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我們什麼都不缺,只是缺少一顆坐看雲起的心

可能效率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推崇的吧, 在人人都追求著效率的時代, 如果你不追求效率, 那麼意味著你極有可能會落伍。 效率的背後往往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對速度的狂熱, 人們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 換一句話說就是, 我們變得越浮躁。

單就文學創作而言, 以前的文學家往往是一生也寫不了多少的著作, 反觀今天, 有的人一個星期甚至是幾天就能寫出一本書, 其創作效率不得不讓人歎為觀止。 這麼快的效率寫出來的著作, 那麼它的含金量又有多大?當然不可置否, 短時間寫出的著作也是有精品的, 但是大多數的著作似乎只是文字的一種組合, 泛泛而讀就可以了。

有的人寫書是寫給自己看的, 有的人寫書只是單純的為寫給別人看的。 而現代似乎更多的是後者,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人們頭腦中關於名著的概念仍舊是停留在以前, 可以說, 現在的書很難出精品。 如果你在圖書市場上邊仔細流覽一遍的話, 你會發現, 各種雞湯, 各種成功學充斥在書架上。 而這類書籍究竟有多少的營養, 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標準。

而在我的印象中, 如果誰能夠出書似乎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 然而在今天, 這種神聖正在被一種利益給吞噬, 似乎是只要你有錢, 那麼你就可以出書, 而且出版社似乎是還很歡迎。 而且在如今, 似乎是什麼人都可以出書, 那些頂著光環的人隨隨便便都可以出書, 而且似乎他們的書從來不愁沒人買單。 于此同時那些真正的作家,

學者出的書卻少有人問津。 我們不得不得對自己進行一種反思。 當然, 這裡並不是講一般人不能出書, 只是希望他們的書能夠給讀者一種精神的食量, 而不是借著出書的名頭卻暗地裡只為鼓自己的腰包。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我們必須滿足基本的生理層次需求,

才能有更高的需求, 換句話說, 這些作家或者叫做精神食糧生產者必須能夠吃飽, 然後才能更好的創作。 如果食不果腹, 那麼寫作只為變成一種工具, 就像是你永遠不要向一個餓著肚子的人講什麼大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