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納博科夫:呀,那個老傢伙幹得還真不錯!丨每日讀第100期

想做個每日精選一篇書摘的小欄目

從譯文社的書中, 摘一些有趣或無趣的內容

今天了第一百篇

(哭了, 老淚縱橫)

也歡迎看到您發來的個人建議

告訴我想讀哪位元作家的作品

- 100-

“如果國家要得到拯救, 如果這個民族期望擁有一個具有活力的新政府, 那麼一切都需改變;普通大眾的思想必定要排除空話、蠢話、詩歌那樣高高在上的雅品, 讓每一個人和動物都能懂的簡單樸素的語言,

verbum sine ornatu(拉丁語, 不加修飾的語言), 配上恰當的行動, 重獲力量。 ”

文|納博科夫

《哈姆萊特》的作者創造了一個大眾悲劇,

也由此建立了一種社會高於個人的統治權。

文|納博科夫 譯|金衡山

摘自|《庶出的標誌》

- 聲明:如需轉載先請私信聯繫 -

安波滿懷謝意地接上對方選擇的題目。 他或許想問:“那麼, 為什麼?”一會兒他就會知道原因的。 他朦朦朧朧地察覺到在那個說不清的領域存在著情感的危險。 所以, 他還是想在工作時閒談一下罷了。 再說說他的房間吧。

太遲了。 安波開始滔滔不絕地說了, 比他平時說話噴湧的方式還要誇張。 如果把他的話脫水縮幹, 安波作為國家劇院文學顧問給人的新印象大致如下:

“我們曾有的兩個哈姆萊特演員,

實際上, 唯一值得尊敬的兩個, 已經喬裝打扮離開了這個國家, 據說現在在巴黎大受歡迎, 但這兩個人在路上差點殺了對方。 我們面試的那些年輕人都不行, 儘管有那麼一兩個在形體上還算符合角色的要求。 待會兒, 我會說明這個原因, 現在奧斯裡克(Osric, 《哈姆萊特》劇中人物, 朝臣)和福丁布拉斯(Fortinbras, 《哈姆萊特》劇中人物, 挪威王子, 與哈姆萊特一樣為父復仇)這兩個角色已經佔有了比其他角色更重要的地位。 女王懷孕了。 雷歐提斯(Laertes, 《哈姆萊特》劇中人物,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子、奧菲利婭的哥哥)天生就學不會怎麼擊劍。 我已經整個失去了把這齣戲搬上舞臺的興趣, 因為現在這個荒唐的局面我無法改變。 我現在唯一的可憐的目標是讓演員們採用我自己的譯本,
而不是他們熟悉的那個糟透了的本子。 另一方面, 我這個多年前就開始的傾心之作還沒有完全完成, 為了一個純粹偶然的因素就不得不要加快速度, 這讓我非常惱火, 當然, 與那些演員的行為相比這算不了什麼, 你常看到他們如釋重負似的不自覺地回到以前的本子(科隆柏格(Kronberg, 源自Kroneberg(科隆涅別爾格), 《哈姆萊特》俄文譯者)的), 嘰裡呱啦說上一氣, 真是可怕之極。 魏恩, 那個柔弱的、認為思想要比言詞更重要的傢伙, 總是背著我讓他們這麼做。 ”

安波接下去解釋為什麼新政府會認為還值得咬牙去做一個大雜燴式的伊莉莎白時代的劇。 他解釋了該劇產生的依據。 這個專案計畫是魏恩謙恭上呈的,

中心思想則是他從已過世的哈姆教授那裡取經來的, 來自這位教授的驚人之作《〈哈姆萊特〉的真正情節》。

“‘鐵與冰’”(教授寫到)“—這是一種物質的結合, 那個出奇地死板、生硬的鬼魂(指《哈姆萊特》中老國王的鬼魂)處處提示的結論。 福丁布拉斯(象徵鐵)現在就是從這種結合中誕生的。 根據古老的舞臺規定, 要預示的東西總是要通過什麼東西來體現:爆發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得以展現。 在《哈姆萊特》裡, 這種展現堅定地向觀眾表示, 這是一個關於福丁布拉斯企圖奪回哈姆萊特國王從他父親手中搶去的土地的戲。 這是衝突所在, 這是情節。 偷偷摸摸地把這樣一個健康的、充滿活力的、鮮明的北歐主題轉換成一個性情多變如變色龍的、無能的丹麥人的故事, 在現代舞臺上,是對決定論和常識的侮辱。

