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票號到近代銀行,晉中人皆先驅

王克強賦作之百川通賦

斯府之尊, 智者相其盛, 神者佑其昌。 斯名之顯, 鴻業植其榮, 厚德廣其財。 百川而通海, 極熾而豐。 永亨而麗生,

隆延其脈。 當其盛日, 九府流泉, 瀛潮員洛匯大渠。 五賢傳祺, 德山義孝振餘堂。 京滬漢穗, 千金日進銀如水。 暑寒風雨, 微塵不棄富積山。 其勝也, 署衙有上座, 官家憑商家財力補國力。 櫃檯解匯水, 渠府借官府勢路拓銀路。 其盛也, 寶馬雕鞍, 大掌櫃踏八方碼頭。 花翎頂戴, 旺財東展六世風采。 其闊也, 金箸銀碟上下八珍香溢龜城七十巷。 錦盆玉液滿漢全席味匹皇家獨一景。 其榮也, 鑾駕駐蹕, 龍幸牙床十二辰。 皇輿西狩, 恩措白銀三十萬。 其驕也, 一票通天下, 搖動商海潮漲落。 三步定棋局, 運籌斗室扇合開。 其德也, 恩澤桑梓, 開倉千盅賑鄉里。 慷慨世路, 銷債十萬賈義名。 其怡也, 華堂驚夢, 虎躍廳廊兆昌泰。 如意悅情, 畫暖齋壁生吉祥。 其教也,
圖列畫簷二十四, 以孝悌治家治室。 典綴明閣三十六, 以忠義化心化身。 其神也, 飛彈穿層壁, 寶地逢險化夷。 烈焰焚高樓, 皇翎滅禍得祥。 其興也, 銀號續票號, 春秋更迭新氣象。 朱門開館門, 光彩回歸舊牌匾。 自古福址覓勝家, 有豪宅作證, 無論渠姓李姓, 煙雲深處古亦雄。 從來江山屬才人, 以德品為度, 且看前賢今賢, 燕語聲中新更奇。 靈地不負真明主, 畫閣樓頭, 高天明月驚銀魂。 百川聚處, 長水急浪流詩韻。 壯矣哉, 百川通海, 一帆風順。

注:百川通票號為晉商大族祁縣渠家開設的第一座票號, 位於平遙南大街。 百川通之後為永亨銀號, 後為金麗生銀號。 渠家源字輩瀛、潮、員、洛四人共創百川通票號。 德、山、義、孝、堂是百川通前後五位經理名字中的字。 百川通與山西巡撫、兩廣總督張之洞厚交。 據傳慈禧西行過平遙, 百川通曾獻銀三十萬, 奉牙床。 百川通掌櫃曾夢虎入廳堂。 百川通後院牆壁繪二十四孝圖。 前樓繪三十六典圖。 1938年正月十四日軍進攻平遙城, 一顆炮彈打塌永享銀號半扇門面樓,

穿透中院主樓, 砸在後院牆壁上落地, 沒有爆炸。 光緒時, 百川通前樓失火, 知縣沈士爃急忙中扔出頭上官帽, 隨之樓塌火滅。 如今百川通已開闢為三晉大財東家私博物館。

民國時期山西有兩種紙幣

過去, 有個問題一直不解, 就是辛亥革命後至解放前, 平遙地面上使用的是什麼錢?曾經問過老父老母, 姥姥在世時, 記得也問過她老人家。 但說法不一, 姥姥說記不大清, 好像是現洋。 父親說有一陣子鈔票上印著“冀南銀行”的字樣, 母親則說只記得人民幣, 別的沒啥印象。

我的父母是一九三七年生人, 七七事變那年。 成長於解放後、四九年那陣子, 他們也才十一、二歲的樣子。

姥姥不識字, 而且長年呆在農村, 對錢的概念不深。

那麼過去平遙地面上使用的怎樣一種貨幣呢?這事其實頗有點複雜。

民國時期, 山西境內通行的有兩種紙質貨幣, 分別為南京中央銀行的法幣和閆錫山的晉鈔, 有關這個問題, 在拙作《平遙往事》中略有涉及, 這裡細講一下。

法幣與晉鈔最初的比率為一比一, 都能在市面上流通。 後來日本人來了, 這兩種貨幣統統取消, 改為所謂聯幣, 同時也有少量蒙疆幣, 反正都是日本人印的錢, 後世統稱其偽幣。

偽幣, 只在城內及日占區流通。 在廣大的山村, 也就是解放區, 流通的是另外一種貨幣, 所謂邊幣, 也有叫抗幣的。 父親所說的冀南銀行的鈔票, 就是抗幣之一種, 因為除冀南銀行發行貨幣之外, 西北農民銀行也發行票子, 叫西農幣, 一樣在咱平遙的山區農村中流通使用

聽著頭大吧。

那麼現洋呢?現洋是硬通貨,那時到那兒都能花,而且還不貶值。

現洋還有個名稱叫銀洋,大家都這麼叫,以為就是“銀洋”,其實這是後來附會出來的,應該叫“鷹洋”。因為銀元最早出現在墨西哥,墨西哥銀元上畫著鷹,國人稱其為“鷹洋”,逐漸地,叫成了銀洋,也沒啥不對。此事,《平遙縣誌》有載。

錢,無非是張紙,變來變去,老百姓漸漸對其看得輕了、*了。所以,舊社會,在農村,以物換物的居多,比如我一鬥玉米換你半斤麥子,三斤核桃換你一升高粱,諸如此類。

解放後,市民實行供給制,機關工作人員也不發工資,發什麼,發小米,工資拿糧食代替。這種局面持續了好幾年。

我母親是退休教師,說起當年比她年長的同事來,往往會說,人家那是領小米子的教員,也就是說人家資歷高的意思。

彭 棟

中國金融兩鼻祖皆平遙人

提到金融兩鼻祖,李大全是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一位偉大的風險投資家,雷履泰則是世界第一位既具有一大半決策權,更具有全部經營權的職業CEO,對於這兩位天才大師的歷史地位,香港《中國人》雜誌曾發表過一篇文章——《中國金融兩鼻祖》,客觀評說了李大全和雷履泰共同開創中國第一家票號的歷史功績。今天的人們多重雷淡李,提到票號鼻祖只講雷履泰而不講李大全,這是不公平的。我們要大聲疾呼,中國金融兩鼻祖不可淡化任何一位,就歷史的真實來說,李大全所起的作用更是第一位的。

在兩位天才大師的推動之下,日升昌票號創造了一套平遙特色的商業經營模式,這套模式即使在今天也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被現代經濟學界奉為經典。日升昌經營模式有這麼幾個最顯著的特點:特點之一,首創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制。財東不參與日常經營,一切由大掌櫃全權負責。特點之二,首創銀股人股制。日升昌初始資本銀30萬兩,合銀股30股,為李財東獨資,而人股的數量超過銀股,且人股只負贏不負虧,這對於財東來說實在苛刻,但對於凝聚眾人的智慧形成強大的合力則是獨到的創舉。雄才大略的財東李大全用人不疑,獨擔風險。特點之三,首創連鎖經營。日升昌總號設在平遙城,數十家分莊分佈在全國各大商埠碼頭,形成覆蓋全國的金融網路。特點之四,首創平遙特色的股票期權制。特點之五,孕育了在傳統農業經濟大環境中的具有當時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系,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實力雄厚的財團,打造成功中國第一艘經濟航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日升昌票號憑東掌二人的天才經營創造了經濟奇跡。在日升昌票號輝煌業績的影響下,許多風險投資家紛紛來平遙古城尋找商機,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號稱侯百萬的介休鉅賈侯蔭昌,于道光六年將設在平遙城的五座綢緞莊全部改營票號。榆次商人王棟于咸豐初年投鉅資創辦協和信票號,以後又于咸豐六年創建協同慶票號。祁縣鉅賈渠源禎于咸豐十年在南大街創建百川通票號。從此,世界上最早一批風險投資家和職業CEO聚集平遙古城,在道、鹹、同、光時期,小小平遙古城同時存在二十二家票號,眾多的智識精英組成強大的商業軍團,平遙古城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商業中心、招商中心、財富中心和人才中心。

平遙商人不僅創造了經濟奇跡,而且積累和形成了平遙特色的社會觀念,這種觀念已成為一種傳統文化現象,擇其要有四:

第一是重商輕文觀念。明清兩代直至民國前期,平遙人的擇業觀念普遍傾向重商輕文,學而優則商。讀書成名固然好,但那是一條獨木橋,一百個學子中有一個能考取功名就相當不錯了,而經商卻是一條更廣闊的路子。所以更多的家庭選擇經商,家中最有出息的孩子在十二三歲上初識些文字便送到字型大小學徒,父母最大的期盼便是兒子將來出人頭地,當上大掌櫃。當時在平遙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大兒雷履泰,二兒毛鴻翽,三兒不成器,還是個程大培。”其中雷履泰是日升昌票號大掌櫃,毛鴻翽是二掌櫃,程大培是三掌櫃。從這首歌謠可看出當時平遙人的價值觀念和理想取向。

第二是羨富心態。平遙人沒有仇富心態,平遙商人所從事的事業是有利於天下、有利於自我、有利於鄉親的大事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集智者強者勇者富者於一身的人格魅力,有著極強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平遙人以成功的富家為崇拜的楷模,紛紛奮起仿效,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去冒險,去開創,直接的結果是平遙城鄉矗起一座座豪華的商家大院。乾隆朝時,平遙南湖村出了一位名叫張永義的商人,張家的生意做到新疆,張永義本人官做到四品都司,他在家鄉南湖村建了一座旗杆堡,張家的馱隊從新疆回平遙老家,一路上不用住客棧,因為沿路都有自家的商號。

第三是平遙商家最早創建了平遙特色的商業“黃埔軍校”——學徒制。這是一種特殊的德智體全面培養的最為有效的培圳方式,不收學費,信用擔保,考核極為嚴格,優勝劣汰自成規則。這種學徒制度在票號之前已有積累,票號產生之後更加規範,選拔人才、理論學習、技能培養和實踐歷練,形成完整的制度,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式MBA商學教育。平遙商家憑著特殊的機制打造出一輩又一輩商業精英,保證了平遙商業軍團的持續高素質、高效率狀態。

第四是平遙票號商首創相與制。他們以誠信為紐帶,為了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最早創立了戰略合作夥伴機制,行業間實行“最惠國待遇”,是平遙特色的WTO。憑著這種機制的有效運行,平遙商人保持了百年長盛不衰。

今天的我輩俯吻腳下這方文化熱土,不得不發出發自內心的慨歎:就是這方古土,在兩百年前就曾孕育了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創造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經濟奇跡。晉商文化與猶太商業文化、威尼斯商業文化被譽為世界商業史上的三大商業文化。晉商文化誕生了最偉大的商業巨人和商界泰斗,誕生了最為龐大、實力最雄厚的經濟財團,創造了至今仍被經濟學界奉為經典的商業運作模式,形成閃耀著光芒的晉商文化傳統。

大約雷履泰壓根兒沒有想到,他設計的一個小小動作竟然驚天動地地推動了中國票號業的蓬勃發展。日升昌初創時,在雷履泰大掌櫃的麾下,另有二掌櫃毛鴻翽和三掌櫃程大培輔佐。這位二掌櫃毛鴻翽年輕幹練,聰敏智慧,很受雷履泰的賞識。當年毛鴻翽在聚財源糧店當夥計時,有一次掌櫃派他到晉北某地購油。他到了那個地方一打問,當地油坊的油已經全讓外地人訂購了。怎麼辦?毛鴻翽靈機一動,便將當地編織的油簍全部訂購下。到了取油季節,外地人來要取油時才發現買不到油簍了,只好向毛鴻翽提出分油簍。毛鴻翽便提出分油,對方只好答應。這樣,毛鴻翽不僅採買到了油,而且在油簍中又賺了一筆錢。毛鴻翽以簍分油的故事一時傳為佳話,所以雷履泰在任西裕成大掌櫃時,把毛鴻翽拉進了西裕成,在組建日升昌票號時,更將他提拔為二掌櫃。

今天的人們走進日升昌票號舊址大院瞻拜遊覽,導遊小姐在解說詞中總要講說一段雷毛內訌的故事,故事的脈絡大體上是這樣的:李大全英年早逝,少年李箴視出任財東。一次雷大掌櫃偶感風寒,毛二掌櫃告少年財東李箴視勸雷大掌櫃回家休息,雷大掌櫃以為是毛二掌櫃的主意,是要取代自己的大掌櫃位置,於是就憤然回家養病去了。過了些日子,財東李箴視去看望雷大掌櫃,發現了雷掌櫃將要發往外地分莊的信件,信中提到要將外地分莊全部歇業,立即回總號作交待。李箴視大驚,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兒?雷大掌櫃說日升昌票號是你李家的,外地分莊是我佈設的,如今你李財東聽信小人之言不用我了,我讓他們回來向你東家作交待。李箴視再三解釋,雷大掌櫃執意不聽,少年財東李箴視急得下了跪,說從今往後我只信任你雷掌櫃一人。聰敏過人的毛鴻翽很快發覺了端倪,憤而離開日升昌,在介休鉅賈侯百萬的支持下創辦蔚泰厚等五座票號,時稱“蔚”字五聯號,要以五家的實力打垮日升昌。雷履泰面對強手不敢怠慢,另創日新中票號,這樣兩大陣營七家票號開始了激烈的龍爭虎鬥。雷毛二人從此結怨,雷履泰責駡兒子是“雷鴻翽”,而毛鴻翽則將孫子(長孫)取名“毛履泰”。

然而我們卻想到了一句俗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天的人們以常人的道德尺規來度量晉商大師的智慧高峰,更有人用庸俗和無聊這樣的字眼來解讀大師的人格行為,而且作為解說詞向世人傳揚,是不是落於庸俗和無聊了呢?真實的事實是毛鴻翽果然將自己的長孫取名為“毛履泰”,而雷履泰將兒子取名“雷鴻翽”卻純屬子虛烏有。

