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北大姑娘的報告,一場階層折疊的燈光秀

今天下午, 思修課上, 一名大一女生做課堂展示, 談到人生理想, 說自己放棄了去隔壁(編者注:指清華大學)讀最賺錢的行業, 而選擇了貴校(編者注:指北京大學)的藝術學院。

然後一不小心秀了家境, 父親是發明了第一瓶花露水的資本家(編者注:據查證, 中國第一瓶花露水誕生於1905年, 此處可能有出入), 自己從小到大各種獎項拿到手軟, 活生生一副鐵定要當社會主義接班人winner的既視感。

她還捎帶著批判了其他同學:你們是磚工+loser, 你們眼中只有錢和苟且, 沒有詩和遠方, 你們low逼, 你們忘記了初心。

於是, 她當場被同學懟翻,

下不來台, 最後助教和老師打圓場, 才平息了當時的事態。

出於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奇葩的心理, 有人將此事捅到了匿名信息發佈平臺樹洞上, 於是大家一樓接一樓地噴, 當然其中有些好朋友過來替她說話。

不出意外, 蓋過了巴薩的諾坎普奇跡, 成為本日校內熱點最佳。

她看到樹洞後, 在票圈回了一句:

“如果你們覺得發樹洞可以緩解心中的不快, 我不在意的/愉快, 然後各位不要影響心情, 共同向理想信念奮鬥/愉快。 ”

把後半句的公關詞去掉, 只看前半句, 意思是:

“你們這樣做雖然傷害了我, 但我作為winner, 大人有大量, 不跟你們一般見識, 你們開心就好。 ”

當事人的淡定表明只要自己資本雄厚, 哪怕民意洶湧。

這個自戀的妹子,

人大附讀的高中, 去年回貴州老家參加高考, 貌似也沒有太多讓她淡定得住的資本。

2

之前未名之音轉載過一篇文章, 《自我審視丨一個北大既得利益者的自述》(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看到), 作者同為北大學生, 同樣在人大附中念過書。

她是北京戶口, 家人有車有房, 認為自己在出生時就擁有了絕大多數中國人奮鬥一生都未必能得到的東西。

她這樣寫道:

可以說, 在我截至目前的短短二十年人生裡, 人生的每一大跨步都充滿了極端的幸運。

小升初, 提前通過面試從優質小學升入優質初中;中考, 擦著分數線的邊被人大附中錄取;高考, 再次擦著分數線的邊考上了北京大學;大二升大三時, 在最後關頭拿到了公派名額與國外高校方面的錄取,

成為了整個語系唯一一名大三公派出國的學生。

面對這些幸運, 我無意感謝上天, 一是因為我不信神, 二是因為社會學的學術訓練告訴我, 這一切都是社會結構性不公的結果, 如果我感謝上天、自得其樂, 那簡直是又蠢又壞。

如果說「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善天下」, 我就屬於那「達」的人;如果說「車廂內的人, 有責任儘量前行」, 我就屬於那「車廂內」的人。

我不敢想像, 一路走來, 按照魯迅的話講, 我已經「吃」了多少人。 雖然身為無神論者, 我引用基督教的概念時很可能會犯錯, 但作為一個希望能被大家理解的比喻, 我不得不承認, 我時常感到自己是負有原罪的人。

這裡的「原罪」不是來自神的國,

它恰恰來自人的國;我背負的是整個社會結構不公的原罪。

這篇文章後來在知乎上引起討論, 引用一位高贊者的答案。

現實生活中, 大多數人的內心只容得下個體、自我和私域, 只關心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自我表達, 遠離政治、宗教和社會等嚴肅的公共事務;而像作者這樣極為少數的人不滿足於私人生活的享受,

而是懷著崇高的社會責任感, 積極關注公共事務。

但願像作者這樣的理想主義者能夠不忘初心。

作者:北回歸線之南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720641/answer/146130356

該文作者能夠跳出自身的階層去審視自我, 關照與己相對應的非既得利益者的處境, 反思社會問題的制度根源, 而非拋出“除去能力以外的資本等於零”、“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不努力”、“你們是沒有情懷的俗人”的誅心之論。

相較思修課上的女生, 高下立判。

有些人以為自己有了資本很牛逼, 如果他出生在偏遠山區, 其實啥也不是。

3

最近忙著畢業,前幾天抽空見了關係比較好的師兄,他也快畢業了。

他老家在中部地區的一個普通地級市,父母都是普通公司的職員,從小到大基本沒怎麼出過本省,上大學時是第二次來北京,第一次來是為了參加北大的自主招生。

我問他工作有沒有著落,他給我講了他的夢想。

他原來一直想當一名作家,高考時卻在家人的動員下,報了當時最熱門也是想像中最賺錢的專業——光華管理學院。大二選了中文系雙學位,後來迫于學業壓力將其退了,作家的夢想戛然而止。