“‘不管莎士比亞還是吉德(Kyd,英國伊莉莎白時代劇作家,以復仇悲劇《西班牙的悲劇》聞名,可能是佚失劇本《哈姆萊特》的作者)的意圖是什麼,有一點毫無疑問,即這個劇的主調和行為的主要動機是揭示丹麥社會和軍事的腐敗。想一想吧,軍隊裡的士兵必定是既不懼雷電也不害怕寂寞,但現在卻有一個士兵在那裡說什麼他的心病了,哪兒還有什麼士氣可言!有意無意地,《哈姆萊特》的作者創造了一個大眾悲劇,也由此建立了一種社會高於個人的統治權。當然,這並不是說在這個劇裡就沒有具體的英雄。但是,他不是哈姆萊特。真正的英雄自然是福丁布拉斯,一個英氣奪人的年輕騎士,俊美、健康、無可挑剔。在上帝的許可下,這位優秀的北歐青年獲得了對丹麥的控制,這個可憐的國家在無能墮落的哈姆萊特國王和猶太-拉丁背景的克勞狄斯的暴政下曾受盡磨難。

“‘就像所有頹廢的民主政體一樣,劇中每一個丹麥人都要忍受言詞的過剩。如果國家要得到拯救,如果這個民族期望擁有一個具有活力的新政府,那麼一切都需改變;普通大眾的思想必定要排除空話、蠢話、詩歌那樣高高在上的雅品(caviar,本意為魚子醬,在《哈姆萊特》中指曲高和寡、不落俗套的作品),讓每一個人和動物都能懂的簡單樸素的語言,verbum sine ornatu(拉丁語,不加修飾的語言),配上恰當的行動,重獲力量。年輕的福丁布拉斯對丹麥王位擁有繼承權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認領權。某種黑暗的暴力或者不公正的行為,某種墮落的封建主義施展的把戲,某種像由夏洛克(Shylock,《威尼斯商人》中的猶太放貸人)那樣的金融領域裡的高利貸者挑動的行會行為,這些行為剝奪了他家族的正當要求的權利,這種罪行的陰影一直高高懸在黑暗的背景裡,直到在結尾場景裡,大眾的正義才給整個劇烙下了深遠的歷史意義的封蠟。

“‘三千克朗和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並不足以征服波蘭(至少在那個時候),但是事實證明,達到另一個目的卻是綽綽有餘。喝酒喝糊塗的克勞狄斯完全被福丁布拉斯的這個建議矇騙了,實際上,他,福丁布拉斯率領一支徵召來的軍隊在去波蘭的路上完全是為了另一個目的而經過了克勞狄斯的領地(只是繞了個彎)。不,那些卑賤的波蘭人用不著顫抖:征服不會發生,我們的英雄覬覦的不是他們的沼澤和森林。他並沒有去那個港口,福丁布拉斯,這個天才戰士,他的目的是停下來守株待兔,“慢步前進(出自《哈姆萊特》第四幕第四場)”(在派了一個士兵頭目去迎接克勞狄斯後,他輕聲地向他的軍隊說)只能是指一個意思:慢慢地隱藏起來,而敵人(丹麥國王)卻以為你已經向著波蘭進發了。

