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上哪位皇后一生扶持過六位皇帝,並且三次臨朝聽政

褚蒜子, 東晉康帝司馬岳的皇后, 河南陽翟人。 褚蒜子出身於官宦世家, 爺爺褚洽官至武昌太守, 父親褚裒也官至兗州刺史。 所以褚蒜子不僅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養, 也有很多的機會增長見識, 很小的時候她就已經非常聰明且見識過人了。 又因為家世好, 被選為琅琊王妃。 琅琊王司馬岳是司馬衍的弟弟, 司馬衍去世以後, 因為兒子年紀太小, 所以由弟弟司馬岳繼承皇位, 褚蒜子也因而被冊封為皇后。 但是司馬嶽當了兩年的皇帝就去世了, 接下來褚蒜子一路扶持了六位皇帝, 曾經三次臨朝, 完全可以稱之為女政治家。

褚蒜子, 家世非常好, 祖父和父親都是在朝為官之人, 褚蒜子也因此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 褚蒜子的名聲傳人皇室, 成帝司馬衍覺得這個女子非常好, 就替弟弟司馬岳作主, 將她討為琅琊王司馬岳的王妃。

成帝司馬衍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就病逝了,

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還小, 都只有幾歲的樣子, 無法上朝理政, 因此由司馬衍的弟弟琅琊王司馬岳繼承帝位, 是為康帝。 司馬岳即位以後, 冊封褚蒜子為皇后。 褚蒜子和司馬嶽只生了一個兒子, 就是司馬聃, 司馬聃被立為太子。

司馬嶽在位只有兩年、然後就追隨他的哥哥司馬衍而去了、年輕的褚蒜子就成了寡婦。

這年, 蒜子才剛剛二十歲。 年幼的是馬聃才兩歲, 但是沒有辦法, 必須將他推於帝位。

西元344年, 兩歲的司馬聃登基即位、是為普穆帝, 由於穆帝年齡太小、無法親政, 朝臣一致推著皇大後褚蒜子臨朝輔政。 根據後來每次臨朝輔政, 當皇帝到了成年的年紀堵蒜子就立刻歸政來看, 她其實不是那種自己有掌權野心的人, 所以臨朝執政完全是形勢所迫, 被逼而為的、也許她自己是更想過一些比較單清淨的生活。

但是既然被櫛這個位置在其位就嗄謀其政, 褚太后非常體恤民生, 曾下詔要減輕賦稅, 照百姓生活, 只是國家在那個時候也是處於危之中, 內部矛盾不斷, 外族侵犯也時有發生, 內外交困的慳況下即使太后有心撫恤百姓, 也沒有什麼能力拿出物重來支持。

這個時候大將桓溫的勢力越來越大, 他是一個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的人。 他從小就結交名流, 人際交往非常廣泛`因此仕途也很順利。

他先是因為除掉四川的“成漢'政權為自己打下基礎, 後來又續平定了前秦、姚襄、前燕等北方小政權, 在朝中的地位就更加堅固, 從而也開始暴露他的野心, 一心想要自己獨攬大權。

朝廷大臣和褚太后都對桓溫的野心十分明六但是他力龐大實力雉厚, 太后常常迫于他的威力而不得不屈服。褚蒜子在太后輔政的位置上倍加煎熬,因為她雖然是有權輔政者,但凡事得從大處想,顧及大多數人的利益。然而朝廷一上政大臣的有自己的心思,桓溫這種野心家也有他自己的心思,太后即使全都心知肚明,但也得兩面受氣,還必須得忍,肩上的擔子非常沉重。

但是儘管如此,她仍然沒有大量發展她的外戚勢力.從她當皇后的時候開始,就一直很注意克制外戚的勢力,從來沒有委任親族大權。她的父親褚裒是有戰功之人,當年曾平定了蘇峻之亂,確實是很有能力,並非一個庸人。但是他不僅能力好,品行也非常好,並不會因為女兒是皇后、皇太后就想奪取更大的權力。相反,當褚蒜子被立為皇后以後,康帝曾想讓他出任侍中和尚書等職,但是他覺得在朝中為官不好,主動遠離朝廷,到地方上去任職。直到堵蒜子當上太后且要政,這時候她面臨朝野上下那麼大的壓力,卻也沒有主動想到說把父親調到身邊來幫助她,因為外戚波委以重安職位是很犯忌的大事。但是朝廷中有人上奏應當將褚裒重用,他有能力有節操,要讓他與朝政。褚裒自己卻再三推辭,最後實在無法推辭才出任了官職。他雖然是太后的父親,但與太后相處的時候仍然以臣子的身份囟對,只有在家裡而且是太后因為省親回家的時候,才以父親相你因為褚裒父女深明大.文,所以東當時狀況那麼糟糕,卻始終沒有發生外戚權的混亂局面,他們父女二人也倍加受到朝廷上下的敬重。

