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由李岩的悲劇 從而引發的歷史倒退

李岩, 本名李信;河南杞縣人, 出身於官宦人家;文武雙全, 極富政治頭腦, 為人仗義有俠氣, 樂善好施, 人稱“李公子”。

明朝末, 河南連年大旱,

官府橫徵暴斂, 百姓民不聊生, 李信所在的杞縣更是餓殍遍野, 李信請求知縣停止征賦, 並開倉放糧, 被知縣拒絕。 李信遂拿出自家糧食賑濟災民, 不料, 被官府以“收買民心, 圖謀不軌”為由抓捕入獄;災民群情激奮, 在江湖藝女紅娘子的帶領下, 攻破縣城, 殺死縣官, 救出李信。 原本李信尚存僥倖, 望朝廷能還他一個清白, 至此, 李信在當時的正常體制內已無退路, 只好真的走上“不軌”之路。 李信的夫人湯氏苦勸不果, 自盡而亡。 李信心中悲苦, 卻頭腦清醒, 簡單料理喪事後, 即與堂弟李牟、紅娘子商議, 他認為憑藉目前的力量難以支撐局面, 必須投靠有實力的大股義軍方能成就大事。 李牟支持這一說法, 紅娘子一向仰慕李信,
自然無異議;李信隨即派出人馬四處打探。 期間, 與早就傾心於他的紅娘子結成伉儷。

明末流民遍地, 義軍四起;較有規模者有“八大王”張獻忠、“闖王”李自成。 李信選擇了李自成, 1640年, 李信、李牟與紅娘子率部投奔了李自成, 李自成大喜;二人徹夜長談, 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從此, 李信改名李岩, 以示“此心如岩石”之意。

原本李自成手下基本都是武將, 且大多是老粗, 戰場上勇猛無敵, 除此之外便無其他長處, 整個義軍始終擺脫不了流寇的習氣。 李岩加入“闖軍”後, 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 他規勸李自成“尊賢禮士, 除暴恤民, 禁兵淫殺, 收人心以圖大事”, 李自成一一採納, 不久, 李自成的部隊面貌煥然一新。 李岩還編寫童謠, 讓孩子們到處傳唱“闖王來了不納糧”, 並且派人假扮商人在各處散佈“闖王仁義”之說。 在可觸及的範圍內, 迅速提升了李自成的知名度。 未幾, 宋獻策、牛金星等文人也來到闖營共圖大事。

李岩的政治抱負既宏偉又簡單——救民於水火。 杞縣起義投奔李自成後, 便將自己的所有美好理想緊緊的綁在了李自成的戰車上。

不久, 李自成又接受李岩的建議, 在義軍控制範圍內實行“均田免賦”政策, 使農民獲得了新生, 當然也大大提高了李自成部隊的戰鬥力。 由於李岩的謀勇兼備, 屢敗官軍, 1643年李岩被李自成封為制將軍, 是為大順二品武將職銜(一品為權將軍, 只有劉宗敏一人)。 其弟李牟封為討北將軍。

西元1644年3月17日, 李自成率百萬大順軍圍攻北京城, 明軍已完全喪失戰鬥力。 18日, 崇禎皇帝寫下血書給李自成, 言自己德薄, 死後可任爾分屍, 只是不要殘害百姓。 隨後便登上煤山, 自縊于壽皇亭, 貼身太監王承恩也在對面樹上吊死。

從1629年投入高迎祥起義開始, 經過十五年的浴血奮戰, 如今終於進入了北京城。

李自成的興奮心情不言而喻, 大順軍的上上下下也洋溢著勝利後的狂喜。

李自成雖說從1629年就投身義軍, 但直到1643年才開始步入順途, 此前一直被明軍追剿, 最慘時僅剩十八人, 逃入商洛山中。 1643年中原災荒嚴重, 饑民遍地;李岩提出“均田免賦”口號, 李自成的部隊迅速壯大到百萬人馬, 此後一路順風順水,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推翻了明朝。

興奮是應該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勝利了。但這份勝利來得太快了,興奮得也過頭了。

在全軍上下幾近於忘乎所以的時刻,唯有制將軍李岩的頭腦還保持著清醒,他提醒李自成“莫要忘記北方的狼”。當是時,中國大地上有四個政權同時並存,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關外的後金政權以及南京的南明政權。面對雖然攻佔了明朝首都卻並沒有實質性的佔領天下的紛雜局面,李岩向李自成提出了建設性的四條建議:第一,擇日登基,政府各項事務正規化。第二,對前朝官員追贓要分層次,不能一律化。第三,軍隊暫住城外,一方面以免擾民,另一方面隨時聽候調遣出征。第四,各地尚未歸附者宜立即遣使傳檄,尤其對於山海關的吳三桂更要重視。為了安撫明朝舊臣,應加封明朝太子。

