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最威風的八位帝王,可惜宋朝無一人上榜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 出現過很多帝王, 有威風凜凜, 有的暗弱無力,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八位歷史上最威風的地位吧!(按時間順序來說, 排名不分先後), 可惜宋朝無一人上榜。

第一位:【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 嬴姓, 趙氏, 名政。 秦莊襄王之子。

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 十三歲繼承王位, 三十九歲稱皇帝, 在位三十七年。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 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

秦始皇派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 卻匈奴七百余裡,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南征百越, 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俯首系頸, 委命下吏。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歷史定位——千古一帝。

第二位:【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年7月14日-西元前87年3月29日), 西漢第七位皇帝, 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七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 十六歲登基,

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 在位期間數次大破匈奴、吞併朝鮮、遣使出使西域, 他開拓了漢朝最大的版圖, 功業輝煌。

漢武帝時期開始, 國力強盛, 擊敗強大的匈奴帝國, 遠征西域大宛, 臣服西域, 收服兩越, 通西南夷, 東滅朝鮮, 設立西域“都護校尉”, 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 正是從西漢開始, 奠定了今天中華的版圖疆域。

同時, 西漢也是漢朝疆域最大的時期, 北極漠北、西愈蔥嶺、東到朝鮮、南到大海;漢武帝時期, 張騫出使西域, 開闢了絲綢之路, 歐亞非的絲綢貿易就此成型。

第三位:【魏武帝】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 字孟德, 小字阿瞞, 沛國譙人(現安徽亳州市), 漢族,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

曹操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 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 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北方屯田, 興修水利, 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 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 打破世族門第觀念, 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 抑制豪強, 加強集權。

他推行屯田, 興修水利, 實行鹽鐵官賣制度, 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

第四位:【宋武帝】劉裕

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 字德輿, 小名寄奴。

劉裕是在戰術上敢於創新的軍事家, 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 又巧妙佈陣, 利用優勢彌補了自己的短處,

使“ 卻月陣” 成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術, 充分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在劉裕入朝執政到稱帝的二十年中, 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力矯晉時弊政, 加強集權, 剷除分裂割據勢力, 努力發展經濟, 並在此基礎上兩次北伐, 消滅南燕、後秦, 使南方出現一百多年來沒有過的統一。

宋武帝劉裕是南朝眾多帝王中在治理國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個。 劉裕時期, 是劉宋的興盛時期, 也可以說是南朝的興盛時期, 被譽為“南朝第一帝”。

第五位:【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8年1月28日-西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西元630年(貞觀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亡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平定突厥之後,太宗繼續經營西域,先後多次用兵。西元634年(貞觀八年),吐谷渾寇邊,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次年吐谷渾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為國人所殺,太宗另立吐谷渾國王。

西元645年(貞觀十九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西元646年(貞觀二十年),唐軍反擊並打敗拔灼後,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出兵,將他殺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軍投降,薛延陀滅亡。

總結:其實所謂的“天可汗”是打出來的,打到你服氣為止。

第六位:【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鐘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上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朱元璋曾八次征伐殘元,被稱為“明太祖北伐”。

第七位:【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

朱棣為了徹底解決元朝的殘餘勢力,從1410年(永樂八年)開始,朱棣親自率領 明軍進行北伐。這次北伐,明軍在飛雲山大戰中擊破五萬蒙古鐵騎,蒙古本部的 韃靼向明朝稱臣納貢。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維護了明朝邊境的安寧,後來朱棣亦在第五次親征得勝回朝途中病逝。

朱棣於1406年至1407年期間派兵攻打南安,最終安南獨立,明封黎利為 安南國王,從此 朝貢不絕。這場戰爭最後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誌著 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

永樂十七年(1419年)六月十五日在望海堝發生戰爭,此戰總計殺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劉江令用50輛大車載運俘虜,勝利地結束瞭望海堝戰鬥。

朱棣在位時期,在滿州設立179個衛和20個所,以確保女真人的臣服和納貢貿易的順利進行。許多在適當時機得到官銜、官品和貿易特權的女真部落領袖放棄了與朝鮮的聯繫,宣佈他們效忠于明朝朝廷。

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朱棣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

總結:朱棣的歷史成就,不遜于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在這八位帝王中,明朝也是唯一有兩人上榜的朝代。

補充:小編不是明粉,只是有點好感,手動滑稽臉.jpg

第八位:【清聖祖】康熙

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愛新覺羅氏,名玄燁,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廟號“聖祖”,史稱清聖祖或康熙帝。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雖年幼,卻年少老成,十六歲便剷除了鼇拜,繼而平定三藩叛亂,穩定了西南邊陲;重農治河,興修水利;收復臺灣,擴大了大清的版圖。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西征蒙古,大破噶爾丹,更加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鑒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服毒自殺而死。至此康熙時期平定噶爾丹叛亂之戰始告結束,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

以上就是小編心目中歷史上最威風的八位帝王,有不同想法的朋友可以在評論中踴躍討論喲!

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8年1月28日-西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西元630年(貞觀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亡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平定突厥之後,太宗繼續經營西域,先後多次用兵。西元634年(貞觀八年),吐谷渾寇邊,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次年吐谷渾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為國人所殺,太宗另立吐谷渾國王。

西元645年(貞觀十九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西元646年(貞觀二十年),唐軍反擊並打敗拔灼後,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出兵,將他殺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軍投降,薛延陀滅亡。

總結:其實所謂的“天可汗”是打出來的,打到你服氣為止。

第六位:【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鐘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上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朱元璋曾八次征伐殘元,被稱為“明太祖北伐”。

第七位:【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

朱棣為了徹底解決元朝的殘餘勢力,從1410年(永樂八年)開始,朱棣親自率領 明軍進行北伐。這次北伐,明軍在飛雲山大戰中擊破五萬蒙古鐵騎,蒙古本部的 韃靼向明朝稱臣納貢。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維護了明朝邊境的安寧,後來朱棣亦在第五次親征得勝回朝途中病逝。

朱棣於1406年至1407年期間派兵攻打南安,最終安南獨立,明封黎利為 安南國王,從此 朝貢不絕。這場戰爭最後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誌著 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

永樂十七年(1419年)六月十五日在望海堝發生戰爭,此戰總計殺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劉江令用50輛大車載運俘虜,勝利地結束瞭望海堝戰鬥。

朱棣在位時期,在滿州設立179個衛和20個所,以確保女真人的臣服和納貢貿易的順利進行。許多在適當時機得到官銜、官品和貿易特權的女真部落領袖放棄了與朝鮮的聯繫,宣佈他們效忠于明朝朝廷。

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朱棣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

總結:朱棣的歷史成就,不遜于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在這八位帝王中,明朝也是唯一有兩人上榜的朝代。

補充:小編不是明粉,只是有點好感,手動滑稽臉.jpg

第八位:【清聖祖】康熙

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愛新覺羅氏,名玄燁,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廟號“聖祖”,史稱清聖祖或康熙帝。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雖年幼,卻年少老成,十六歲便剷除了鼇拜,繼而平定三藩叛亂,穩定了西南邊陲;重農治河,興修水利;收復臺灣,擴大了大清的版圖。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西征蒙古,大破噶爾丹,更加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鑒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服毒自殺而死。至此康熙時期平定噶爾丹叛亂之戰始告結束,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

以上就是小編心目中歷史上最威風的八位帝王,有不同想法的朋友可以在評論中踴躍討論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