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今年鐵定會發生:“嗨,美女,來張電視”

文/劉步塵

也許今年下半年的某個時候, 當你再去隔壁老王家串門的時候, 你會發現他家的電視已經從“掛在牆上”變成了“貼在牆上”。

從“擱在桌子上”到“掛在牆上”再到“貼在牆上”, 電視正在朝“極薄化”方向迅猛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 電視技術的發展過程, 就是從厚到薄到極薄的過程。

3月27日, 索尼在廣州召開發佈會, 宣佈OLED電視A1系列正式登陸中國市場, 55英寸售價24999元, 65吋售價35999元。

事實上, 早在2016年10月27日LGD與創維聯合召開的發佈會上, 即有LGD高層暗示索尼將進入OLED電視領域。

索尼推出OLED電視的最大意義, 在於它選擇了OLED這個方向而非量子點這個方向, 這對公眾無疑是一種暗示。

近期, 有關OLED的資訊依舊不少。

日前, 媒體再次傳出蘋果將推出電視的消息, 與此前傳聞不同的是, 這次傳聞蘋果將推出的是OLED電視。

不過直覺告訴我, 蘋果推出電視終端的可能不大——雖然約伯斯生前確有此想法,

須知, 世易時移, 蘋果已經錯失進入電視領域最佳“視窗期”。

四年前, 我也一度認為蘋果有可能推出電視整機, 但最終我們都失望了。 今日相比於四年前, 電視行業從技術到市場格局都已發生深刻變化, 蘋果此時進入, 很難保證打開局面;如果當時不進, 何必今日進入?

從技術層面講, 液晶被OLED替代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LG及其戰略盟友創維已經搶佔OLED電視制高點, 蘋果已無可能建立先發優勢。

從應用層面講, 智慧電視使用者體驗越來越好, 留給蘋果做得更好的空間幾乎沒有。

如果既不能在顯示技術方面領先, 又不能在應用與內容方面領先, 那麼, 蘋果進入電視領域實現市場領先的理由是什麼呢?

蘋果的定位,

從來都是做一個領導者而非一個追隨者, 如果不能確保成為領導者, 蘋果寧願不進。

如果不能確保進入即獲得成功, 我可以斷言蘋果不會貿然進入電視領域。 畢竟, 一旦進入失敗影響到的不啻是蘋果TV, 還有iPhone、iPad、iMac等業已建立領先優勢的產業, 這才是蘋果最為擔心的。

因此, 蘋果要做OLED電視的傳聞, 很可能是你的想法而非庫克的想法。

除非蘋果甘願冒著進入電視領域失敗的風險, 而這是不符合蘋果性格的。

在我看來, 當今最不值得進入的產業領域可能就是電視了。 事實上, 電視是所有家電產品中平均利潤率最低的產業。 更可怕的是, 因為眾多互聯網企業的進入, 電視機產業差不多已經成了“雞肋”。 那些懷揣“搶佔客廳經濟”、“智慧終端機入口”夢想的企業,

我敢說95%以上將為自己的衝動付出代價。

事實上, 已經有人品嘗到衝動的惡果。 最新消息, 當年聲稱要做中國智慧電視老大的同洲電子, 2016年營收僅有區區5.5億元, 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虧損竟然高達4.9億元。

因此, 在我看來, 蘋果進入電視領域, 並不比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更值得投資者期待。

還有一則消息是, 三星電子準備逐步淘汰平板用LCD螢幕, 轉向OLED螢幕,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動向。

平板(含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是介於手機和電視之間的數碼顯示產品。 向OLED平板轉型, 折射出三星OLED戰略“逐步大屏化”的趨勢。 三星時隔五年之後會再次推出OLED電視嗎?沒有人敢說“一定不”。

近期, 公眾關注比較多的仍然是OLED電視大降價。

據市場調查機構提供的資料, 降價當周即3月6日—3月12日, 創維OLED電視銷量猛增351%, 對市場刺激作用十分明顯。

目前, 同規格OLED電視與高配液晶電視(包括部分量子點電視)的價格比, 已經觸及1:1.3的啟動邊界。 一般認為, 這一價格比是市場啟動的臨界點。

但我認為, 今年最值得關注的, 是“Wall paper”即OLED壁紙電視將登陸中國市場。 我甚至認為, 這是OLED電視發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