實在的說,李岩的四條建議不僅表現了他的清醒頭腦,更是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高瞻遠矚,李自成只要尚存一點進取心,只要腦子尚有一絲清楚,便會立即辦理,因為以李自成當時的聲威,辦理這幾件事並不是難事。

然而,但是,可是,非常可惜的是,李自成對著這份奏疏只是淡淡的應了聲:“知道了”,便再也沒了下文。

也許在李自成的心目中,革命已經成功,同志可以享受了。李岩的奏疏中,第一條就是擇日登基,也就是說在登基前,請李自成移居宮外;扯淡,老子打下了江山,住他一下皇宮怎麼了。第二條,追贓分層次,笑話,那些個贓官全是刁民,不出點狠招,我的軍餉從哪來。第三條,軍隊住城外,憑什麼,北京城的人是人,大順軍的士兵就不是人?第四條,那些個喪家犬還能蹦躂幾天?難不成還能飛出我的掌心?朱家太子不殺他就夠便宜他了,還要加封,做他的美夢去吧。

在李自成的心裡,李岩的這幾條奏疏一點沒意義。在他派去和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接洽的竟然是降將唐通,這就接近于小孩子的遊戲了。而一面要吳三桂投降,一面卻在京師威逼其父,霸佔其妻;吳三桂本來在猶豫中,自己效忠的大明朝沒了,個人何去何從呢?想想自己是個漢人,雖說大明沒了,難不成去投韃子?但在投降李自成前,他還想再看一看,看他李自成對他的態度怎樣,也掂量一下自己在李自成心目中的分量,他的這些微妙想法,早已被大順軍的李岩洞徹,所以李岩極力主張優待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善待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但李岩的主張在權將軍劉宗敏這裡不起作用,吳襄遭到了拷打,陳圓圓被強佔,而李自成再也不是那個未進北京城的“闖王”了,對忠言的逆耳大概是每個君主的通病,他對李岩的一系列諫言全當耳邊風,甚至有些厭煩。

終於,吳三桂得知了京城的一切,衝冠一怒為紅顏,在山海關豎起了對敵大順朝的旗幟。李自成招降不成,於1644年4月13日,親率六萬大軍殺向山海關,當時吳三桂顧慮自身力量不足,已向後金多爾袞求助,而李自成則被年初以來的巨大勝利沖昏了頭腦,對軍事形勢嚴重估計不足;在他看來,吳三桂的部隊與明朝的其他部隊沒啥兩樣,殊不知,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戰鬥力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就連後金的戰兵主力也常常敗於他的手下。李自成此前不僅在戰略上忽視了吳三桂,至使其打出了“複君父之仇”的旗號,現在又在戰鬥力上輕視吳三桂,更在出征山海關時,被吳三桂的假意“議和”所迷惑,猶豫恍惚間失去了輕兵疾進迅速奪取關隘的良機。4月23日,大順軍與關寧軍在“一片石”戰場上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鬥,狡猾的多爾袞在兩軍對陣時,躲在一邊作壁上觀,待兩軍皆疲憊不堪時,率精騎直沖大順軍,大順軍猝不及防,被後金軍殺得傷亡慘重,大敗虧輸。李自成無奈之下,只得率部退回北京城。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皇宮武英殿稱帝,次日即退往西安。在退卻的路上,一敗于慶都,二敗於定州,三敗於真定,而在定州之敗後,有傳言說河南郡縣悉數向南明朝廷投降了,李自成大驚失色,部下亦無言以對。此時,李岩提出了建議,由他自己率兩萬人馬趕去中州,以鎮各郡縣,若有暴亂者,則堅決鎮壓。李自成猶豫不決,就在這當口,向無寸箭之功的牛金星向李自成進讒言:“十八子,主神器。陛下不要忘了李岩也是姓李啊”。李自成被牛金星的話打動,認為李岩有自立的嫌疑,遂命令牛金星第二天請李岩來軍營為他餞行,埋伏親兵,當場將李岩、李牟兄弟殺害。

俗話說:鳥盡弓藏。可現在外敵未滅,自起內訌;這李自成不敗還真沒了天理了。他殺掉的不是一個李岩,而是一個民族的希望。

李岩死前沒有反抗,他大可反出“闖營”,真的去河南自立,但他沒有,知識份子的清高使他甘願束手就擒。也許是他已看到了大順朝的結局,也看到了自己理想的破滅。從對李自成的絕望激發了自己的死志。

