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吃貨的力量:小龍蝦從曾經的入侵物種,被吃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

今年九月, 潛江龍蝦學院將迎來第一批入學新生。

86名經過小龍蝦理論和技能測試篩選的學生, 會被分配到小龍蝦餐飲管理、小龍蝦烹飪工藝和小龍蝦市場行銷三個專業裡, 成為中國第一批拿著對口大專文憑的小龍蝦專業人才。

第一批龍蝦學院的學生。 /簡書

這個充滿了味道的專業完全是市場催生的產物, 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 中國的小龍蝦就從農村水溝裡的害蟲, 一躍成為餐桌上的大咖。

2016年, 全中國吃掉了87.93萬噸的小龍蝦,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龍蝦消耗國。

進擊的小龍蝦

如今供不應求的小龍蝦, 實際上是一種入侵物種, 它們原本生活在美國東南部的墨西哥灣附近, 叫美國螯蝦。

這種蝦繁殖快, 適應能力強, 不管是小型淡水魚、魚卵、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還是水生植物……上至兩棲動物, 下至浮游生物, 小龍蝦基本上是看見什麼吃什麼。

一個河道裡丟進幾隻蝦,

這片區域立刻就能被小龍蝦佔領。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把小龍蝦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2017年8月24日, 德國柏林, 蒂爾加滕公園出沒的克氏原螯蝦(俗稱“小龍蝦”)。 該入侵物種近期出現在蒂爾加滕公園和西班牙大使館附近。

/視覺中國

1927年, 日本從美國引進了20只北美小龍蝦, 本想培育成牛蛙的飼料;結果三十年後, 日本的牛蛙就因為農藥使用過量絕跡了, 小龍蝦卻存活了下來並瘋狂蔓延, 最終取代了日本本土小龍蝦, 稱霸北海道。

根據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報告, 二戰期間, 日本軍人把第一批小龍蝦帶進了中國南京。 他們的本意已未可知, 但至少不是為了食用。 這批中國小龍蝦的祖先們勢不可擋, 飛速繁殖, 很快就佔領了田地, 破壞溝渠、毀壞莊稼, 被當地人稱為“萬人恨”。

因為身負太多罪名, 又長期在泥潭中打滾, 小龍蝦起初聲名狼藉, 也沒人想到要去吃它們。 直到60年代, 距離南京100多公里的盱眙人看中了他們溝田裡的小龍蝦,

開始在閒暇時間捕撈小龍蝦煮著吃。

80年代, 全國多個地方都有人不約而同地默默研究小龍蝦的吃法。 江蘇盱眙的調料商許建忠帶來了“盱眙十三香”, 湖北潛江的一家飯館師傅則發明出了“油燜大蝦(小龍蝦)”, 四川也以一貫的麻辣風味推出了“麻辣小龍蝦”。

90年代, 各地風味的小龍蝦紛紛占山為王、聲名鵲起, 其中屬四川的“麻辣小龍蝦”走的最遠, 不僅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打響了名號, 甚至在南京、武漢這些小龍蝦老牌據點裡, 也搶佔了半壁江山。

2017年7月22日, 杭州一水公園舉辦了一場吃麻辣小龍蝦龍蝦比賽, 遊客汗流浹背大啖小龍蝦, 大呼過癮。 /視覺中國

但就在2010年, 網上湧現了一批關於小龍蝦的謠言, 說小龍蝦是日本人在二戰期間為了在中國處理屍體而改造出來的, 富含各種重金屬元素和寄生蟲。 這些謠言集中在一篇名為《日本人為什麼打死不吃小龍蝦》的文章中, 不僅得到南京水產研究所的專家背書, 而且還出現在知名媒體上。

這些謠言給小龍蝦行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卻也給日後沉冤得雪的小龍蝦帶來了非比尋常的關注。2013年5月15日,新京報發表文章《小龍蝦是蟲?不靠譜》,把關於小龍蝦的謠言一一擊破,並得到多家媒體轉載。小龍蝦全國性的擴張也由此開始。

武漢宵夜場上的小龍蝦。/視覺中國

在2013年以前,小龍蝦的百度搜索指數的周平均值最高只有3358左右,而在闢謠文章發表的這一周裡,搜索指數翻了四倍,達到12890。此後四年,小龍蝦的搜索指數節節攀升,在2017年已經達到了24690。

從農田走上餐桌,再成為夜宵場上的大明星,小龍蝦在中國的走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爭氣,肉質鮮美,被美國人視為“抹上了黃油的龍蝦肉”;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八九十年代夜宵文化的推波助瀾。

夜宵文化捧紅小龍蝦

80年代,小龍蝦開始在全國遍地開花,這也是各地夜宵文化悄然興起的時期。在沒有空調的年代裡,火爐城市裡的居民習慣于晚飯後在街邊乘涼,有人順便在街邊販賣滷味、涼菜和小吃,夜宵市場逐漸形成。