畢業後在一二線城市找個工作,交個首付買套房,先把婚結了。

未來呢?他說我哪裡還有什麼未來,向他這種沒家庭背景的純靠個人打拼的,以後能活得像個人就不錯了。

二十五歲已經看到了自己四十五歲的不堪模樣。

上帝在他出生時就告訴他,你這輩子,夢想和飯碗,苟且和遠方,只能二選一。

我知道,在北大,這樣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4

本科四年,作為思修女生眼中典型的loser,我在某磚院深刻地體會到了人與人智商差距,遠大於人與狗智商差距的殘酷現實。

來北大前,我想到很多人可能會在學習成績上被碾壓。但我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園子中,人與人在社會資源佔有和社會地位上的割裂竟如此之大。

很多loser羡慕不已的winner光環,是winner們上大學前就已經擁有的,這種光環散發的耀眼光輝在北大又一次被放大,loser在他們的面前猶如微不足道的螻蟻。

這種差距隨處可見,讓我們在未踏入社會之前就對即將到來的人生充滿迷茫和恐懼。

思修女生所引發的匿名撕逼表面是對她大放厥詞的撻伐,實則是在社會割裂被赤裸裸地揭開見光以後,大家對自己正在被強姦的未來一次不自覺的憤懣情感爆發。

思修女生,你很不幸,成為爆發中又一粒小小的炮灰。

包三先生說:

我讀這篇文章,一開始為這個女生所謂的自傲所不齒,可是漸漸的,我覺得這位思修女生確實有其資本如此。

並不是說她的做法應該如此,而是她發出如此的言論,加上她一帆風順、長期在競爭中憑藉內在外在因素頻頻獲勝的經歷,她似乎的確有底氣說這樣的話,事態發展成這樣也是自然而然的。

而氣憤歸氣憤,可我們這些看客,和那堂思修課上的學生所能做的事,可能也只有吐槽了。這既影響不到該女生的心情,也撼動不了她的前途,正如文中女生朋友圈發言背後的得意洋洋,“你們這樣做雖然傷害了我,但我作為winner,大人有大量,不跟你們一般見識,你們開心就好。”

我們確實對這樣的winner沒有任何辦法,她依舊可以保持著這份自傲,依舊可以憑藉父母笑下去,而你卻無可奈何。

這讓我想到古時候,人們力有不逮的時候,總是憤憤然的說“這樣的人自有天收。”

可是事實真如此麼?她只是萬千我們所認為不公平的一個,還有千千萬萬個思修女生,天果真收的過來麼?收了這些人,就真的解決問題了麼?

繼而我為北大而哀。

我想思修女孩一定不是北大人應有的樣子。為了自己的那一點優越而汲汲營營、沾沾自喜,為了自己的那一點成功和虛榮,硬要自行將階層折疊起來,分個loser和winner,這不是北大的胸懷。

用北大人自己揶揄自己的話,我們可能又要說“蔡先生死不瞑目”了。

又或許,所謂北大清華,已經成為了名門貴子鍍金的場所,而不再是寒門學子逆襲爬升的天梯。所以才有這女生放棄好營生,繼而選擇貴校藝術系的崇高和傲嬌來。

畢竟你我都相信,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倘若給哈佛耶魯捐個樓,去藤校拿個金光閃閃的文憑,對她而言自然也是不難。可是人家畢竟還有詩和遠方,要留在“北京自強不吸,厚德載霧”,也是一份富家子弟的堅強。

可是,清華和北大,終究還是很多孩子逆襲的夢想,我想課堂上和樹洞裡的民意洶湧,也和這不無關係。

一方面,大家為和這樣狹隘的人同為北大人而恥,另一方面,我們又為她憑藉外在力量肆意踐踏自身努力所不甘。

對於這件事,資料也是枉然,儘管各種調查研究都說“讀名校對富家子弟的提升,要遠高於對寒門子弟的加成,還不如學點技術好找工作”之類的話,但進入一所好學校,接受公平的教育,對得起自己的努力,這樣的夢想,不允許任何人踐踏,從前也是,現在亦是。

