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被李時珍稱之為“心之穀”的雜糧—藥食同源之赤小豆(第五十期)

根據《朱氏集驗方》記載:“宋仁宗在東宮時患痄腮, 命道士贊甯治之”, 這個痄腮就是現在的腮腺炎, 這位道士“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 雜他藥敷之而愈”。 其實, 道士是故弄玄虛, 因為赤小豆本身有解毒的功能。 當時, 有個叫任承亮的人, 他“患惡瘡”, 他的朋友“ 投以藥立愈”。 這個任承亮很好奇, 就問:“您用這是什麼藥呢?”結果, 朋友的回答得很痛快, 說:“這個, 赤小豆也。 ”

赤小豆又名赤豆、紅飯豆、飯豆、蛋白豆、赤山豆。 富含澱粉, 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 它具有“津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的功能, 被李時珍稱為“心之穀”。 赤小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營養、多功能的雜糧。 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乾燥成熟的種子, 秋季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收穫。 主產於廣東、廣西、江西等地。

【性味】:味甘;酸;性微寒。

【歸經】:歸心、小腸經。

【功效主治】:利水除濕, 和血排膿, 消腫解毒。 治水腫, 腳氣,

黃疸, 瀉痢, 便血, 癰腫。

《本草經疏》:凡水腫、脹滿、泄瀉, 皆濕氣傷脾所致, 小豆健脾燥濕, 故主下水腫脹滿, 止泄, 利小便也。 《十劑》雲, 燥可去濕, 赤小豆之屬是矣。 陶弘景雲, 小豆逐津液, 利小便, 久服令人枯燥。 凡水腫脹滿, 總屬脾虛, 當雜補脾胃藥中用之, 病己即去, 勿過劑也。 其治消渴, 亦借其能逐胃中熱從小便利去, 若用之過多, 則津液竭而渴愈甚, 不可不戒也。

歷代醫藥學家的臨床經驗也說明:赤小豆具有消熱毒、利水消腫、健脾止瀉等功能, 可治小腹脹滿, 小便不利, 煩熱口渴、酒病諸症。

1、預防便秘

紅豆中含有多量對於治療便秘的纖維, 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解毒抗癌、預防結石、健美減肥的作用。

2、消除水腫

赤豆還可用於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於瘡毒之症,

都有一定效果。 赤豆煮湯飲服, 可用於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不良、炎症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

3、健脾利胃

紅小豆煮粥食之, 有健脾胃、利水濕的作用。 凡脾虛不運、腹水脹滿、小便不利、黃疸、瀉痢者, 皆可食之。

4、催乳汁

紅豆是富含葉酸的食物, 產婦、乳母多吃紅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5、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紅豆含可觀的蛋白質、微元素, 有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能力。

赤小豆的副作用

雖然赤小豆有減肥的作用, 但久食赤小豆則令人黑瘦結燥, 嚴重時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吸收。 還有就是陰虛而無濕熱者, 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小豆。 被蛇咬者百日內食用赤小豆的話, 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後遺症。

赤小豆和紅豆的區別

分類區別

赤小豆是豆科植物赤豆的種子, 但是有一個別名是紅豆, 是蔬食紅豆, 與愛情和相思的紅豆無關。 紅豆是含羞草科植物海紅豆、孔雀豆植物種子的統稱。 所以人們經常誤會它們是同一種東西。

外形區別

赤小豆, 除了赤豆、紅小豆、飯豆等別名, 又稱為紅豆。 在本地市場, 赤小豆和紅豆則是兩種色澤接近, 長相卻不一樣的幹豆。 赤小豆呈細長形, 顆粒比紅豆小;紅豆呈圓柱狀, 表面為暗棕紅色。

紅豆, 又稱相思豆, 體積比較大, 最常用的就是用來做美味的紅豆沙糖水。 而赤小豆體積比較小,最適合用來煲湯或者煮粥來吃,有利尿消除水腫的作用,非常適合產婦食用。

功效區別

赤小豆,性質平和、味甘、酸,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小幹豆。在每100克的赤小豆中,含蛋白質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8克,粗纖維4.6克,鈣67毫克,鐵5.2毫克,還有磷,維生素B1、B2、煙酸以及皂草甙等營養物質。由於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質,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腫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內臟疲勞,對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特別有益。此豆還有“久食瘦人”的說法,對老年性肥胖症,有一定的減肥效用。

紅豆,五味屬甘酸,酸甘化陰,故能補陰血。有疏風清熱,燥濕止癢,潤膚養顏的功效。

中醫師說,赤小豆與紅豆儘管長相不同種屬卻相同,同屬豆科植物,性質和營養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強些。所以中醫入藥都用赤小豆,而紅豆則只供一般食用。

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藥食同源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操作使用。

文章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而赤小豆體積比較小,最適合用來煲湯或者煮粥來吃,有利尿消除水腫的作用,非常適合產婦食用。

功效區別

赤小豆,性質平和、味甘、酸,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小幹豆。在每100克的赤小豆中,含蛋白質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8克,粗纖維4.6克,鈣67毫克,鐵5.2毫克,還有磷,維生素B1、B2、煙酸以及皂草甙等營養物質。由於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質,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腫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內臟疲勞,對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特別有益。此豆還有“久食瘦人”的說法,對老年性肥胖症,有一定的減肥效用。

紅豆,五味屬甘酸,酸甘化陰,故能補陰血。有疏風清熱,燥濕止癢,潤膚養顏的功效。

中醫師說,赤小豆與紅豆儘管長相不同種屬卻相同,同屬豆科植物,性質和營養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強些。所以中醫入藥都用赤小豆,而紅豆則只供一般食用。

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藥食同源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操作使用。

文章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