90年代國有體制改革,無數人失去了鐵飯碗,政府開始把夜市當做救命良藥,有意識地設立夜市,給下崗職工提供生計和憤怒的出路。

1997年,武漢政府專門為下崗職工規劃出大成路附近的一塊街區,形成了大成路夜市。除了政府明文規定不允許經營餐飲的區域,武漢夜市一半以上都靠餐飲支撐。在武漢的財大夜市區,其中有55.9%的區域都屬於餐飲類,共有118個店鋪。

武漢夜市上正在清洗小龍蝦的商販。/視覺中國

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進行的中國健康和營養調查,從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間,19-59歲的中國人從零食中攝取的熱量占每日總熱量的百分比上漲了3.6個點,從2000年的0.5%漲到了2011年的4.1%。而這個漲幅主要歸功於城市化高度發展的地區。

在2000年到2011年,中國成年人零食攝入量大增的11年間,城市化水準低的地區增幅也小,只有2個百分點;而隨著城市化水準的提升,零食攝入量占每日總熱量的比例變化也越大,中等城市化地區漲幅有3.3個百分點,高度城市化地區則上漲了4.1個百分點——至於北京、上海、重慶這種經濟發達又吃貨眾多的地區,漲幅則高達8.1個百分點。

2017年01月30日,北京前門,大年初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在夜色中體驗老北京文化,品嘗各式北京小吃。/視覺中國

中國夜宵市場在80年代悄無聲息地出現,並在30年間迅猛發展,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的衍生品,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人們整體收入的提高。有了閒錢,才有閒心在三餐之外拓展新的口腹之欲。

而小龍蝦也借著這股東風,和牛筋牛肚涼麵米粉一起,從餐桌上的配菜變成了深夜檔的主食,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夜宵市場裡站穩了腳跟。

許多人試圖分析它爆紅的原因,有人說是它的“麻辣口味”,有人說是它的“社交屬性”,還有人給它貼上了“互聯網氣質”。但不管怎樣,小龍蝦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到無法忽視的產業,它成為了無數人的飯碗,甚至拯救了好幾個城市。

小龍蝦養活500萬中國人

在北京,2002年小龍蝦賣5塊錢一斤,而如今已經是50塊錢一斤了,漲幅堪比北京房價。和價格並肩往上爬的是產量。據《2017年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6年小龍蝦生產量達到了89.91萬噸,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龍蝦生產國。

2017年7月13日清晨,天剛朦朦亮,在湖南常德鼎城區韓公渡鎮“勵耘稻蝦專業合作社”基地,幾位元捕蝦人走進了鏡頭。/視覺中國

2016年,小龍蝦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數500萬人。其中小龍蝦養殖業564.10億元,占總產值的38.48%;加工業產值102億元,占6.96%;剩下總產值的54.57%都屬於第三產業,也就是產出800億產值的服務業。

2016年4月18日,武漢,油燜大蝦需要用大量油煎炒蝦子。/視覺中國

2017年6月12日,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山水廣場,以《都梁放歌》大型文體表演拉開第17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大幕。/視覺中國

因為小龍蝦,盱眙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一下成為了旅遊勝地。2008年,到盱眙觀光的遊客超過3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9.7億元。

世界上很多國家本來就有吃小龍蝦的習俗。在北歐,每年夏季都有小龍蝦派對,人們用蒔蘿醃制小龍蝦,然後放在鹽水裡煮。大家會戴著誇張的紙帽,提著紙燈籠,在紙桌布上就著啤酒吃小龍蝦,剝殼前要先吸一遍汁水。

在小龍蝦的老家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人們把小龍蝦和馬鈴薯、玉米一起煮,搭配上卡疆粉,風味獨特。1983年,小龍蝦被選為路易斯安那州的代表動物,那裡每年都會舉辦“布洛布裡奇小龍蝦節”,人們跳著當地的柴迪科舞,比賽吃小龍蝦。

路易斯安那州小龍蝦節上供應的小龍蝦。/Pinterest

但不管是北歐還是美國南部,他們派對上的小龍蝦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中國,中國早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龍蝦養殖、出口國。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2014年全球小龍蝦生產量為75.8萬噸,而光中國的養殖量就有68.9萬噸,占世界產量的90%以上。

但海外市場再紅火,在國內市場面前也是九牛一毛。2016年中國生產的899058只小龍蝦,只有2萬多只用于出口,其餘87萬隻全部被中國人自己吃掉了。饞嘴促成的新產業,在中國這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卻也給日後沉冤得雪的小龍蝦帶來了非比尋常的關注。2013年5月15日,新京報發表文章《小龍蝦是蟲?不靠譜》,把關於小龍蝦的謠言一一擊破,並得到多家媒體轉載。小龍蝦全國性的擴張也由此開始。

武漢宵夜場上的小龍蝦。/視覺中國

在2013年以前,小龍蝦的百度搜索指數的周平均值最高只有3358左右,而在闢謠文章發表的這一周裡,搜索指數翻了四倍,達到12890。此後四年,小龍蝦的搜索指數節節攀升,在2017年已經達到了24690。