3

最近忙著畢業,前幾天抽空見了關係比較好的師兄,他也快畢業了。

他老家在中部地區的一個普通地級市,父母都是普通公司的職員,從小到大基本沒怎麼出過本省,上大學時是第二次來北京,第一次來是為了參加北大的自主招生。

我問他工作有沒有著落,他給我講了他的夢想。

他原來一直想當一名作家,高考時卻在家人的動員下,報了當時最熱門也是想像中最賺錢的專業——光華管理學院。大二選了中文系雙學位,後來迫于學業壓力將其退了,作家的夢想戛然而止。

畢業後在一二線城市找個工作,交個首付買套房,先把婚結了。

未來呢?他說我哪裡還有什麼未來,向他這種沒家庭背景的純靠個人打拼的,以後能活得像個人就不錯了。

二十五歲已經看到了自己四十五歲的不堪模樣。

上帝在他出生時就告訴他,你這輩子,夢想和飯碗,苟且和遠方,只能二選一。

我知道,在北大,這樣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4

本科四年,作為思修女生眼中典型的loser,我在某磚院深刻地體會到了人與人智商差距,遠大於人與狗智商差距的殘酷現實。

來北大前,我想到很多人可能會在學習成績上被碾壓。但我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園子中,人與人在社會資源佔有和社會地位上的割裂竟如此之大。

很多loser羡慕不已的winner光環,是winner們上大學前就已經擁有的,這種光環散發的耀眼光輝在北大又一次被放大,loser在他們的面前猶如微不足道的螻蟻。

這種差距隨處可見,讓我們在未踏入社會之前就對即將到來的人生充滿迷茫和恐懼。

思修女生所引發的匿名撕逼表面是對她大放厥詞的撻伐,實則是在社會割裂被赤裸裸地揭開見光以後,大家對自己正在被強姦的未來一次不自覺的憤懣情感爆發。

思修女生,你很不幸,成為爆發中又一粒小小的炮灰。

包三先生說:

我讀這篇文章,一開始為這個女生所謂的自傲所不齒,可是漸漸的,我覺得這位思修女生確實有其資本如此。

並不是說她的做法應該如此,而是她發出如此的言論,加上她一帆風順、長期在競爭中憑藉內在外在因素頻頻獲勝的經歷,她似乎的確有底氣說這樣的話,事態發展成這樣也是自然而然的。

而氣憤歸氣憤,可我們這些看客,和那堂思修課上的學生所能做的事,可能也只有吐槽了。這既影響不到該女生的心情,也撼動不了她的前途,正如文中女生朋友圈發言背後的得意洋洋,“你們這樣做雖然傷害了我,但我作為winner,大人有大量,不跟你們一般見識,你們開心就好。”

我們確實對這樣的winner沒有任何辦法,她依舊可以保持著這份自傲,依舊可以憑藉父母笑下去,而你卻無可奈何。

這讓我想到古時候,人們力有不逮的時候,總是憤憤然的說“這樣的人自有天收。”

可是事實真如此麼?她只是萬千我們所認為不公平的一個,還有千千萬萬個思修女生,天果真收的過來麼?收了這些人,就真的解決問題了麼?

繼而我為北大而哀。

我想思修女孩一定不是北大人應有的樣子。為了自己的那一點優越而汲汲營營、沾沾自喜,為了自己的那一點成功和虛榮,硬要自行將階層折疊起來,分個loser和winner,這不是北大的胸懷。

用北大人自己揶揄自己的話,我們可能又要說“蔡先生死不瞑目”了。

又或許,所謂北大清華,已經成為了名門貴子鍍金的場所,而不再是寒門學子逆襲爬升的天梯。所以才有這女生放棄好營生,繼而選擇貴校藝術系的崇高和傲嬌來。

畢竟你我都相信,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倘若給哈佛耶魯捐個樓,去藤校拿個金光閃閃的文憑,對她而言自然也是不難。可是人家畢竟還有詩和遠方,要留在“北京自強不吸,厚德載霧”,也是一份富家子弟的堅強。

可是,清華和北大,終究還是很多孩子逆襲的夢想,我想課堂上和樹洞裡的民意洶湧,也和這不無關係。

一方面,大家為和這樣狹隘的人同為北大人而恥,另一方面,我們又為她憑藉外在力量肆意踐踏自身努力所不甘。

對於這件事,資料也是枉然,儘管各種調查研究都說“讀名校對富家子弟的提升,要遠高於對寒門子弟的加成,還不如學點技術好找工作”之類的話,但進入一所好學校,接受公平的教育,對得起自己的努力,這樣的夢想,不允許任何人踐踏,從前也是,現在亦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