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守城,是怎樣做到靠幾千兵力就守住一個大型城池?

古代編隊是5人一小隊設伍長, 5000兵力就是1000個小隊, 戰時只需要在角樓之間巡邏隨時示警, 一小隊負責一大段完全沒問題, 在夜間, 基本上是伸手不見五指, 潛入幾個還可以, 攻城方組織進攻不太現實。

城牆也不像現在隨處可見的城牆那麼只有三四米高, 一般都超過了六米, 部分雄關甚至有十米之高。 要找到六米的木材然後做成雲梯也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攻城梯的數量也會受到限制, 雖然只要架上去了由於體重原因基本不可能推開, 但是除非是將軍那種全身著甲, 不然上去一個死一個。

古代城池

不然為什麼說要十倍的軍力才考慮攻城呢?

其實城池爭奪戰重點就在於城門, 而且古代城池除非是大城不然不會建四個城門的, 而且平常也只開啟兩個。 通常的攻城也是圍一個門, 牽制一部分兵力, 然後全力攻一個門。 而且很少見到攻城方都佔領城牆了城門還沒破的,

所以全力攻城門才是正道, 況且對於那些有甕城的, 就更難了。

攻城的時候是要全面進攻, 不然光靠龜速推著攻城車的那部分人完全不可能破門。 只有靠雲梯爬上了城牆才可以把戰損率降到一比三左右, 然後牽制住攻擊攻城車的軍力, 而且這是那種比較寬的雲梯, 像那種只能一個人一個人上的, 一比五都還是對有槍的士兵來說的。 在雲梯沒到位的時候還要大股士兵掩護架設, 這種情況下只能扛著蒙皮盾, 六米高的箭矢力道稍大一點就可以刺穿這種盾, 這種前期的戰損更是慘不忍睹。

守城與攻城

所以說連續攻城一般不可能, 在付出了巨量戰損之後終於可以拼刀了難道指揮官會撤下等下一回合嗎?(當然兵力雄厚的可以用添油戰術, 一大隊一大隊的耗, 耗到守城方精力不濟, 但也頂多耗到晚上就得鳴金)一鼓作氣若是沒有攻下來, 基本上雙方都殘了, 除非來了援兵, 不然只能圍著, 看哪邊的糧草禁耗。 像這種相持期只用輪流著放哨預防突擊情況就行,

所以說守城有幾千個士兵已經不少了。

守城士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