“‘這個劇的情節很容易抓住,如果下面這個要素能夠做到的話:艾爾西諾(《哈姆萊特》劇本中老國王鬼魂出現的地方)城垛上的鬼魂不是哈姆萊特國王,他是被國王殺死的福丁布拉斯的父親。受害者的鬼魂以謀殺者的鬼魂的面貌出現—這是多麼絕妙的富有遠見卓識的戰略,將會怎樣深深地激起我們強烈的讚賞!這個了不起的江湖騙子告訴我們的老哈姆萊特之死的故事非常雄辯,但也許遠離真實,目的只是為了在國家內部造成innerliche Unruhe(德語,內部的不安),減弱丹麥人的士氣。灌入那個酣睡者耳朵裡的毒藥象徵了破壞性的謠言被巧妙地注入,莎士比亞時代的普通觀眾不會不注意到這種象徵的。因此,老福丁布拉斯,以敵人的鬼魂的面貌出現,安排好了他敵人兒子的死亡和他自己兒子的勝利。不,最後的‘審判’並不純粹出於偶然,那些‘屠殺者’的行為並不是隨意的,就像霍拉旭(Horatio,《哈姆萊特》劇中人物,哈姆萊特的好友)這個記錄者看到的那樣,事實上,當我們年輕的英雄審視著屍體成堆的場景—腐敗的丹麥剩下的唯一東西—時,他的粗嗓子喊出‘殺呀!殺呀!這堆積的屍體’(出自《哈姆萊特》第五幕第二場),我們可以聽到一絲深深的滿足(觀眾們也不禁感同身受)。我們可以很容易想像到,他會由衷地發出這麼一聲小輩對長輩的刺耳的感謝的感歎:呀,那個老傢伙幹得還真不錯!

“‘現在回到奧斯裡克。剛才還能說會道的哈姆萊特在和一個小丑的頭骨說話,現在則是輪到愛開死亡玩笑的頭骨對哈姆萊特說話了。請注意這兩個詞並置在一起的效果:頭骨-頭殼;“頂著殼兒逃走了(出自《哈姆萊特》第五幕第四場)。”奧斯裡克(Osric)和鬱利克(Yorick)(《哈姆萊特》第五幕墓地一場中哈姆萊特拿在手上的骷髏的姓名)這兩個詞幾乎是押韻的,區別在於這邊的蛋黃(yolk(發音與 Yorick 接近))在那邊變成了骨頭(os(拉丁語,對應 Osric 詞首的兩個字母))。這個穿著奇特的弄臣服飾的掮客故意混淆行話與外人說的話,他這樣做正是在販賣死亡,哈姆萊特剛剛在海上逃脫的死亡。那些加粗的排重的句子,那些華麗的暗諷的語言,這些都掩飾了一個深藏著的目的,一個勇敢但狡黠的主腦。誰是這些個禮儀的主人?他是年輕的福丁布拉斯最才華橫溢的幕後策劃者。’好了,說了這麼多,足夠可以讓你知道我要如何忍受得了。”

對於小個子安波的抱怨,克魯格忍不住要露出微笑。他評述說,這一切都會讓人想到巴圖克矯揉造作的風格。我是說這些複雜地攪合在一起的一派胡言。從強調藝術家的超然態度出發,安波說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恰好說明了自己的態度)這個巴圖克(Paduk(發音近似俄語падать一詞,意為“倒塌”))或者是霸道克(發音近似英語paddock一詞,在莎士比亞時代意為“蛤蟆”,曾出現在《哈姆萊特》和《馬克白》中)— bref, la personne en question(法語,簡而言之,就是這個人)到底是誰。接著,克魯格向他說了去湖區的事,以及發生了什麼。安波自然很是吃驚。他腦子裡立即出現克魯格和孩子在那空無一人的農舍的房間裡打轉的情景,房子裡的兩個鐘(一個在餐廳,另一個在廚房)也許還在走,絲毫無損,孤單無依,在不見人影的地方依舊可憐兮兮地按照人的時間“滴答,滴答”走著。他想,不知道麥凱西莫夫是否已經收到他寄給他的那封措辭仔細的信,他在信上說了奧爾嘉的死訊和克魯格迷茫不知所措的情況。我能說什麼呢?牧師把維奧拉家的一個淚眼模糊的老人錯當成了鰥夫,在他致悼詞的當口(也就是那個健壯龐大的身體正在一堵厚牆後面怒火沖天的時候),他還不停地向那個人致意(他也頻頻地點頭回應)。甚至連什麼叔輩也不是,更不是她母親的情人。