據可靠消息:“Wall paper”鐵定於今年上半年與消費者見面, 相關企業正緊鑼密鼓地推進相關事宜。

這意味著, 今年下半年的某一天, 當你再去隔壁老王家串門的時候, 你一抬頭猛然發現, 他家的電視已經從“掛在牆上”變成了“貼在牆上”。

貼在牆上和掛在牆上有什麼區別嗎?是的, 區別很大,完全就是兩個時代的產品。打個比方,如果把掛在牆上比喻為住洋房,那貼在牆上就相當於住別墅。

也許有人表示異議,“OLED不就是比液晶更薄一些嗎?”錯,大錯特錯。請問:99°和100°什麼區別?一度之差嗎?NO,是溫水和開水的差別。

掛在牆上的,可能是液晶也可能是OLED;但貼在牆上的,一定是OLED,因為液晶無法做到那麼薄。

這裡不可避免要提及一個新概念——“電視的美學意義”。貼在牆上是一種極致的美——從視覺到心理都與掛在牆上大不相同。還記得嗎,當初液晶取代CRT電視,並非液晶的畫面表現力比CRT更好。事實上,在當時,液晶的畫面表現力較CRT是一種大倒退,為什麼液晶最後還是淘汰了CRT?因為一個字:薄。

我一直認為,OLED顯示技術對於消費者的最大價值,在於它為產品形態提供了無限的可能;而液晶發展到今天,產品形態已經沒有任何創新的可能。

目前,制約OLED電視市場發育的因素只剩下最後一個,那就是面板供應不足。如果不是因為這一因素的存在,OLED電視的發展比現在要好很多。

直言不諱地講,那些所謂OLED電視“壽命短”、“燒屏”的說法,要麼別有用心,要麼陳詞濫調。稍一動腦筋便不難發現其中的破綻:如果OLED真有這麼不堪,它還能活到今天嗎?索尼還會進入嗎?

我預測,未來三年,OLED電視的面板需求量仍將遠遠大於OLED面板實際供給量,換言之,未來三年OLED面板供應緊張的局面將持續存在。在此背景下,OLED電視的發展形同“戴著鐐銬跳舞”。現在面板廠家要做的,就是儘快打碎這副鐐銬。

機構預測,2017年OLED面板全球出貨量約150萬片,同比增長78%。而2017年中國OLED電視銷量預計增幅是400%,遠高於78%的面板增幅,這實際上意味著面板供應仍將是OLED電視發展的拖後腿因素。

不管怎麼說,OLED電視正在給我們的視覺生活提供無限可能。

也許不久之後,你再去大賣場買電視的時候,會對導購這樣說:“嗨,靚女,來張電視!”

這一天,2017年鐵定到來。

(作者為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區別很大,完全就是兩個時代的產品。打個比方,如果把掛在牆上比喻為住洋房,那貼在牆上就相當於住別墅。

也許有人表示異議,“OLED不就是比液晶更薄一些嗎?”錯,大錯特錯。請問:99°和100°什麼區別?一度之差嗎?NO,是溫水和開水的差別。

掛在牆上的,可能是液晶也可能是OLED;但貼在牆上的,一定是OLED,因為液晶無法做到那麼薄。

這裡不可避免要提及一個新概念——“電視的美學意義”。貼在牆上是一種極致的美——從視覺到心理都與掛在牆上大不相同。還記得嗎,當初液晶取代CRT電視,並非液晶的畫面表現力比CRT更好。事實上,在當時,液晶的畫面表現力較CRT是一種大倒退,為什麼液晶最後還是淘汰了CRT?因為一個字:薄。

我一直認為,OLED顯示技術對於消費者的最大價值,在於它為產品形態提供了無限的可能;而液晶發展到今天,產品形態已經沒有任何創新的可能。

目前,制約OLED電視市場發育的因素只剩下最後一個,那就是面板供應不足。如果不是因為這一因素的存在,OLED電視的發展比現在要好很多。

直言不諱地講,那些所謂OLED電視“壽命短”、“燒屏”的說法,要麼別有用心,要麼陳詞濫調。稍一動腦筋便不難發現其中的破綻:如果OLED真有這麼不堪,它還能活到今天嗎?索尼還會進入嗎?

我預測,未來三年,OLED電視的面板需求量仍將遠遠大於OLED面板實際供給量,換言之,未來三年OLED面板供應緊張的局面將持續存在。在此背景下,OLED電視的發展形同“戴著鐐銬跳舞”。現在面板廠家要做的,就是儘快打碎這副鐐銬。

機構預測,2017年OLED面板全球出貨量約150萬片,同比增長78%。而2017年中國OLED電視銷量預計增幅是400%,遠高於78%的面板增幅,這實際上意味著面板供應仍將是OLED電視發展的拖後腿因素。

不管怎麼說,OLED電視正在給我們的視覺生活提供無限可能。

也許不久之後,你再去大賣場買電視的時候,會對導購這樣說:“嗨,靚女,來張電視!”

這一天,2017年鐵定到來。

(作者為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