我們認為,歷史的真實應該是雷毛二位大師心照不宣地演繹了一出絕妙大戲,這是一個截止現在仍未被後人破譯的歷史之謎。我們不妨作這樣的解讀:日升昌票號在中國金融史上開創了一個嶄新時代,日升昌的連鎖分莊很快便形成覆蓋全國的金融網,日升昌票號成為全國唯一的匯通天下金融壟斷財團。然而大師畢竟是大師,雷履泰大師以未雨綢繆的目光透視到了這樣一個危機:沒有競爭的壟斷,長此以往勢必會走向自我否定,走向自然衰萎。那麼,怎麼樣才能打破這種獨家壟斷的局面,以保持票號業旺盛的生命力呢?唯一高明的選擇是設置競爭對手,具體操作只能是再開一家或幾家票號。那麼誰可擔當此任呢?最佳人選便是毛二掌櫃。然而雷履泰明白,要想說服財東李大全放棄毛二掌櫃是絕對不可能的。道光六年,李大全英年早逝,十幾歲的少年李箴視出任財東。時機成熟了,於是雷履泰大師忍受著被世人的誤解和後人的曲解,導演了一出極為高明的、中國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反壟斷大戲,以特殊的方式派出毛鴻翽二次創業,借助侯百萬的財力一舉創辦成功五座票號。兩位元大師終於以他們創造的特殊方式聯手打破了壟斷,培育成功了競爭機制。

競爭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兩大集團,七家票號,商海鏖戰數十年,誰家也沒有吃掉誰家。倒是兩大集團在激烈的競爭中都強化了自身,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票號業大規模發展。直接的結果是滾滾金銀源源不斷地流入“裝不滿拉不完的平遙城”。以後這種競爭機制的局面進一步擴大,票號業在咸豐年間擴大到了相鄰的祁縣和太谷,形成晉商票號業真正意義上的“匯通天下”大勢。我們以為從這個角度切入來破譯二位大師的天機,所得出的結論應該更符合歷史的真實。

那麼應該如何解釋毛鴻翽將孫子取名“毛履泰”這個事實呢?我們以為這正是毛大師的高明之舉。我們絕不可以常人的心態推測大師的行為,在常人的行為,將對手比作自己的兒子、孫子是罵人,是詛咒。而大師畢竟不是常人,曹孟德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絕對不是對孫權的貶斥,恰恰是對孫權的仰慕。我們現在不妨作這樣的解讀:從來英雄惜英雄,英雄慕英雄,雷履泰比毛鴻翽年長十七八歲,在毛鴻翽的心目中,雷履泰是他最敬仰的楷模,是他人生路上最好的師長。古往今來有許多事例,將自己兒子的名字與某位偉大人物同名,以這種方式作為自己理想的寄託。毛鴻翽對雷履泰太崇拜了,他以這種方式表達了對雷履泰大師的仰慕,雷大師也把毛大師的行為當作自己傳名的友好表示。民間百姓由此推演說雷履泰將自己的兒子取名“雷鴻翽”,以示報復。事實上雷履泰根本沒有這樣做,而真實的事實是毛履泰長大之後果然不負其祖之望,于同治三年成功創辦蔚長厚票號,將毛家的票號事業推向頂峰,毛履泰成為平遙商界的雷履泰第二,邢村毛家成為與達蒲李家齊名的大財主,如今毛家大院形勢猶在。

可敬的晉商大師啊,就像這高高的金井樓一樣,聳起一座又一座,成為令後人歎為觀止的商家高峰。平遙古城因晉商大師的輝煌而輝煌,今天的平遙古城已經成為國際更具知名度、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晉商文化旅遊中心城市。

平遙票號商無論怎樣精明幹練,他們無論聚斂了多少財富,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當社會大潮湧來的時候,平遙票號業無一例外地畫上了自家痛苦的句號。日升昌票號到民國十年時,京外債權人已有430戶,債權人擁有債權額高達200萬兩白銀。再往後,儘管最後一任經理梁懷文奮力掙扎,慘澹經營,但已是末日的尾聲。有一次債主上門逼債,李財東被迫藏到倒扣的水缸中躲債。

在十九世紀末期到民國十年前後,平遙所有的票號全部相繼歇業。當時外國駐華銀行25家,國家銀行3家,其他地方銀行16家。保守的平遙票號商在迅速崛起的銀行業的衝擊之下,他們沒有能夠與時俱進、順應時勢切入現代銀行業,終於紛紛敗下陣來,有的敗得很慘。這個時期,蔚豐厚票號京師分莊大掌櫃李宏齡是一位元很有識見的商人,與祁縣鉅賈渠本翹力倡集合西幫票號實力組建銀行。然而西幫商人的保守性太頑固了,他們終於未能扭轉西幫票號的敗局。宣統年間,李宏齡告老回家,寫下《同舟忠告》和《山西票商成敗記》這兩本書,發出平遙商人無奈的哀歎。

然而晉商並沒有隨著票號的歇業便走向衰亡,年輕一代傑出的平遙商人審時度勢,重振雄風,再次作出重大選擇。民國十年之後,隨著票號的消亡,平遙城內又相繼出現了十八家銀號,平遙商人以出類拔萃的智慧開創了晉商的銀號時代,開始了又一個繁榮期。

民國十二年,達蒲李毓溫首先崛起。李毓溫原是百川通票號漢口分莊的跑街夥計,在漢口期間,青年李毓溫結識了漢口鉅賈胡三多堂,娶胡家女為妻。民國八年百川通歇業時,李毓溫在胡三多堂支持下,以4000兩銀子買下祁縣渠家百川通票號大院,於民國十二年投資10萬銀子在百川通舊址開設了永亨銀號,主要經營存放款業務和匯兌業務,在太原、上海、天津、漢口、漯河、武昌等地設有分莊,事實上是票號業的繼續。

與永亨銀號同時開辦的還有設在鸚哥巷的道生銀號、設在米家巷的大來銀號、設在衙門街的晉裕銀號。以後又有永成慶、復興公、洪福祥、恒升慶、紹華、永泰昌、恒裕晉、崇豐厚、厚德恒、同裕、興隆信、永和信、晉鴻泰、協和等十幾家銀號相繼開業。而這個時期山西省地方銀行、鐵路銀號、汾河河務社這三家官辦金融機構也先後在平遙掛牌營業。省銀行設在東大街,鐵路銀號和汾河河務社租用的正是永亨銀號的南北兩座跨院的門面房。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平遙城出現了多家銀號與銀行業並存的局面。

有實力的銀號也開始發行自己的紙幣,在當地流通。銀號仍然沿用票號舊制,實行銀股人股制,也是四年一個賬期,分利也頗為豐厚。永亨銀號漢口分莊大掌櫃張慶元,表字積善,以一萬兩銀子開設了漢口分莊,一年卻要做到二百多萬銀子的業務,絕不亞於票號時代規模。永亨銀號最興旺的賬期每股份紅達一萬銀元,也不亞於票號時代的紅利。

平遙商人在劇烈的時代洪流衝擊的旋渦中繼續創造著輝煌。平遙銀號業又創造了不亞於票號時代的又一個輝煌期。然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期,中華民族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民族災難,侵華日軍的炮火吞噬了平遙古城的繁榮和文明。1938年農曆正月十四,日軍二次攻打平遙城,一顆炮彈打塌永亨銀號的門面樓。日軍破城之後見人就殺,就這一天竟殺掉平民一千多人,民族經濟遭到毀滅性的摧殘。

至此,輝煌了明清兩代,以巨大的財富創造了無與倫比繁榮的平遙商家,終於帶著無奈,帶著顫慄,悲壯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山西票號三巨族:李、侯、渠

三巨族分別是:日升昌、日新中票號投資人平遙達蒲村李姓家族;蔚泰厚、蔚盛長、天成亨、蔚豐厚、新泰厚、蔚長厚等票號重要投資人介休北賈村侯姓家族;百川通、匯源湧、三晉源、長盛川、存義公等票號投資人祁縣城內渠姓家族。

三巨族投資特點主要是:

一、見微知著,意識超前

李、侯、渠三巨族在投資票號資本銀數量上有多少之分,投資時間上有先後之別,但見微知著,意識超前方面是他們所共有的特點。平遙達蒲村李大全家族,早在乾嘉時期,已經開設顏料、綢緞布匹、皮貨等多家商號,其中西裕成顏料莊已在成都、重慶、漢口、聊城、京都、天津、瀋陽等地開設分號,成為馳名全國的大顏料商。但是,當李財東發現在大量經商活動中,由於全國尚處在以銅銀為主要貨幣,使貨幣攜帶運輸和結算十分不便時,便開始探究產生不便的根由,引導自己的西裕成總分號積極解決這一問題。當李財東和他優秀的總經理人雷履泰和分號經理人毛鴻翽、程大培等,借鑒古代“飛錢”、“交子”辦法,吸收帳莊、錢莊、銀樓、印局等經驗,改進和完善商業匯兌方式,提出創立票號時,李姓巨族立即敏銳地察覺到票號的前景和活力,毅然決然地投入鉅資於票號。人們已經所熟知的票號,就是經營貨幣資本,異地匯兌、存款、放款的私人專門金融機構。時在清道光三年(1823)李姓巨族投資36萬兩白銀,將早已成功的西裕成顏料莊毫不惋惜地改營為日升昌票號。開業伊始,正如號名,蒸蒸日上,繁榮昌盛,日升昌票號為各分號所在地眾多商民商品流通貨幣結算,為部分地方稅銀和軍餉征解,為一些官吏和士俊銀錢轉運,僅用一紙匯票,就能帶來極大便利。票號從中以匯費收入、放款利息收入、白銀重量成色比平收入等,獲取豐厚回報。

票號創立僅僅過了三年,平遙鄰界的介休北賈村侯姓號稱“侯百萬”巨族,看到票號特殊潛力和良好前景,大手筆操作,于道光二十六年(1826)相繼將設于平遙市面的蔚泰厚、蔚盛長、天成亨、新泰厚、蔚豐厚等綢緞莊、布莊、錢莊改營改組成立為票號,這就是被當今人們稱為“票號航母”的“蔚”字五聯號。侯姓巨族投資如此眾多家票號,無疑對山西票號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渠氏巨族投資票號一業開始于清咸豐十年(1860),從時間上說,與前兩家巨族晚了30多年。但我們只要略知當時形勢,即可知道,當時正值全國軍亂時期,已經成立於30多年前的所有票號,無一例外地都蒙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日升昌票號收撤了分莊多達半數,裁汰夥友數十名。人們對票號生存喪失信心。但一些晉商巨族,獨具慧眼,逆流而上,認為全國軍亂一定會平息,商品經濟將迎來曙光,票號一業歷經磨難和曲折,終將發展壯大。在此看似最艱難的歷史階段,渠姓巨族以超乎尋常的遠見和卓識,在平遙投資了百川通、匯源湧兩家票號,在祁縣投資三晉源、存義公、長盛川票號。

二、形式多樣,智慧投資

李、侯、渠三巨族投資票號,不是互相照搬,亦步亦趨,而是形式多樣,充滿智慧和謀略。三巨族早在一個半近兩個世紀以前創立創新票號投資辦法,至今都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1、獨立投資,集權管理

三巨族獨立投資票號事業,僅有李姓巨族一家。創立日升昌票號之始,一次性獨立投入36萬兩銀本。後雖有家族分家析產,其投入銀本僅分為李姓老門和小三門名下,沒有絲毫外姓投入。道光十八年(1838),為與“蔚”字五聯號競爭,開設日新中票號,投入資本屬日升昌內櫃,仍未吸收外姓資本投入。後期資本銀調整為38.28萬兩白銀,仍為李姓獨東。

有趣的是,日升昌票號先後七位總經理中,位高權重的程清泮、郝可久、張興邦三位總經理,曾分別徵詢李財東意見,願投入票號資本銀若干,均被李財東婉言謝絕或巧妙化解。化解處理的有程清泮(程余慶堂),准入附股資本銀10萬兩,享受存款高息,不參加分紅;郝可久(永安堂),准入附股資本銀5000兩,待遇同上;至於對張興邦老總入股請求,李姓財東則予以謝絕。獨立投資形式,不存在股東間因經營、分紅、用人等諸多涉及票號決策重大分歧和問題,有利於集中管理和號章號規的連續性,確保李姓投資長時期穩定收益性。

2、合夥投資,控股管理

侯、渠兩巨族以合夥投資、控股管理為主要投資形式。

蔚字五聯號創立,即是以侯姓巨族侯培余一支為主要投資人,與平遙和介休數十戶殷實富商合夥投資的,侯姓投資總額為20——25萬兩白銀左右。此投資額明顯低於李姓投資額,分到5個票號只能說點到為止。智慧聰穎的侯姓巨族,並非拿不出較充裕的投資額,而是為減少投資風險,大膽採取多方吸收資金、合夥投資的辦法,使五聯號經營資本擴大40%左右,保證各票號運營基本需求。經過數十年艱苦經營,使五聯號各號最終都發展為可與日升昌票號實力相匹敵的大票號。侯姓巨族嚴守控股原則。以蔚泰厚票號為例,在光緒二十五年(1893)投資全號計22戶,銀股總計24.2個,外姓10戶占8.1股,侯姓本族12戶,占16.1股,為總股數66.5%。侯姓嚴守控股原則,除以投入股份為絕對優勢辦法以外,還以票號間互相參股,大票號對小票號參股,使五聯號間成為利害關係密切的生死同盟,而達到主控管理的目的。

渠姓巨族投資票號,汲取李、侯兩姓各自優勢,形式靈活多樣,既有本族各門獨立投資,還有與外姓巨族投資,隨時間地域條件變化而變化。渠姓巨族投資五家票號,除存義公票號屬渠姓與高姓錫純,張姓祖繩三家合夥投資外,其餘4號均為渠姓源潮或源湞、源洛、源淦等合族或獨資投資。數十年歷史證明,渠姓各票號發展相對較好,實力雄厚,但各號間親疏差異較大,使之整體實力未達李、侯兩姓票號勢力。

