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技術男和財務女單身多,7成以上職場人不排斥相親

根據民政部的資料, 中國單身成年人口數量超過2億, 單身率高居不下, 早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 特別是參加工作、深入職場的男女青年們, 疲于應付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 疏於情感上的追求和溝通, 導致了“父母逼婚”、“公園相親”、“虐單身狗”等一系列國內獨有的社會現象。

為了更好地瞭解當代中國職場中, 男女青年們的情感和婚姻狀況, 智聯招聘在2017年七夕期間發起《2017中國職場人情感現狀大調查》。 本次調查涉及情感狀態和婚戀價值觀兩大方面, 情感狀態包括婚姻情況、交友管道、相親經歷、情感生活滿意度等內容,

婚戀價值觀包括自我認知、戀愛對象要求、相親態度、社會熱點看法等幾個方面, 本次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20194份。

調查結果顯示, 中國職場單身率高達53.56%, 在這些單身群體中進行取樣, 發現單身人群在不同行業與職業的分佈差別較大, 其中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以24.63%的占比位列所有行業榜首, 而從事技術職業的男性和從事財務工作的女性也分別成為男、女單身的代表性職業, 但是單身人群在地域上的分佈差別不太明顯。 由此可見, 城市融合、價值觀趨同等因素深刻影響大眾婚戀態度, 在地域上的區別細微, 而在行業與職業屬性方面則體現出較大區別。

在婚戀價值觀的認知方面, 三觀一致、性格好兩大條件以超過8成的比例,

成為男女單身青年尋找另一半的基本訴求, 而認為經濟和顏值兩方面最為重要的占比不超過2成。 比較而言, 男性更偏向于追求對方顏值, 女性則更關注異性的經濟基礎。 可以看到, 社會婚戀價值觀呈現出比較健康的狀態, 大眾對精神層面的溝通與交流更加重視。

中國職場單身率為53.56%, 全國各地單身率並無明顯差距

智聯招聘對一線城市及15個新一線城市職場白領進行了問卷調查, 全國職場單身率為53. 56%, 其中東莞、深圳、廣州單身率分列全國前三名, 東莞更以76.92%的單身比例位居中國城市的榜首。 不難看出, 東莞、深圳、廣州作為全國的“打工聖地”, 工廠密集、機會多、門檻低, 每年都會吸引為數眾多的低學歷單身男女青年前往,

並且位於廣東省的這三個城市同樣是高端人才聚集地, 尤其深圳作為很多IT、互聯網公司的總部, 更吸引了眾多的投身於IT、互聯網行業的單身人士。

互聯網行業成為男女單身分佈最多的行業

智聯調查顯示, 不同行業對於現代職場人群單身與否的影響是非常直觀的。 單身男性從事IT/通信/電子/互聯網、汽車/生產/加工/製造以及房地產/建築業的占比在所有行業中名列前茅, 其中從事IT/通信/電子/互聯網的男性單身占比更是排名榜首, 高達25%;而單身女性從事IT/通信/電子/互聯網和從事服務業的也有很高的比例,

其中從事IT/通信/電子/互聯網最為突出, 達到了16%。

從兩組資料可以看出,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 IT/通信/電子/互聯網都是全行業中單身分佈最高的行業, 這是由互聯網行業本身的特殊屬性、工作強度、工作內容直接決定的, 日常繁重的加班、無規律的休息時間、閉塞的交友管道都是導致單身率高居不下的間接原因。 如此看來, 從事哪個行業或許對於擺脫單身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技術男和財務女單身最多

而在職業方面,單身男性從事技術職業的占比30%遠高於其他職業,而最多單身女性從事的是財務工作,占比達15%。從這組資料中,明顯能夠感覺到技術男和財務女的尷尬處境,技術職業男性從業者居多,而財務工作女性從業者佔據較大範圍,閉塞的職場環境令他們接觸異性的幾率大大降低,更少的交友選擇加劇了他們告別單身的困境。

工作五年以上職場人,已婚比例高達50%

與預期一樣,工作年限與結婚率成正比關係,對於已經結婚的群體來說,超過5年工齡結婚率高達73.10%;工作3年以下,結婚率不到1成,工作一年的結婚率僅有1%左右。

交友方式較為單一,工作場合成為認識異性主要管道

智聯招聘調查顯示,從職場白領認識異性的管道來看,從工作場合中認識異性的比例高達39.84%,通過親友介紹認識異性的比例為33.75%,通過社交軟體介紹認識異性的比例為20.32%,搭訕天賦為6.09%。

