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恩來書法欣賞

免費訂閱

點擊題目下方古今書畫, 即可關注我們!

從“為中華之崛起”, 到“南昌起義”, 再到“十裡長街送總理”, 周恩來的一生, 在語文課本、歷史課本中頻繁隱現,

至今令人懷念和敬仰。

不經意間, 周總理已經離開我們41年了。

周恩來, 是一位歷史的先驅, 是一位仁慈的老人, 是一位智慧的偉人, 他也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書法人。 今年恰值周總理逝世41周年, 我們且站在書法角度, 一起來回顧周總理的筆跡與心跡。

如上圖, 這是20年前, 有一本《周恩來字帖》出版。 這是從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的作文手跡中選取的, 從中能夠感堅實的書法功底, 以及濃濃的碑味兒。

下面, 是1917年, 19歲的周恩來東渡日本前, 給同學郭思甯的贈言:

一個大大的願字, 加上一句話中的大小、行楷區別錯落, 跌宕起伏, 從中似乎能夠看出他的人生志向, 以及對書法的審美追求。 這其中, 能夠看到二王的痕跡, 但魏碑的影響更大。

在經過青年時期的剛健挺拔之後, 周恩來的書風逐漸走向含蓄內斂, 少了鋒芒, 但是越發厚重扎實。

上下兩幅, 應該是周恩來最著名的兩幅字了。 字的佈局大氣, 充滿感情, 將“皖南事變”帶來的傷害與悲憤凝注筆端, 但毫無焦躁之感, 落款中來字的一豎嚴重扭曲, 卻用很大的力氣將筆收住。 如果過分解讀一下, 這恐怕代表了一種憤怒, 同時又夾雜著隱忍。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來題字“皖南事變”。

1941年1月6日, 作為抗日隊伍的皖南新四軍軍部9千餘人, 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 在葉挺、項英率領下英勇抗擊, 激戰7晝夜, 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 大部壯烈犧牲。 軍長葉挺被俘, 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 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針對這一事變,周恩來義憤填膺,寫下:“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字裡行間,飽滿憤怒與力量。題字作品登報如下:

再看一封給蔣介石寫的信,小楷字顯得認真嚴謹:

周恩來的書法,一直在探索變化,如同面對一個嶄新的中國,需不斷的自我學習與改革創新,他的書法作品也是呈現出不一樣的求索、變化與風貌,無不體現著老人飽滿的心境、胸懷。

有向毛主席致敬的風格,彰顯愛民情懷:

而在寫給夫人鄧穎超時,一句“超”一句“來”,如同夫妻間甜蜜私語,如此俏皮,醉人心扉,感人肺腑:

解放後的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建設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身為中國總理的周恩來,自然經歷著非常人的辛苦。大量的題詞、批文、信箋、報告、寫作…呈現出周總理的艱苦卓絕與智慧點滴。

於是,到了周恩來的中晚年,手跡愈發老辣,無論題詞還是批文,多數是柔和多肉,但是內含骨力,柔中帶剛,應該說風格基本落成,也是老人心跡的歸處之表徵。

其實,周總理的字和魯迅(周樹人)的字,有幾分相似,也許他們骨子裡是一類人,或者說有相近的基因。據考證,周恩來和魯迅是同宗,他們共同的祖先是周敦頤,那個寫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宋朝老先生。

(鳴謝:書法日課)

永遠懷念周總理

-END-

國館

推薦理由 ✉:沒有深度閱讀的人是膚淺的。每天一篇深度文章,讓自己更豐盈.

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針對這一事變,周恩來義憤填膺,寫下:“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字裡行間,飽滿憤怒與力量。題字作品登報如下:

再看一封給蔣介石寫的信,小楷字顯得認真嚴謹:

周恩來的書法,一直在探索變化,如同面對一個嶄新的中國,需不斷的自我學習與改革創新,他的書法作品也是呈現出不一樣的求索、變化與風貌,無不體現著老人飽滿的心境、胸懷。

有向毛主席致敬的風格,彰顯愛民情懷:

而在寫給夫人鄧穎超時,一句“超”一句“來”,如同夫妻間甜蜜私語,如此俏皮,醉人心扉,感人肺腑:

解放後的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建設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身為中國總理的周恩來,自然經歷著非常人的辛苦。大量的題詞、批文、信箋、報告、寫作…呈現出周總理的艱苦卓絕與智慧點滴。

於是,到了周恩來的中晚年,手跡愈發老辣,無論題詞還是批文,多數是柔和多肉,但是內含骨力,柔中帶剛,應該說風格基本落成,也是老人心跡的歸處之表徵。

其實,周總理的字和魯迅(周樹人)的字,有幾分相似,也許他們骨子裡是一類人,或者說有相近的基因。據考證,周恩來和魯迅是同宗,他們共同的祖先是周敦頤,那個寫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宋朝老先生。

(鳴謝:書法日課)

永遠懷念周總理

-END-

國館

推薦理由 ✉:沒有深度閱讀的人是膚淺的。每天一篇深度文章,讓自己更豐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