3、多元投資,眾星拱月

票號投資三巨族,為形成各自票號系列具有核心地位的龍頭老大,他們都實行多元投資、眾星拱月策略。

李姓巨族投資金融多個行業, 其中日升通、日升裕、日升厚、日升達,四大錢莊曾一度左右平遙錢業市場,成為日升昌票號可靠資金籌集或儲存金庫。

蔚泰厚總經理在道光末年始有結蓄,欲合夥籌辦成立蔚長厚票號。此舉本與蔚字五聯號財東沒有關係。但當侯姓知曉後,便告知毛總經理,以蔚泰厚票號名義投入一股,毛只好照辦,後來蔚字五聯號一切重大對外活動,幾乎都有了蔚長厚票號參與其中,從此社會有了蔚字六聯號說法。蔚字型大小中由於蔚泰厚資本及總經理在侯姓財東心目中的地位等多項優勢,因而具有五聯號總管的雅稱。直至票號後期興起改革風潮,由於時任蔚字型大小總管毛鴻翰(字雲生)的反對,終使改革流產。它從另一側面說明侯姓票號系列中核心票號影響力之大。

三巨族除投資票號,還投資多項金融業,如錢莊、賬局、當鋪,投資綢緞、布匹、貸運多種行業,後期以渠姓為代表投資近代工業,如煤礦,冶鐵,紡織,鐵路等行業,鞏固自身的資金需求和地位。

三、無為而治,選賢任能

投資票號三巨族事業之所以成功,其關鍵在用人,敢用人、會用人、放手用人,以無為而治,選賢任能為宗旨。無論從族內推選財東代表,還是聘請票號老總,都注重人才的選拔和聘用。以三巨族中第二代財東為例:

李姓巨族第二代財東代表李箴視(1811-1882),字允明。“先世以陶朱術起家,數傳而後稱素封”,兄弟三人,“公居長,生而穎異,好讀書,明大義,秉性忠厚,持躬儉約”,“寬厚和平”,“性好善,薄資財,樂施予”,從十六歲(1826)起,代全族主持號業,到光緒八年(1882)病故,歷時54年,期間日升昌票號從創立鞏固,經曲折收縮,再到穩步發展,經過三任大掌櫃,十八個大賬期(四年一個大賬期),票號貢獻卓著,為李姓巨族帶來數百萬白銀收益。

侯姓巨族第二代財東代表侯蔭昌(1817-1893),字古棠,兄弟六人“公第二”,“少負異稟”,“有志於學問”,“只以生長華腴為富所掩。”自咸豐軍亂,侯姓遍佈十八行省商業“十失八九”,“蔚”字型大小票業遭受重創。合族推選公執業,他以誠信為本,篤信“信之不存,商將焉附”,傾家蕩產償還債項,贏得債權和社會信任,大家同甘共苦,迎來侯姓新的輝煌。侯蔭昌於光緒十九年(1893)病故,主持號東43年,族人夥友商界同仁無不痛悼。

渠姓巨族第二代財東多人。渠源湞(1842-1920),字筱洲,號龍川,俗稱旺財主,最為傑出。由於早年失去父母,“性沉毅果斷,具遠識”,不人云亦云,不信鬼神,不留情面,“遇勝己者”“敬而畏之”。治家業號業,重時事,放得開,看得遠。清後期整個社會信用極低,他不貪圖大利,決然抽收各號資金百十萬兩,實行窖藏,另將大部分資金改投近代工業,如煤炭礦山、紡織、機械、鐵路等新興行業,此舉無疑勝算李、侯兩姓。

至於三巨族聘傭超群人才者,比比皆是。李姓聘請之票號創始人雷履泰(1770-1849)、票號事業鼎盛者張興邦(1840-1908)字子言、票號奇才邱泰基(1853-1910)字履安、力挽狂瀾梁懷文(1857-1943)字渭舟……侯姓聘請之票號創始人、投資人、經理人毛鴻翽(1787-1865)字振羽,經理人毛鴻舉(?-?),毛鴻翰(1846-1912)字雲生,範元澍(1860-1920)字子森,王作梅(1836-1918),票號改革家李宏齡(1847-1918)字子壽,青年新秀范椿年(1874-1915)字芝壽又遵典……渠姓聘請之票號經理人龐銀山(1823-1890)、劉敬義(1824-1910)、段啟祥、王誥廷、邢嘉賓(1852-1891)字衎齋等等無不在晉商界影響巨大,業績豐偉。

王夷典

清代祁縣票號如此輝煌

晉商勁旅祁縣商幫,是晉商票號業的三大主力軍(祁、太、平)之一。無論從經營規模或是經營時間,均處第二位。到清季,雖歷經兩次鴉片戰爭,但在與外強洋行及國內商幫的激烈競爭中,仍然保持了穩定發展勢頭。這從《大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萬全通書 文寶齋官商便覽八百種》(以下簡稱萬全通書)記載的二十一行省山西匯兌莊分號詳述中得以佐證。

“萬全通書”二十一行省山西匯兌莊分號詳述資料,前些日子由吾所研究員宋慶林提供一份影本,由於複印技術的問題,資料中多處模糊不清。近日,暢顯明研究員,從網上購得一套“萬全通書”影本,將書中各省山西匯兌莊分號詳述部分提供於研究所,資料全而清晰,為研究清季祁縣票號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史料。

筆者經整理歸納,拙撰本文,以公諸同好。

一、祁縣票號分布面廣

除甘肅、新疆、福建、浙江四省外,其餘十七行省的一百六十七個城鎮,都設有分號。

從“萬全通書”記載摘錄:盛京省城5家,營口6家,東溝1家,吉林府1家,京都天津13家,北通州1家,張家口即東口10家,歸化鎮喇嘛廟3家,泊頭5家,蘇州府3家,上海縣10家,淮安府1家,揚州府1家,徐州府1家,安慶府1家,正陽1家,濟南府1家,赤峰縣1家,周村1家,太原縣6家,太谷縣5家,忻州4家,介休縣2家,平定州宗艾1家,平遙縣5家,汾陽府2家,大同府3家,交城縣1家,歸化城即西口7家,開封府4家,懷慶1家,西安府3家,三原縣2家,南昌府1家,武昌府1家,漢口10家,沙市8家,長沙府2家,湘潭縣1家,常德府3家,成都府2家,重慶府7家,廣州府1家,潮州府1家,汕頭1家,梧州府1家,桂林府1家,雲南府1家,貴州府1家,豐鎮4家,賒鎮1家。

二、祁縣票號多集中於重要商埠

從“萬全通書”記載表明:

(一)關東多集中于瀋陽、營口

晉商票號在瀋陽設分莊者共9家,祁縣票號則有5家。分別是:中興和、存義公、大德恒、大德通、合盛元。

晉商票號在營口設分莊者共10家,祁縣票號則有6家。分別是:大德恒、存義公、長盛川、合盛元、大德通、中興和。

(二)順直多集中于京都、天津、張家口

晉商票號在京都天津的分莊共有29家,祁縣票號則有13家。分別是:合盛元、恒義隆、長慎湧、百川通、永泰發、長盛川、大盛川、三晉源、福成德、中興和、存義公、大德恒、大德通。

晉商票號在張家口即東口的分莊有15家,祁縣票號就有10家。即:福成德、大盛川、中興和、大德恒、裕源永、恒義隆、長慎湧、存義公、大德通。

(三)山西多集中於太原、太谷、平遙、歸化

晉商票號在太原縣設分莊共有13家,祁縣票號則有6家。即裕源永、恒義隆、長慎湧、大盛川、存義公、百川通。

晉商票號在太谷縣設分莊共有22家,祁縣票號則有5家。即:長盛川、永泰發、百川通、存義公、中興和。

晉商票號在平遙縣設分莊共有13家,祁縣票號則有5家。即:大德恒、永泰發、百川通、存義公、中興和。

晉商票號在歸化城即西口設分莊共12家,祁縣則占到7家。即:大德恒、大盛川、裕源永、大德通、長盛川、存義公、長慎湧。

(四)河南多集中于開封,周家口

晉商票號在開封府設分莊共有8家,祁縣票號則有4家。即存義公、大德恒、合盛元、大德通。

晉商票號在周家口設分莊共7家,祁縣票號則有3家。即:存義公、大德恒、大德通。

(五)湖北多集中於漢口、沙市

晉商票號在漢口共設分莊22家,祁縣票號則有10家。即:大德恒、三晉源、百川通、永泰發、大德通、中興和、長盛川、合盛元、存義公、大盛川。

晉商票號在沙市共設分莊17家,祁縣票號則有8家。即:三晉源、長盛川、中興和、百川通、大德恒、大德通、存義公、永泰發。

三、祁縣票號密集于茶葉之路

茶葉票號兼營,是祁縣商人的一大特色,邑人俗稱“茶票莊”。

從“萬全通書”記載,也體現了這一特色。東、西兩口,是茶路上對蒙俄貿易的重要節點。祁縣票號設得分莊,競占到晉商票號設分莊總數的66.67%與58.33%,均超過一半。

漢口是九省通衢,又是兩湖及福建茶山基地運茶的最大水碼頭,晉商票號設分莊多達22家,祁縣票號則有10家,幾乎占到一半,高達45.5%。

沙市鎮也是湖北名鎮,晉商票號共設分莊17家,祁縣票號就有8家,占到分莊總數的47.66%。

湖南常德府位於湖南茶區,晉商票號設分莊7家,祁縣則有3家,占到分莊總數的42.86%。

河南省賒店鎮是茶葉之路的重要水旱碼頭,祁縣渠家的長盛川票號獨自設立分號。

素有“塞外古鎮、商貿客棧”之稱的內蒙古豐鎮,唯有祁縣4家票號設有分莊。

海上茶葉之路的重要碼頭上海,晉商票號總設分莊22家,祁縣票號達10家,占到分莊總數的45.5%。

四、祁縣票號聯號設莊多

聯號設立分莊,又是祁縣票號的一大特色。突出表現在喬、渠兩家。

喬家的大德恒、大德通票號,聯號設分莊基本遍及十七個行省的瀋陽、營口、北京、天津、張家口、上海、歸化、開封、周家口、漢口、沙市、重慶等12個城鎮。

渠家的三晉源、百川通、長盛川票號,聯號設分莊基本佔據北京、天津、上海、漢口、沙市等5個大城市。

五、祁縣票號開對外設莊先河

合盛元票號是晉商票號中唯一對外設莊的票號,從“萬全通書”記載看,合盛元設莊集中于瀋陽、營口、北京、天津、上海、漢口等開放商埠。

前些日,吾所研究員宋慶林帶領我赴省城拜訪山西著名收藏家、晉商研究資深專家劉建民先生,喜獲合盛元票號兩大珍貴史料:一件是住日本神戶分莊掌櫃申樹楷、高遠烈給總號的業務彙報信稿;另一件是合盛元票號清末的廣告宣傳冊。在廣告宣傳冊中,筆者驚異地發現,合盛元票號在國內外的匯兌處多達78個。詳細記載:北京、保定府、天津、蘆台、張家口、興化鎮、獲鹿縣、太原府、祁縣、太谷、交城、文水、大同府、歸化城、豐鎮縣、包頭鎮、忻州、宗艾鎮、汾州府、平遙縣、冀村鎮、河東、解州、絳州、盛京省、營口、福州府、昌圖府、東溝、鐵嶺、安東縣、鳳凰城、吉林省、西安省、三原縣、蘭州、 汴梁省,禹州、魯山、石固鎮、道口鎮、周家口、洛陽縣、許州、賒旗鎮、南陽府、濟南、周村鎮、煙臺、湖北省、漢口鎮、湖南省、湘潭、南京、蘇州、上海、鎮江、安慶、蕪湖、亳州、南昌、九江、成都、重慶、雲南、貴州、杭州、福州、廣州、香港、桂林、、梧州、朝鮮王京、任川、日本神戶、大阪、東京、黑龍江。

票號,亦稱“票莊”或“匯兌莊”。為舊中國的一種信用機構。多為山西人所經營,故亦稱“山西票號”。票號創於何時?據衛聚賢所著中國首部《山西票號史》載,清康熙年間,祁縣戴廷栻與顧炎武、傅山為民族革命創設的標局,為票號的前身。可惜因無直接史料而不能斷論。有文字可考證的,則是道光十四年前平遙日昇昌顏料行改營的票號。這是個懸而未決之研究課題。山西票號史,按照衛聚賢調查考證的劃分,可為四個時期:在道光四年以前為萌芽期;道光四年至光緒二十六年為成長期;光緒二十六年至三十年為興盛期;宣統元年以後為衰亡期。按照這個劃分,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萬全通書”收集記載的山西匯兌莊分號的詳述資料,恰好反映了山西票號興盛期末的經營狀況。也是祁縣票號興盛期的有力佐證。

辛亥鼎革,一則因大批倒賬,二來因票號保守舊規,儘管蔚泰厚北京分莊經理李宏齡與三晉源、存義公股東渠楚南(本翹)商議,聯合在京三幫票號致函山西總號,呼籲適應新形勢,應即改革,但造毛鴻瀚權威人物之反對而告破。山西票號在民國十年左右大批歇業。而祁縣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恒票號,卻在1940年改組為銀號,1951年時才關閉銀號。

祁縣晉商文化研究所範維令

孔祥熙與山西裕華銀行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程家莊人。早年讀手基督公理創辦的太谷福音小學,後入通州路書院,1901年赴美國留學,入歐柏林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後入耶魯大學研究院攻讀礦物學。1907年回國,在故鄉太谷創辦銘賢學校。辛亥革命中,被推薦為太谷縣民政長及新軍統治。1912年,山西督軍閻錫山聘為督軍公署參議。1913年,赴日本住東京留日中國青年會總幹事。1915年秋回國,仍主銘賢校務,兼任山西督軍省長公署參事。1926年,赴美國接受歐柏林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1927年,任武漢國民政府實業部長。1928年任國民政府工商部長,後兼任賑務委員會、建設委員會,清理內外債務委員會等多種職務。是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委員。1932年,以中華民國考察歐美實業專使的名義,赴歐美各國考察。1933年,任中央銀行理事、總裁,10月任財政部長。1936年西安事變任行政院代院長。後任行政院副院長、院長。1939年8月任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大銀行聯合辦事總處常務理事。1944年11月卸任財政部長。1945年辭去行政院副院長及銀行職務。1947年,赴美國治病。1962年10月去臺灣。1966年再赴美國。1967年8月16日病逝美國紐約,終年88歲。

