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姬路城是一座日本著名的古城堡,坐於本州兵庫縣姬路市的姬山之巔

“姬路”在日語中是“蠶繭”的意思。 姬路城所鄰的姬山、鷺山兩座山岡酷似蠶繭的形狀, 故由形得名, 沿城方圓一帶被人們稱為“姬路”。

遠遠望去, 姬路城通體潔白, 聳立在姬山之上, 被鬱鬱蔥蔥的樹木掩映著, 像一隻優美高雅的白鷺, 層層飛簷蜿蜒起伏, 如白鷺展翅欲飛, 高傲的身姿卓然不群。

在群雄割據的戰爭年代, 各路諸侯為了加強防禦, 紛紛大興土木, 修建城堡。 在現存的這些古代城堡中,

姬路城是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風格最典雅的一座, 在技術和藝術上都具有極強的代表性。 它的內部包括83座建築物, 擁有高度發達的防禦系統和設計精巧的防護裝置, 體現了幕府時代日本高超的建築和戰略防禦技能。 瞭解姬路城的歷史, 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封建文化。 如今大部分的建築物都已被視作日本國寶, 1993年, 姬路城成為日本首個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古跡。

由於姬山位於兵庫縣南部的交通要塞, 自古就已有軍隊駐紮, 1346年開始在此修建城堡。

1580年, 著名的豐臣秀吉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正是他下令建造了最雄偉的望樓“天守閣”, 姬路城已初步具備今日的輪廓。 1681年, 德川幕府重建城堡並擴大成今日的規模。 在當時這真是一件耗時耗力的浩大工程。 城堡的總占地面積約230萬平方米, 耗費了387噸木材, 7萬5千塊瓷磚, 總重達3000多噸, 尋找大量每塊重約1噸的巨大石塊成了一項相當困難的工作。 但姬路城最終還是矗立起來了, 建成後300餘年的時間裡, 先後有13個家族人住於此。

姬路城外形優美雅致, 帶著日式城堡特有的靜謐之美, 其實它並非像外表看上去的那般柔弱。 內裡結構嚴密固若金湯,精心設計的戰略防禦工事如一道道堅固的屏障,拒敵於千里之外。姬路城的城邊築有壕溝和石垣,固守著城堡,外敵無法輕易進入。石垣呈陡斜狀的扇形斜坡,上部向外翹出,讓人難以攀登。城內採用的是三重螺旋狀結構,構思獨特巧妙,將城主居所、武士居所、週邊工事嚴格地劃分開來,這種構思在整個日本只有姬路城和江戶城可以看到。各建築的屋頂綿延相連,一望無邊,城郭間設置了大門和嘹望塔,城牆和瞭望塔上開有小孔,以便射箭打槍。

內庭的道路百轉千回,曲曲折折,讓人好像掉入了迷魂陣,辨不清方向,即使很短的道路也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但是從頂樓嘹望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每座建築的屋頂上都掛著巨大華麗的魚形裝飾,這是專為防火之用的辟邪物——對於以木料為主體構造的姬路城來說,防火乃是頭等的大事。

天守閣傲然屹立於城的正中央,這是一座外觀5層、在姬路城中海拔最高的建築。在主樓的四角緊密依附著四座小城樓,每座都呈正方形,但統一之中又富含變化,五座城郭被獨特的系列防禦牆巧妙地連為一體,高低不一,錯落有致,給人以寧靜雅致之感,屋頂飛簷四方漫射,從靜態中又透出動態之美。

內裡結構嚴密固若金湯,精心設計的戰略防禦工事如一道道堅固的屏障,拒敵於千里之外。姬路城的城邊築有壕溝和石垣,固守著城堡,外敵無法輕易進入。石垣呈陡斜狀的扇形斜坡,上部向外翹出,讓人難以攀登。城內採用的是三重螺旋狀結構,構思獨特巧妙,將城主居所、武士居所、週邊工事嚴格地劃分開來,這種構思在整個日本只有姬路城和江戶城可以看到。各建築的屋頂綿延相連,一望無邊,城郭間設置了大門和嘹望塔,城牆和瞭望塔上開有小孔,以便射箭打槍。

內庭的道路百轉千回,曲曲折折,讓人好像掉入了迷魂陣,辨不清方向,即使很短的道路也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但是從頂樓嘹望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每座建築的屋頂上都掛著巨大華麗的魚形裝飾,這是專為防火之用的辟邪物——對於以木料為主體構造的姬路城來說,防火乃是頭等的大事。

天守閣傲然屹立於城的正中央,這是一座外觀5層、在姬路城中海拔最高的建築。在主樓的四角緊密依附著四座小城樓,每座都呈正方形,但統一之中又富含變化,五座城郭被獨特的系列防禦牆巧妙地連為一體,高低不一,錯落有致,給人以寧靜雅致之感,屋頂飛簷四方漫射,從靜態中又透出動態之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