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都說聰明,來比比唄?——郭嘉《十勝十敗論》vs諸葛亮《隆中對》

郭嘉曾經有一篇極有名的, 勸曹操去打袁紹的, 曰《十勝十敗論》。

這篇文辭極好, 不妨看看:

嘉竊料之, 紹有十敗, 公有十勝, 雖兵強,

無能為也。

紹繁禮多儀, 公體任自然, 此道勝一也。

紹以逆動, 公奉順以率天下, 此義勝二也。

漢末政失於寬, 紹以寬濟寬, 故不攝, 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 此治勝三也。

紹外寬內忌, 用人而疑之, 所任唯親戚子弟, 公外易簡而內機明, 用人無疑, 唯才所宜, 不間遠近, 此度勝四也。

紹多謀少決, 失在後事, 公策得輒行, 應變無窮, 此謀勝五也。

紹因累世之資, 高議揖讓以收名譽, 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 公以至心待人, 推誠而行, 不為虛美, 以儉率下, 與有功者無所吝, 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原為用, 此德勝六也。

紹見人饑寒, 恤念之形於顏色, 其所不見, 慮或不及也, 所謂婦人之仁耳, 公於目前小事, 時有所忽, 至於大事, 與四海接, 恩之所加, 皆過其望,

雖所不見, 慮之所周, 無不濟也, 此仁勝七也。

紹大臣爭權, 讒言惑亂, 公禦下以道, 浸潤不行, 此明勝八也。

紹是非不可知, 公所是進之以禮, 所不是正之以法, 此文勝九也。

紹好為虛勢, 不知兵要, 公以少克眾, 用兵如神, 軍人恃之, 敵人畏之, 此武勝十也。

全文主題是?整整齊齊, 文辭華麗, 總之, “您比袁紹強多了!”

曹操的反應?自然是大為高興了!“哎呀您這麼吹捧我, 我可怎麼好呢?”

太祖笑曰:「如卿所言, 孤何德以堪之也!」

只是, 郭嘉如此誇完之後, 實際操作呢?

嗯, 只有一條建議:

嘉又曰:「紹方北擊公孫瓚, 可因其遠征, 東取呂布。 不先取布, 若紹為寇, 布為之援, 此深害也。 」太祖曰:「然。 」

即, 郭嘉就是告訴曹操:

——您比袁紹好, 就是好來就是好, 就是好!

——具體實操呢?嗯,

趁袁紹去打公孫瓚了, 您趕緊打呂布吧!

至於打袁紹, 郭嘉具體出了啥決策呢?

從破袁紹, 紹死, 又從討譚、尚于黎陽, 連戰數克。

跟著曹操去了。 沒了。

曹操多半心裡嘀咕:

開始把我吹得天花亂墜的是你;怎麼真到了官渡, 你他娘的不給我點意見?

看看對抗袁紹期間, 曹操麾下, 其他謀士做了什麼。

荀彧也建議曹操先取呂布。 曹操擔心關中, 荀彧說韓遂馬超一定會擁眾自保, 不會來夾擊;可以讓鐘繇撫定西方——這個決策, 保了曹操西境十年平安。

更神奇的是, 荀彧早早就算定, 顏良文醜可以一戰搞定(結果的確白馬延津, 一戰而決), 田豐會得罪袁紹, 許攸一定會叛逃——這才是神奇!

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 田豐剛而犯上, 許攸貪而不治。

審配專而無謀, 逢紀果而自用, 此二人留知後事, 若攸家犯其法, 必不能縱也, 不縱, 攸必為變。 顏良、文醜, 一夫之勇耳, 可一戰而禽也。 」

所以《三國志》大感歎:

審配以許攸家不法, 收其妻子, 攸怒叛紹;顏良、文醜臨陣授首;田豐以諫見誅:皆如彧所策。

皆如彧所策!這個皆字, 品一下其中味道。

荀攸更是官渡主戰場的大功臣。

首先, 斬顏良誅文醜, 都是荀攸的計策, 還跟曹操心有靈犀地對笑。

後從救劉延於白馬, 攸畫策斬顏良。 太祖拔白馬還, 遣輜重循河而西。 袁紹渡河追, 卒與太祖遇。 諸將皆恐, 說太祖還保營, 攸曰:「此所以禽敵, 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 遂以輜重餌賊, 賊競奔之, 陳亂。 乃縱步騎擊, 大破之, 斬其騎將文醜, 太祖遂與紹相拒於官渡。

然後荀攸畫策, 讓曹操派徐晃襲擊運糧隊。

軍食方盡, 攸言於太祖曰:「紹運車旦暮至, 其將韓{荀大}銳而輕敵, 擊可破也。 」臣松之案諸書, 韓{荀大}或作韓猛, 或雲韓若, 未詳孰是。 太祖曰:「誰可使?」攸曰:「徐晃可。 」乃遣晃及史渙邀擊破走之, 燒其輜重。

然後與賈詡合力勸曹操決定襲擊烏巢。

會許攸來降, 言紹遣淳於瓊等將萬餘兵迎運糧, 將驕卒惰, 可要擊也。 眾皆疑。 唯攸與賈詡勸太祖。 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 太祖自將攻破之, 盡斬瓊等。

最後勸曹洪受降張郃。

紹將張郃、高覽燒攻櫓降, 紹遂棄軍走。 郃之來, 洪疑不敢受, 攸謂洪曰:「郃計不用, 怒而來, 君何疑?」乃受之。

官渡之戰, 荀彧負責預測, 荀攸負責實地。

簡直是二荀贏了官渡啊!

