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貴人語遲?孩子不開口說話怎麼辦?孩子說話晚,家長要重視!

經常聽見人說:

“聰明的孩子都說話晚, 貴人語遲嘛!”

“晚說話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

“愛因斯坦3歲還不會說話呢!”

……

孩子的生長發育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 說話早和說話晚到底哪個更好呢?孩子說話晚需要擔心嗎?今天就給大家細說一下孩子說話的那些事兒!

一般來說孩子語言發育分為五個階段:

1.咿呀期(6-12個月)

咿呀期是孩子開始練習發聲的階段, 又叫“先聲期”, 練習發聲會在8個月達到最高峰, 會開始從一些“b、m、a、n……”的類似母音的聲音, 然後逐漸加入輔音發展為“ba、ma、nana……”的模糊音。

學習建議:當孩子開始發音的時候, 家長要耐心地跟孩子互動, 引導孩子模仿發音, 帶孩子接觸更多的聲源:爸爸的、媽媽的、爺爺奶奶的、動物的叫聲等等, 並重複孩子發出的聲音, 加強孩子對單音的印象。

2.單詞句期(1-1.5歲)

單詞句期的孩子已經能夠清晰地吐出:“爸、媽、奶、啊……”開始能夠理解語句的意思,

會在特定的環境發聲音, 比如吃飯的時候會說“飯飯”, 看見爸爸媽媽會叫“爸爸、媽媽”, 喜歡重複地使用自己已經掌握的單詞, 使用更多的是鸚鵡式複述, 比如說:“你說阿姨肚子裡是弟弟還是妹妹”“妹妹”“是妹妹還是弟弟”“弟弟”。

學習建議:在這個時期, 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語言輸入的過程, 家長除了加強和孩子的交流外, 可以開始給孩子讀繪本, 用和緩低速度給孩子講故事;也可以運用帶有圖案的識字圖畫, 逐字逐句的念給孩子聽, 鼓勵孩子跟著讀。

3.短句子期(1.5-2歲)

短句子期的孩子已經能夠說出包含兩三個詞的句子, 這個時期也叫“稱呼期”, 對各個物體的稱呼開始區分, 比如說:“我要喝奶、我要出去玩、我要媽媽抱我……”已經能夠明白的進行最基本的表達。

學習建議:家長可以跟孩子進行交流性的對話, 刺激孩子說出更多的句子, 注意不要打斷孩子說話, 給孩子重複表達的空間, 可以帶領孩子讀繪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充分地進行互動, 避免用所謂的嬰語“花花、飯飯、面面……”等語句,

大人的語句能讓孩子接觸到更多地詞彙量。

4.複雜句期(2歲-4歲)

複雜句期的孩子的語言變得越來越豐富, 開始接近成人, 也叫“好問期”, 學會表達順序和因果, 有些孩子甚至可以開始使用轉折句, 這個時候的孩子喜歡提問:“媽媽, 小鳥為什麼會飛呀?”“媽媽, 為什麼太陽公公不見了啊?”

學習建議:家長應該抓住這個時期, 盡可能地解答孩子的問題, 如果自己不懂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尋求答案, 還能夠培養孩子的好學和探索精神, 不要因為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而氣惱, 切忌不要粗暴地打斷孩子“問什麼問啊, 你怎麼一天到晚那麼多問題”

5.成熟期(4歲以後)

成熟期的孩子的表達方式跟成人一樣, 能夠明白因果和轉折關係, 在家長的日常言語中學會並修正自己語言表達的錯誤,

能夠聽懂家長的話並根據指令完成任務, 也能夠正確地區分汽車和各種動物的聲音。

學習建議:家長要培養孩子講普通話, 並修正孩子的語言表達錯誤, 給孩子制定一些語言規則, 比如:遇到長輩要用尊稱, 不可以說髒話, 和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 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等等, 培養一個懂禮貌的孩子。

孩子說話晚,家長要重視!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語言發展的規律,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正確地區分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是說話晚。下面4步可以檢查孩子遲遲不會說話是否正常

