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唐後主李煜:躲都躲不開的皇帝命

李煜是一位錯位的帝王,又是一位傑出的詞家, 不論是故國的雕欄玉砌邊, 還是趙宋王朝的階下囚室裡, 留下了許多令他永生難忘的往事。 在傳奇而複雜的一生中,他品嘗了那些不同于一般的人生滋味。

李煜是南唐第二任皇帝李璟的第六個兒子。 古代實行嫡長子繼位制, 照理說, 李煜和皇位八竿子也打不著, 而且他本人對當皇帝一點興趣也沒有, 可是, 命運弄人, 越追求的越得不到, 越不想要的, 偏偏跑不了。

本來, 李煜的大哥、太子李弘冀是王位的鐵定繼承人。 與李煜熱衷於文藝不同, 李弘冀十分英武, 曾在抵禦別國的入侵中建立了赫赫戰功。 他權力欲極強, 雖然身居太子之位, 但對這個整日沉浸於詩書之中的六弟並不是很放心, 原因就是李煜的“帝王相”。

李煜“豐額駢齒, 一目重瞳子”。 豐額, 是說他天庭飽滿, 額頭寬大;駢齒, 是說他的牙齒長得參差不齊。

這些都沒什麼大不了,關鍵是他長了“一目重瞳子”, 這就麻煩了。

一目重瞳,就是一隻眼睛有兩個瞳仁,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 這是由於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而形成的, 但古時的人們卻把這看作是“帝王之相”。 依據是,五帝之一的舜就是“一目重瞳子”, 西楚霸王項羽也是如此。 這副長相成了李弘冀的心病。 為避免成為大哥的眼中釘,李煜只好遠離權力, 一頭紮進藝術的世界裡。

李煜有非常優秀的藝術基因, 他的老爸李璟就是一個文藝“發燒友”, 李煜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音樂、書畫、詩詞, 樣樣精通。 為了表示自己無意皇位, 他醉心於詩書與山水之間, 綽號“鐘隱”、“蓮峰居士”, 最高理想就是當個漁翁:“一壺酒, 一竿綸, 世上如儂有幾人?”

如果按照這樣的人生設計走下去,李煜的生活本來可以過得非常平靜。 然而, 一個意外卻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大哥李弘冀突然死了。 起因是他們的老爸李璟曾說過自己去世後, 皇位將“兄終弟及”的話。

李璟的弟弟叫李景遂,是李弘冀登上皇位的最大競爭者。 李弘冀想來想去, 索性找了個人, 把自己的叔父給毒死了。 自此, 他竟夜夜不能安睡, 一合眼就是李景遂那張猙獰的臉, 把他嚇得魂飛魄散, 沒幾個月就死了。

叔父李景遂掛了, 大哥李弘冀也去了, 前面的幾個哥哥也早就夭折, 老六變成了老大, 李煜當皇帝的命躲都躲不掉。

西元961年, 李煜被冊立為太子, 這年8月, 李璟病逝, 李煜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繼承了皇位。 因為當了皇帝,

他特地把自己的名字由“從嘉”改為“煜”, 意思是他今後將要像太陽一樣, 把光輝灑遍他的土地和人民。

李煜幸運地當上了皇帝,但他這個皇帝當得又非常不幸。 一方面因為他實在沒有治國理政的才能, 另一方面, 則是因為遇到了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趙匡胤。

李煜當上皇帝後,曾急急忙忙地上了一道《即位上宋太祖表》, 以臣屬自居, 大舉進貢, 目的是保留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可惜宋太祖的回答是:“臥榻之側, 豈容他人酣睡!”

面對李煜的綏靖妥協, 不少文臣憂心如焚。 大臣潘佑是南唐的第一筆桿子, 他就沒少勸諫。 有一回, 李煜寫詞歌頌他和皇后周嘉敏的浪漫生活, 並叫身邊的才子們也來幾首助興, 潘佑提筆寫道:“樓上春寒山四面, 桃李不須誇爛漫, 已輸了春風一半。 ”意思說南唐在江北的半壁江山已經拱手送人了, 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呢?

