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才是真的心靈雞湯!有營養,有價值

現如今, 心靈雞湯好像成為了一個貶義詞, 因為太多太多雞湯文只是直白的告訴你應該去做什麼, 毫無意義, 沒有任何價值, 反倒使人更加空虛, 一點都不實在。 今天, 我想給大家推薦的是一篇實實在在的、具有借鑒意義的真“雞湯”——明宋濂寫的《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像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 無從致書以觀,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 計日以還。 天大寒, 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錄畢, 走送之, 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餘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 益慕聖賢之道 ,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嘗趨百裡外, 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 門人弟子填其室, 未嘗稍降辭色。 餘立侍左右, 援疑質理, 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禮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複;俟其欣悅, 則又請焉。 故餘雖愚, 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 負篋曳屣, 行深山巨穀中, 窮冬烈風, 大雪深數尺,

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 四支僵勁不能動, 媵人持湯沃灌, 以衾擁覆, 久而乃和。 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綺繡, 戴朱纓寶飾之帽, 腰白玉之環, 左佩刀, 右備容臭, 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 略無慕豔意。 以中有足樂者,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課本插圖

這篇文章被收錄於初中課本, 並要求背誦。 一開始, 我是拒絕的, 因為當時我覺得這篇文章太長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遷移和閱歷的積累, 今日再讀此文, 只覺朗朗上口, 頗有一番感悟。

雪中讀書

一曰勤奮。

宋濂家中貧窮, 沒有書看, 便向別人家借, “手自筆錄, 計以日還”, 勤抄, 勤寫, 即使在寒冬臘月, “手指不可屈伸”, 也不懈怠, “少年辛苦終成事, 莫向光明惰寸功”, 他憑著自己的勤奮刻苦, 終於“遍觀群書”, 也為以後的學業打下了基礎。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勤奮往往是一種磨練, 千磨萬擊, 之後才能達到一種境界, 可惜我尚未能體會此番感覺。

焚膏繼晷

二曰虛心。 為了請教有學問的老師, 宋濂“嘗趨百裡外”, 向當地長輩叩問請教。 俯身傾耳, 恭恭敬敬, 遭到老師訓斥, 卻毫無半點怨言怒氣。 反而“色愈恭”“禮愈至”, 等到老師和顏悅色, 則又請教, 如此懂事, 禮貌的學生, 老師怎會不喜歡呢?“態度決定一切”。 虛心, 使得宋濂“雖愚”“獲有所聞”, 那麼在今天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和社會, 怎麼樣才能從萬人中脫穎而出, 得到賞識呢, 唯有虛心, 不停地去請教, 捺下性子, 一定會有所收穫。

求學

三曰實踐。宋濂成年後,跟著老師訪學。“負莢電履”,“窮冬烈日”以致於“足膚皸裂而不知”“四肢僵不能動”這些經歷,看似倍受折磨,實際是作者自我鍛煉的一個好機會。陸遊有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上的知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實踐出真知,宋濂的訪學生涯,對他學習的理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也應該勤於實踐,並結合書本上的知識,一點一點,得出自己的領悟,這些領悟就是你的閱歷和寶貴的財富。

勤學好問

四曰樂學。這也是最高的一層境界了,好學者不如樂學者。宋濂的學習條件可謂很差,客觀資本不足,“無鮮肥滋味之享”“溫袍敝衣”,而同舍人“皆被綺繡”“驊然如神人”。如此強烈的對比,他“略無慕豔意”,“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鑄乎?宋濂以學習為快樂,不與人攀比,一心讀書,“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也是最難感受的了,因為誘惑時時存在,處處存在,抵抗誘惑真的是靠發自內心的對於知識的渴望。

這些知識我的一些簡單的看法,願與大家分享。學習沒有終點,這條路上卻有很多很多的前輩用他們的一生經歷教導我們,如何走下去。

求學

三曰實踐。宋濂成年後,跟著老師訪學。“負莢電履”,“窮冬烈日”以致於“足膚皸裂而不知”“四肢僵不能動”這些經歷,看似倍受折磨,實際是作者自我鍛煉的一個好機會。陸遊有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上的知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實踐出真知,宋濂的訪學生涯,對他學習的理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也應該勤於實踐,並結合書本上的知識,一點一點,得出自己的領悟,這些領悟就是你的閱歷和寶貴的財富。

勤學好問

四曰樂學。這也是最高的一層境界了,好學者不如樂學者。宋濂的學習條件可謂很差,客觀資本不足,“無鮮肥滋味之享”“溫袍敝衣”,而同舍人“皆被綺繡”“驊然如神人”。如此強烈的對比,他“略無慕豔意”,“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鑄乎?宋濂以學習為快樂,不與人攀比,一心讀書,“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也是最難感受的了,因為誘惑時時存在,處處存在,抵抗誘惑真的是靠發自內心的對於知識的渴望。

這些知識我的一些簡單的看法,願與大家分享。學習沒有終點,這條路上卻有很多很多的前輩用他們的一生經歷教導我們,如何走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