有些需要說明的問題,我在好多歷史資料包括金融系統的資料誤把國民黨時期的農民銀行混淆解放後的中國農業銀行,其實解放前沒有中國農業銀行,而是中國農民銀行,由豫、鄂、皖、贛4省農民銀行組建成立的。,該行是蔣介石第二次國內戰爭和解放戰爭為鎮壓革命而成立的.。

而中國農業銀行是解放後51年由中國人民銀行分建的。而且人、農兩行有三次分建。第一次1951年分建何時合併不清。第二次分建1964年—1965年。第三次分建1979年至1915年,孔祥熙結束了在日本東京為孫中山整理黨務工作。同宋靄齡一起回到老家山西省太谷縣。手頭有點錢又不寂寞的孔祥熙想搞點實業即成立了祥記公司(地址西大街人民銀行舊址第三藥店對門也是協成乾對門),最後選中英國的亞西亞煤油,設法想當山西總代理。英商條件很苛刻必須抵押並且銀行擔保。夫妻二人商量既然讓銀行擔保就不如我們開銀行。所以就成立了山西裕華銀行(總經理孔泗壇太谷人。第一任會計高慶恭太谷賈堡人、第二任會計吳振華太谷城內人)為什麼叫裕華銀行呢?因為宋靄齡的字叫宋裕華。所以裕華銀行就成了祥記公司的資金後盾。山西裕華銀行開辦時間1915年,地址上海四川中路276號。山西裕華銀行總行設在山西太谷城內西大街87號和萬聚恒同一舊址。天津、上海、成都、西安等設分行1934年總行遷徙天津,天津成總行太谷成了分行。

山西裕華銀行的創辦即是孔祥熙用私人資本(內部10萬元、對外200萬元)初涉銀行金融界初試牛刀開始。多年後《孔祥熙前傳》一書中,孔本所講的,“山西有煤鐵之富”,我素有大志,幼年赴美留學時,學的是採礦,原想回國後開發山西的煤鐵寶藏,用實業報國。

在前清時代,山西人執全國金融之牛耳,太谷、祁縣、平遙是晉省的金融中心,而實力操在票號商人的手裡。最近,我們發現有些歷史資料出入過大,孔祥熙說:“我家原有志城信、協城鏢兩個票號,到先祖晚年才歇了業 我回國後想重振祖業。”太谷最早票號志成信、協成乾,協成乾系志成信之夥友分設者。志成信成立康熙十二年(1673)號稱中國第一票號,和協成乾票號根本不是孔家的,而是山西太谷的溝子村的貟成望家的,孔恢復山西金融勢力,以遂其發展實業之初志,因此,就開辦了山西裕華銀行。

說起孔祥熙開設私人銀行的真正目的,曾在裕華銀行做事多年的賈繼英(太谷人)回憶道:當時,孔在天津、山西等地開辦祥記公司,公司是英商亞西亞煤油公司在山西的總代理商,在與英商簽訂合同時,需要找一家銀行擔保,所以,祥記公司就需拿出10萬元現款作保證金。孔想與其將押金付人,倒不如用10萬元自己設立一個銀行,自己運用、證券公司和銀行,豈不是一舉兩得。因此,他就開辦了山西裕華銀行作為祥記公司的擔保銀行。又由於孔留美時的一些舊關係,這就取得了英商的信任,英商亞西亞煤油公司也就默認了。

銀行開辦後,孔祥熙只做他的東家,人前人後仍然做著政府的事,外人根本不清楚山西裕華銀行是他的私人企業。當時,山西裕華銀行的總經理由他的一位族輩孔泗壇擔任。孔泗壇的經營方式只是山西票號商人的一套老規矩、舊作風,沒有自己的管理發展戰略,業務也以匯兌、放款、發行錢票等為主。為使銀行的經營風險降為最低,據聞,孔泗壇的經營手段也僅僅是把孔祥熙初期創辦銀行的10萬元私人資本存入美國在天津的花旗銀行而獲得經營效益。不過,傳聞歸傳聞,山西裕華銀行的發展戰略最終還是融入了孔祥熙的西方經濟思想和孔本人的經營頭腦,銀行始終貫徹了孔祥熙的“穩健經營,不斷注入資本,不斷提高發展”的運作理念。1928年,總經理孔泗壇解甲還鄉,山西裕華銀行也改過去保守的經營模式,偏重開放搞活式的發展,又開辦了上海分行和山西運城辦事處。上海分行的業務主要偏重於經營證券,運城辦事處則偏重於鹽務買賣與異地匯款。兩處的年利潤均在500萬元左右。

1939年抗戰初期,山西裕華銀行總行從天津遷到我國西南重鎮重慶,設立了渝莊,繼而改為總行,增資2000萬元。此時,孔祥熙又投資200萬元,陸續開辦了成都、西安、蘭州、昆明等分行,主要業務是辦理異地之間的大額錢款的匯兌,獲取利潤。說山西裕華銀行是由孔祥熙暗地裡經營的,這是有根據的,其一,從1915年銀行開業到1942年,孔從來沒有將銀行公開化,更沒有辦理一切銀行註冊手續,一直到1942年11月及1943年9月,才向國民黨經濟、財政兩部註冊,領得執照,一般國人都不知道該銀行的存在。其二,就是後來銀行轉移到了重慶,在不得不辦理登記手續時,孔也始終沒有露面,而是讓他的親戚族輩出面任總經理,自己在後臺操縱,不露聲色。然而,實實在在賺錢和掌握山西裕華銀行命運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孔本人。1941年,孔為壯大裕華銀行的實力,曾利用他在中央銀行任總裁職務的便利,為裕華銀行透支3000萬元,打入自家銀行的帳戶,給自己銀行的發展謀求私利,即是最好的例證。

山西裕華銀行在數十年的經營中,曾發行過自己的鈔票流通於市面,也印製過銀行本票和支票用於大宗匯款,以及行與行之間的款項交換。山西裕華銀行的早期鈔票至今已很難覓到實物。目前,在收藏者手中能見到的是1946年該行西安分行的一枚壹億元的本票和1947年西安永和銀號在山西裕華銀行出票的三千萬元的支票一張,以及其他一些相關信劄。從這些票據實物中可窺其60餘年前該銀行票據面貌。本票和支票均為縱式,票面主要紋飾分別為粉紅色和淺藍色,壹億元的本票為民國35年(1946年)簽發,頂端印有“山西裕華銀行本票”字跡,中心為“國幣壹億元整”,整個票面上加蓋有“山西裕華銀行西安分行”、“經理、會計、出納”等印章10枚。支票與本票的設計、印刷風格雷同,只是出票人和票面金額不同,為發行時筆墨臨時寫就。

1945年抗戰結束後,山西裕華銀行總行遷到了“金融之都”上海,同時,又恢復了天津分行,資本金增加到1億元法幣。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孔祥熙還用山西裕華銀行30餘年賺到的數百萬美金,買下了位於南京路外灘上的“沙遜大廈”,作為山西裕華銀行的辦公地。山西裕華銀行全行員工也由早先的十幾人發展到近200人。上海解放後,山西裕華銀行的財產被人民政府收為國有。從此,山西裕華銀行結束了它的金融業務。

張樹彬 李廼彬 張悅琴

杜晉龍 杜傑生

票號自有後來人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山西平遙誕生了中國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一家票號。此後的百餘年間,以“日升昌”為代表的山西票號業迅猛發展,使平遙成為“匯通天下”的中國重要的金融中心。

彈指一揮間,往事越百年。如今的中國大地上,各式現代金融機構如雨後春筍競相誕生,一代又一代平遙人正在書寫著比他們的“鄉下祖父”更為精彩的燦爛篇章。

李開基的金融家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現已八十有五的李開基老人,離休前是晉中市人民銀行的會計科長。回首往事,這位會計專業工齡達54年的高級會計師驕傲地說:“我們一家子,現在從事金融行業的就有15個人。我們祖孫幾代人既是平遙票號的傳承人,又是國家金融事業發展的歷史見證人!”

李玉龍全家福

前輩創基業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李開基一家的故事還得從晉商票號說起。2009年7月19日,山西電視臺在《一方水土》欄目裡,以《票號改革第一人》為標題,介紹了票號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這位晉商票號前輩就是李開基的本家大爺李宏齡。

李宏齡是平遙嶽壁西源祠村人。12歲就進城,加入了著名的蔚字六聯號之一——蔚豐厚票號。他在這家票號擔任北京和上海分號經理期間,面對激烈動盪的局勢,獨排眾議,力主給客戶兌換現金。這種“誠信不欺,先義後利”的商業道德,對維護平遙票號信譽和擴大票號影響,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面對清末動盪局勢和大清銀行成立有利時機,他多次給總號大掌櫃寫信,闡述他的票號改革主張,表現了他順應歷史潮流的敏銳的改革思想。《世界名城平遙覽要》和《山西票號史》等書中都記載有他的事蹟。

在李宏齡的帶領下,西源祠村許多人進入票號當夥計打工。李開基16歲進城,先後到永泰蔚布莊、平遙縣銀行擔任會計。1948年平遙解放後,在冀南銀行(後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任會計。開基10歲之前,只上過二三年私塾。參加工作後,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齊頭並進,很快成為銀行工作的行家裡手。1951年,他出席了全省金融模範工作者會議,獲得省級金融模範工作者稱號。1964年,他摸索出一套“內外三結合、五先一提前、五審查、五核對、十保證”的方法,給銀行結算工作創出了一條程式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路子。人總行特地派出工作組對這個方法進行了實地鑒定,並在《中國金融》上進行了介紹。這本中國金融界的權威雜誌還以《結算工作的正確途徑》為題發表評論,要求全國推廣這一結算方法。為此,開基被人總行三次請到北京、天津等地進行現場講座。1987年,李開基撰寫的調查報告《國庫基層機構急需改革,擴大經收處,建立鄉金庫》,受到了財政部領導的重視,在當年召開的全國國庫工作研討會上進行了交流。他撰寫的鄉金庫會計核算手續,經省財政廳在介休組織試點後,在全省推廣。

靠著自己的艱辛努力,李開基這個只有初小文化的舊社會的學徒,參加工作後,先後編寫了《人民銀行會計》《商業匯票承兌與貼現》《會計原理》等幾十萬字的教材,從1954年開始,被推薦走上部隊、機關、企業、院校的講臺授課,成為一名全省人行系統內的會計權威人士。

後繼譜新篇

“滿園春色關不住,百般紅紫鬥芳菲”。在李開基老人70歲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銀行崗位的時候,他無比欣慰地看到,他在金融系統工作的五個兒女,真如春蘭秋菊,各領風騷,已經成為各家金融機構的骨幹人才。

李開基的二女兒李述萍,1976年參加工作後,一直擔任出納員。那時沒有練功鈔,就自己切點方紙塊,苦練點鈔功。在參加工作僅一年後的山西省財貿系統技術比武大會上,她就一舉奪得了出納比武中的機器拆裝和機器點鈔項目的兩個全省第一,獲得技術全能手稱號。1989年,工商銀行總行為她頒發全國出納技術全能手證書。在之後的各級比武中,共獲得三項全省第一,兩項第二和五次全區第一。辛勤的勞動獲得了崇高的榮譽,她五次被評為“榆次市金融紅旗手”和“三八紅旗手”。1984年“五一節”和國慶日,省勞動競賽委員會分別為述萍榮記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90年8月,晉中地區勞動競賽委員會為其榮記二等功一次,1991年又為其榮記三等功一次。

李開基的小女兒李述琴,是晉中市人民銀行計畫統計員。在1988年、1990年晉中地區全區人行系統技術比武中,一個人獲得七項第一名。多年來, 在全省人行系統比武中,榮獲全省兩項第一名、一個第二名、兩個第三名。1990年省、地兩級相繼舉行業務技術比武。當時,述琴正在妊娠反應,她忍著頭暈、噁心、嘔吐的折磨,堅持練功,終於練出了一手統計業務硬功夫。1993年,她代表山西省人行參加了人總行舉辦的全國統計業務技術比賽,在由30個省市自治區120名選手參加的賽場上,李述琴力挫群雄,一舉奪得綜合信貸收支統計第一名、現金收支統計第五名。由於李述琴取得的優異成績,1984年,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為其榮記三等功一次,1989年,晉中地區勞動競賽委員會又為其榮記一等功。1991年,經全市幾萬群眾投票選舉,述琴被評為榆次市十大青年精英之一。1994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女職工”光榮稱號。當年,又被人總行授予全國金融勞動模範稱號。

女孩子出色,男孩子也不落後。李開基的二兒子李述華,1985年到榆次人壽保險公司擔任副經理後,年收保費平均增長42.4%,是全省縣級公司中年收保費最高的公司。1990年,他所在的公司被評為全國人險工作先進集體。同時,被省公司命名為“七五”期間先進標兵單位。1998年擔任晉中壽險公司副總經理後,主管的銀行保險業務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2008年,銀行保險年收保費達到5.5億元,占到公司業務總量的50%。為此,他兩次榮獲全省保險勞動模範,兩次作為優秀管理幹部和全省億元公司代表,出席了壽險總公司召開的銀保業務高峰會議。

李開基的大兒子李玉龍,1988年調入晉中中行擔任辦公室主任。當年,他領導的辦公室即被評為全省文明優質服務先進集體。1992年、1993年又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中行系統的先進工作者。1993年,李玉龍擔任了分行紀委書記,分管安全保衛工作。1999年,他主持創新的“金庫、消防、監控值班”三位一體的同樓異地守庫辦法,在全國系統內全面推廣。當年六月,中總行和山西省分行分別發出通報,推廣晉中中行的安全保衛工作經驗。1998年以來,晉中中行兩次被省公安廳授予“省級治安模範單位”稱號。1994年,李玉龍獲得中總行首屆專業技術人員突出貢獻獎。2003年,中總行授予他“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三兒媳婦陳美仙進入晉中人民銀行後,擔任計畫統計等多項工作,也多次被評為優秀行員和先進工作者。