安波把臉朝向牆,眼淚奪眶而出。為了減輕一下傷感的氛圍,克魯格跟他說了他在美國旅行時碰到的一個有趣的人,那個人著迷似的要把《哈姆萊特》拍成電影。

“我們會,他說,以鬼魂開始

那是一些裹著床單的猿

出沒在戰慄的羅馬街道上。

還有被暴徒圍住的夜晚……

然後出現:艾爾西諾的城牆和塔樓,飛龍和火紅的鐵架,牆上的瓦片在月光下像魚鱗一樣閃光,三角房頂上形成許多美人魚的外皮,在沒有色彩的天空中熠熠閃爍,黑色城堡前的平臺上綠色的螢火蟲像星星一樣亮閃。哈姆萊特的第一次獨白在雜草叢生、野花遍佈的花園裡進行。牛蒡和大薊是主要的入侵者。一隻“蛤蟆”張著嘴在呼吸,坐在過世國王最喜愛的花園裡的座位上眨巴眼睛。當新國王在飲酒時,某個地方響起了炮聲。按照夢境和銀幕上常出現的情形,大炮被轉換成了花園中的幾段腐朽的樹幹,角度傾斜,像大炮一樣朝著天空,一瞬間炮眼冒出的灰白色的煙在天空中形成浮動的“自我屠殺”的字眼。

(完)

相關圖書推薦

《庶出的標誌》

(納博科夫作品系列)

[美] 納博科夫|著

金衡山|譯

《庶出的標誌》是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後第一部長篇小說,將現實的見聞與經歷編織進虛構的文字之中,集政治諷喻、人物肖像、文字遊戲於一體,穿插對文學經典的顛覆解讀。小說的背景置於一個荒誕不經的員警國家,人們信奉埃克利斯主義,追求整齊劃一的埃特盟(普通人)式生活,渾噩無知又胡作非為是國民的通性。

戳以下標題可跳轉至

完整每日讀目錄請戳文末閱讀原文

每日讀第95期

《砂女》節選

作者:安部公房

每日讀第96期

《維吉尼亞白人暴亂後,讀林肯的這篇演講正當其時》

作者:林肯

每日讀第97期

《一份關於自殺式恐怖襲擊者的側寫》

作者:拉納吉特·古哈

每日讀第98期

《婚後十三年才接納婚姻,是意識到彼此並不般配》

作者:阿蘭·德波頓

每日讀第99期

作者:青山七惠

上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在現代舞臺上,是對決定論和常識的侮辱。

“‘不管莎士比亞還是吉德(Kyd,英國伊莉莎白時代劇作家,以復仇悲劇《西班牙的悲劇》聞名,可能是佚失劇本《哈姆萊特》的作者)的意圖是什麼,有一點毫無疑問,即這個劇的主調和行為的主要動機是揭示丹麥社會和軍事的腐敗。想一想吧,軍隊裡的士兵必定是既不懼雷電也不害怕寂寞,但現在卻有一個士兵在那裡說什麼他的心病了,哪兒還有什麼士氣可言!有意無意地,《哈姆萊特》的作者創造了一個大眾悲劇,也由此建立了一種社會高於個人的統治權。當然,這並不是說在這個劇裡就沒有具體的英雄。但是,他不是哈姆萊特。真正的英雄自然是福丁布拉斯,一個英氣奪人的年輕騎士,俊美、健康、無可挑剔。在上帝的許可下,這位優秀的北歐青年獲得了對丹麥的控制,這個可憐的國家在無能墮落的哈姆萊特國王和猶太-拉丁背景的克勞狄斯的暴政下曾受盡磨難。

“‘就像所有頹廢的民主政體一樣,劇中每一個丹麥人都要忍受言詞的過剩。如果國家要得到拯救,如果這個民族期望擁有一個具有活力的新政府,那麼一切都需改變;普通大眾的思想必定要排除空話、蠢話、詩歌那樣高高在上的雅品(caviar,本意為魚子醬,在《哈姆萊特》中指曲高和寡、不落俗套的作品),讓每一個人和動物都能懂的簡單樸素的語言,verbum sine ornatu(拉丁語,不加修飾的語言),配上恰當的行動,重獲力量。年輕的福丁布拉斯對丹麥王位擁有繼承權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認領權。某種黑暗的暴力或者不公正的行為,某種墮落的封建主義施展的把戲,某種像由夏洛克(Shylock,《威尼斯商人》中的猶太放貸人)那樣的金融領域裡的高利貸者挑動的行會行為,這些行為剝奪了他家族的正當要求的權利,這種罪行的陰影一直高高懸在黑暗的背景裡,直到在結尾場景裡,大眾的正義才給整個劇烙下了深遠的歷史意義的封蠟。