對於這樣的進諫, 李煜多是裝聾作啞。 等到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時, 潘佑一連上了7道奏書, 把朝中大臣挨個批了個遍, 言辭非常激烈。 李煜不為所動。潘佑急了,乾脆把矛頭直接對準了李煜。

潘佑在奏書中說:古代桀、紂等昏君是自己亂搞,把好好一個國家搞到要敗亡的境地;而陛下你呢?是聽信了底下人的那些胡言亂語,把國家搞成這種模樣,我看你連桀、紂這些昏君都不如。我不會再跟你這個亡國之君幹了,你如果認為我有罪的話,就殺掉我好了,給天下人一個說法。

李煜的脾氣再好,也忍受不了這樣的謾駡,索性成全了潘佑的“死諫”美名,其他人就此噤若寒蟬了。

當時南唐朝廷上上下下,只有一個人讓宋太祖顧慮。這個人叫林仁肇,算得上南唐第一良將,驍勇善戰,有勇有謀。於是,宋太祖親自出馬,又當導演,又當演員,玩了一把反間計。

西元971年,李煜派遣他的弟弟李從善到京師汴梁(今河南開封)朝貢,宋太祖順勢將他扣作了人質。有一天,宋太祖派人請李從善進宮,兩個人邊走邊聊,進到一座掛滿了畫像的屋子。宋太祖漫不經心地指著一幅畫像說:“這個人你認識嗎?”李從善一看,吃驚地說:“他怎麼有點像我們的林仁肇將軍啊?”宋太祖哈哈大笑,說:“對,正是他。告訴你吧,他已經投降了,先送這幅畫像來給我做個信物,我連他的住宅都安排好了。”李從善回去後,趕緊派人把這個情報送給了李煜。

李煜開始並沒有相信,可這件事卻給了嫉恨林仁肇的那些將領們一個藉口,趁機攻擊他早有反心。李煜的耳根子軟,聽得多了,也就信了,一狠心,派人把林仁肇悄悄地毒死了。就這樣,在南唐最需要軍隊保衛時,他卻自毀長城,殺了最勇敢、最善戰的虎將。

西元974年,宋太祖吹響了對南唐的進攻號,北宋軍隊勢如破竹。第二年,金陵城破,李煜投降,正式成了亡國之君,自此有了“李後主”的稱謂。他被倉惶押解汴梁,從此告別了繁華逸樂的帝王生活。 

李煜被押往北宋京城,他住的地方是宋太祖親自選的,而且還翻修了一下,院子裡種滿了梧桐。宋太祖赦免了他的罪行,封他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千牛衛”是負責保護皇帝和王公貴族的侍衛,當然不可能真的讓他去帶兵,而“違命侯”更是一種黑色幽默了。

李煜是個性格溫和的人,但溫和不等於沒有自尊。在宋太祖的屋簷下,只有低頭的份,苦悶之下,酒成了他最親密的伴侶,喝起來就是通宵達旦。因為酒的需求量太大,宋太祖一度擔心李煜會醉死,下令停止供應。李煜就打報告說:“沒有酒,我這日子怎麼打發呀!”宋太祖一想也是,便又恢復了供給。

國家不幸詩家幸,正是在這極度的痛苦中,李煜開始了他的“詞帝”之路。後世把他的詞分為兩部分,前期的詞多是男歡女愛、風花雪月,後期的則以思念故國為主,抒發亡國之痛,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故而藝術成就最高。

月夜,他在自己的小院子裡溜達,心情淒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半夜驚醒,聽見窗外的雨聲,他才意識到,重回故國也只不過是一個夢。“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暮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宋太祖趙匡胤離世後,李煜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新登基的宋太宗趙光義表面寬容,內心卻十分齷齪,他早就看上了美貌的周嘉敏。

宋朝有風俗,就是每逢節假日和紀念日,有封號的官員太太都要進宮參拜皇族成員。趁著周嘉敏到宮中請安的機會,宋太宗“臨幸”了她。最為變態的是,他居然還命令畫工將現場情景給畫下來,這就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熙陵幸小周後圖》。宋太宗趙光義死後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故雲“熙陵”。

生不如死的周嘉敏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到了李煜身上,大吵大罵,要不是自己的男人無能,她怎麼會遭如此奇恥大辱呢?面對此種情況,李煜也無能為力,然後寫一些悲涼的詞:“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西元978年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恰好是李煜的生日。他舉辦了一個小型宴會,讓樂工們演唱了自己剛填的一首詞,這就是流傳千古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一聽這首詞,大為光火,於是以祝賀生日的名義,賜了一壺禦酒給李煜,還命弟弟趙廷美親自送去。趙廷美是李煜的忠實“粉絲”,兩個人關係很好,毫無心機的李煜在他走後,就喝下了這壺酒。不一會兒,李煜的肚子就劇痛起來,最後整個身體彎曲得像一張弓。原來宋太宗在酒裡下了一種叫“牽機藥”的毒藥,服後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死後的形狀就和古代繃起的織布機相似。

南唐最後一任皇帝李煜就這樣去了,死時年僅42歲,被葬在了洛陽邙山。

李煜不為所動。潘佑急了,乾脆把矛頭直接對準了李煜。

潘佑在奏書中說:古代桀、紂等昏君是自己亂搞,把好好一個國家搞到要敗亡的境地;而陛下你呢?是聽信了底下人的那些胡言亂語,把國家搞成這種模樣,我看你連桀、紂這些昏君都不如。我不會再跟你這個亡國之君幹了,你如果認為我有罪的話,就殺掉我好了,給天下人一個說法。