就這樣在巨大的壓力下,褚太后堅持朝政十多年,國家局面取得一定的喼定。到晉穆帝司馬聃十四歲的時候,在那個時候 十四歲已經相當了大人了,可以自己負責自己的行為,所以褚太后就立即政權還給皇帝,計他自己親政,而太后對政權則一點留戀的野心都沒有。她想著,終於可以撒手不管,過幾天不用操心的日子了。

然而,這種清心的日子沒過多久,晉穆帝司馬聃親政後沒兩年就病逝了。司馬聃去世的時候才十九歲,沒什麼後代可言。沒辦法,剛剛退居後的褚蒜子太后又必須出面,因為她代表的是皇家的身份,下一位元繼承人需要由她出面選擇。這時候她選擇了晉成帝司馬衍的大兒子司馬丕來即位,是為哀帝。普哀帝已是成年之人,即位之後無需褚太后操心。但是,雖然從年齡上是不需要操心的,然而他卻不是一個好皇帝,每天不思政事,年紀輕輕卻居然迷信長生不老的仙丹,結果反而被這些“仙藥"所害,褚太后又一次被朝臣請出。

西元365年,哀帝身體虛弱不治,褚太后又扶持哀帝的弟弟司馬奕即位。這時候桓溫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控制大權,想逼迫太后廢掉司馬奕。太后常明白這是桓溫野心膨脹,但是自己又不便直接出面,於是就借用她褚太后之手。只是她面對桓溫也沒辦法拒絕他,遂廢掉司馬奕,另立了桓溫所推薦的司馬昱,是為簡文帝。太后順從了桓溫的意思,但是桓溫卻還不滿足,他還想將司馬奕徹底廢為庶人,但是這次太后實在不忍心,就保護了司馬奕一次

簡文帝執政以後,幾乎事事聽從桓溫以求自保。但是儘管這樣,卻仍然感覺自己是朝不保夕,長期處於憂懼當中,因而剛在皇位上坐了兩年也就一命歸西了。簡文帝去世以後,孝武帝司馬昌明即位,他是簡文帝的第三個兒子,即位時才十一歲,權臣桓溫人朝輔政。這時候桓溫可開心了,他以為他登上皇位的時機已經到了。但是因為要綜合考慮各方利益,桓溫沒有直接採取強硬措施逼迫皇帝讓位,還是採取迂回的戰術。但是這時候他身體已經很差了,謝安等人知道桓溫的野心,也知道他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拖不了多久,就慢慢跟他周旋,結果桓溫果然沒等到奪權就憂憤而死。

桓溫死掉以後,朝廷上由謝安等人主持,他是非常有名的宰相。但是這時候孝武帝還未成年,所以他還是建議褚太后臨朝輔政。這期間也有朝臣反對,覺得一般都是太后輔政,而現在孝武帝和崇德太后褚太后已經不是母子關係了,這樣恐怕不再合適。但是因為他相信褚太后的能力,覺得她才是最合適的人選,所以就堅持了自己的主張。

孝武帝是褚太后最後輔政的一個皇帝,當孝武帝成年以後,褚太后就下令歸政於他,她自己回到後宮,當她的太后,真正要頤養天年了。

孝武帝前期,由於有謝安等名臣的輔助,取得了很好的政績。在謝安的親自帶領下,東晉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最著名的要數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戰,此後謝安還趁勢將洛陽等地也一舉收復。

西元3糾年,年過花甲的褚太后在宮中安靜地去世,她操勞的一生也隨之結束,享年六十歲。

太后常常迫于他的威力而不得不屈服。褚蒜子在太后輔政的位置上倍加煎熬,因為她雖然是有權輔政者,但凡事得從大處想,顧及大多數人的利益。然而朝廷一上政大臣的有自己的心思,桓溫這種野心家也有他自己的心思,太后即使全都心知肚明,但也得兩面受氣,還必須得忍,肩上的擔子非常沉重。