職場白領每天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分配在工作上,在工作場合中認識異性的幾率自然高於其他途徑;而親友介紹依然是交友的主要管道之一,父母朋友對於子女/朋友的終身大事的關心,在職場白領交友的助攻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機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路交友也是職場白領認識異性發展戀情的一個重要手段;雖然調研問卷中90後/95後比例過半,但對於貿然的搭訕還是作為下下策。

綜合來看,現代職場人在工作機會結交異性的幾率和成功率上都是最高的,成功把握機會能夠助你快速脫單。

沒房沒車、工資低、顏值低成為職場白領脫單難的“三座大山”

在單身青年的自我認知調查中,“性格好”佔據脫單優勢的比例高達75.49%,大多數單身人士在情感自我認知中對於性格好為加分項的認同,反面也印證了很多單身目前仍然缺乏“房車學歷”等硬性標準的優勢條件。沒車沒房、顏值低、工資低成為職場白領脫單沉重的“三座大山”,比例依次為27.92%、25.43%、21.29%。由此可見,在單身群體中,近8成對自己的性格有自信,但對經濟基礎、顏值方面信心不足。

沒房沒車是互聯網行業單身男性脫單最大劣勢

在脫單劣勢自我認知調查結果中,IT互聯網行業的單身男性普遍認為,沒房沒車是其脫單的最大劣勢,並且這一比例高達45.80%。對於學歷、顏值、工資、性格等方面,顯然不是影響脫單的主因。

工資水準影響當前感情滿意度

從問卷結果來看,中國職場人對當前感情現狀非常不滿意的比例接近3成,有38%的比例對當前感情狀態感到一般滿意。進一步分析發現,工資水準對於不同婚姻狀況的職場人群的影響是不同的。

粗略來看,對於已婚人士而言,工資水準的高低對於滿意度不盡相同,其中工資在3001— 8000元的已婚職場人士,對當前的感情現狀比較滿意,占比超過6成,而工資超過20000以上的高收入群體,滿意度最低,僅有4.61%左右。而對於未婚人群而言,工資水準的高低對於滿意度是負相關關係,工資越高滿意度越低,工資超過20000的單身精英對感情現狀最不滿意,僅有1.3%的比例感到滿意。工資在8000元以下的單身群體滿意度較高,總比例占所有單身族的8成多。

綜上所述,不同工資水準對於不同婚姻狀況的職場人群的影響是不同的,這也跟他們所處的工作生活階段不同有著直接的關係,會受到戶口、教育、養老、職業發展、買房的意願等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響。

認識異性管道匱乏,導致職場白領並不排斥相親

《中國式相親價目表》的熱度還沒有過去,別人為相親只是父母們在公園相親角的自嗨行為,大多數職場白領的內心是拒絕的。實際上,據智聯招聘調查分析的結果顯示,有68.73%的人群認為他們可以接受相親這種快速脫單的形式,找到愛情的方式無所謂,主要還是要看人。

職場人的相親更像是一個分辨真偽,進行選擇的過程。他們會根據相親物件的外貌、學歷、職業、性格、資產等資訊進行一一辨別,錙銖必較,謹小慎微。現代職場人早已在職場裡練就了一雙的火眼金睛,對於擇偶的選擇還是有自己的一套權衡標準的,相親也成為現代職場人的一種脫單幾率更高的形式存在。

職場女性相親率超男性,單身族不介意相親,主要看人

從得到的資料來看,隨著工作年限的不斷增長,職場單身男女相親率持續增加,並且單身女性的相親率要始終高於同工作年限的單身男性,其中工作5年以上的單身女性相親率已超過80%。

同時,隨著工齡的增加,職場單身男女對於相親這一傳統交友形式的寬容度和接受程度都有所上升,脫單的意願變得更加迫切。而對於相親的態度,近7成的單身族並不排斥,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有意願通過這種方式結交異性;但也有27%的單身族對相親持有厭惡態度。

單身男女擇偶標準各不同,男性看身材,女性挑經濟

從大量的問卷結果來看,職場中單身男性和單身女性的擇偶標準,以三觀一致和人品好為基本標準,但在顏值和經濟條件方面卻不盡相同。

二者對於選擇另一半皆有將近一半第一選擇是三觀一致,明顯看出,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是職場單身人群更為看重的一點。