“‘三千克朗和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並不足以征服波蘭(至少在那個時候),但是事實證明,達到另一個目的卻是綽綽有餘。喝酒喝糊塗的克勞狄斯完全被福丁布拉斯的這個建議矇騙了,實際上,他,福丁布拉斯率領一支徵召來的軍隊在去波蘭的路上完全是為了另一個目的而經過了克勞狄斯的領地(只是繞了個彎)。不,那些卑賤的波蘭人用不著顫抖:征服不會發生,我們的英雄覬覦的不是他們的沼澤和森林。他並沒有去那個港口,福丁布拉斯,這個天才戰士,他的目的是停下來守株待兔,“慢步前進(出自《哈姆萊特》第四幕第四場)”(在派了一個士兵頭目去迎接克勞狄斯後,他輕聲地向他的軍隊說)只能是指一個意思:慢慢地隱藏起來,而敵人(丹麥國王)卻以為你已經向著波蘭進發了。

“‘這個劇的情節很容易抓住,如果下面這個要素能夠做到的話:艾爾西諾(《哈姆萊特》劇本中老國王鬼魂出現的地方)城垛上的鬼魂不是哈姆萊特國王,他是被國王殺死的福丁布拉斯的父親。受害者的鬼魂以謀殺者的鬼魂的面貌出現—這是多麼絕妙的富有遠見卓識的戰略,將會怎樣深深地激起我們強烈的讚賞!這個了不起的江湖騙子告訴我們的老哈姆萊特之死的故事非常雄辯,但也許遠離真實,目的只是為了在國家內部造成innerliche Unruhe(德語,內部的不安),減弱丹麥人的士氣。灌入那個酣睡者耳朵裡的毒藥象徵了破壞性的謠言被巧妙地注入,莎士比亞時代的普通觀眾不會不注意到這種象徵的。因此,老福丁布拉斯,以敵人的鬼魂的面貌出現,安排好了他敵人兒子的死亡和他自己兒子的勝利。不,最後的‘審判’並不純粹出於偶然,那些‘屠殺者’的行為並不是隨意的,就像霍拉旭(Horatio,《哈姆萊特》劇中人物,哈姆萊特的好友)這個記錄者看到的那樣,事實上,當我們年輕的英雄審視著屍體成堆的場景—腐敗的丹麥剩下的唯一東西—時,他的粗嗓子喊出‘殺呀!殺呀!這堆積的屍體’(出自《哈姆萊特》第五幕第二場),我們可以聽到一絲深深的滿足(觀眾們也不禁感同身受)。我們可以很容易想像到,他會由衷地發出這麼一聲小輩對長輩的刺耳的感謝的感歎:呀,那個老傢伙幹得還真不錯!

“‘現在回到奧斯裡克。剛才還能說會道的哈姆萊特在和一個小丑的頭骨說話,現在則是輪到愛開死亡玩笑的頭骨對哈姆萊特說話了。請注意這兩個詞並置在一起的效果:頭骨-頭殼;“頂著殼兒逃走了(出自《哈姆萊特》第五幕第四場)。”奧斯裡克(Osric)和鬱利克(Yorick)(《哈姆萊特》第五幕墓地一場中哈姆萊特拿在手上的骷髏的姓名)這兩個詞幾乎是押韻的,區別在於這邊的蛋黃(yolk(發音與 Yorick 接近))在那邊變成了骨頭(os(拉丁語,對應 Osric 詞首的兩個字母))。這個穿著奇特的弄臣服飾的掮客故意混淆行話與外人說的話,他這樣做正是在販賣死亡,哈姆萊特剛剛在海上逃脫的死亡。那些加粗的排重的句子,那些華麗的暗諷的語言,這些都掩飾了一個深藏著的目的,一個勇敢但狡黠的主腦。誰是這些個禮儀的主人?他是年輕的福丁布拉斯最才華橫溢的幕後策劃者。’好了,說了這麼多,足夠可以讓你知道我要如何忍受得了。”