李岩死了,大順朝的最後一絲曙光也就滅了。宋獻策跑了,牛金星降了;眾多武將死的死、降的降;不久,李自成自己也在九宮山遭到民團武裝的襲擊,生死不明;剩餘部下分崩離析。至此,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轟然倒塌。中國大地進入了滿清朝代。

李岩在大順政權中雖只是二品制將軍,但他卻是全軍的靈魂。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上馬殺敵,下馬草檄;是當時可遇而不可求的全才;設若當時李自成能聽從李岩的建議,那麼,以李岩的威望,在河南必能登高一呼而應者雲集,而以李岩的才能也定能穩定河南的局勢,從而使清軍不敢輕舉妄動,李自成的主力有了喘息之機,未嘗不可反敗為勝。可歎李自成心胸狹隘,為了一個“莫須有”的理由,自去強助,不僅葬送了大順事業,也使得中華大地的文明停滯了二百六十八年。須知,明末時期,中國的生產力已趨世界前沿,明朝的文官體系已經相當成熟,皇帝即使數十年不上朝,國家機器照樣運轉不誤;經濟上,南方的多處城市已進入資本主義的萌芽狀態;科技上,集中體現在明軍的武器裝備上,許多火器直到清末都還是先進裝備。而滿清社會,在當時勉強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無論文化、科技、生產力等等和當時的明朝社會不可同日而語,只是憑仗著蠻力和極個別的精英人物(如多爾袞),加上一些漢人的投降者,這才取得了天下。當然清朝使中國的領土從明朝時期的360萬平方公里擴充到最高峰時的1300萬平方公里,將新疆、青海、西藏、蒙古統統納入中國版圖,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僅從文明方面來說,清朝的二百六十八年,是歷史倒退的二百六十八年。

李岩的個人悲劇引申到國家甚至是民族的悲劇,孰是孰非,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作者:陸元寰

此後一路順風順水,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推翻了明朝。

興奮是應該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勝利了。但這份勝利來得太快了,興奮得也過頭了。

在全軍上下幾近於忘乎所以的時刻,唯有制將軍李岩的頭腦還保持著清醒,他提醒李自成“莫要忘記北方的狼”。當是時,中國大地上有四個政權同時並存,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關外的後金政權以及南京的南明政權。面對雖然攻佔了明朝首都卻並沒有實質性的佔領天下的紛雜局面,李岩向李自成提出了建設性的四條建議:第一,擇日登基,政府各項事務正規化。第二,對前朝官員追贓要分層次,不能一律化。第三,軍隊暫住城外,一方面以免擾民,另一方面隨時聽候調遣出征。第四,各地尚未歸附者宜立即遣使傳檄,尤其對於山海關的吳三桂更要重視。為了安撫明朝舊臣,應加封明朝太子。

實在的說,李岩的四條建議不僅表現了他的清醒頭腦,更是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高瞻遠矚,李自成只要尚存一點進取心,只要腦子尚有一絲清楚,便會立即辦理,因為以李自成當時的聲威,辦理這幾件事並不是難事。

然而,但是,可是,非常可惜的是,李自成對著這份奏疏只是淡淡的應了聲:“知道了”,便再也沒了下文。

也許在李自成的心目中,革命已經成功,同志可以享受了。李岩的奏疏中,第一條就是擇日登基,也就是說在登基前,請李自成移居宮外;扯淡,老子打下了江山,住他一下皇宮怎麼了。第二條,追贓分層次,笑話,那些個贓官全是刁民,不出點狠招,我的軍餉從哪來。第三條,軍隊住城外,憑什麼,北京城的人是人,大順軍的士兵就不是人?第四條,那些個喪家犬還能蹦躂幾天?難不成還能飛出我的掌心?朱家太子不殺他就夠便宜他了,還要加封,做他的美夢去吧。

在李自成的心裡,李岩的這幾條奏疏一點沒意義。在他派去和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接洽的竟然是降將唐通,這就接近于小孩子的遊戲了。而一面要吳三桂投降,一面卻在京師威逼其父,霸佔其妻;吳三桂本來在猶豫中,自己效忠的大明朝沒了,個人何去何從呢?想想自己是個漢人,雖說大明沒了,難不成去投韃子?但在投降李自成前,他還想再看一看,看他李自成對他的態度怎樣,也掂量一下自己在李自成心目中的分量,他的這些微妙想法,早已被大順軍的李岩洞徹,所以李岩極力主張優待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善待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但李岩的主張在權將軍劉宗敏這裡不起作用,吳襄遭到了拷打,陳圓圓被強佔,而李自成再也不是那個未進北京城的“闖王”了,對忠言的逆耳大概是每個君主的通病,他對李岩的一系列諫言全當耳邊風,甚至有些厭煩。