希望在明天

“芳林新葉催舊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李開基一家的第三代,誕生和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春天裡。他們帶著新的知識、新的觀念,闊步向新的金融領域進軍,奏響了比前輩更為嘹亮的時代強音。

李開基的大外孫女葛曉燕大學畢業後,走進了陽泉中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很快在行內嶄露頭角。1998年,在山西中行全省青年辯論比賽中,她獲得第二名。2000年,她剛29歲時,就擔任了下轄支行副行長職務。今年七月,她又參加了國家金融理財師考試,向個人理財高層領域攀登。在同一個行工作的愛人張永生,現在已經擔任了分行資訊科技部主任職務。

大孫子李宏宇財院畢業後,硬是辭掉了多少人羡慕的銀行工作。1999年,在4000餘名報考的學子中,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西南一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之後,又提前考取了證券投資博士生。現在,他已經跨進了太爺爺輩當年經營票號曾經叱吒風雲的上海灘,擔任了一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部門總監。愛人梁曉靜獲得國際金融研究生學位後,也走進上海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總部大樓,從事外匯經營業務。

此外,大孫女李鴻雁在晉中中行擔任業務經理、二孫子李易楠在晉中人壽保險公司從事監察工作、三外孫女張梅擔任業務主管、二孫媳婦翟俊負責人壽財險公司辦公室工作。不僅如此,剛剛二十歲的小外孫女武一凡又進入南方一所大學的證券投資專業深造……。不一樣的面容,一樣的上進心;不一樣的經歷,一樣的高學歷。當花樣年華的他們,充滿青春活力地站在你的面前的時候,有誰能不對他們的未來產生美好的憧憬呢?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從當年晉商票號的匯通天下,到今天中國金融的改革開放,李開基一家祖孫幾代人在金融這塊土地上,矢志不渝地辛勤耕耘已經一百多年。這一家子的奮鬥史,既是晉商昨天和今天的生動寫照,又預示著晉商明天的輝煌遠景。讓我們衷心祝願他們:晉商精神,世代相傳。欣逢盛世,再繪華章!

一樣在咱平遙的山區農村中流通使用

聽著頭大吧。

那麼現洋呢?現洋是硬通貨,那時到那兒都能花,而且還不貶值。

現洋還有個名稱叫銀洋,大家都這麼叫,以為就是“銀洋”,其實這是後來附會出來的,應該叫“鷹洋”。因為銀元最早出現在墨西哥,墨西哥銀元上畫著鷹,國人稱其為“鷹洋”,逐漸地,叫成了銀洋,也沒啥不對。此事,《平遙縣誌》有載。

錢,無非是張紙,變來變去,老百姓漸漸對其看得輕了、*了。所以,舊社會,在農村,以物換物的居多,比如我一鬥玉米換你半斤麥子,三斤核桃換你一升高粱,諸如此類。

解放後,市民實行供給制,機關工作人員也不發工資,發什麼,發小米,工資拿糧食代替。這種局面持續了好幾年。

我母親是退休教師,說起當年比她年長的同事來,往往會說,人家那是領小米子的教員,也就是說人家資歷高的意思。

彭 棟

中國金融兩鼻祖皆平遙人

提到金融兩鼻祖,李大全是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一位偉大的風險投資家,雷履泰則是世界第一位既具有一大半決策權,更具有全部經營權的職業CEO,對於這兩位天才大師的歷史地位,香港《中國人》雜誌曾發表過一篇文章——《中國金融兩鼻祖》,客觀評說了李大全和雷履泰共同開創中國第一家票號的歷史功績。今天的人們多重雷淡李,提到票號鼻祖只講雷履泰而不講李大全,這是不公平的。我們要大聲疾呼,中國金融兩鼻祖不可淡化任何一位,就歷史的真實來說,李大全所起的作用更是第一位的。

在兩位天才大師的推動之下,日升昌票號創造了一套平遙特色的商業經營模式,這套模式即使在今天也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被現代經濟學界奉為經典。日升昌經營模式有這麼幾個最顯著的特點:特點之一,首創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制。財東不參與日常經營,一切由大掌櫃全權負責。特點之二,首創銀股人股制。日升昌初始資本銀30萬兩,合銀股30股,為李財東獨資,而人股的數量超過銀股,且人股只負贏不負虧,這對於財東來說實在苛刻,但對於凝聚眾人的智慧形成強大的合力則是獨到的創舉。雄才大略的財東李大全用人不疑,獨擔風險。特點之三,首創連鎖經營。日升昌總號設在平遙城,數十家分莊分佈在全國各大商埠碼頭,形成覆蓋全國的金融網路。特點之四,首創平遙特色的股票期權制。特點之五,孕育了在傳統農業經濟大環境中的具有當時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系,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實力雄厚的財團,打造成功中國第一艘經濟航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日升昌票號憑東掌二人的天才經營創造了經濟奇跡。在日升昌票號輝煌業績的影響下,許多風險投資家紛紛來平遙古城尋找商機,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號稱侯百萬的介休鉅賈侯蔭昌,于道光六年將設在平遙城的五座綢緞莊全部改營票號。榆次商人王棟于咸豐初年投鉅資創辦協和信票號,以後又于咸豐六年創建協同慶票號。祁縣鉅賈渠源禎于咸豐十年在南大街創建百川通票號。從此,世界上最早一批風險投資家和職業CEO聚集平遙古城,在道、鹹、同、光時期,小小平遙古城同時存在二十二家票號,眾多的智識精英組成強大的商業軍團,平遙古城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商業中心、招商中心、財富中心和人才中心。

平遙商人不僅創造了經濟奇跡,而且積累和形成了平遙特色的社會觀念,這種觀念已成為一種傳統文化現象,擇其要有四:

第一是重商輕文觀念。明清兩代直至民國前期,平遙人的擇業觀念普遍傾向重商輕文,學而優則商。讀書成名固然好,但那是一條獨木橋,一百個學子中有一個能考取功名就相當不錯了,而經商卻是一條更廣闊的路子。所以更多的家庭選擇經商,家中最有出息的孩子在十二三歲上初識些文字便送到字型大小學徒,父母最大的期盼便是兒子將來出人頭地,當上大掌櫃。當時在平遙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大兒雷履泰,二兒毛鴻翽,三兒不成器,還是個程大培。”其中雷履泰是日升昌票號大掌櫃,毛鴻翽是二掌櫃,程大培是三掌櫃。從這首歌謠可看出當時平遙人的價值觀念和理想取向。

第二是羨富心態。平遙人沒有仇富心態,平遙商人所從事的事業是有利於天下、有利於自我、有利於鄉親的大事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集智者強者勇者富者於一身的人格魅力,有著極強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平遙人以成功的富家為崇拜的楷模,紛紛奮起仿效,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去冒險,去開創,直接的結果是平遙城鄉矗起一座座豪華的商家大院。乾隆朝時,平遙南湖村出了一位名叫張永義的商人,張家的生意做到新疆,張永義本人官做到四品都司,他在家鄉南湖村建了一座旗杆堡,張家的馱隊從新疆回平遙老家,一路上不用住客棧,因為沿路都有自家的商號。

第三是平遙商家最早創建了平遙特色的商業“黃埔軍校”——學徒制。這是一種特殊的德智體全面培養的最為有效的培圳方式,不收學費,信用擔保,考核極為嚴格,優勝劣汰自成規則。這種學徒制度在票號之前已有積累,票號產生之後更加規範,選拔人才、理論學習、技能培養和實踐歷練,形成完整的制度,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式MBA商學教育。平遙商家憑著特殊的機制打造出一輩又一輩商業精英,保證了平遙商業軍團的持續高素質、高效率狀態。

第四是平遙票號商首創相與制。他們以誠信為紐帶,為了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最早創立了戰略合作夥伴機制,行業間實行“最惠國待遇”,是平遙特色的WTO。憑著這種機制的有效運行,平遙商人保持了百年長盛不衰。

今天的我輩俯吻腳下這方文化熱土,不得不發出發自內心的慨歎:就是這方古土,在兩百年前就曾孕育了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創造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經濟奇跡。晉商文化與猶太商業文化、威尼斯商業文化被譽為世界商業史上的三大商業文化。晉商文化誕生了最偉大的商業巨人和商界泰斗,誕生了最為龐大、實力最雄厚的經濟財團,創造了至今仍被經濟學界奉為經典的商業運作模式,形成閃耀著光芒的晉商文化傳統。

大約雷履泰壓根兒沒有想到,他設計的一個小小動作竟然驚天動地地推動了中國票號業的蓬勃發展。日升昌初創時,在雷履泰大掌櫃的麾下,另有二掌櫃毛鴻翽和三掌櫃程大培輔佐。這位二掌櫃毛鴻翽年輕幹練,聰敏智慧,很受雷履泰的賞識。當年毛鴻翽在聚財源糧店當夥計時,有一次掌櫃派他到晉北某地購油。他到了那個地方一打問,當地油坊的油已經全讓外地人訂購了。怎麼辦?毛鴻翽靈機一動,便將當地編織的油簍全部訂購下。到了取油季節,外地人來要取油時才發現買不到油簍了,只好向毛鴻翽提出分油簍。毛鴻翽便提出分油,對方只好答應。這樣,毛鴻翽不僅採買到了油,而且在油簍中又賺了一筆錢。毛鴻翽以簍分油的故事一時傳為佳話,所以雷履泰在任西裕成大掌櫃時,把毛鴻翽拉進了西裕成,在組建日升昌票號時,更將他提拔為二掌櫃。

今天的人們走進日升昌票號舊址大院瞻拜遊覽,導遊小姐在解說詞中總要講說一段雷毛內訌的故事,故事的脈絡大體上是這樣的:李大全英年早逝,少年李箴視出任財東。一次雷大掌櫃偶感風寒,毛二掌櫃告少年財東李箴視勸雷大掌櫃回家休息,雷大掌櫃以為是毛二掌櫃的主意,是要取代自己的大掌櫃位置,於是就憤然回家養病去了。過了些日子,財東李箴視去看望雷大掌櫃,發現了雷掌櫃將要發往外地分莊的信件,信中提到要將外地分莊全部歇業,立即回總號作交待。李箴視大驚,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兒?雷大掌櫃說日升昌票號是你李家的,外地分莊是我佈設的,如今你李財東聽信小人之言不用我了,我讓他們回來向你東家作交待。李箴視再三解釋,雷大掌櫃執意不聽,少年財東李箴視急得下了跪,說從今往後我只信任你雷掌櫃一人。聰敏過人的毛鴻翽很快發覺了端倪,憤而離開日升昌,在介休鉅賈侯百萬的支持下創辦蔚泰厚等五座票號,時稱“蔚”字五聯號,要以五家的實力打垮日升昌。雷履泰面對強手不敢怠慢,另創日新中票號,這樣兩大陣營七家票號開始了激烈的龍爭虎鬥。雷毛二人從此結怨,雷履泰責駡兒子是“雷鴻翽”,而毛鴻翽則將孫子(長孫)取名“毛履泰”。

然而我們卻想到了一句俗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天的人們以常人的道德尺規來度量晉商大師的智慧高峰,更有人用庸俗和無聊這樣的字眼來解讀大師的人格行為,而且作為解說詞向世人傳揚,是不是落於庸俗和無聊了呢?真實的事實是毛鴻翽果然將自己的長孫取名為“毛履泰”,而雷履泰將兒子取名“雷鴻翽”卻純屬子虛烏有。

我們認為,歷史的真實應該是雷毛二位大師心照不宣地演繹了一出絕妙大戲,這是一個截止現在仍未被後人破譯的歷史之謎。我們不妨作這樣的解讀:日升昌票號在中國金融史上開創了一個嶄新時代,日升昌的連鎖分莊很快便形成覆蓋全國的金融網,日升昌票號成為全國唯一的匯通天下金融壟斷財團。然而大師畢竟是大師,雷履泰大師以未雨綢繆的目光透視到了這樣一個危機:沒有競爭的壟斷,長此以往勢必會走向自我否定,走向自然衰萎。那麼,怎麼樣才能打破這種獨家壟斷的局面,以保持票號業旺盛的生命力呢?唯一高明的選擇是設置競爭對手,具體操作只能是再開一家或幾家票號。那麼誰可擔當此任呢?最佳人選便是毛二掌櫃。然而雷履泰明白,要想說服財東李大全放棄毛二掌櫃是絕對不可能的。道光六年,李大全英年早逝,十幾歲的少年李箴視出任財東。時機成熟了,於是雷履泰大師忍受著被世人的誤解和後人的曲解,導演了一出極為高明的、中國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反壟斷大戲,以特殊的方式派出毛鴻翽二次創業,借助侯百萬的財力一舉創辦成功五座票號。兩位元大師終於以他們創造的特殊方式聯手打破了壟斷,培育成功了競爭機制。

競爭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兩大集團,七家票號,商海鏖戰數十年,誰家也沒有吃掉誰家。倒是兩大集團在激烈的競爭中都強化了自身,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票號業大規模發展。直接的結果是滾滾金銀源源不斷地流入“裝不滿拉不完的平遙城”。以後這種競爭機制的局面進一步擴大,票號業在咸豐年間擴大到了相鄰的祁縣和太谷,形成晉商票號業真正意義上的“匯通天下”大勢。我們以為從這個角度切入來破譯二位大師的天機,所得出的結論應該更符合歷史的真實。