但是儘管如此,她仍然沒有大量發展她的外戚勢力.從她當皇后的時候開始,就一直很注意克制外戚的勢力,從來沒有委任親族大權。她的父親褚裒是有戰功之人,當年曾平定了蘇峻之亂,確實是很有能力,並非一個庸人。但是他不僅能力好,品行也非常好,並不會因為女兒是皇后、皇太后就想奪取更大的權力。相反,當褚蒜子被立為皇后以後,康帝曾想讓他出任侍中和尚書等職,但是他覺得在朝中為官不好,主動遠離朝廷,到地方上去任職。直到堵蒜子當上太后且要政,這時候她面臨朝野上下那麼大的壓力,卻也沒有主動想到說把父親調到身邊來幫助她,因為外戚波委以重安職位是很犯忌的大事。但是朝廷中有人上奏應當將褚裒重用,他有能力有節操,要讓他與朝政。褚裒自己卻再三推辭,最後實在無法推辭才出任了官職。他雖然是太后的父親,但與太后相處的時候仍然以臣子的身份囟對,只有在家裡而且是太后因為省親回家的時候,才以父親相你因為褚裒父女深明大.文,所以東當時狀況那麼糟糕,卻始終沒有發生外戚權的混亂局面,他們父女二人也倍加受到朝廷上下的敬重。

就這樣在巨大的壓力下,褚太后堅持朝政十多年,國家局面取得一定的喼定。到晉穆帝司馬聃十四歲的時候,在那個時候 十四歲已經相當了大人了,可以自己負責自己的行為,所以褚太后就立即政權還給皇帝,計他自己親政,而太后對政權則一點留戀的野心都沒有。她想著,終於可以撒手不管,過幾天不用操心的日子了。

然而,這種清心的日子沒過多久,晉穆帝司馬聃親政後沒兩年就病逝了。司馬聃去世的時候才十九歲,沒什麼後代可言。沒辦法,剛剛退居後的褚蒜子太后又必須出面,因為她代表的是皇家的身份,下一位元繼承人需要由她出面選擇。這時候她選擇了晉成帝司馬衍的大兒子司馬丕來即位,是為哀帝。普哀帝已是成年之人,即位之後無需褚太后操心。但是,雖然從年齡上是不需要操心的,然而他卻不是一個好皇帝,每天不思政事,年紀輕輕卻居然迷信長生不老的仙丹,結果反而被這些“仙藥"所害,褚太后又一次被朝臣請出。

西元365年,哀帝身體虛弱不治,褚太后又扶持哀帝的弟弟司馬奕即位。這時候桓溫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控制大權,想逼迫太后廢掉司馬奕。太后常明白這是桓溫野心膨脹,但是自己又不便直接出面,於是就借用她褚太后之手。只是她面對桓溫也沒辦法拒絕他,遂廢掉司馬奕,另立了桓溫所推薦的司馬昱,是為簡文帝。太后順從了桓溫的意思,但是桓溫卻還不滿足,他還想將司馬奕徹底廢為庶人,但是這次太后實在不忍心,就保護了司馬奕一次

簡文帝執政以後,幾乎事事聽從桓溫以求自保。但是儘管這樣,卻仍然感覺自己是朝不保夕,長期處於憂懼當中,因而剛在皇位上坐了兩年也就一命歸西了。簡文帝去世以後,孝武帝司馬昌明即位,他是簡文帝的第三個兒子,即位時才十一歲,權臣桓溫人朝輔政。這時候桓溫可開心了,他以為他登上皇位的時機已經到了。但是因為要綜合考慮各方利益,桓溫沒有直接採取強硬措施逼迫皇帝讓位,還是採取迂回的戰術。但是這時候他身體已經很差了,謝安等人知道桓溫的野心,也知道他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拖不了多久,就慢慢跟他周旋,結果桓溫果然沒等到奪權就憂憤而死。

桓溫死掉以後,朝廷上由謝安等人主持,他是非常有名的宰相。但是這時候孝武帝還未成年,所以他還是建議褚太后臨朝輔政。這期間也有朝臣反對,覺得一般都是太后輔政,而現在孝武帝和崇德太后褚太后已經不是母子關係了,這樣恐怕不再合適。但是因為他相信褚太后的能力,覺得她才是最合適的人選,所以就堅持了自己的主張。

孝武帝是褚太后最後輔政的一個皇帝,當孝武帝成年以後,褚太后就下令歸政於他,她自己回到後宮,當她的太后,真正要頤養天年了。

孝武帝前期,由於有謝安等名臣的輔助,取得了很好的政績。在謝安的親自帶領下,東晉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最著名的要數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戰,此後謝安還趁勢將洛陽等地也一舉收復。

西元3糾年,年過花甲的褚太后在宮中安靜地去世,她操勞的一生也隨之結束,享年六十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