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慈禧問:我兒子應該葬在清東陵還是清西陵?恭親王回答:臣不敢說

導讀:在清朝200多年的歷史中, 入關之後的9個皇帝中, 其中有8個都是在生前就開始修建陵墓, 唯一的例外就是同治皇帝。 按照中國封建社會的定制, 新皇帝繼位之後, 就要開始選擇風水寶地, 修建陵墓, 那為什麼同治生前不為自己修建陵墓?難道慈禧太后不知道皇帝繼位要修建陵墓, 就算慈禧不知道, 難道滿朝大臣也不知道?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同治十三年, 年僅18歲的同治突然駕崩, 由於屍體不能長時間停放, 直到這時慈禧才開始考慮給自己的親兒子修建陵墓。 慈禧選派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左都禦史魁齡、戶部侍郎榮祿、內閣學士署理工部侍郎翁同和等人, 前往清東陵、清西陵各處勘察風水寶地, 為同治選擇建陵吉壤。

在此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裡, 大臣和風水先生走遍了清東陵、清西陵的每一塊土地, 每人都選出了一處風水寶地, 然後在一起商討挑出其中最優秀的地方。

最後眾人在清東陵、清西陵分別挑選到了一處風水寶地, 清東陵是名叫雙山峪的地方, 這裡“龍氣舒展, 堂局寬平, 羅城周密, 屏障全備。 後有大山以為靠, 前有金星山以為照。 金星山兩旁更有萬福山朝于左, 象山立於右, 是真上吉之地。 ”

而他們在清西陵選中的地方名叫九龍峪(原名魏家溝), 此處地如其名, 猶如九條巨龍盤踞, 也是一處難得的上吉佳壤。

兩處風水寶地最終選中哪一個, 還要回去請示慈禧太后。 於是大臣和風水先生一起返回北京, 朝見慈禧太后。 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大臣來到養心殿時, 見慈禧正在掩面哭泣, 眾人心中揣測可能是商討兒子的陵墓, 引起了太后的思子之情, 於是都上前勸慰慈禧太后節哀保重身體, 慈禧才止住了悲傷。

恭親王奕訢見狀, 趕緊上前講述了在清東陵、清西陵查勘風水寶地的情況。 並把清東陵的雙山峪、清西陵的九龍峪上報, 做了特殊說明, 請慈禧太后定奪。 慈禧看看之後, 並沒有直接下命令,

而是問恭親王奕訢覺得選哪一個好。 恭親王奕訢也是一個聰明之人, 立刻上前回答說:“以理, 則九龍峪固佳;以情, 則臣下不敢言。 ”

恭親王奕訢這句話中的“理”, 指的是乾隆當年規定的“昭穆相建”制度, 父親葬清西陵, 兒子葬清東陵。 按照這個道理, 同治的父親咸豐皇帝葬在了清東陵,

同治就應該埋在清西陵, 所以應該選擇九龍峪。 他後半句中所說的“情”, 則完全是為了討好慈禧所說, 因為慈禧將自己的陵墓建在了清東陵, 如果考慮母子情深, 那麼同治就可以葬入清東陵。

恭親王奕訢非常圓滑, 善於詞令, 明明他同意用雙山峪, 他卻說“臣不敢言”, 目的是讓選用雙山峪的話出自慈禧之口, 以避免承擔破壞“昭穆相建”祖制的罪名。 慈禧何等聰明, 她立刻就明白了奕訢的心意。 她沒有什麼顧忌, 老公爹爹道光皇帝既然已打亂了“昭穆相建”, 自己還怕什麼?因此她當即決定雙山峪定為同治帝的萬年吉地。

有歷史專家指出,當年道光皇帝葬在清西陵,並不是破壞了乾隆“昭穆相建”的制度,而是將昭穆相建改為每兩代一次。如果這樣說,清朝剩餘皇帝確實都是兩代葬在一起,嘉慶帝和道光帝葬在了西陵,咸豐帝和同治帝則葬在了東陵,後來光緒和宣統又葬在了西陵。這不正好是每隔兩代昭穆相建嗎?

有歷史專家指出,當年道光皇帝葬在清西陵,並不是破壞了乾隆“昭穆相建”的制度,而是將昭穆相建改為每兩代一次。如果這樣說,清朝剩餘皇帝確實都是兩代葬在一起,嘉慶帝和道光帝葬在了西陵,咸豐帝和同治帝則葬在了東陵,後來光緒和宣統又葬在了西陵。這不正好是每隔兩代昭穆相建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