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劉備錯過的人才,袁術和呂布爭著要搶,死後曹操傷心哭了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 劉備的一生無疑是痛苦並快樂的, 早期的顛沛流離, 要人才沒有人才, 要地盤沒有地盤, 多次依附其他諸侯, 好不容易在徐州站穩了腳跟就被呂布和袁術聯手竊取了, 無奈之下投靠了曹操。 曹操心懷天下, 給劉備兵馬糧草, 還給予豫州牧這樣的官職。 在此期間, 劉備遺憾錯過一位賢才, 袁術和呂布爭著要搶, 死後曹操傷心哭了。

這個人不是別人, 正是出身“陳郡袁氏”的袁渙, 其父親袁滂, 官至司徒。 袁渙, 字曜卿, 劉備擔任豫州牧的時候, 推薦袁渙為茂才, 追隨劉備。 無奈劉備當時被袁術和呂布擊敗, 單身逃走。 袁渙只能避難于江淮之間, 被袁術啟用。

袁術和袁渙有沒有關係呢?說真的, 還是有點關係的。 根據《唐宰相世系表》記載, 袁滂為袁安同祖弟。 不過考慮到章帝章和元年, 安為司徒, 靈帝光和元年, 滂為司徒, 相距九十二年。 《元和姓纂》記載:疑滂于安為孫曾行, 非兄弟行也。 袁氏四世五公謂安、湯、滂、逢、隗也。

而袁安卻是袁紹和袁術的高祖父。 所以, 總來來說, 袁術和袁渙應該算一個家族的人。 故而袁術非常器重袁渙, 幾乎有什麼事情, 就諮詢袁渙。 袁渙總是正氣凜然地論述自己的主張, 袁術辯駁不過, 有時候聽不進去, 但是仍然敬重他, 不敢不對他以禮相待。

很可惜的, 呂布和袁術發生戰爭, 袁渙隨袁術一起迎戰, 被呂布擒, 呂布覺得袁渙也是一位大才, 所以就自己留用。 不過, 呂布不是一個很好的相處的人物, 想法也千奇百怪的, 因跟劉備有仇恨, 呂布想讓袁渙寫信去大罵羞辱劉備, 袁渙認為不能這樣做, 呂布再三強迫他, 甚至以死威脅, 袁渙臉色絲毫沒有改變, 就是不答應。

還笑著對呂布說:“我聽說只有德行可以用來羞辱別人, 沒聽說用污言穢語來羞辱別人的。 假使他本來就是個君子,

將不會以將軍你的話為恥辱, 假如他實在是個小人, 將用你的話回復你, 那麼受辱的是你而不是他。 再說我先前侍奉劉將軍, 就像今天侍奉你一樣, 假如有一天我離開這裡, 再來痛駡將軍, 行嗎?”呂布自感慚愧而作罷。

《三國志》記載:“渙顏色不變, 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 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複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複罵將軍,可乎?”布慚而止。”

由此可見,袁渙這樣的人忠直仁義,即使已經離開了舊主,也不願意詆毀舊主,做人非常有原則。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敗於曹操,為其所殺。袁渙被曹操欣賞看中,轉而跟隨曹操,治理地方有功,升任為諫議大夫、丞相軍祭酒。曹操稱魏公,建立魏國,袁渙任郎中令,代行御史大夫之職。在任上盡心盡責,以敢諫直言稱名。多次勸誡曹操,都得到了採納。

在職數年後,袁渙去世。曹操為袁渙的死流下眼淚,賞賜穀物兩千斛,一份叫“乙太倉穀一千斛賜與郎中令家”,一份叫“用垣下穀一千斛送給曜卿家”,外人不明白他的意思。曹操下教令說:“用太倉穀,是依據官法;用垣下穀,是因為他是我親密的老部下啊。”

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複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複罵將軍,可乎?”布慚而止。”

由此可見,袁渙這樣的人忠直仁義,即使已經離開了舊主,也不願意詆毀舊主,做人非常有原則。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敗於曹操,為其所殺。袁渙被曹操欣賞看中,轉而跟隨曹操,治理地方有功,升任為諫議大夫、丞相軍祭酒。曹操稱魏公,建立魏國,袁渙任郎中令,代行御史大夫之職。在任上盡心盡責,以敢諫直言稱名。多次勸誡曹操,都得到了採納。

在職數年後,袁渙去世。曹操為袁渙的死流下眼淚,賞賜穀物兩千斛,一份叫“乙太倉穀一千斛賜與郎中令家”,一份叫“用垣下穀一千斛送給曜卿家”,外人不明白他的意思。曹操下教令說:“用太倉穀,是依據官法;用垣下穀,是因為他是我親密的老部下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