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陽氣是世上最好的醫生!

中醫有句名言“陽氣不到就是病”, 一語道破天機。

陽氣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藥, 養生治病首先要扶陽, 80%的現代人都陽氣不足。

什麼是陽氣?

我們常聽人提到要補陽, 壯陽, 扶陽, 那麼究竟什麼是陽氣呢?

人體的陽氣充斥於全身無處不在, 按分佈及特點不同, 可分為元氣, 宗氣, 營氣, 衛氣, 中氣五氣,這些統稱陽氣。

在幾千年的中醫文化中, 陰是指人的身體, 陽是指人體具有的能量。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陽氣衰減的過程。 如果身體沒有了陽氣, 就成了一幅空的軀殼, 就會死亡。

《黃帝內經·素問》裡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有抵禦外邪的能力, 這種能力就是陽氣。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係, 如果天空沒有太陽, 那麼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 萬物也不能生長。 所以天地的運行, 必須要有太陽。 而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 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 若天與日, 失其所, 則折壽而不彰。 ”所以, 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

陽氣是如何消耗掉的?

陽氣既然這麼重要,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 身體內的陽氣有怎樣的脾性?又是怎樣被損耗掉的?

專家表示, 陽氣有升降出入的規律, 春天陽氣開始生髮, 夏天生髮至極限, 秋天開始收斂, 到了冬天則潛藏起來。 若以一天來算, 白天相當春夏, 夜晚相當秋冬。 也就是說, 每天早上當我們醒來睜開眼睛時, 體內陽氣開始生髮。 到了中午, 陽氣生髮到極限, 然後漸漸衰退。 傍晚時陽氣入陰, 到了夜晚則潛藏起來。 陽氣入陰, 人就準備睡覺了。 人的生物鐘實際上就是根據陽氣規律來運轉的。

【個例一】 作息紊亂傷陽氣:

一位因為生物鐘紊亂導致陽氣不足的患者, 她是一位實習護士, 23歲, 主要症狀是“不管睡多長時間, 每天醒來人總是很困倦”。 經醫生細問之後, 找到了女護士的病因:三天兩頭上夜班, 每天總要忙到淩晨兩三時才睡。 作息時間與陽氣升降出入規律相違背,

體內陽氣就消耗得快, 而陽氣不足, 人就沒精神, 所以女護士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 還是會感到疲倦困乏。

【個例二】 過度勞累耗陽氣:

劇烈運動、過度勞累也會加速陽氣耗損。 人體內的陽氣處於一種動態的狀態, 但當人進行劇烈運動時, 陽氣就會向外發散。

一位患者, 每當勞累時就會發燒。 專家認為該患者屬於內傷發熱。 《黃帝內經》中說“陽氣者, 煩勞則張”, 張即騰躍的意思。 中醫主張以靜養生, 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節陽氣潛藏的時候, 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個例三】 過食生冷損陽氣:

南方長年天氣炎熱, 不少市民有喝冷飲吃寒涼食物的習慣。市民覃女士吃冰凍食物,很容易就拉肚子。醫生表示,這實際上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張靜解釋,陽氣在春天開始生髮,逐漸往人的體表走。到了夏天,陽氣最旺盛,人體內的陽氣基本都散發到體表,留在體內的陽氣就少,抵禦疾病的能力就隨之減弱,此時過食寒涼食物,就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不少年輕人體質偏弱,我分析其原因,一則或學業較重,思慮過度;或工作壓力大,焦慮緊張,導致脾氣暗耗,後天之本失養;二則不肯早睡。陽氣夜則歸陰,與陰相交,為第二天陽氣升發積蓄力量。若過度熬夜,陽氣不能交陰,則虛耗於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陽,陽耗則體質必差。

陽氣不足對身體的危害?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腫、子宮肌瘤,這是怎麼回事呢?中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若陽氣不足,則氣化不利,痰濁水飲等陰邪就會凝滯,滯塞不通,即變成囊腫、增生、腫塊等陰性病理產物,且往往發生在機體陽氣最虛的地方,若胞宮陽虛則成子宮肌瘤;卵巢陽虛則成囊腫等。其正確治法是扶陽以化氣,通陽以排濁。

如何補陽氣,通陽排濁?

《扁鵲心書》講:“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可見,回陽保命,救絕續命,首選當屬艾灸之法。

為什麼艾灸法能補陽氣呢?艾炷連續燃燒,使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經絡,經由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繫、絡屬關係,而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迴圈全身。此灸法又多以會陰、長強、腰陽關、關元為灸之主穴。此四穴,皆為任督二脈之俞穴。

會陰穴:陰經脈氣交會之所

《針灸大成》說:“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猶子午也……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雜,合之以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也。”任統於前,主一身之陰;督率於後,主一身之陽。任督相通,乃溫熱之氣循經溫腹暖背,通達周身,迴圈不息。經常艾灸會陰穴,可以採用坐灸,能緩解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問題,還對痔瘡、便血、便秘以及部分婦科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長強穴:陽氣生髮的起點

長強位於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是督脈的起始穴。古人對這個穴位的形容是:“迴圈無端之謂長,健行不息之謂強。”這句話表明了長強穴是保證人體氣血循環的第一要穴。

艾灸會陰穴和長強穴,對人體的會陰穴及長強穴進行溫灸,可調節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迴圈,對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