對於小個子安波的抱怨,克魯格忍不住要露出微笑。他評述說,這一切都會讓人想到巴圖克矯揉造作的風格。我是說這些複雜地攪合在一起的一派胡言。從強調藝術家的超然態度出發,安波說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恰好說明了自己的態度)這個巴圖克(Paduk(發音近似俄語падать一詞,意為“倒塌”))或者是霸道克(發音近似英語paddock一詞,在莎士比亞時代意為“蛤蟆”,曾出現在《哈姆萊特》和《馬克白》中)— bref, la personne en question(法語,簡而言之,就是這個人)到底是誰。接著,克魯格向他說了去湖區的事,以及發生了什麼。安波自然很是吃驚。他腦子裡立即出現克魯格和孩子在那空無一人的農舍的房間裡打轉的情景,房子裡的兩個鐘(一個在餐廳,另一個在廚房)也許還在走,絲毫無損,孤單無依,在不見人影的地方依舊可憐兮兮地按照人的時間“滴答,滴答”走著。他想,不知道麥凱西莫夫是否已經收到他寄給他的那封措辭仔細的信,他在信上說了奧爾嘉的死訊和克魯格迷茫不知所措的情況。我能說什麼呢?牧師把維奧拉家的一個淚眼模糊的老人錯當成了鰥夫,在他致悼詞的當口(也就是那個健壯龐大的身體正在一堵厚牆後面怒火沖天的時候),他還不停地向那個人致意(他也頻頻地點頭回應)。甚至連什麼叔輩也不是,更不是她母親的情人。

安波把臉朝向牆,眼淚奪眶而出。為了減輕一下傷感的氛圍,克魯格跟他說了他在美國旅行時碰到的一個有趣的人,那個人著迷似的要把《哈姆萊特》拍成電影。

“我們會,他說,以鬼魂開始

那是一些裹著床單的猿

出沒在戰慄的羅馬街道上。

還有被暴徒圍住的夜晚……

然後出現:艾爾西諾的城牆和塔樓,飛龍和火紅的鐵架,牆上的瓦片在月光下像魚鱗一樣閃光,三角房頂上形成許多美人魚的外皮,在沒有色彩的天空中熠熠閃爍,黑色城堡前的平臺上綠色的螢火蟲像星星一樣亮閃。哈姆萊特的第一次獨白在雜草叢生、野花遍佈的花園裡進行。牛蒡和大薊是主要的入侵者。一隻“蛤蟆”張著嘴在呼吸,坐在過世國王最喜愛的花園裡的座位上眨巴眼睛。當新國王在飲酒時,某個地方響起了炮聲。按照夢境和銀幕上常出現的情形,大炮被轉換成了花園中的幾段腐朽的樹幹,角度傾斜,像大炮一樣朝著天空,一瞬間炮眼冒出的灰白色的煙在天空中形成浮動的“自我屠殺”的字眼。

(完)

相關圖書推薦

《庶出的標誌》

(納博科夫作品系列)

[美] 納博科夫|著

金衡山|譯

《庶出的標誌》是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後第一部長篇小說,將現實的見聞與經歷編織進虛構的文字之中,集政治諷喻、人物肖像、文字遊戲於一體,穿插對文學經典的顛覆解讀。小說的背景置於一個荒誕不經的員警國家,人們信奉埃克利斯主義,追求整齊劃一的埃特盟(普通人)式生活,渾噩無知又胡作非為是國民的通性。

戳以下標題可跳轉至

完整每日讀目錄請戳文末閱讀原文

每日讀第95期

《砂女》節選

作者:安部公房

每日讀第96期

《維吉尼亞白人暴亂後,讀林肯的這篇演講正當其時》

作者:林肯

每日讀第97期

《一份關於自殺式恐怖襲擊者的側寫》

作者:拉納吉特·古哈

每日讀第98期

《婚後十三年才接納婚姻,是意識到彼此並不般配》

作者:阿蘭·德波頓

每日讀第99期

作者:青山七惠

上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