至於誇曹操, 賈詡也會。 但賈詡除了誇,還給曹操建議呢。官渡關鍵時刻,賈詡勸曹操出擊,於是:

袁紹圍太祖於官渡,太祖糧方盡,問詡計焉出,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並兵出,圍擊紹三十餘裡營,破之。

程昱是親自帶兵在前線,對抗袁紹。七百兵而已。曹操要給他加二千軍,程昱說不要,人多了反而不好。結果料中。曹操都跟賈詡說,程昱真是有膽——其實不止是膽,還有判斷力呢!

袁紹在黎陽,將南渡。時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聞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紹擁十萬眾,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兵少,必輕易不來攻。若益昱兵,過則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兩損其勢。原公無疑!」太祖從之。紹聞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謂賈詡曰:「程昱之膽,過於賁、育。」

而郭嘉在官渡,就只有:

從破袁紹。

沒了。

哪位說了:規劃嘛,論述嘛,不一定要實操的呀!而且而且,郭嘉英年早逝啊!《十勝十敗論》時,他還沒滿三十歲呢!

好,咱們來說說諸葛亮二十七歲那年的《隆中對》。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主題: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用為援而不可圖。這是大前提。所以要聯吳扛曹。

荊州四通八達,很適合您。西川肥沃險塞,也適合您。劉璋和張魯是可以搞定的。

將軍您很牛叉,那麼,跨有荊州益州,搞定邊境部落,交好孫權,然後等天下有變,荊州益州兩路出兵,搞定。

諸葛亮這裡誇了劉備幾句信義好,其他都是實操。

西元208年,劉備是劉表的一介客將,四十八歲了,還沒有方寸之地。諸葛亮給了他《隆中對》。

當年曹操南征,劉備很危殆,諸葛亮之前拉攏站隊了劉琦,又去跟東吳結盟。聯吳扛曹get。

兩年後,因為劉琦的法理,劉備佔有荊襄大半,有了基業。荊州get。

西元214年,劉備搞定西川。荊州+益州跨有get。

西元219年,劉備定漢中,三分天下有其一get。

孫權忽然賣隊友捅劉備一刀。驚人的大意外。不提。

西元221年,劉備稱帝。

之前,劉備奔走天下二十年,無方寸之地。

二十七歲的諸葛亮,給他規劃並參與實操。六年後,劉備得到天下三分之一,十三年後稱帝。立國四十餘年。

規劃,誰都會規劃;然而《隆中對》的規劃和指向,卻是把一個新野縣四十八歲劉皇叔搞成成都城六十一歲天子昭烈帝。

有規劃,有實操,所有選項幾乎都是當時最優解。

所以了,《十勝十敗論》vs《隆中對》,那就是:

“您比袁紹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具體怎麼做聽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的吧”

vs

“按照我這個實操,十三年後您就能從縣領導當天子了”。

哪個更牛叉一點呢?您一定已經明白了吧。

但賈詡除了誇,還給曹操建議呢。官渡關鍵時刻,賈詡勸曹操出擊,於是:

袁紹圍太祖於官渡,太祖糧方盡,問詡計焉出,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並兵出,圍擊紹三十餘裡營,破之。

程昱是親自帶兵在前線,對抗袁紹。七百兵而已。曹操要給他加二千軍,程昱說不要,人多了反而不好。結果料中。曹操都跟賈詡說,程昱真是有膽——其實不止是膽,還有判斷力呢!

袁紹在黎陽,將南渡。時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聞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紹擁十萬眾,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兵少,必輕易不來攻。若益昱兵,過則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兩損其勢。原公無疑!」太祖從之。紹聞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謂賈詡曰:「程昱之膽,過於賁、育。」

而郭嘉在官渡,就只有:

從破袁紹。

沒了。

哪位說了:規劃嘛,論述嘛,不一定要實操的呀!而且而且,郭嘉英年早逝啊!《十勝十敗論》時,他還沒滿三十歲呢!

好,咱們來說說諸葛亮二十七歲那年的《隆中對》。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主題: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用為援而不可圖。這是大前提。所以要聯吳扛曹。

荊州四通八達,很適合您。西川肥沃險塞,也適合您。劉璋和張魯是可以搞定的。

將軍您很牛叉,那麼,跨有荊州益州,搞定邊境部落,交好孫權,然後等天下有變,荊州益州兩路出兵,搞定。

諸葛亮這裡誇了劉備幾句信義好,其他都是實操。

西元208年,劉備是劉表的一介客將,四十八歲了,還沒有方寸之地。諸葛亮給了他《隆中對》。

當年曹操南征,劉備很危殆,諸葛亮之前拉攏站隊了劉琦,又去跟東吳結盟。聯吳扛曹get。

兩年後,因為劉琦的法理,劉備佔有荊襄大半,有了基業。荊州get。

西元214年,劉備搞定西川。荊州+益州跨有get。

西元219年,劉備定漢中,三分天下有其一get。

孫權忽然賣隊友捅劉備一刀。驚人的大意外。不提。

西元221年,劉備稱帝。

之前,劉備奔走天下二十年,無方寸之地。

二十七歲的諸葛亮,給他規劃並參與實操。六年後,劉備得到天下三分之一,十三年後稱帝。立國四十餘年。

規劃,誰都會規劃;然而《隆中對》的規劃和指向,卻是把一個新野縣四十八歲劉皇叔搞成成都城六十一歲天子昭烈帝。

有規劃,有實操,所有選項幾乎都是當時最優解。

所以了,《十勝十敗論》vs《隆中對》,那就是:

“您比袁紹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具體怎麼做聽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的吧”

vs

“按照我這個實操,十三年後您就能從縣領導當天子了”。

哪個更牛叉一點呢?您一定已經明白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