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地道金線蓮原生態種植方法

地道金線蓮原生態種植方法

金線蓮素有“藥王”“金草”、“神藥”、“烏人參”等美稱, 被稱為“藥中之王”。 多年來, 由於其市場需求大而導致人工過度採挖, 加上金線蓮自然繁殖率低、生長緩慢, 野生的金線蓮資源已非常稀少, 瀕臨滅絕, 早在1987年國務院就將金線蓮列為重點保護的中藥材之一, 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而由於人工種植金線蓮又有較大的難度, 目前人工種植的數量還非常有限。 由於原材料量的限制, 近年來金線蓮產業有所萎縮。 因此大力發展人工種植已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因為金線蓮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而且療效極好, 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因此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而人工種植的金線蓮還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目前市場價格昂貴, 由金線蓮製成的幹品目前售價每公斤達到1萬元, 市場金線蓮鮮品價格亦高達800-1000元/公斤, 若每畝能產出300公斤以上鮮品, 則畝產值可達24萬元以上。 是目前農業種植業中效益最高的產業之一。 大力發展金線蓮的人工種植, 不但可以滿足人們對金線蓮的需求, 而還可以因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而起到保護野生資源的目的, 因此人工種植金線蓮不但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而且對野生資源的保護也有重要的意義。

1.林地選擇與整地:選擇道地金線蓮原生地, 海拔高度在100-500M的亞熱帶山地或丘陵林地, 年平均溫度20.9度, 最高溫度38.7度, 最低溫度-2.5度;年平均降雨量2100毫升, 降水集中4-8月;植被以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 終年常綠, 層次分明, 鬱閉度在0.85-0.9,周邊有充足無污染水源, 常年空氣濕度在60%以上:于近溪溝邊陰涼處林地, 清除林地雜草和表面落葉, 對林下的土層進行翻耕, 翻耕深度為20-30cm, 以松碎土層, 並起成寬60釐米長5米的種植畦, 畦上鋪上一層周邊坡地收集的肥沃的腐殖土;畦上兩米安裝落葉承載網, 承載樹木掉落的葉片, 避免遮掩林地的金線蓮:畦上同時安裝噴水系統, 於較為乾燥的天氣下可以進行噴水灌溉,

保持空氣的濕度。

2.金線蓮組培苗的種植:採用己經消毒處理的金線蓮組培苗, 將金線蓮組培苗植入到林地的種植畦上, 金線蓮組培苗種植間距為3-5cm, 種植深度宜淺不宜深, 以掩蓋住天湖金線蓮的根部為宜;金線蓮組培苗移植後用多菌靈或福美雙1000倍水稀釋溶液澆灌作為定根水:種植時間以每年的4-8月為宜, 其他時間只要氣溫高於10℃也可種植。

3.林間管理:保持金線蓮原生態種植林地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以上, 及時清理落葉保證金線蓮苗能接收到充足的散射光。 在金線蓮組培苗生長期間, 當種植畦較為乾燥時, 採用噴水系統進行噴水處理, 使得種植畦和空氣保持濕潤的狀態。 栽植一個月後的金線蓮,

用肥液作為葉麵肥噴施, 噴施至葉面滴液為止, 以後每7-10天施肥(用肥液作為葉麵肥噴施)一次, 在病害高發季節, 用農用硫酸鏈黴素100mg/kg或普力克1000倍水稀釋液、多菌靈1000倍水稀釋液等輪換噴施, 每月噴1次, 蝸牛與蛞蝓多發生於5-6月份, 用生石灰撒施於四周防治:其中的肥液是每15斤花生數加150斤水自然發酵30天后的液肥用水稀釋8倍後, 然後每升加入2.0克的花寶1號葉麵肥, 1.7克磷酸二氫鉀, 混合均勻形成肥液。

4.採收:在金線蓮組培苗出瓶定植7-9個月即可採收, 此時金線蓮植株長到高度6-l0cm以上、5-6片葉、每株鮮重2-3g即可進行採收。 此時的金線蓮野生性狀好, 使用效果好, 藥效高, 因而其售價比人工設施栽培的金線蓮要高三分之一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