那麼應該如何解釋毛鴻翽將孫子取名“毛履泰”這個事實呢?我們以為這正是毛大師的高明之舉。我們絕不可以常人的心態推測大師的行為,在常人的行為,將對手比作自己的兒子、孫子是罵人,是詛咒。而大師畢竟不是常人,曹孟德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絕對不是對孫權的貶斥,恰恰是對孫權的仰慕。我們現在不妨作這樣的解讀:從來英雄惜英雄,英雄慕英雄,雷履泰比毛鴻翽年長十七八歲,在毛鴻翽的心目中,雷履泰是他最敬仰的楷模,是他人生路上最好的師長。古往今來有許多事例,將自己兒子的名字與某位偉大人物同名,以這種方式作為自己理想的寄託。毛鴻翽對雷履泰太崇拜了,他以這種方式表達了對雷履泰大師的仰慕,雷大師也把毛大師的行為當作自己傳名的友好表示。民間百姓由此推演說雷履泰將自己的兒子取名“雷鴻翽”,以示報復。事實上雷履泰根本沒有這樣做,而真實的事實是毛履泰長大之後果然不負其祖之望,于同治三年成功創辦蔚長厚票號,將毛家的票號事業推向頂峰,毛履泰成為平遙商界的雷履泰第二,邢村毛家成為與達蒲李家齊名的大財主,如今毛家大院形勢猶在。

可敬的晉商大師啊,就像這高高的金井樓一樣,聳起一座又一座,成為令後人歎為觀止的商家高峰。平遙古城因晉商大師的輝煌而輝煌,今天的平遙古城已經成為國際更具知名度、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晉商文化旅遊中心城市。

平遙票號商無論怎樣精明幹練,他們無論聚斂了多少財富,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當社會大潮湧來的時候,平遙票號業無一例外地畫上了自家痛苦的句號。日升昌票號到民國十年時,京外債權人已有430戶,債權人擁有債權額高達200萬兩白銀。再往後,儘管最後一任經理梁懷文奮力掙扎,慘澹經營,但已是末日的尾聲。有一次債主上門逼債,李財東被迫藏到倒扣的水缸中躲債。

在十九世紀末期到民國十年前後,平遙所有的票號全部相繼歇業。當時外國駐華銀行25家,國家銀行3家,其他地方銀行16家。保守的平遙票號商在迅速崛起的銀行業的衝擊之下,他們沒有能夠與時俱進、順應時勢切入現代銀行業,終於紛紛敗下陣來,有的敗得很慘。這個時期,蔚豐厚票號京師分莊大掌櫃李宏齡是一位元很有識見的商人,與祁縣鉅賈渠本翹力倡集合西幫票號實力組建銀行。然而西幫商人的保守性太頑固了,他們終於未能扭轉西幫票號的敗局。宣統年間,李宏齡告老回家,寫下《同舟忠告》和《山西票商成敗記》這兩本書,發出平遙商人無奈的哀歎。

然而晉商並沒有隨著票號的歇業便走向衰亡,年輕一代傑出的平遙商人審時度勢,重振雄風,再次作出重大選擇。民國十年之後,隨著票號的消亡,平遙城內又相繼出現了十八家銀號,平遙商人以出類拔萃的智慧開創了晉商的銀號時代,開始了又一個繁榮期。

民國十二年,達蒲李毓溫首先崛起。李毓溫原是百川通票號漢口分莊的跑街夥計,在漢口期間,青年李毓溫結識了漢口鉅賈胡三多堂,娶胡家女為妻。民國八年百川通歇業時,李毓溫在胡三多堂支持下,以4000兩銀子買下祁縣渠家百川通票號大院,於民國十二年投資10萬銀子在百川通舊址開設了永亨銀號,主要經營存放款業務和匯兌業務,在太原、上海、天津、漢口、漯河、武昌等地設有分莊,事實上是票號業的繼續。

與永亨銀號同時開辦的還有設在鸚哥巷的道生銀號、設在米家巷的大來銀號、設在衙門街的晉裕銀號。以後又有永成慶、復興公、洪福祥、恒升慶、紹華、永泰昌、恒裕晉、崇豐厚、厚德恒、同裕、興隆信、永和信、晉鴻泰、協和等十幾家銀號相繼開業。而這個時期山西省地方銀行、鐵路銀號、汾河河務社這三家官辦金融機構也先後在平遙掛牌營業。省銀行設在東大街,鐵路銀號和汾河河務社租用的正是永亨銀號的南北兩座跨院的門面房。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平遙城出現了多家銀號與銀行業並存的局面。

有實力的銀號也開始發行自己的紙幣,在當地流通。銀號仍然沿用票號舊制,實行銀股人股制,也是四年一個賬期,分利也頗為豐厚。永亨銀號漢口分莊大掌櫃張慶元,表字積善,以一萬兩銀子開設了漢口分莊,一年卻要做到二百多萬銀子的業務,絕不亞於票號時代規模。永亨銀號最興旺的賬期每股份紅達一萬銀元,也不亞於票號時代的紅利。

平遙商人在劇烈的時代洪流衝擊的旋渦中繼續創造著輝煌。平遙銀號業又創造了不亞於票號時代的又一個輝煌期。然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期,中華民族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民族災難,侵華日軍的炮火吞噬了平遙古城的繁榮和文明。1938年農曆正月十四,日軍二次攻打平遙城,一顆炮彈打塌永亨銀號的門面樓。日軍破城之後見人就殺,就這一天竟殺掉平民一千多人,民族經濟遭到毀滅性的摧殘。

至此,輝煌了明清兩代,以巨大的財富創造了無與倫比繁榮的平遙商家,終於帶著無奈,帶著顫慄,悲壯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山西票號三巨族:李、侯、渠

三巨族分別是:日升昌、日新中票號投資人平遙達蒲村李姓家族;蔚泰厚、蔚盛長、天成亨、蔚豐厚、新泰厚、蔚長厚等票號重要投資人介休北賈村侯姓家族;百川通、匯源湧、三晉源、長盛川、存義公等票號投資人祁縣城內渠姓家族。

三巨族投資特點主要是:

一、見微知著,意識超前

李、侯、渠三巨族在投資票號資本銀數量上有多少之分,投資時間上有先後之別,但見微知著,意識超前方面是他們所共有的特點。平遙達蒲村李大全家族,早在乾嘉時期,已經開設顏料、綢緞布匹、皮貨等多家商號,其中西裕成顏料莊已在成都、重慶、漢口、聊城、京都、天津、瀋陽等地開設分號,成為馳名全國的大顏料商。但是,當李財東發現在大量經商活動中,由於全國尚處在以銅銀為主要貨幣,使貨幣攜帶運輸和結算十分不便時,便開始探究產生不便的根由,引導自己的西裕成總分號積極解決這一問題。當李財東和他優秀的總經理人雷履泰和分號經理人毛鴻翽、程大培等,借鑒古代“飛錢”、“交子”辦法,吸收帳莊、錢莊、銀樓、印局等經驗,改進和完善商業匯兌方式,提出創立票號時,李姓巨族立即敏銳地察覺到票號的前景和活力,毅然決然地投入鉅資於票號。人們已經所熟知的票號,就是經營貨幣資本,異地匯兌、存款、放款的私人專門金融機構。時在清道光三年(1823)李姓巨族投資36萬兩白銀,將早已成功的西裕成顏料莊毫不惋惜地改營為日升昌票號。開業伊始,正如號名,蒸蒸日上,繁榮昌盛,日升昌票號為各分號所在地眾多商民商品流通貨幣結算,為部分地方稅銀和軍餉征解,為一些官吏和士俊銀錢轉運,僅用一紙匯票,就能帶來極大便利。票號從中以匯費收入、放款利息收入、白銀重量成色比平收入等,獲取豐厚回報。

票號創立僅僅過了三年,平遙鄰界的介休北賈村侯姓號稱“侯百萬”巨族,看到票號特殊潛力和良好前景,大手筆操作,于道光二十六年(1826)相繼將設于平遙市面的蔚泰厚、蔚盛長、天成亨、新泰厚、蔚豐厚等綢緞莊、布莊、錢莊改營改組成立為票號,這就是被當今人們稱為“票號航母”的“蔚”字五聯號。侯姓巨族投資如此眾多家票號,無疑對山西票號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渠氏巨族投資票號一業開始于清咸豐十年(1860),從時間上說,與前兩家巨族晚了30多年。但我們只要略知當時形勢,即可知道,當時正值全國軍亂時期,已經成立於30多年前的所有票號,無一例外地都蒙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日升昌票號收撤了分莊多達半數,裁汰夥友數十名。人們對票號生存喪失信心。但一些晉商巨族,獨具慧眼,逆流而上,認為全國軍亂一定會平息,商品經濟將迎來曙光,票號一業歷經磨難和曲折,終將發展壯大。在此看似最艱難的歷史階段,渠姓巨族以超乎尋常的遠見和卓識,在平遙投資了百川通、匯源湧兩家票號,在祁縣投資三晉源、存義公、長盛川票號。

二、形式多樣,智慧投資

李、侯、渠三巨族投資票號,不是互相照搬,亦步亦趨,而是形式多樣,充滿智慧和謀略。三巨族早在一個半近兩個世紀以前創立創新票號投資辦法,至今都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1、獨立投資,集權管理

三巨族獨立投資票號事業,僅有李姓巨族一家。創立日升昌票號之始,一次性獨立投入36萬兩銀本。後雖有家族分家析產,其投入銀本僅分為李姓老門和小三門名下,沒有絲毫外姓投入。道光十八年(1838),為與“蔚”字五聯號競爭,開設日新中票號,投入資本屬日升昌內櫃,仍未吸收外姓資本投入。後期資本銀調整為38.28萬兩白銀,仍為李姓獨東。

有趣的是,日升昌票號先後七位總經理中,位高權重的程清泮、郝可久、張興邦三位總經理,曾分別徵詢李財東意見,願投入票號資本銀若干,均被李財東婉言謝絕或巧妙化解。化解處理的有程清泮(程余慶堂),准入附股資本銀10萬兩,享受存款高息,不參加分紅;郝可久(永安堂),准入附股資本銀5000兩,待遇同上;至於對張興邦老總入股請求,李姓財東則予以謝絕。獨立投資形式,不存在股東間因經營、分紅、用人等諸多涉及票號決策重大分歧和問題,有利於集中管理和號章號規的連續性,確保李姓投資長時期穩定收益性。

2、合夥投資,控股管理

侯、渠兩巨族以合夥投資、控股管理為主要投資形式。

蔚字五聯號創立,即是以侯姓巨族侯培余一支為主要投資人,與平遙和介休數十戶殷實富商合夥投資的,侯姓投資總額為20——25萬兩白銀左右。此投資額明顯低於李姓投資額,分到5個票號只能說點到為止。智慧聰穎的侯姓巨族,並非拿不出較充裕的投資額,而是為減少投資風險,大膽採取多方吸收資金、合夥投資的辦法,使五聯號經營資本擴大40%左右,保證各票號運營基本需求。經過數十年艱苦經營,使五聯號各號最終都發展為可與日升昌票號實力相匹敵的大票號。侯姓巨族嚴守控股原則。以蔚泰厚票號為例,在光緒二十五年(1893)投資全號計22戶,銀股總計24.2個,外姓10戶占8.1股,侯姓本族12戶,占16.1股,為總股數66.5%。侯姓嚴守控股原則,除以投入股份為絕對優勢辦法以外,還以票號間互相參股,大票號對小票號參股,使五聯號間成為利害關係密切的生死同盟,而達到主控管理的目的。

渠姓巨族投資票號,汲取李、侯兩姓各自優勢,形式靈活多樣,既有本族各門獨立投資,還有與外姓巨族投資,隨時間地域條件變化而變化。渠姓巨族投資五家票號,除存義公票號屬渠姓與高姓錫純,張姓祖繩三家合夥投資外,其餘4號均為渠姓源潮或源湞、源洛、源淦等合族或獨資投資。數十年歷史證明,渠姓各票號發展相對較好,實力雄厚,但各號間親疏差異較大,使之整體實力未達李、侯兩姓票號勢力。

3、多元投資,眾星拱月

票號投資三巨族,為形成各自票號系列具有核心地位的龍頭老大,他們都實行多元投資、眾星拱月策略。

李姓巨族投資金融多個行業, 其中日升通、日升裕、日升厚、日升達,四大錢莊曾一度左右平遙錢業市場,成為日升昌票號可靠資金籌集或儲存金庫。

蔚泰厚總經理在道光末年始有結蓄,欲合夥籌辦成立蔚長厚票號。此舉本與蔚字五聯號財東沒有關係。但當侯姓知曉後,便告知毛總經理,以蔚泰厚票號名義投入一股,毛只好照辦,後來蔚字五聯號一切重大對外活動,幾乎都有了蔚長厚票號參與其中,從此社會有了蔚字六聯號說法。蔚字型大小中由於蔚泰厚資本及總經理在侯姓財東心目中的地位等多項優勢,因而具有五聯號總管的雅稱。直至票號後期興起改革風潮,由於時任蔚字型大小總管毛鴻翰(字雲生)的反對,終使改革流產。它從另一側面說明侯姓票號系列中核心票號影響力之大。

三巨族除投資票號,還投資多項金融業,如錢莊、賬局、當鋪,投資綢緞、布匹、貸運多種行業,後期以渠姓為代表投資近代工業,如煤礦,冶鐵,紡織,鐵路等行業,鞏固自身的資金需求和地位。

三、無為而治,選賢任能

投資票號三巨族事業之所以成功,其關鍵在用人,敢用人、會用人、放手用人,以無為而治,選賢任能為宗旨。無論從族內推選財東代表,還是聘請票號老總,都注重人才的選拔和聘用。以三巨族中第二代財東為例:

李姓巨族第二代財東代表李箴視(1811-1882),字允明。“先世以陶朱術起家,數傳而後稱素封”,兄弟三人,“公居長,生而穎異,好讀書,明大義,秉性忠厚,持躬儉約”,“寬厚和平”,“性好善,薄資財,樂施予”,從十六歲(1826)起,代全族主持號業,到光緒八年(1882)病故,歷時54年,期間日升昌票號從創立鞏固,經曲折收縮,再到穩步發展,經過三任大掌櫃,十八個大賬期(四年一個大賬期),票號貢獻卓著,為李姓巨族帶來數百萬白銀收益。

