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的優秀標題,稱豐子愷畫畫不要臉,豐子愷卻笑而銘記於心

楓葉吹兮, 微風蕭瑟, 大家好, 我是楓葉吹兮。 文章的標題一直以來都起著舉足輕重的效果, 20世紀老一輩人對新聞的標題製作非常的重視, 其中不乏神來之筆, 不僅幽默風趣, 而且非常辛辣, 其功力深厚今天看來都是望其項背的。

20世紀30年代的一天早晨, 豐子愷翻開上海某報紙, 一篇標題《豐子愷畫畫不要臉》躍然入眼。 這讓他大吃一驚, 心想自己素來與人無冤無仇, 對方為何要對自己開口大罵呢?豐子愷頓時怒不可遏, 決心看完這篇文章。 待他看完全文, 卻發出了會心的笑容。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篇文章是有人針對豐子愷《鄉村學兄啊音樂課》一畫所發表的評論:畫中孩子們一個個張大嘴巴, 跟著拉二胡的老師唱歌。 畫面上的沒有畫出眼睛和鼻子, 但是孩子們仰起頭、張著嘴和整齊劃一的表現, 加之窗戶打開清新的感覺, 這些合在一起讓人仍然感受到他們正在沉浸於唱歌之中, 歡樂之情被他們表現的淋漓盡致。 寫文章的人覺得這正是豐子愷的高明之處:畫中人物的臉部雖然沒有眼睛和鼻子, 卻不影響它的表達, 所以起了《豐子愷畫畫不要臉》這個標題。

豐子愷明白事情原委之後, 很賞識這篇文章中評論他的畫的標題。 儘管事情過去三十多年, 他任然一直將文章發表的年月和作者的名字銘記於心。

除此之外, 還有許多民國別出心裁的標題, 彰顯了作者高超的記憶。

例如, 抗戰時期, 國民黨陪都重慶的物價飛速上漲, 產品偷工減料,

連燒餅、油條都紛紛漲價。 《新民報》的編輯將一條物價飛漲的新聞加了一個花邊的框, 並且方丈宋詞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擬了一個標題《物價容易把人拋, 薄了餅, 廋了油條》。

1938年。 日軍在廣東大亞灣登陸, 廣東省主席吳鐵城、廣州市市長曽養甫、第七戰區司令長余漢謀均不戰而逃,

廣州就此淪陷。 某報刊巧妙的把此三人的名字組合在 標題中, 成了《餘漢無謀 吳鐵失城 曾養離甫》。 該標題諷刺辛辣, 使國民黨軍政要員的投降嘴臉暴露無遺。

時間匆匆, 很多新聞都成了舊聞, 而它們的標題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同時也印證了那句話:好的標題往往是一幅畫的點睛之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