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名將系列之五二:魏延薑維能力差異,由此事便可看出

漢中是益州的屏障, 確定怎樣的防禦體系, 這對日後抵抗曹魏集團的進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魏延的豪言壯語再漂亮, 到最後還要他的防禦體系究竟是如何構建才能有效。

據《三國志·薑維傳》記載, 魏延擔任漢中太守後, 根據漢中地勢的特點, 採取了據險而守的策略, 主導思想是禦敵於國門之外。 正面抵抗來犯之敵, 確保漢中地區的安全。 這一政策一直沿用至蔣琬、費禕時期。

不過, 自從薑維主掌蜀漢軍務後, 對這一政策進行大幅度調整。 薑維認為這個策略過於保守, 調整為退守漢城和樂城, 據城固守。 同時以重兵加強陽安關、劍門關一線防禦。 而當敵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之後, 再派遣機動部隊加強防禦, 等敵軍筋疲力盡之際, 所有守軍發動總攻以達到殲滅敵軍的目的。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略戰術究竟誰更勝一籌呢?滅蜀之戰時, 薑維按照自己的策略誘敵深入, 最終的結果是人亡地失, 並最終導致蜀漢政權的滅亡。 從這個意義上說, 魏延的軍事才能顯然要強于薑維。 魏延鎮守期間, 確保了漢中地區的穩定, 也為劉備集團加速益州地區的軍政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備稱帝之後, 魏延被任命為鎮北將軍, 仍然負責蜀漢王朝北部疆域的防守重任。 因此, 魏延也就錯過了隨同劉備一起參加夷陵之戰的機會,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劉備在對付孫權的戰略決戰中慘敗而回。

蜀漢建興元年(西元223年), 劉備在永安宮病逝, 其子劉禪繼位, 史稱後主。 此時已是鎮北將軍的魏延又被加封為都亭侯。 這個時候, 魏延也成為蜀漢王朝中資歷僅次於趙雲的一員宿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