侯姓巨族第二代財東代表侯蔭昌(1817-1893),字古棠,兄弟六人“公第二”,“少負異稟”,“有志於學問”,“只以生長華腴為富所掩。”自咸豐軍亂,侯姓遍佈十八行省商業“十失八九”,“蔚”字型大小票業遭受重創。合族推選公執業,他以誠信為本,篤信“信之不存,商將焉附”,傾家蕩產償還債項,贏得債權和社會信任,大家同甘共苦,迎來侯姓新的輝煌。侯蔭昌於光緒十九年(1893)病故,主持號東43年,族人夥友商界同仁無不痛悼。

渠姓巨族第二代財東多人。渠源湞(1842-1920),字筱洲,號龍川,俗稱旺財主,最為傑出。由於早年失去父母,“性沉毅果斷,具遠識”,不人云亦云,不信鬼神,不留情面,“遇勝己者”“敬而畏之”。治家業號業,重時事,放得開,看得遠。清後期整個社會信用極低,他不貪圖大利,決然抽收各號資金百十萬兩,實行窖藏,另將大部分資金改投近代工業,如煤炭礦山、紡織、機械、鐵路等新興行業,此舉無疑勝算李、侯兩姓。

至於三巨族聘傭超群人才者,比比皆是。李姓聘請之票號創始人雷履泰(1770-1849)、票號事業鼎盛者張興邦(1840-1908)字子言、票號奇才邱泰基(1853-1910)字履安、力挽狂瀾梁懷文(1857-1943)字渭舟……侯姓聘請之票號創始人、投資人、經理人毛鴻翽(1787-1865)字振羽,經理人毛鴻舉(?-?),毛鴻翰(1846-1912)字雲生,範元澍(1860-1920)字子森,王作梅(1836-1918),票號改革家李宏齡(1847-1918)字子壽,青年新秀范椿年(1874-1915)字芝壽又遵典……渠姓聘請之票號經理人龐銀山(1823-1890)、劉敬義(1824-1910)、段啟祥、王誥廷、邢嘉賓(1852-1891)字衎齋等等無不在晉商界影響巨大,業績豐偉。

王夷典

清代祁縣票號如此輝煌

晉商勁旅祁縣商幫,是晉商票號業的三大主力軍(祁、太、平)之一。無論從經營規模或是經營時間,均處第二位。到清季,雖歷經兩次鴉片戰爭,但在與外強洋行及國內商幫的激烈競爭中,仍然保持了穩定發展勢頭。這從《大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萬全通書 文寶齋官商便覽八百種》(以下簡稱萬全通書)記載的二十一行省山西匯兌莊分號詳述中得以佐證。

“萬全通書”二十一行省山西匯兌莊分號詳述資料,前些日子由吾所研究員宋慶林提供一份影本,由於複印技術的問題,資料中多處模糊不清。近日,暢顯明研究員,從網上購得一套“萬全通書”影本,將書中各省山西匯兌莊分號詳述部分提供於研究所,資料全而清晰,為研究清季祁縣票號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史料。

筆者經整理歸納,拙撰本文,以公諸同好。

一、祁縣票號分布面廣

除甘肅、新疆、福建、浙江四省外,其餘十七行省的一百六十七個城鎮,都設有分號。

從“萬全通書”記載摘錄:盛京省城5家,營口6家,東溝1家,吉林府1家,京都天津13家,北通州1家,張家口即東口10家,歸化鎮喇嘛廟3家,泊頭5家,蘇州府3家,上海縣10家,淮安府1家,揚州府1家,徐州府1家,安慶府1家,正陽1家,濟南府1家,赤峰縣1家,周村1家,太原縣6家,太谷縣5家,忻州4家,介休縣2家,平定州宗艾1家,平遙縣5家,汾陽府2家,大同府3家,交城縣1家,歸化城即西口7家,開封府4家,懷慶1家,西安府3家,三原縣2家,南昌府1家,武昌府1家,漢口10家,沙市8家,長沙府2家,湘潭縣1家,常德府3家,成都府2家,重慶府7家,廣州府1家,潮州府1家,汕頭1家,梧州府1家,桂林府1家,雲南府1家,貴州府1家,豐鎮4家,賒鎮1家。

二、祁縣票號多集中於重要商埠

從“萬全通書”記載表明:

(一)關東多集中于瀋陽、營口

晉商票號在瀋陽設分莊者共9家,祁縣票號則有5家。分別是:中興和、存義公、大德恒、大德通、合盛元。

晉商票號在營口設分莊者共10家,祁縣票號則有6家。分別是:大德恒、存義公、長盛川、合盛元、大德通、中興和。

(二)順直多集中于京都、天津、張家口

晉商票號在京都天津的分莊共有29家,祁縣票號則有13家。分別是:合盛元、恒義隆、長慎湧、百川通、永泰發、長盛川、大盛川、三晉源、福成德、中興和、存義公、大德恒、大德通。

晉商票號在張家口即東口的分莊有15家,祁縣票號就有10家。即:福成德、大盛川、中興和、大德恒、裕源永、恒義隆、長慎湧、存義公、大德通。

(三)山西多集中於太原、太谷、平遙、歸化

晉商票號在太原縣設分莊共有13家,祁縣票號則有6家。即裕源永、恒義隆、長慎湧、大盛川、存義公、百川通。

晉商票號在太谷縣設分莊共有22家,祁縣票號則有5家。即:長盛川、永泰發、百川通、存義公、中興和。

晉商票號在平遙縣設分莊共有13家,祁縣票號則有5家。即:大德恒、永泰發、百川通、存義公、中興和。

晉商票號在歸化城即西口設分莊共12家,祁縣則占到7家。即:大德恒、大盛川、裕源永、大德通、長盛川、存義公、長慎湧。

(四)河南多集中于開封,周家口

晉商票號在開封府設分莊共有8家,祁縣票號則有4家。即存義公、大德恒、合盛元、大德通。

晉商票號在周家口設分莊共7家,祁縣票號則有3家。即:存義公、大德恒、大德通。

(五)湖北多集中於漢口、沙市

晉商票號在漢口共設分莊22家,祁縣票號則有10家。即:大德恒、三晉源、百川通、永泰發、大德通、中興和、長盛川、合盛元、存義公、大盛川。

晉商票號在沙市共設分莊17家,祁縣票號則有8家。即:三晉源、長盛川、中興和、百川通、大德恒、大德通、存義公、永泰發。

三、祁縣票號密集于茶葉之路

茶葉票號兼營,是祁縣商人的一大特色,邑人俗稱“茶票莊”。

從“萬全通書”記載,也體現了這一特色。東、西兩口,是茶路上對蒙俄貿易的重要節點。祁縣票號設得分莊,競占到晉商票號設分莊總數的66.67%與58.33%,均超過一半。

漢口是九省通衢,又是兩湖及福建茶山基地運茶的最大水碼頭,晉商票號設分莊多達22家,祁縣票號則有10家,幾乎占到一半,高達45.5%。

沙市鎮也是湖北名鎮,晉商票號共設分莊17家,祁縣票號就有8家,占到分莊總數的47.66%。

湖南常德府位於湖南茶區,晉商票號設分莊7家,祁縣則有3家,占到分莊總數的42.86%。

河南省賒店鎮是茶葉之路的重要水旱碼頭,祁縣渠家的長盛川票號獨自設立分號。

素有“塞外古鎮、商貿客棧”之稱的內蒙古豐鎮,唯有祁縣4家票號設有分莊。

海上茶葉之路的重要碼頭上海,晉商票號總設分莊22家,祁縣票號達10家,占到分莊總數的45.5%。

四、祁縣票號聯號設莊多

聯號設立分莊,又是祁縣票號的一大特色。突出表現在喬、渠兩家。

喬家的大德恒、大德通票號,聯號設分莊基本遍及十七個行省的瀋陽、營口、北京、天津、張家口、上海、歸化、開封、周家口、漢口、沙市、重慶等12個城鎮。

渠家的三晉源、百川通、長盛川票號,聯號設分莊基本佔據北京、天津、上海、漢口、沙市等5個大城市。

五、祁縣票號開對外設莊先河

合盛元票號是晉商票號中唯一對外設莊的票號,從“萬全通書”記載看,合盛元設莊集中于瀋陽、營口、北京、天津、上海、漢口等開放商埠。

前些日,吾所研究員宋慶林帶領我赴省城拜訪山西著名收藏家、晉商研究資深專家劉建民先生,喜獲合盛元票號兩大珍貴史料:一件是住日本神戶分莊掌櫃申樹楷、高遠烈給總號的業務彙報信稿;另一件是合盛元票號清末的廣告宣傳冊。在廣告宣傳冊中,筆者驚異地發現,合盛元票號在國內外的匯兌處多達78個。詳細記載:北京、保定府、天津、蘆台、張家口、興化鎮、獲鹿縣、太原府、祁縣、太谷、交城、文水、大同府、歸化城、豐鎮縣、包頭鎮、忻州、宗艾鎮、汾州府、平遙縣、冀村鎮、河東、解州、絳州、盛京省、營口、福州府、昌圖府、東溝、鐵嶺、安東縣、鳳凰城、吉林省、西安省、三原縣、蘭州、 汴梁省,禹州、魯山、石固鎮、道口鎮、周家口、洛陽縣、許州、賒旗鎮、南陽府、濟南、周村鎮、煙臺、湖北省、漢口鎮、湖南省、湘潭、南京、蘇州、上海、鎮江、安慶、蕪湖、亳州、南昌、九江、成都、重慶、雲南、貴州、杭州、福州、廣州、香港、桂林、、梧州、朝鮮王京、任川、日本神戶、大阪、東京、黑龍江。

票號,亦稱“票莊”或“匯兌莊”。為舊中國的一種信用機構。多為山西人所經營,故亦稱“山西票號”。票號創於何時?據衛聚賢所著中國首部《山西票號史》載,清康熙年間,祁縣戴廷栻與顧炎武、傅山為民族革命創設的標局,為票號的前身。可惜因無直接史料而不能斷論。有文字可考證的,則是道光十四年前平遙日昇昌顏料行改營的票號。這是個懸而未決之研究課題。山西票號史,按照衛聚賢調查考證的劃分,可為四個時期:在道光四年以前為萌芽期;道光四年至光緒二十六年為成長期;光緒二十六年至三十年為興盛期;宣統元年以後為衰亡期。按照這個劃分,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萬全通書”收集記載的山西匯兌莊分號的詳述資料,恰好反映了山西票號興盛期末的經營狀況。也是祁縣票號興盛期的有力佐證。

辛亥鼎革,一則因大批倒賬,二來因票號保守舊規,儘管蔚泰厚北京分莊經理李宏齡與三晉源、存義公股東渠楚南(本翹)商議,聯合在京三幫票號致函山西總號,呼籲適應新形勢,應即改革,但造毛鴻瀚權威人物之反對而告破。山西票號在民國十年左右大批歇業。而祁縣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恒票號,卻在1940年改組為銀號,1951年時才關閉銀號。

祁縣晉商文化研究所範維令

孔祥熙與山西裕華銀行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程家莊人。早年讀手基督公理創辦的太谷福音小學,後入通州路書院,1901年赴美國留學,入歐柏林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後入耶魯大學研究院攻讀礦物學。1907年回國,在故鄉太谷創辦銘賢學校。辛亥革命中,被推薦為太谷縣民政長及新軍統治。1912年,山西督軍閻錫山聘為督軍公署參議。1913年,赴日本住東京留日中國青年會總幹事。1915年秋回國,仍主銘賢校務,兼任山西督軍省長公署參事。1926年,赴美國接受歐柏林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1927年,任武漢國民政府實業部長。1928年任國民政府工商部長,後兼任賑務委員會、建設委員會,清理內外債務委員會等多種職務。是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委員。1932年,以中華民國考察歐美實業專使的名義,赴歐美各國考察。1933年,任中央銀行理事、總裁,10月任財政部長。1936年西安事變任行政院代院長。後任行政院副院長、院長。1939年8月任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大銀行聯合辦事總處常務理事。1944年11月卸任財政部長。1945年辭去行政院副院長及銀行職務。1947年,赴美國治病。1962年10月去臺灣。1966年再赴美國。1967年8月16日病逝美國紐約,終年88歲。

有些需要說明的問題,我在好多歷史資料包括金融系統的資料誤把國民黨時期的農民銀行混淆解放後的中國農業銀行,其實解放前沒有中國農業銀行,而是中國農民銀行,由豫、鄂、皖、贛4省農民銀行組建成立的。,該行是蔣介石第二次國內戰爭和解放戰爭為鎮壓革命而成立的.。

而中國農業銀行是解放後51年由中國人民銀行分建的。而且人、農兩行有三次分建。第一次1951年分建何時合併不清。第二次分建1964年—1965年。第三次分建1979年至1915年,孔祥熙結束了在日本東京為孫中山整理黨務工作。同宋靄齡一起回到老家山西省太谷縣。手頭有點錢又不寂寞的孔祥熙想搞點實業即成立了祥記公司(地址西大街人民銀行舊址第三藥店對門也是協成乾對門),最後選中英國的亞西亞煤油,設法想當山西總代理。英商條件很苛刻必須抵押並且銀行擔保。夫妻二人商量既然讓銀行擔保就不如我們開銀行。所以就成立了山西裕華銀行(總經理孔泗壇太谷人。第一任會計高慶恭太谷賈堡人、第二任會計吳振華太谷城內人)為什麼叫裕華銀行呢?因為宋靄齡的字叫宋裕華。所以裕華銀行就成了祥記公司的資金後盾。山西裕華銀行開辦時間1915年,地址上海四川中路276號。山西裕華銀行總行設在山西太谷城內西大街87號和萬聚恒同一舊址。天津、上海、成都、西安等設分行1934年總行遷徙天津,天津成總行太谷成了分行。

山西裕華銀行的創辦即是孔祥熙用私人資本(內部10萬元、對外200萬元)初涉銀行金融界初試牛刀開始。多年後《孔祥熙前傳》一書中,孔本所講的,“山西有煤鐵之富”,我素有大志,幼年赴美留學時,學的是採礦,原想回國後開發山西的煤鐵寶藏,用實業報國。

