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一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

本文為“阿超聊文史”原創作品, 轉載請聯繫後臺。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從古至今, 聊三國, 評三國的學者大家源源不斷。

僅作為歷史愛好者的我, 當然也有所感悟, 打算寫一些“三國憾事”。 今天, 我們先來聊一聊蜀國的趙雲。

關於記載趙雲的史書, 我參考的是陳壽的《三國志·趙雲傳》和裴松之注於《三國志·趙雲傳》的《雲別傳》, 因前者記載的事蹟較為殘缺, 後者補充和豐富了前者。 兩者相對是比較靠譜的, 大致還原了趙雲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

裴松之(372—451), 字世期, 漢族,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 後移居江南。 南朝宋著名史學家, 為《三國志》作注。 與兒子裴駰、曾孫裴子野被稱為史學三裴。

在大多數的人眼中, 趙雲應該是一位又帥又聰明的將軍吧~~那歷史上的趙雲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和你心目中的他差別會大嗎?

西元191年, 趙雲被常山郡百姓推舉, 率領本郡義士投奔公孫瓚, 自此跟隨公孫瓚征討各地。 當時, 劉備來投奔好友公孫瓚, 趙雲和劉備十分交好。 一次, 公孫瓚派劉備領兵前去幫助田楷(公孫瓚的部將)抵抗袁紹, 趙雲跟隨劉備出征, 幫劉備主管騎兵。 後來, 趙雲因為兄長的去世離開了公孫瓚, 回到了家。

這是趙雲早期的征戰經歷, 可以知道此時的他, 已經可以帶領一支部隊了。

西元200年, 趙雲到鄴城來和劉備相會, 注意此時公孫瓚已經被袁紹消滅, 劉備則依附于袁紹, 共同對抗曹操。 見到趙雲, 劉備十分高興, 和趙雲睡同一張床, 相互交談了很久。 劉備還秘密令趙雲幫他招募了一支部隊。 後來, 趙雲就一直跟隨著劉備了。

相比于其它諸侯, 當時的劉備可謂窮困潦倒, 到處投奔別人。 可為什麼趙雲就偏偏跟了劉備呢?我猜測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 劉備獨特的人格魅力。 第二, 劉備是漢室宗親, 趙雲心存漢室。 第三, 劉備剛剛起步, 施展的空間很大。 不管如何, 趙雲的眼光還算不錯。

西元202年, 劉備屯兵在新野, 和曹軍戰於博望坡,

劉備用伏兵計策打敗了曹軍, 趙雲抓住了敵將夏侯蘭, 因夏侯蘭和趙雲有交情, 趙雲向劉備求情, 於是劉備免了夏侯蘭一死, 還任命他為軍正。 可見趙雲是個重義氣的人。

夏侯蘭是東漢末年曹操部下的將領。

西元208年, 曹操大軍南下, 劉備軍落荒而逃, 曹操派騎兵追趕, 在當陽長阪坡追上劉備, 危急之下, 劉備把妻子兒女拋棄, 帶著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逃跑。 混亂之中, 趙雲拼死保護後主劉禪和劉備的妻子甘夫人, 帶他們平安回到了劉備的身邊。 於是, 趙雲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軍。 《三國演義》裡的“千里走單騎”過分誇大了趙雲救後主的事蹟。

赤壁之戰後, 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 被任命為偏將軍, 取代趙范兼任桂陽太守。

當時, 趙範有一個守寡的嫂嫂姓樊, 有傾城之貌, 趙範想把她許配給趙雲, 但是趙雲不同意, 他知道趙範是被迫投降的, 估計在耍心計。 不久之後, 趙範果然伺機逃跑, 趙雲沒有因此被牽連。 不被誘惑吸引, 能冷靜分辨事情的利弊足見趙雲的智慧。

趙範, 生卒年不詳, 他是東漢末年荊南桂陽郡太守, 劉備攻荊南時投降。 後因懷有異心逃走, 不知所蹤。

西元213年, 劉備召諸葛亮、趙雲、張飛領軍入蜀支援, 在攻克了江洲之後, 兵分兩路, 趙雲由外水深入, 攻取江陽等郡。 此時趙雲單獨領軍已約有幾千乃至上萬人(劉備原先入蜀三萬, 援軍方面應該少於三萬, 諸葛亮、張飛、趙雲各有一部, 故估算趙雲部應有幾千乃至上萬人), 統率能力應該夠格了。

西元214年,趙雲和劉備、諸葛亮等軍在成都會合。劉備拿下成都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當時,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採納了趙雲的建議。而這幾句話可以看出趙雲很有遠見,而且敢於勸諫。

東漢十三州

關於趙雲,還有一段諫言。《雲別傳》中記載: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意思是趙雲勸諫劉備應該伐魏不要伐吳,而劉備不同意,執意伐吳。這裡不討論這兩種軍事方案誰對誰錯,但趙雲有這樣的謀略和見識,是其他將軍缺乏的。