但從其他選項來看,還是能看到明顯的分歧。職場單身男性對於另一半的顏值和身材相較於經濟條件更為看重,而女性則反之,認為對方的經濟條件比顏值和身材更加重要。

30歲仍然是公認的剩男剩女年齡分割線

智聯調查顯示,30歲前是單身青年,30歲後就成為“剩男剩女”,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占到了57.91%,30歲仍然是白領人群普遍公認的剩男剩女分割線;認為25歲以上就是大齡男女青年和35歲以上才算大齡青年,分別占到了17.98%和20.17%。

“寧缺毋濫”是絕大多數不婚族的主流態度

對於“不婚族”的看法,有39.97%的人覺得沒有認識更好的異性,所以寧缺毋濫,這成為當前不婚族最主流的態度。同時,有27.08%的人對婚姻沒有信心,有20.86%的享受戀愛,不喜歡被婚姻束縛,還有12.09%的人專注於工作,不想因為婚姻影響自己的事業發展。

職場中的男女青年經濟完全獨立,擁有獨立的人格,他們對愛情充滿憧憬,希望能找到有趣的靈魂,都不願意輕易降低自己相對嚴格的求偶標準。在他們看來,愛情沒來不要勉強,不要委屈自己接受偽愛情,繼續做自己想做的,比愛情和婚姻有意義的事還有很多。所以,很多不婚族都抱有“寧缺毋濫”的想法和意識。

智聯專家認為,中國職場情感現狀基本符合預期,單身率受行業、職業、工作年限、工資水準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但是伴隨城市融合和文化價值的趨同,地域對單身率的影響微乎其微。在擇偶標準方面,大眾將三觀匹配和性格好作為基礎,同時房、車、工資等經濟條件也成為能否脫單的重要因素,側面反映出“經濟基礎決定愛情權利”的現實,從這點也就不難理解中國特色“天價相親價目表”的火爆了。

技術男和財務女單身最多

而在職業方面,單身男性從事技術職業的占比30%遠高於其他職業,而最多單身女性從事的是財務工作,占比達15%。從這組資料中,明顯能夠感覺到技術男和財務女的尷尬處境,技術職業男性從業者居多,而財務工作女性從業者佔據較大範圍,閉塞的職場環境令他們接觸異性的幾率大大降低,更少的交友選擇加劇了他們告別單身的困境。

工作五年以上職場人,已婚比例高達50%

與預期一樣,工作年限與結婚率成正比關係,對於已經結婚的群體來說,超過5年工齡結婚率高達73.10%;工作3年以下,結婚率不到1成,工作一年的結婚率僅有1%左右。

交友方式較為單一,工作場合成為認識異性主要管道

智聯招聘調查顯示,從職場白領認識異性的管道來看,從工作場合中認識異性的比例高達39.84%,通過親友介紹認識異性的比例為33.75%,通過社交軟體介紹認識異性的比例為20.32%,搭訕天賦為6.09%。

職場白領每天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分配在工作上,在工作場合中認識異性的幾率自然高於其他途徑;而親友介紹依然是交友的主要管道之一,父母朋友對於子女/朋友的終身大事的關心,在職場白領交友的助攻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機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路交友也是職場白領認識異性發展戀情的一個重要手段;雖然調研問卷中90後/95後比例過半,但對於貿然的搭訕還是作為下下策。

綜合來看,現代職場人在工作機會結交異性的幾率和成功率上都是最高的,成功把握機會能夠助你快速脫單。

沒房沒車、工資低、顏值低成為職場白領脫單難的“三座大山”

在單身青年的自我認知調查中,“性格好”佔據脫單優勢的比例高達75.49%,大多數單身人士在情感自我認知中對於性格好為加分項的認同,反面也印證了很多單身目前仍然缺乏“房車學歷”等硬性標準的優勢條件。沒車沒房、顏值低、工資低成為職場白領脫單沉重的“三座大山”,比例依次為27.92%、25.43%、21.29%。由此可見,在單身群體中,近8成對自己的性格有自信,但對經濟基礎、顏值方面信心不足。

沒房沒車是互聯網行業單身男性脫單最大劣勢

在脫單劣勢自我認知調查結果中,IT互聯網行業的單身男性普遍認為,沒房沒車是其脫單的最大劣勢,並且這一比例高達45.80%。對於學歷、顏值、工資、性格等方面,顯然不是影響脫單的主因。

工資水準影響當前感情滿意度

從問卷結果來看,中國職場人對當前感情現狀非常不滿意的比例接近3成,有38%的比例對當前感情狀態感到一般滿意。進一步分析發現,工資水準對於不同婚姻狀況的職場人群的影響是不同的。