在前清時代,山西人執全國金融之牛耳,太谷、祁縣、平遙是晉省的金融中心,而實力操在票號商人的手裡。最近,我們發現有些歷史資料出入過大,孔祥熙說:“我家原有志城信、協城鏢兩個票號,到先祖晚年才歇了業 我回國後想重振祖業。”太谷最早票號志成信、協成乾,協成乾系志成信之夥友分設者。志成信成立康熙十二年(1673)號稱中國第一票號,和協成乾票號根本不是孔家的,而是山西太谷的溝子村的貟成望家的,孔恢復山西金融勢力,以遂其發展實業之初志,因此,就開辦了山西裕華銀行。

說起孔祥熙開設私人銀行的真正目的,曾在裕華銀行做事多年的賈繼英(太谷人)回憶道:當時,孔在天津、山西等地開辦祥記公司,公司是英商亞西亞煤油公司在山西的總代理商,在與英商簽訂合同時,需要找一家銀行擔保,所以,祥記公司就需拿出10萬元現款作保證金。孔想與其將押金付人,倒不如用10萬元自己設立一個銀行,自己運用、證券公司和銀行,豈不是一舉兩得。因此,他就開辦了山西裕華銀行作為祥記公司的擔保銀行。又由於孔留美時的一些舊關係,這就取得了英商的信任,英商亞西亞煤油公司也就默認了。

銀行開辦後,孔祥熙只做他的東家,人前人後仍然做著政府的事,外人根本不清楚山西裕華銀行是他的私人企業。當時,山西裕華銀行的總經理由他的一位族輩孔泗壇擔任。孔泗壇的經營方式只是山西票號商人的一套老規矩、舊作風,沒有自己的管理發展戰略,業務也以匯兌、放款、發行錢票等為主。為使銀行的經營風險降為最低,據聞,孔泗壇的經營手段也僅僅是把孔祥熙初期創辦銀行的10萬元私人資本存入美國在天津的花旗銀行而獲得經營效益。不過,傳聞歸傳聞,山西裕華銀行的發展戰略最終還是融入了孔祥熙的西方經濟思想和孔本人的經營頭腦,銀行始終貫徹了孔祥熙的“穩健經營,不斷注入資本,不斷提高發展”的運作理念。1928年,總經理孔泗壇解甲還鄉,山西裕華銀行也改過去保守的經營模式,偏重開放搞活式的發展,又開辦了上海分行和山西運城辦事處。上海分行的業務主要偏重於經營證券,運城辦事處則偏重於鹽務買賣與異地匯款。兩處的年利潤均在500萬元左右。

1939年抗戰初期,山西裕華銀行總行從天津遷到我國西南重鎮重慶,設立了渝莊,繼而改為總行,增資2000萬元。此時,孔祥熙又投資200萬元,陸續開辦了成都、西安、蘭州、昆明等分行,主要業務是辦理異地之間的大額錢款的匯兌,獲取利潤。說山西裕華銀行是由孔祥熙暗地裡經營的,這是有根據的,其一,從1915年銀行開業到1942年,孔從來沒有將銀行公開化,更沒有辦理一切銀行註冊手續,一直到1942年11月及1943年9月,才向國民黨經濟、財政兩部註冊,領得執照,一般國人都不知道該銀行的存在。其二,就是後來銀行轉移到了重慶,在不得不辦理登記手續時,孔也始終沒有露面,而是讓他的親戚族輩出面任總經理,自己在後臺操縱,不露聲色。然而,實實在在賺錢和掌握山西裕華銀行命運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孔本人。1941年,孔為壯大裕華銀行的實力,曾利用他在中央銀行任總裁職務的便利,為裕華銀行透支3000萬元,打入自家銀行的帳戶,給自己銀行的發展謀求私利,即是最好的例證。

山西裕華銀行在數十年的經營中,曾發行過自己的鈔票流通於市面,也印製過銀行本票和支票用於大宗匯款,以及行與行之間的款項交換。山西裕華銀行的早期鈔票至今已很難覓到實物。目前,在收藏者手中能見到的是1946年該行西安分行的一枚壹億元的本票和1947年西安永和銀號在山西裕華銀行出票的三千萬元的支票一張,以及其他一些相關信劄。從這些票據實物中可窺其60餘年前該銀行票據面貌。本票和支票均為縱式,票面主要紋飾分別為粉紅色和淺藍色,壹億元的本票為民國35年(1946年)簽發,頂端印有“山西裕華銀行本票”字跡,中心為“國幣壹億元整”,整個票面上加蓋有“山西裕華銀行西安分行”、“經理、會計、出納”等印章10枚。支票與本票的設計、印刷風格雷同,只是出票人和票面金額不同,為發行時筆墨臨時寫就。

1945年抗戰結束後,山西裕華銀行總行遷到了“金融之都”上海,同時,又恢復了天津分行,資本金增加到1億元法幣。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孔祥熙還用山西裕華銀行30餘年賺到的數百萬美金,買下了位於南京路外灘上的“沙遜大廈”,作為山西裕華銀行的辦公地。山西裕華銀行全行員工也由早先的十幾人發展到近200人。上海解放後,山西裕華銀行的財產被人民政府收為國有。從此,山西裕華銀行結束了它的金融業務。

張樹彬 李廼彬 張悅琴

杜晉龍 杜傑生

票號自有後來人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山西平遙誕生了中國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一家票號。此後的百餘年間,以“日升昌”為代表的山西票號業迅猛發展,使平遙成為“匯通天下”的中國重要的金融中心。

彈指一揮間,往事越百年。如今的中國大地上,各式現代金融機構如雨後春筍競相誕生,一代又一代平遙人正在書寫著比他們的“鄉下祖父”更為精彩的燦爛篇章。

李開基的金融家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現已八十有五的李開基老人,離休前是晉中市人民銀行的會計科長。回首往事,這位會計專業工齡達54年的高級會計師驕傲地說:“我們一家子,現在從事金融行業的就有15個人。我們祖孫幾代人既是平遙票號的傳承人,又是國家金融事業發展的歷史見證人!”

李玉龍全家福

前輩創基業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李開基一家的故事還得從晉商票號說起。2009年7月19日,山西電視臺在《一方水土》欄目裡,以《票號改革第一人》為標題,介紹了票號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這位晉商票號前輩就是李開基的本家大爺李宏齡。

李宏齡是平遙嶽壁西源祠村人。12歲就進城,加入了著名的蔚字六聯號之一——蔚豐厚票號。他在這家票號擔任北京和上海分號經理期間,面對激烈動盪的局勢,獨排眾議,力主給客戶兌換現金。這種“誠信不欺,先義後利”的商業道德,對維護平遙票號信譽和擴大票號影響,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面對清末動盪局勢和大清銀行成立有利時機,他多次給總號大掌櫃寫信,闡述他的票號改革主張,表現了他順應歷史潮流的敏銳的改革思想。《世界名城平遙覽要》和《山西票號史》等書中都記載有他的事蹟。

在李宏齡的帶領下,西源祠村許多人進入票號當夥計打工。李開基16歲進城,先後到永泰蔚布莊、平遙縣銀行擔任會計。1948年平遙解放後,在冀南銀行(後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任會計。開基10歲之前,只上過二三年私塾。參加工作後,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齊頭並進,很快成為銀行工作的行家裡手。1951年,他出席了全省金融模範工作者會議,獲得省級金融模範工作者稱號。1964年,他摸索出一套“內外三結合、五先一提前、五審查、五核對、十保證”的方法,給銀行結算工作創出了一條程式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路子。人總行特地派出工作組對這個方法進行了實地鑒定,並在《中國金融》上進行了介紹。這本中國金融界的權威雜誌還以《結算工作的正確途徑》為題發表評論,要求全國推廣這一結算方法。為此,開基被人總行三次請到北京、天津等地進行現場講座。1987年,李開基撰寫的調查報告《國庫基層機構急需改革,擴大經收處,建立鄉金庫》,受到了財政部領導的重視,在當年召開的全國國庫工作研討會上進行了交流。他撰寫的鄉金庫會計核算手續,經省財政廳在介休組織試點後,在全省推廣。

靠著自己的艱辛努力,李開基這個只有初小文化的舊社會的學徒,參加工作後,先後編寫了《人民銀行會計》《商業匯票承兌與貼現》《會計原理》等幾十萬字的教材,從1954年開始,被推薦走上部隊、機關、企業、院校的講臺授課,成為一名全省人行系統內的會計權威人士。

後繼譜新篇

“滿園春色關不住,百般紅紫鬥芳菲”。在李開基老人70歲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銀行崗位的時候,他無比欣慰地看到,他在金融系統工作的五個兒女,真如春蘭秋菊,各領風騷,已經成為各家金融機構的骨幹人才。

李開基的二女兒李述萍,1976年參加工作後,一直擔任出納員。那時沒有練功鈔,就自己切點方紙塊,苦練點鈔功。在參加工作僅一年後的山西省財貿系統技術比武大會上,她就一舉奪得了出納比武中的機器拆裝和機器點鈔項目的兩個全省第一,獲得技術全能手稱號。1989年,工商銀行總行為她頒發全國出納技術全能手證書。在之後的各級比武中,共獲得三項全省第一,兩項第二和五次全區第一。辛勤的勞動獲得了崇高的榮譽,她五次被評為“榆次市金融紅旗手”和“三八紅旗手”。1984年“五一節”和國慶日,省勞動競賽委員會分別為述萍榮記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90年8月,晉中地區勞動競賽委員會為其榮記二等功一次,1991年又為其榮記三等功一次。

李開基的小女兒李述琴,是晉中市人民銀行計畫統計員。在1988年、1990年晉中地區全區人行系統技術比武中,一個人獲得七項第一名。多年來, 在全省人行系統比武中,榮獲全省兩項第一名、一個第二名、兩個第三名。1990年省、地兩級相繼舉行業務技術比武。當時,述琴正在妊娠反應,她忍著頭暈、噁心、嘔吐的折磨,堅持練功,終於練出了一手統計業務硬功夫。1993年,她代表山西省人行參加了人總行舉辦的全國統計業務技術比賽,在由30個省市自治區120名選手參加的賽場上,李述琴力挫群雄,一舉奪得綜合信貸收支統計第一名、現金收支統計第五名。由於李述琴取得的優異成績,1984年,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為其榮記三等功一次,1989年,晉中地區勞動競賽委員會又為其榮記一等功。1991年,經全市幾萬群眾投票選舉,述琴被評為榆次市十大青年精英之一。1994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女職工”光榮稱號。當年,又被人總行授予全國金融勞動模範稱號。

女孩子出色,男孩子也不落後。李開基的二兒子李述華,1985年到榆次人壽保險公司擔任副經理後,年收保費平均增長42.4%,是全省縣級公司中年收保費最高的公司。1990年,他所在的公司被評為全國人險工作先進集體。同時,被省公司命名為“七五”期間先進標兵單位。1998年擔任晉中壽險公司副總經理後,主管的銀行保險業務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2008年,銀行保險年收保費達到5.5億元,占到公司業務總量的50%。為此,他兩次榮獲全省保險勞動模範,兩次作為優秀管理幹部和全省億元公司代表,出席了壽險總公司召開的銀保業務高峰會議。

李開基的大兒子李玉龍,1988年調入晉中中行擔任辦公室主任。當年,他領導的辦公室即被評為全省文明優質服務先進集體。1992年、1993年又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中行系統的先進工作者。1993年,李玉龍擔任了分行紀委書記,分管安全保衛工作。1999年,他主持創新的“金庫、消防、監控值班”三位一體的同樓異地守庫辦法,在全國系統內全面推廣。當年六月,中總行和山西省分行分別發出通報,推廣晉中中行的安全保衛工作經驗。1998年以來,晉中中行兩次被省公安廳授予“省級治安模範單位”稱號。1994年,李玉龍獲得中總行首屆專業技術人員突出貢獻獎。2003年,中總行授予他“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三兒媳婦陳美仙進入晉中人民銀行後,擔任計畫統計等多項工作,也多次被評為優秀行員和先進工作者。

希望在明天

“芳林新葉催舊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李開基一家的第三代,誕生和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春天裡。他們帶著新的知識、新的觀念,闊步向新的金融領域進軍,奏響了比前輩更為嘹亮的時代強音。

李開基的大外孫女葛曉燕大學畢業後,走進了陽泉中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很快在行內嶄露頭角。1998年,在山西中行全省青年辯論比賽中,她獲得第二名。2000年,她剛29歲時,就擔任了下轄支行副行長職務。今年七月,她又參加了國家金融理財師考試,向個人理財高層領域攀登。在同一個行工作的愛人張永生,現在已經擔任了分行資訊科技部主任職務。

大孫子李宏宇財院畢業後,硬是辭掉了多少人羡慕的銀行工作。1999年,在4000餘名報考的學子中,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西南一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之後,又提前考取了證券投資博士生。現在,他已經跨進了太爺爺輩當年經營票號曾經叱吒風雲的上海灘,擔任了一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部門總監。愛人梁曉靜獲得國際金融研究生學位後,也走進上海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總部大樓,從事外匯經營業務。

此外,大孫女李鴻雁在晉中中行擔任業務經理、二孫子李易楠在晉中人壽保險公司從事監察工作、三外孫女張梅擔任業務主管、二孫媳婦翟俊負責人壽財險公司辦公室工作。不僅如此,剛剛二十歲的小外孫女武一凡又進入南方一所大學的證券投資專業深造……。不一樣的面容,一樣的上進心;不一樣的經歷,一樣的高學歷。當花樣年華的他們,充滿青春活力地站在你的面前的時候,有誰能不對他們的未來產生美好的憧憬呢?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從當年晉商票號的匯通天下,到今天中國金融的改革開放,李開基一家祖孫幾代人在金融這塊土地上,矢志不渝地辛勤耕耘已經一百多年。這一家子的奮鬥史,既是晉商昨天和今天的生動寫照,又預示著晉商明天的輝煌遠景。讓我們衷心祝願他們:晉商精神,世代相傳。欣逢盛世,再繪華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