最能說明趙雲有極強的領軍能力是這兩件事,其一,漢水之戰。《雲別傳》中記載:將張著被創,雲複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意思是當時部將張著被曹軍包圍,趙雲率數十騎兵馳馬突擊曹軍(推斷此時曹軍多數,趙雲軍少數),救出張著,回到營寨,不料曹軍追來,趙雲下令大開營門,讓軍士偃旗息鼓,曹軍懷疑有伏兵,便向後撤退,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以弩箭射曹軍,曹軍死傷了很多人。

其二,箕谷之戰。西元228年,諸葛亮出兵祁山,宣稱從斜谷道進軍,令趙雲、鄧芝為疑兵。可魏軍曹真信以為真,率大軍和趙雲對抗,趙雲作戰冷靜,部隊撤退時,他親自斷後,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首次北伐退兵後,趙雲軍還剩有一些物資,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們,趙雲拒絕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雲別傳》中寫道: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箕谷之戰

次年,即西元229年,趙雲去世了。(西元191年“出道”,可推算終年約56歲)

以上大概描述了趙雲將軍的性格特點和主要事蹟。在你的心目中他的形象是不是更高大了哈!筆者認為趙雲堪稱儒將!有膽量,單騎救主等;忠誠正義,多次保護後主、鞠躬盡瘁為蜀漢;有謀略,認為大戰略是和吳伐魏;冷靜公正,箕谷之戰有過則接受貶職……

說了那麼多,筆者想說的就是: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就是說趙雲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施展。但這並不意味著劉備沒有重用趙雲,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是有很多原因的。

我們先來討論劉備有沒有重用趙雲。筆者認為劉備是重用了趙雲的,不過劉備對趙雲的使用不是很恰當。回顧趙雲的仕途,從一開始跟隨劉備後,就幫劉備管理“中央部隊”,劉備入蜀,趙雲留荊州,劉備攻漢中,趙雲為主要指揮人(在箕谷之戰,大展身手了一次),劉備攻打東吳,趙雲督江州,諸葛亮北伐,趙雲率領部分蜀軍為疑兵。顯然,趙雲並沒有得到率領大部隊和管理大規模地區的機會。荊州讓關羽鎮守,漢中讓魏延鎮守。北伐主要由諸葛亮指揮。

這裡有許多人會抱怨劉備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趙雲。縱觀兩人的性情,確是趙雲更勝一籌,然而當時的條件下(關羽資質更高,趙雲能力還未充分展現)。無疑,劉備選擇關羽是更正確的。可參考我的文章《劉備為什麼讓關羽留守荊州?而不是其他將軍呢?》

縱觀趙雲的為官經歷,在西元223年時,最高任鎮東將軍,被封為永昌亭侯,去世後被劉禪追諡為順平侯。而劉備稱漢中王后,封了四大將軍,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相比于這四位大將軍,趙雲的官職略遜一籌。很多人拿官職說事,覺得劉備沒有重用趙雲。其實不然,劉備讓趙雲管理“中央部隊”和家務事,足見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和重用。

常山趙子龍

可為什麼趙雲沒有高的官職?可能和趙雲的出身貧寒有關。黃忠在劉表手下時已經任職中郎將,在荊州有一定的名氣地位了,馬超更不用說,名門望族,而趙雲跟隨公孫瓚時也沒有什麼官職,到長阪坡之後才被劉備封了一個牙門將軍。關羽和張飛是黃巾起義時,就拜把子的哥們,而且追隨時間最久。趙雲位於這四位之後應該也能理解。

我們再來說趙雲為什麼沒能被“人盡其才”,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劉備這個主公有點窮。劉備的用人也是值得肯定的,不然恐怕也不能在曹操和孫權兩個用人高手中立足。只是劉備起家的物資太少,自己本身也是平民出身。而且一路下來屢次失敗,直到赤壁之戰後,劉備才慢慢壯大。試想,手頭沒有兵力,怎麼來培養將帥?劉備給關羽一點兵,給張飛一點兵,就沒多少兵了,只能讓趙雲和自己共同領兵。

其二,劉備陣營可大用的將領不多。曹操起家有曹氏兄弟,夏侯氏兄弟誓死效忠;孫權上位也有孫氏族人,孫堅親信,孫策親信忠心護主。而劉備一路奔波,可以信任和可以重用的將士並不多。趙雲如果出征了,內事和中央部隊交給誰?只好讓趙雲“屈身”了。

其三,可堪大任時卻已年邁。劉備死後,蜀漢前期大將多半已亡故,而此時趙雲可以說是陣營中數一數二的老將軍了,可惜的是年近半百,更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戰爭還失敗了,趙雲最後一次大展身手的機會也沒了。

長相思·子龍(打油詩一首)

荊州行,益州行, 千里寒風山月明,夜深鼓角聲。

蜀中征,關中征,一戰長安重振兵,夢中東漢城。

西元214年,趙雲和劉備、諸葛亮等軍在成都會合。劉備拿下成都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當時,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採納了趙雲的建議。而這幾句話可以看出趙雲很有遠見,而且敢於勸諫。