粗略來看,對於已婚人士而言,工資水準的高低對於滿意度不盡相同,其中工資在3001— 8000元的已婚職場人士,對當前的感情現狀比較滿意,占比超過6成,而工資超過20000以上的高收入群體,滿意度最低,僅有4.61%左右。而對於未婚人群而言,工資水準的高低對於滿意度是負相關關係,工資越高滿意度越低,工資超過20000的單身精英對感情現狀最不滿意,僅有1.3%的比例感到滿意。工資在8000元以下的單身群體滿意度較高,總比例占所有單身族的8成多。

綜上所述,不同工資水準對於不同婚姻狀況的職場人群的影響是不同的,這也跟他們所處的工作生活階段不同有著直接的關係,會受到戶口、教育、養老、職業發展、買房的意願等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響。

認識異性管道匱乏,導致職場白領並不排斥相親

《中國式相親價目表》的熱度還沒有過去,別人為相親只是父母們在公園相親角的自嗨行為,大多數職場白領的內心是拒絕的。實際上,據智聯招聘調查分析的結果顯示,有68.73%的人群認為他們可以接受相親這種快速脫單的形式,找到愛情的方式無所謂,主要還是要看人。

職場人的相親更像是一個分辨真偽,進行選擇的過程。他們會根據相親物件的外貌、學歷、職業、性格、資產等資訊進行一一辨別,錙銖必較,謹小慎微。現代職場人早已在職場裡練就了一雙的火眼金睛,對於擇偶的選擇還是有自己的一套權衡標準的,相親也成為現代職場人的一種脫單幾率更高的形式存在。

職場女性相親率超男性,單身族不介意相親,主要看人

從得到的資料來看,隨著工作年限的不斷增長,職場單身男女相親率持續增加,並且單身女性的相親率要始終高於同工作年限的單身男性,其中工作5年以上的單身女性相親率已超過80%。

同時,隨著工齡的增加,職場單身男女對於相親這一傳統交友形式的寬容度和接受程度都有所上升,脫單的意願變得更加迫切。而對於相親的態度,近7成的單身族並不排斥,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有意願通過這種方式結交異性;但也有27%的單身族對相親持有厭惡態度。

單身男女擇偶標準各不同,男性看身材,女性挑經濟

從大量的問卷結果來看,職場中單身男性和單身女性的擇偶標準,以三觀一致和人品好為基本標準,但在顏值和經濟條件方面卻不盡相同。

二者對於選擇另一半皆有將近一半第一選擇是三觀一致,明顯看出,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是職場單身人群更為看重的一點。

但從其他選項來看,還是能看到明顯的分歧。職場單身男性對於另一半的顏值和身材相較於經濟條件更為看重,而女性則反之,認為對方的經濟條件比顏值和身材更加重要。

30歲仍然是公認的剩男剩女年齡分割線

智聯調查顯示,30歲前是單身青年,30歲後就成為“剩男剩女”,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占到了57.91%,30歲仍然是白領人群普遍公認的剩男剩女分割線;認為25歲以上就是大齡男女青年和35歲以上才算大齡青年,分別占到了17.98%和20.17%。

“寧缺毋濫”是絕大多數不婚族的主流態度

對於“不婚族”的看法,有39.97%的人覺得沒有認識更好的異性,所以寧缺毋濫,這成為當前不婚族最主流的態度。同時,有27.08%的人對婚姻沒有信心,有20.86%的享受戀愛,不喜歡被婚姻束縛,還有12.09%的人專注於工作,不想因為婚姻影響自己的事業發展。

職場中的男女青年經濟完全獨立,擁有獨立的人格,他們對愛情充滿憧憬,希望能找到有趣的靈魂,都不願意輕易降低自己相對嚴格的求偶標準。在他們看來,愛情沒來不要勉強,不要委屈自己接受偽愛情,繼續做自己想做的,比愛情和婚姻有意義的事還有很多。所以,很多不婚族都抱有“寧缺毋濫”的想法和意識。

智聯專家認為,中國職場情感現狀基本符合預期,單身率受行業、職業、工作年限、工資水準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但是伴隨城市融合和文化價值的趨同,地域對單身率的影響微乎其微。在擇偶標準方面,大眾將三觀匹配和性格好作為基礎,同時房、車、工資等經濟條件也成為能否脫單的重要因素,側面反映出“經濟基礎決定愛情權利”的現實,從這點也就不難理解中國特色“天價相親價目表”的火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