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俠客徐庶:諸葛亮好友亦二十年死敵

今天, 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位三國時期一位特別的人物, 他是諸葛亮的好朋友, 亦是他二十多年的敵人, 那麼, 他是誰呢?

漢末三國時期,不僅是智囊、將星、名士雲集的時代, 也是遊俠的沃土。 如曹操、袁紹、董卓等人, 早年均以“俠”聞名。 當然, 對於“俠”, 還是有個定義的, 也分了幾個層次。 荀悅在《漢紀》中就提到:“遊俠之本, 生於武毅, 不撓久要, 不忘平生之言, 見危授命, 以救時難而濟同類, 以正行之者謂之武毅, 其失之甚者至於為盜賊也。 ”這個解釋和定義, 我覺得是比較合理的。

網路配圖

本文介紹的這位俠客, 名字叫做徐庶。 關於他的故事, 在史料中有, 《三國演義》又添了一把火, 也算是家喻戶曉, 老幼皆知。 關於徐庶, 也有個成語, 時間是在漢靈帝中平末年, 出處是《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 原文如此:

庶先名福, 本單家子, 少好任俠擊劍。 中平末, 嘗為人報讎, 白堊突面, 被發而走,

為吏所得, 問其姓字, 閉口不言。 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 擊鼓以令於市鄽, 莫敢識者, 而其党伍共篡解之, 得脫。 於是感激, 棄其刀戟, 更疏巾單衣, 折節學問。 始詣精舍, 諸生聞其前作賊, 不肯與共止。 福乃卑躬早起, 常獨掃除, 動靜先意, 聽習經業, 義理精熟。 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

翻譯過來大意是這樣:

徐庶, 出身低微, 是個窮人家的孩子, 嗜好擊劍, 早年便以遊俠的身份闖蕩江湖。 中平末年, 他曾替人報仇, 後用白粉糊面, 披頭散髮, 企圖逃跑。 不料徐庶的這番易容術還是不太高明, 被當地官吏發現被抓獲。 官吏問他的姓名, 徐庶一言不發、保持沉默。 後來官吏們將他綁起來準備處死, 他的同夥們趁機將其救走。

此後, 徐庶洗心革面, 棄武從文, 開始認真求學讀書。 不過, 他的惡名早已遠近聞名, 一些同學都不願意與這位動不動就殺人的大俠交友。 徐庶也不生氣, 只是規規矩矩在校舍讀書。 每天早早起床, 掃地之類他全包了。 加上他上課認真, 成績優異, 終於被同學所接受。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漢末天下大亂,

徐庶的家鄉潁川淪為戰場。 徐庶便與同鄉石韜一起南下荊州。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認識了諸葛亮, 投奔了劉備, 推薦了諸葛亮, 最後因母親被俘, 又轉投了曹操。

本文介紹的成語就在徐庶的早年經歷當中。 《魏略》記載徐庶被抓後的反應, 用了“閉口不言”四個字, 後來成了成語。 這個成語的意思我想也不必做什麼解釋了, 大家都明白。

有兩點需要在這裡做個補充的。 首先是“閉口不言”這個成語, 有可能後來被民間藝人們利用上了。 估計流傳至今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句俗語就起源於“閉口不言”。 只是時間、地點和對象都不一樣了。

其次, 這句俗語的問題多多。 歷史上的徐庶歷經曹操、曹丕、曹睿三個時期, 是曹魏集團的三朝元老, 歷任右中郎將、禦史中丞, 是曹魏集團中頗為重要的人物。 真的一言不發, 肯定做不到這樣的高位。

故事講完了, 突然想起了一個跑偏的話題:中平末年是184——189年。 這時候的徐庶已經在闖蕩江湖了, 年紀最小也有十四五歲。 這麼算下來,他比諸葛亮至少要大十歲,已經是個快四十歲的人了。面對諸葛亮這麼個二十出頭、且毫無經驗的年輕人,徐庶還能與之結為好友,這也說明即便在隆中躬耕時期,諸葛亮身上的閃光點也足以打動徐庶,讓徐庶與諸葛亮成了忘年之交。

看來諸葛亮果然是不同凡響啊!

這麼算下來,他比諸葛亮至少要大十歲,已經是個快四十歲的人了。面對諸葛亮這麼個二十出頭、且毫無經驗的年輕人,徐庶還能與之結為好友,這也說明即便在隆中躬耕時期,諸葛亮身上的閃光點也足以打動徐庶,讓徐庶與諸葛亮成了忘年之交。

看來諸葛亮果然是不同凡響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