從農田走上餐桌,再成為夜宵場上的大明星,小龍蝦在中國的走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爭氣,肉質鮮美,被美國人視為“抹上了黃油的龍蝦肉”;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八九十年代夜宵文化的推波助瀾。

夜宵文化捧紅小龍蝦

80年代,小龍蝦開始在全國遍地開花,這也是各地夜宵文化悄然興起的時期。在沒有空調的年代裡,火爐城市裡的居民習慣于晚飯後在街邊乘涼,有人順便在街邊販賣滷味、涼菜和小吃,夜宵市場逐漸形成。

90年代國有體制改革,無數人失去了鐵飯碗,政府開始把夜市當做救命良藥,有意識地設立夜市,給下崗職工提供生計和憤怒的出路。

1997年,武漢政府專門為下崗職工規劃出大成路附近的一塊街區,形成了大成路夜市。除了政府明文規定不允許經營餐飲的區域,武漢夜市一半以上都靠餐飲支撐。在武漢的財大夜市區,其中有55.9%的區域都屬於餐飲類,共有118個店鋪。

武漢夜市上正在清洗小龍蝦的商販。/視覺中國

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進行的中國健康和營養調查,從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間,19-59歲的中國人從零食中攝取的熱量占每日總熱量的百分比上漲了3.6個點,從2000年的0.5%漲到了2011年的4.1%。而這個漲幅主要歸功於城市化高度發展的地區。

在2000年到2011年,中國成年人零食攝入量大增的11年間,城市化水準低的地區增幅也小,只有2個百分點;而隨著城市化水準的提升,零食攝入量占每日總熱量的比例變化也越大,中等城市化地區漲幅有3.3個百分點,高度城市化地區則上漲了4.1個百分點——至於北京、上海、重慶這種經濟發達又吃貨眾多的地區,漲幅則高達8.1個百分點。

2017年01月30日,北京前門,大年初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在夜色中體驗老北京文化,品嘗各式北京小吃。/視覺中國

中國夜宵市場在80年代悄無聲息地出現,並在30年間迅猛發展,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的衍生品,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人們整體收入的提高。有了閒錢,才有閒心在三餐之外拓展新的口腹之欲。

而小龍蝦也借著這股東風,和牛筋牛肚涼麵米粉一起,從餐桌上的配菜變成了深夜檔的主食,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夜宵市場裡站穩了腳跟。

許多人試圖分析它爆紅的原因,有人說是它的“麻辣口味”,有人說是它的“社交屬性”,還有人給它貼上了“互聯網氣質”。但不管怎樣,小龍蝦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到無法忽視的產業,它成為了無數人的飯碗,甚至拯救了好幾個城市。

小龍蝦養活500萬中國人

在北京,2002年小龍蝦賣5塊錢一斤,而如今已經是50塊錢一斤了,漲幅堪比北京房價。和價格並肩往上爬的是產量。據《2017年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6年小龍蝦生產量達到了89.91萬噸,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龍蝦生產國。

2017年7月13日清晨,天剛朦朦亮,在湖南常德鼎城區韓公渡鎮“勵耘稻蝦專業合作社”基地,幾位元捕蝦人走進了鏡頭。/視覺中國

2016年,小龍蝦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數500萬人。其中小龍蝦養殖業564.10億元,占總產值的38.48%;加工業產值102億元,占6.96%;剩下總產值的54.57%都屬於第三產業,也就是產出800億產值的服務業。

2016年4月18日,武漢,油燜大蝦需要用大量油煎炒蝦子。/視覺中國

2017年6月12日,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山水廣場,以《都梁放歌》大型文體表演拉開第17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大幕。/視覺中國

因為小龍蝦,盱眙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一下成為了旅遊勝地。2008年,到盱眙觀光的遊客超過3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9.7億元。

世界上很多國家本來就有吃小龍蝦的習俗。在北歐,每年夏季都有小龍蝦派對,人們用蒔蘿醃制小龍蝦,然後放在鹽水裡煮。大家會戴著誇張的紙帽,提著紙燈籠,在紙桌布上就著啤酒吃小龍蝦,剝殼前要先吸一遍汁水。

在小龍蝦的老家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人們把小龍蝦和馬鈴薯、玉米一起煮,搭配上卡疆粉,風味獨特。1983年,小龍蝦被選為路易斯安那州的代表動物,那裡每年都會舉辦“布洛布裡奇小龍蝦節”,人們跳著當地的柴迪科舞,比賽吃小龍蝦。

路易斯安那州小龍蝦節上供應的小龍蝦。/Pinterest

但不管是北歐還是美國南部,他們派對上的小龍蝦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中國,中國早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龍蝦養殖、出口國。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2014年全球小龍蝦生產量為75.8萬噸,而光中國的養殖量就有68.9萬噸,占世界產量的90%以上。

但海外市場再紅火,在國內市場面前也是九牛一毛。2016年中國生產的899058只小龍蝦,只有2萬多只用于出口,其餘87萬隻全部被中國人自己吃掉了。饞嘴促成的新產業,在中國這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