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日戰爭中最大最慘烈的一次戰役——武漢保衛戰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 日軍攻陷徐州後, 積極準備擴大侵略戰爭。 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佔安慶, 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

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 由武勝關攻取武漢, 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 後因黃河決口, 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畫, 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

4日, 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鬥序列, 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揮第2、第11軍共約140個大隊25萬兵力負責對武漢的作戰。

以岡村甯次指揮侵華日軍第十一軍5個半師團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東久邇宮稔彥王指揮第2軍4個半師團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 以及海軍及川古志郎第3艦隊120餘艘艦艇, 日本第一個飛上天的飛行員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團500餘架飛機, 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 以鞏固後方, 保障此次作戰。

為了進行武漢作戰, 日軍大本營在華中地區集中14個師團的兵力。 直接參加武漢作戰的是第2軍和第11軍共9個師團的兵力, 約25萬餘人, 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 共有各型艦艇約120艘, 各型飛機約300架。

在徐州失守後,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增強指揮機構與作戰能力, 決定調整作戰序列, 於1938年6月中旬新編第9戰區。 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 參加武漢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 總計14個集團軍、50個軍, 作戰飛機約200架, 艦艇30餘艘, 總兵力近110萬人。 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分別利用鄱陽湖、大別山脈等天然屏障,

組織防禦, 保衛武漢。

武漢會戰歷時4個半月, 以國軍主動撤出武漢而告結束。 就戰役而言, 日軍佔領了武漢三鎮, 並控制了中國的腹心地區, 取得了勝利。 但就戰略而言, 則日本並未能實現其戰略企圖。 日本大本營認為“只要攻佔漢口、廣州, 就能支配中國”,

於是日本御前會議決定發動武漢會戰, 迅速攻佔武漢, 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 為此還規定“集中國家力量, 以在本年內達到戰爭目的”、“結束對中國的戰爭”。 但是, 中國政府既未因武漢、廣州的失守而屈服, 日本的侵華戰爭也未因日軍佔領武漢、廣州而結束。

據日軍發表的統計資料,第11軍戰死4506,負傷17380人,第2軍戰死2300,負傷7600人,還有900病死的,連同海軍及陸海航空兵的傷亡人數,總計約3.55萬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根據各部隊戰鬥詳報統計的日軍傷亡人數為25.6萬人。很顯然,日本發表的數字偏低,而軍令部發表的數字則偏高。

據日軍發表的統計資料,第11軍戰死4506,負傷17380人,第2軍戰死2300,負傷7600人,還有900病死的,連同海軍及陸海航空兵的傷亡人數,總計約3.55萬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根據各部隊戰鬥詳報統計的日軍傷亡人數為25.6萬人。很顯然,日本發表的數字偏低,而軍令部發表的數字則偏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