終於,吳三桂得知了京城的一切,衝冠一怒為紅顏,在山海關豎起了對敵大順朝的旗幟。李自成招降不成,於1644年4月13日,親率六萬大軍殺向山海關,當時吳三桂顧慮自身力量不足,已向後金多爾袞求助,而李自成則被年初以來的巨大勝利沖昏了頭腦,對軍事形勢嚴重估計不足;在他看來,吳三桂的部隊與明朝的其他部隊沒啥兩樣,殊不知,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戰鬥力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就連後金的戰兵主力也常常敗於他的手下。李自成此前不僅在戰略上忽視了吳三桂,至使其打出了“複君父之仇”的旗號,現在又在戰鬥力上輕視吳三桂,更在出征山海關時,被吳三桂的假意“議和”所迷惑,猶豫恍惚間失去了輕兵疾進迅速奪取關隘的良機。4月23日,大順軍與關寧軍在“一片石”戰場上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鬥,狡猾的多爾袞在兩軍對陣時,躲在一邊作壁上觀,待兩軍皆疲憊不堪時,率精騎直沖大順軍,大順軍猝不及防,被後金軍殺得傷亡慘重,大敗虧輸。李自成無奈之下,只得率部退回北京城。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皇宮武英殿稱帝,次日即退往西安。在退卻的路上,一敗于慶都,二敗於定州,三敗於真定,而在定州之敗後,有傳言說河南郡縣悉數向南明朝廷投降了,李自成大驚失色,部下亦無言以對。此時,李岩提出了建議,由他自己率兩萬人馬趕去中州,以鎮各郡縣,若有暴亂者,則堅決鎮壓。李自成猶豫不決,就在這當口,向無寸箭之功的牛金星向李自成進讒言:“十八子,主神器。陛下不要忘了李岩也是姓李啊”。李自成被牛金星的話打動,認為李岩有自立的嫌疑,遂命令牛金星第二天請李岩來軍營為他餞行,埋伏親兵,當場將李岩、李牟兄弟殺害。

俗話說:鳥盡弓藏。可現在外敵未滅,自起內訌;這李自成不敗還真沒了天理了。他殺掉的不是一個李岩,而是一個民族的希望。

李岩死前沒有反抗,他大可反出“闖營”,真的去河南自立,但他沒有,知識份子的清高使他甘願束手就擒。也許是他已看到了大順朝的結局,也看到了自己理想的破滅。從對李自成的絕望激發了自己的死志。

李岩死了,大順朝的最後一絲曙光也就滅了。宋獻策跑了,牛金星降了;眾多武將死的死、降的降;不久,李自成自己也在九宮山遭到民團武裝的襲擊,生死不明;剩餘部下分崩離析。至此,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轟然倒塌。中國大地進入了滿清朝代。

李岩在大順政權中雖只是二品制將軍,但他卻是全軍的靈魂。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上馬殺敵,下馬草檄;是當時可遇而不可求的全才;設若當時李自成能聽從李岩的建議,那麼,以李岩的威望,在河南必能登高一呼而應者雲集,而以李岩的才能也定能穩定河南的局勢,從而使清軍不敢輕舉妄動,李自成的主力有了喘息之機,未嘗不可反敗為勝。可歎李自成心胸狹隘,為了一個“莫須有”的理由,自去強助,不僅葬送了大順事業,也使得中華大地的文明停滯了二百六十八年。須知,明末時期,中國的生產力已趨世界前沿,明朝的文官體系已經相當成熟,皇帝即使數十年不上朝,國家機器照樣運轉不誤;經濟上,南方的多處城市已進入資本主義的萌芽狀態;科技上,集中體現在明軍的武器裝備上,許多火器直到清末都還是先進裝備。而滿清社會,在當時勉強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無論文化、科技、生產力等等和當時的明朝社會不可同日而語,只是憑仗著蠻力和極個別的精英人物(如多爾袞),加上一些漢人的投降者,這才取得了天下。當然清朝使中國的領土從明朝時期的360萬平方公里擴充到最高峰時的1300萬平方公里,將新疆、青海、西藏、蒙古統統納入中國版圖,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僅從文明方面來說,清朝的二百六十八年,是歷史倒退的二百六十八年。

李岩的個人悲劇引申到國家甚至是民族的悲劇,孰是孰非,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作者:陸元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