理。

陽面和陰面的房間相比,多了一項太陽輻射的熱量。雖然我們在負荷計算的時候進行了修正,但是有晴天就會有陰天,為了舒適,還得靠溫控閥控制溫度。

分集水器按陽面和陰面分別設置更加合理。就像我們做散熱器供暖的時候,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南北向分別設置環路,分片分區控制,道理是一樣的。

作為設計師,作圖的時候多考慮一些,也許就會給業主多一些的舒適。當分集水器連接不同房間的盤管時,儘量由門口繞出盤管,然後從樓道把管道拉到分集水器。最好不要“穿牆”敷設。施工的時候,應按圖施工,並繪製施工圖。

施工工程中逐個房間拍照存檔,以便於將來裝修、維護時有資料可查。為了美觀,供暖立管可以放在房間牆角或者柱子旁邊。必要的時候用輕質骨架包裹。暗裝的管道做保溫。隱蔽工程應在水壓試驗完成之後進行。為了美觀,分集水器可以暗裝。此時要注意,恒溫閥上的感溫裝置應外置,而不能設置在分集水器的箱子內,以免影響供暖效果。

圖片4,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這個衛生間也採用了地暖盤管進行供暖。需要注意的是,固定的設備或衛生器具下面不應佈置地暖盤管,且繪圖的時候,已知固定設備和衛生器具位置的時候,應該進行避讓。

當地暖管和給水管道交叉的時候,可以在保溫板上摳槽,把水管臥在槽裡,這樣可以減少因交叉引起的局部隆起。

局部隆起會影響回填,導致局部不能蓋上,或者覆蓋厚度不夠,裝修的時候裸露的地暖管容易被破壞。

把水管臥在槽裡,地暖管基本不會隆起,回填起來比較平整。

圖片5,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這位朋友應該知道面積或者長度過大的時候設置伸縮縫的要求,值得肯定。但是,伸縮縫不是這個做法。我們設計圖紙的時候,應該先用伸縮縫劃分區域。在每個小格子內繪製(回行)盤管,加熱盤管儘量少穿越或不穿越伸縮縫,然後把供回水引到分集水器。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環路、每個區域應該只引出一組供回水管道。綜上所述,朋友們可以瞭解到,上圖這種“切韭菜”或者叫“切芹菜”的做法是不對的。

參考文獻:

[1]《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 50736-2012)

[2]《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JGJ 142-2012)

[3]《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 26-2010)

[4]《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範》(GB 50176-93)

[5]《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2008版)陸耀慶 主編

而相對較高的是人工成本、回填費用,因而多盤點地暖管不算什麼。

開發商配套的標準是滿足規範,而使用者自己改的標準是舒適,且溫度越高越好。因為感覺溫度高了可以調閥門,但要是發現溫度低了,可就不好辦了。故而也難怪出現這樣的現象:北方集中供暖的間距大多在250mm、300mm,南方壁掛爐供暖則可能做到200mm,甚至是150mm。

圖片3,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這張圖顯示的是把分集水器放在了樓道。如果僅僅是要求不冷,這樣的設計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採用室溫總體控制,而恒溫閥裝在了供水支管上,感溫裝置感受的只是樓道的溫度,樓道溫度一般會低於房間溫度,因此,保證房間溫度應該問題不大。如果想舒適和美觀,我們還可以有改進的空間。

如果陽面和陰面的房間分別設置分集水器,並且分別在陽面和陰面的典型房間設置溫控閥,自控調節功能將會更加合理。

陽面和陰面的房間相比,多了一項太陽輻射的熱量。雖然我們在負荷計算的時候進行了修正,但是有晴天就會有陰天,為了舒適,還得靠溫控閥控制溫度。

分集水器按陽面和陰面分別設置更加合理。就像我們做散熱器供暖的時候,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南北向分別設置環路,分片分區控制,道理是一樣的。

作為設計師,作圖的時候多考慮一些,也許就會給業主多一些的舒適。當分集水器連接不同房間的盤管時,儘量由門口繞出盤管,然後從樓道把管道拉到分集水器。最好不要“穿牆”敷設。施工的時候,應按圖施工,並繪製施工圖。

施工工程中逐個房間拍照存檔,以便於將來裝修、維護時有資料可查。為了美觀,供暖立管可以放在房間牆角或者柱子旁邊。必要的時候用輕質骨架包裹。暗裝的管道做保溫。隱蔽工程應在水壓試驗完成之後進行。為了美觀,分集水器可以暗裝。此時要注意,恒溫閥上的感溫裝置應外置,而不能設置在分集水器的箱子內,以免影響供暖效果。

圖片4,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這個衛生間也採用了地暖盤管進行供暖。需要注意的是,固定的設備或衛生器具下面不應佈置地暖盤管,且繪圖的時候,已知固定設備和衛生器具位置的時候,應該進行避讓。

當地暖管和給水管道交叉的時候,可以在保溫板上摳槽,把水管臥在槽裡,這樣可以減少因交叉引起的局部隆起。

局部隆起會影響回填,導致局部不能蓋上,或者覆蓋厚度不夠,裝修的時候裸露的地暖管容易被破壞。

把水管臥在槽裡,地暖管基本不會隆起,回填起來比較平整。

圖片5,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這位朋友應該知道面積或者長度過大的時候設置伸縮縫的要求,值得肯定。但是,伸縮縫不是這個做法。我們設計圖紙的時候,應該先用伸縮縫劃分區域。在每個小格子內繪製(回行)盤管,加熱盤管儘量少穿越或不穿越伸縮縫,然後把供回水引到分集水器。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環路、每個區域應該只引出一組供回水管道。綜上所述,朋友們可以瞭解到,上圖這種“切韭菜”或者叫“切芹菜”的做法是不對的。

參考文獻:

[1]《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 50736-2012)

[2]《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JGJ 142-2012)

[3]《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JGJ 26-2010)

[4]《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範》(GB 50176-93)

[5]《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2008版)陸耀慶 主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