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砸缸的司馬光,去世後家裡僅剩一本書!

提起司馬光大家都不陌生, 從小就知道司馬光砸缸就小朋友的故事, 博學多識誠實聰明的司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編寫中國最大的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 下迄五代末年趙匡胤滅後周以前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一部編年史《資治通鑒》。

司馬光的一生對財務和物質享受看得很淡, 以至於在妻子去世後要賣地來安葬妻子。 他將宋仁宗賞他的價值百萬金銀珠寶一半送給了窮親戚另一半捐給了政府。 在他晚年于洛陽買房湊不夠房款, 還是靠同僚接濟的。 他一輩子粗茶淡飯, 極為節儉。

據說有一次初春天氣還冷時張耒跑到司馬光家去, 兩個人在屋裡坐著閒扯大半天司馬光都沒有生火, 最後司馬光就款待張耒吃了一碗栗子湯, 張耒從司馬光家出去直接就去了範純仁家, 範純仁家與司馬光家一樣窮得叮噹響,

可見張耒來趕忙擺酒把張耒灌了個夠, 張耒醉醺醺地說以後蹭飯千萬不要去司馬光家。

司馬光生活窘迫歸窘迫, 但也喜歡沒事月三五好友一起吃酒閒聊, 但每次規定三樣水果五個菜, 話說文彥博當時在洛陽, 也要加入其中,

司馬光因文彥博是一闊人所以不答應他, 可文彥博不管那一套, 經常帶一桌子菜趁他們聚會的時撞上了門來, 司馬光嘴裡不光吃著還拿文彥博尋開心, 說他把聚會弄俗套了, 事後還跟人抱怨不該讓文彥博加入進來。

司馬光請別人吃飯時酒不過三巡, 菜不過五味, 要是沒有盡興可以再來一壺酒, 菜是堅決不能再上, 他還給這種摳門兒飯局取了個名字美其名曰:真率會, 意思是說朋友應該坦率真誠相見, 不要裝闊氣, 那樣很俗套的。 要是別人請司馬光吃飯, 司馬光同樣主張夠吃就行少點菜, 等飯局結束後如果桌子上還有剩餘, 司馬光既食而攜其餘, 意思是說司馬光會打包帶走, 不可浪費。

司馬光是儒家, 被奉為儒家三聖, 儒家向來就節儉, 孔子在世時雖然不吃火候不恰當的米飯, 不吃不合乎時令的蔬菜, 不吃切得不端正的豬肉, 在飲食上有很多臭講究, 但是他提倡打包。 天子宴請外賓, “既食, 有司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

宴席結束了, 要把那些沒吃完的豬肉、羊肉和牛肉統統打包,

送到外賓下榻的酒店裡去。 親朋好友在一塊兒聚餐, 要把沒吃完的飯菜裹起來帶回家, 父母去世, 兒女在墓前用好酒好菜祭奠, 祭奠完了要把那些酒菜吃掉, 吃不完就打包帶走千萬別亂扔, 不然死去的父母會不高興。

司馬光一生低調淡薄不喜奢華, 其家裡有一個僕人一直叫司馬光秀才,一天蘇軾來到他家,聽僕人這樣叫他,於是就跟這個僕人說你家主人現在是宰相不是秀才,應該叫相爺才夠氣派。僕人聽了大吃一驚,見到司馬光就畢恭畢敬的叫他君實相公,司馬光聽後便問他誰教你的?僕人說是蘇學士,司馬光搖搖頭說:我家這個老僕,活活被子瞻教壞了。蘇東坡在司馬光去世後給他寫挽聯,說他去世的時候家無餘錢僅剩下枕頭旁邊一本書。

其家裡有一個僕人一直叫司馬光秀才,一天蘇軾來到他家,聽僕人這樣叫他,於是就跟這個僕人說你家主人現在是宰相不是秀才,應該叫相爺才夠氣派。僕人聽了大吃一驚,見到司馬光就畢恭畢敬的叫他君實相公,司馬光聽後便問他誰教你的?僕人說是蘇學士,司馬光搖搖頭說:我家這個老僕,活活被子瞻教壞了。蘇東坡在司馬光去世後給他寫挽聯,說他去世的時候家無餘錢僅剩下枕頭旁邊一本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