東漢十三州

關於趙雲,還有一段諫言。《雲別傳》中記載: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意思是趙雲勸諫劉備應該伐魏不要伐吳,而劉備不同意,執意伐吳。這裡不討論這兩種軍事方案誰對誰錯,但趙雲有這樣的謀略和見識,是其他將軍缺乏的。

最能說明趙雲有極強的領軍能力是這兩件事,其一,漢水之戰。《雲別傳》中記載:將張著被創,雲複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意思是當時部將張著被曹軍包圍,趙雲率數十騎兵馳馬突擊曹軍(推斷此時曹軍多數,趙雲軍少數),救出張著,回到營寨,不料曹軍追來,趙雲下令大開營門,讓軍士偃旗息鼓,曹軍懷疑有伏兵,便向後撤退,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以弩箭射曹軍,曹軍死傷了很多人。

其二,箕谷之戰。西元228年,諸葛亮出兵祁山,宣稱從斜谷道進軍,令趙雲、鄧芝為疑兵。可魏軍曹真信以為真,率大軍和趙雲對抗,趙雲作戰冷靜,部隊撤退時,他親自斷後,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首次北伐退兵後,趙雲軍還剩有一些物資,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們,趙雲拒絕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雲別傳》中寫道: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箕谷之戰

次年,即西元229年,趙雲去世了。(西元191年“出道”,可推算終年約56歲)

以上大概描述了趙雲將軍的性格特點和主要事蹟。在你的心目中他的形象是不是更高大了哈!筆者認為趙雲堪稱儒將!有膽量,單騎救主等;忠誠正義,多次保護後主、鞠躬盡瘁為蜀漢;有謀略,認為大戰略是和吳伐魏;冷靜公正,箕谷之戰有過則接受貶職……

說了那麼多,筆者想說的就是: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就是說趙雲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施展。但這並不意味著劉備沒有重用趙雲,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是有很多原因的。

我們先來討論劉備有沒有重用趙雲。筆者認為劉備是重用了趙雲的,不過劉備對趙雲的使用不是很恰當。回顧趙雲的仕途,從一開始跟隨劉備後,就幫劉備管理“中央部隊”,劉備入蜀,趙雲留荊州,劉備攻漢中,趙雲為主要指揮人(在箕谷之戰,大展身手了一次),劉備攻打東吳,趙雲督江州,諸葛亮北伐,趙雲率領部分蜀軍為疑兵。顯然,趙雲並沒有得到率領大部隊和管理大規模地區的機會。荊州讓關羽鎮守,漢中讓魏延鎮守。北伐主要由諸葛亮指揮。

這裡有許多人會抱怨劉備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趙雲。縱觀兩人的性情,確是趙雲更勝一籌,然而當時的條件下(關羽資質更高,趙雲能力還未充分展現)。無疑,劉備選擇關羽是更正確的。可參考我的文章《劉備為什麼讓關羽留守荊州?而不是其他將軍呢?》

縱觀趙雲的為官經歷,在西元223年時,最高任鎮東將軍,被封為永昌亭侯,去世後被劉禪追諡為順平侯。而劉備稱漢中王后,封了四大將軍,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相比于這四位大將軍,趙雲的官職略遜一籌。很多人拿官職說事,覺得劉備沒有重用趙雲。其實不然,劉備讓趙雲管理“中央部隊”和家務事,足見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和重用。

常山趙子龍

可為什麼趙雲沒有高的官職?可能和趙雲的出身貧寒有關。黃忠在劉表手下時已經任職中郎將,在荊州有一定的名氣地位了,馬超更不用說,名門望族,而趙雲跟隨公孫瓚時也沒有什麼官職,到長阪坡之後才被劉備封了一個牙門將軍。關羽和張飛是黃巾起義時,就拜把子的哥們,而且追隨時間最久。趙雲位於這四位之後應該也能理解。

我們再來說趙雲為什麼沒能被“人盡其才”,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劉備這個主公有點窮。劉備的用人也是值得肯定的,不然恐怕也不能在曹操和孫權兩個用人高手中立足。只是劉備起家的物資太少,自己本身也是平民出身。而且一路下來屢次失敗,直到赤壁之戰後,劉備才慢慢壯大。試想,手頭沒有兵力,怎麼來培養將帥?劉備給關羽一點兵,給張飛一點兵,就沒多少兵了,只能讓趙雲和自己共同領兵。

其二,劉備陣營可大用的將領不多。曹操起家有曹氏兄弟,夏侯氏兄弟誓死效忠;孫權上位也有孫氏族人,孫堅親信,孫策親信忠心護主。而劉備一路奔波,可以信任和可以重用的將士並不多。趙雲如果出征了,內事和中央部隊交給誰?只好讓趙雲“屈身”了。

其三,可堪大任時卻已年邁。劉備死後,蜀漢前期大將多半已亡故,而此時趙雲可以說是陣營中數一數二的老將軍了,可惜的是年近半百,更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戰爭還失敗了,趙雲最後一次大展身手的機會也沒了。

長相思·子龍(打油詩一首)

荊州行,益州行, 千里寒風山月明,夜深鼓角聲。

蜀中征,關中征,一戰長安重振兵,夢中東漢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