觀察孩子是否有溝通意識

通過日常與孩子在的玩耍和交流過程,觀察孩子的表情、手勢、肢體語言、動作等非語言線索,確定孩子是否有溝通意識。若孩子能夠與人對視,並能通過孩子非語言線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長則不需要太著急。但是如果孩子不能通過非語言方式實現溝通,那麼孩子就需要家長注意了。

觀察孩子是否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周邊的環境,觀察孩子的表情、行為等,瞭解孩子的情緒,儘量減少負面情緒。如果孩子總是悶悶不樂,說話自然會減少。

確定孩子是否有聽力方面的問題

家長可以在孩子看不見的地方叫他,或者發出聲音,留意孩子是否有反應。對於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吩咐他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揮手、招手等),可以確定孩子是否存在聽力問題。

確定孩子是否有智力發育問題

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玩耍能咯是否與其他孩子相當。比如:2-3歲的孩子喜歡玩模擬想像遊戲(過家家、將玩具擬人化、和玩具做遊戲等等),而智力發展遲緩的孩子不會玩這類遊戲,只對感覺性遊戲(跑、跳、搭積木等)感興趣。

可以對照來評估孩子的語言發展是否在正常的區間內,如果滯後過多就需要去專業的機構鑒定,並進行及時治療和干預,用專業的訓練來提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僅僅只是說話晚,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手勢,孩子有需求就引導他表達,而不是領會孩子的意思去直接滿足他:“你想要幹什麼,告訴媽媽”“可不可以告訴媽媽你今天開心嗎?”

語言環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家裡大人都是沉默寡言,孩子聽不到也學不到,自然說話晚;同樣,如果家庭充滿歡聲笑語,孩子,能夠加深孩子對語言的印象,也能夠刺激孩子發聲的欲望,你會發現,突然有一天,孩子開始說話了。

(參考資料:《讀懂孩子——心理學家實用教子寶典(0-6歲)邊玉芳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肉團子媽媽

更多資訊請關注搖籃網微信公眾號(yaolan-com)

孩子說話晚,家長要重視!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語言發展的規律,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正確地區分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是說話晚。下面4步可以檢查孩子遲遲不會說話是否正常

觀察孩子是否有溝通意識

通過日常與孩子在的玩耍和交流過程,觀察孩子的表情、手勢、肢體語言、動作等非語言線索,確定孩子是否有溝通意識。若孩子能夠與人對視,並能通過孩子非語言線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長則不需要太著急。但是如果孩子不能通過非語言方式實現溝通,那麼孩子就需要家長注意了。

觀察孩子是否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周邊的環境,觀察孩子的表情、行為等,瞭解孩子的情緒,儘量減少負面情緒。如果孩子總是悶悶不樂,說話自然會減少。

確定孩子是否有聽力方面的問題

家長可以在孩子看不見的地方叫他,或者發出聲音,留意孩子是否有反應。對於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吩咐他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揮手、招手等),可以確定孩子是否存在聽力問題。

確定孩子是否有智力發育問題

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玩耍能咯是否與其他孩子相當。比如:2-3歲的孩子喜歡玩模擬想像遊戲(過家家、將玩具擬人化、和玩具做遊戲等等),而智力發展遲緩的孩子不會玩這類遊戲,只對感覺性遊戲(跑、跳、搭積木等)感興趣。

可以對照來評估孩子的語言發展是否在正常的區間內,如果滯後過多就需要去專業的機構鑒定,並進行及時治療和干預,用專業的訓練來提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僅僅只是說話晚,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手勢,孩子有需求就引導他表達,而不是領會孩子的意思去直接滿足他:“你想要幹什麼,告訴媽媽”“可不可以告訴媽媽你今天開心嗎?”

語言環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家裡大人都是沉默寡言,孩子聽不到也學不到,自然說話晚;同樣,如果家庭充滿歡聲笑語,孩子,能夠加深孩子對語言的印象,也能夠刺激孩子發聲的欲望,你會發現,突然有一天,孩子開始說話了。

(參考資料:《讀懂孩子——心理學家實用教子寶典(0-6歲)邊玉芳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肉團子媽媽

更多資訊請關注搖籃網微信公眾號(yaolan-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