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甲午賠款都還不完的清朝,為何五年內三次賑災日本?目的原來如此

從隋朝開始, 中國就以天朝上國自居, 凡是與之交往的他國, 無論大小, 通通予以重賞, 以示國力雄厚, 就算到了風雨飄搖, 財政入不敷出的晚清也是如此, 甚至到了讓人無法理解的程度。

甲午戰爭後, 清朝戰敗, 向日本支付了巨額的戰爭賠款, 就在所有的日本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際, 日本本土發生了重大水災, 在這個時候, 連對日賠款都還沒還完的清政府懷著“國際情懷, 上國風範”, 頒帑十萬助賑日本災, 之後更是不顧本國的饑荒災難, 又以“米糧六十萬石濟之”。

1910年8月, 日本東京又遭遇水災, 據記載, 清廷“極為廑念”, 派出大臣汪大燮前往日本慰問, 並撥出白銀十萬元助賑, “以表關切友邦之至意”。

此外, 在1905年-1910年期間, 清廷還曾對菲律賓,

義大利, 美國等國施以援手, 所需錢財無外乎依靠搜刮百姓, 要不就是向外借債而來。

1898年中國清政府為償付對日本戰爭“賠款”而舉借的內債

其實在當時的中國, 饑荒、災害遍地皆有:東三省饑荒, 江蘇、貴州、雲南水災, 太康風災, 廣東水澇災等等,

多數省份都需賑濟。 為什麼在這種窘況之下, 清政府還積極地搞國際援助呢?

法國人眼中的清朝

其實, 清政府這樣做並不單單為了所謂的“天朝上國”風範, 而是為了謀求國際社會的認同, 以達到鞏固滿族統治的目的。

然而, 歷史證明, 光靠對外金錢捐助,

是無法改變晚清中國的國際形象的, 更多的只是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 以及給外國人一個錢多人傻的結論罷了。

如果您覺得這段歷史湊合入眼,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歡迎大家收藏, 轉發, 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