腰陽關:陰陽相交之點

要想溫補陽氣,有個位置很重要,那就是陰陽交匯點。這個點相當於陽氣通行的“關口”,很多人冬天感到後背發涼,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陰陽交會處的經絡不通,使得陽氣無法上行。艾灸腰陽關,就像打通了關口,使陽氣暢通無阻,畏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腰陽關在髂骨的位置,髂骨就是平時系腰帶下方突出的骨頭,雙手大拇指在髂骨邊緣固定,雙手食指在背後交匯,與兩個食指連線平行的、位於脊柱上的那個點,就是腰陽關。

艾灸腰陽關,每次20分鐘 ,平時也可以進行熱敷或揉按。

命門穴:腎陽藏身之地

腰膝酸軟、浮腫、男性陽痿、女性宮寒不孕等,都是腎陽虛的症狀,這類人到了冬天也是會手腳冰涼,怎麼睡都不暖的。這時候需要溫腎補陽。

腎是先天之本、陽脈之根,腎陽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在命門穴中。俗話說“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這裡所說的火力,就是命門所藏真火,稱之為命門火。

命門在背後正中線,腰部兩腎之間。艾灸命門穴,就像“煽風點火”一樣,能夠生髮腎陽,讓腎陽之火循經而行。平時沒事也可以用掌心按摩命門,因為掌心的勞宮穴是火穴,有“添加命門之火”的作用。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和艾灸知識。

不少市民有喝冷飲吃寒涼食物的習慣。市民覃女士吃冰凍食物,很容易就拉肚子。醫生表示,這實際上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張靜解釋,陽氣在春天開始生髮,逐漸往人的體表走。到了夏天,陽氣最旺盛,人體內的陽氣基本都散發到體表,留在體內的陽氣就少,抵禦疾病的能力就隨之減弱,此時過食寒涼食物,就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不少年輕人體質偏弱,我分析其原因,一則或學業較重,思慮過度;或工作壓力大,焦慮緊張,導致脾氣暗耗,後天之本失養;二則不肯早睡。陽氣夜則歸陰,與陰相交,為第二天陽氣升發積蓄力量。若過度熬夜,陽氣不能交陰,則虛耗於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陽,陽耗則體質必差。

陽氣不足對身體的危害?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腫、子宮肌瘤,這是怎麼回事呢?中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若陽氣不足,則氣化不利,痰濁水飲等陰邪就會凝滯,滯塞不通,即變成囊腫、增生、腫塊等陰性病理產物,且往往發生在機體陽氣最虛的地方,若胞宮陽虛則成子宮肌瘤;卵巢陽虛則成囊腫等。其正確治法是扶陽以化氣,通陽以排濁。

如何補陽氣,通陽排濁?

《扁鵲心書》講:“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可見,回陽保命,救絕續命,首選當屬艾灸之法。

為什麼艾灸法能補陽氣呢?艾炷連續燃燒,使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經絡,經由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繫、絡屬關係,而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迴圈全身。此灸法又多以會陰、長強、腰陽關、關元為灸之主穴。此四穴,皆為任督二脈之俞穴。

會陰穴:陰經脈氣交會之所

《針灸大成》說:“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猶子午也……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雜,合之以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也。”任統於前,主一身之陰;督率於後,主一身之陽。任督相通,乃溫熱之氣循經溫腹暖背,通達周身,迴圈不息。經常艾灸會陰穴,可以採用坐灸,能緩解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問題,還對痔瘡、便血、便秘以及部分婦科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長強穴:陽氣生髮的起點

長強位於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是督脈的起始穴。古人對這個穴位的形容是:“迴圈無端之謂長,健行不息之謂強。”這句話表明了長強穴是保證人體氣血循環的第一要穴。

艾灸會陰穴和長強穴,對人體的會陰穴及長強穴進行溫灸,可調節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迴圈,對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

腰陽關:陰陽相交之點

要想溫補陽氣,有個位置很重要,那就是陰陽交匯點。這個點相當於陽氣通行的“關口”,很多人冬天感到後背發涼,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陰陽交會處的經絡不通,使得陽氣無法上行。艾灸腰陽關,就像打通了關口,使陽氣暢通無阻,畏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腰陽關在髂骨的位置,髂骨就是平時系腰帶下方突出的骨頭,雙手大拇指在髂骨邊緣固定,雙手食指在背後交匯,與兩個食指連線平行的、位於脊柱上的那個點,就是腰陽關。

艾灸腰陽關,每次20分鐘 ,平時也可以進行熱敷或揉按。

命門穴:腎陽藏身之地

腰膝酸軟、浮腫、男性陽痿、女性宮寒不孕等,都是腎陽虛的症狀,這類人到了冬天也是會手腳冰涼,怎麼睡都不暖的。這時候需要溫腎補陽。

腎是先天之本、陽脈之根,腎陽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在命門穴中。俗話說“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這裡所說的火力,就是命門所藏真火,稱之為命門火。

命門在背後正中線,腰部兩腎之間。艾灸命門穴,就像“煽風點火”一樣,能夠生髮腎陽,讓腎陽之火循經而行。平時沒事也可以用掌心按摩命門,因為掌心的勞宮穴是火穴,有“添加命門之火”的作用。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和艾灸知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