李煜的脾氣再好,也忍受不了這樣的謾駡,索性成全了潘佑的“死諫”美名,其他人就此噤若寒蟬了。

當時南唐朝廷上上下下,只有一個人讓宋太祖顧慮。這個人叫林仁肇,算得上南唐第一良將,驍勇善戰,有勇有謀。於是,宋太祖親自出馬,又當導演,又當演員,玩了一把反間計。

西元971年,李煜派遣他的弟弟李從善到京師汴梁(今河南開封)朝貢,宋太祖順勢將他扣作了人質。有一天,宋太祖派人請李從善進宮,兩個人邊走邊聊,進到一座掛滿了畫像的屋子。宋太祖漫不經心地指著一幅畫像說:“這個人你認識嗎?”李從善一看,吃驚地說:“他怎麼有點像我們的林仁肇將軍啊?”宋太祖哈哈大笑,說:“對,正是他。告訴你吧,他已經投降了,先送這幅畫像來給我做個信物,我連他的住宅都安排好了。”李從善回去後,趕緊派人把這個情報送給了李煜。

李煜開始並沒有相信,可這件事卻給了嫉恨林仁肇的那些將領們一個藉口,趁機攻擊他早有反心。李煜的耳根子軟,聽得多了,也就信了,一狠心,派人把林仁肇悄悄地毒死了。就這樣,在南唐最需要軍隊保衛時,他卻自毀長城,殺了最勇敢、最善戰的虎將。

西元974年,宋太祖吹響了對南唐的進攻號,北宋軍隊勢如破竹。第二年,金陵城破,李煜投降,正式成了亡國之君,自此有了“李後主”的稱謂。他被倉惶押解汴梁,從此告別了繁華逸樂的帝王生活。 

李煜被押往北宋京城,他住的地方是宋太祖親自選的,而且還翻修了一下,院子裡種滿了梧桐。宋太祖赦免了他的罪行,封他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千牛衛”是負責保護皇帝和王公貴族的侍衛,當然不可能真的讓他去帶兵,而“違命侯”更是一種黑色幽默了。

李煜是個性格溫和的人,但溫和不等於沒有自尊。在宋太祖的屋簷下,只有低頭的份,苦悶之下,酒成了他最親密的伴侶,喝起來就是通宵達旦。因為酒的需求量太大,宋太祖一度擔心李煜會醉死,下令停止供應。李煜就打報告說:“沒有酒,我這日子怎麼打發呀!”宋太祖一想也是,便又恢復了供給。

國家不幸詩家幸,正是在這極度的痛苦中,李煜開始了他的“詞帝”之路。後世把他的詞分為兩部分,前期的詞多是男歡女愛、風花雪月,後期的則以思念故國為主,抒發亡國之痛,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故而藝術成就最高。

月夜,他在自己的小院子裡溜達,心情淒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半夜驚醒,聽見窗外的雨聲,他才意識到,重回故國也只不過是一個夢。“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暮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宋太祖趙匡胤離世後,李煜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新登基的宋太宗趙光義表面寬容,內心卻十分齷齪,他早就看上了美貌的周嘉敏。

宋朝有風俗,就是每逢節假日和紀念日,有封號的官員太太都要進宮參拜皇族成員。趁著周嘉敏到宮中請安的機會,宋太宗“臨幸”了她。最為變態的是,他居然還命令畫工將現場情景給畫下來,這就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熙陵幸小周後圖》。宋太宗趙光義死後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故雲“熙陵”。

生不如死的周嘉敏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到了李煜身上,大吵大罵,要不是自己的男人無能,她怎麼會遭如此奇恥大辱呢?面對此種情況,李煜也無能為力,然後寫一些悲涼的詞:“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西元978年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恰好是李煜的生日。他舉辦了一個小型宴會,讓樂工們演唱了自己剛填的一首詞,這就是流傳千古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一聽這首詞,大為光火,於是以祝賀生日的名義,賜了一壺禦酒給李煜,還命弟弟趙廷美親自送去。趙廷美是李煜的忠實“粉絲”,兩個人關係很好,毫無心機的李煜在他走後,就喝下了這壺酒。不一會兒,李煜的肚子就劇痛起來,最後整個身體彎曲得像一張弓。原來宋太宗在酒裡下了一種叫“牽機藥”的毒藥,服後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死後的形狀就和古代繃起的織布機相似。

南唐最後一任皇帝李煜就這樣去了,死時年僅42歲,被葬在了洛陽邙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