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玄宗與興慶宮

西安興慶公園最初為唐長安城春明門(正東門)內的興慶坊, 是唐玄宗李隆基當臨淄王時的王府。 李隆基當了皇帝後即將興慶坊擴建為興慶宮, 興慶坊內的隆慶池因避李隆基名諱改名為興慶池(即今興慶湖), 又名景龍池, 龍池。 以龍池為中心新建了幾個比較著名的樓臺亭閣,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花萼相輝樓”和“沉香亭”等。

花萼相輝樓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 文明元年(西元684年), 唐睿宗李旦即位為帝, 年僅6歲的長子李成器, 也就是李隆基的大哥被確立為皇太子。 那知李旦的屁股把皇上的龍椅還沒有暖熱,

武則天即自稱皇帝, 下詔廢掉唐朝, 改國號為“周”。 李旦因此被降職為皇嗣, 太子李成器亦相應地失去了皇太子之位而降位為皇太孫。

長安4年(西元704年), 武則天宣佈“還政于唐”, 唐中宗李顯又重新登上了帝位。 唐中宗即位後, 專橫跋扈的韋皇后企圖仿效武則天,

臨朝稱制。 景龍3年(西元709年), 韋皇后為了獨掌朝政, 竟然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唐中宗。 臨淄王李隆基聞訊即率領“萬騎”羽林軍攻入宮中“討逆”, 殺死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 然後把自己的父親李旦重新扶到了皇帝的龍椅上。

唐睿宗第二次當了皇帝後, 在立誰為皇太子的問題上犯了愁:按照宗法的“嫡長制”原則, 理應立長子李成器為太子, 況且第一次自己當皇帝時已經明確宣佈李成器為太子。 但是如果不是三兒子李隆基討平“韋氏之亂”他又怎麼能重新當上皇帝呢?再說李隆基擁有兵權, 身邊又有一大批朝廷重臣。 因此這個問題解決不好, 不僅可能會引起一場新的骨肉相殘, 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全,

“故意久不定”。

李成器知道了父親的心事後, 審時度勢, 主動對唐睿宗說:“儲副(皇太子)者, 天下之公器也, 時平則先嫡長, 國難則歸有功。 若失其時, 海內失望, 非社稷之福, 臣今敢以死請辭太子之位。 ”唐睿宗聽罷非常感動, 雖然他很讚賞李成器主動讓位的高風亮節, 但仍依然猶豫不決。 李成器見父親遲遲下不了決心, 便“累日涕泣, 固辭, 言甚切至”。 唐睿宗見李成器誠心讓位, 遂決定立李隆基為太子。

李隆基得知父親要立他為太子, “又以成器嫡長, 再抗表, 固讓”。 就這樣, 李成器與李隆基兄弟二人為皇太子, 實際上是帝位互相謙讓, 場面極為感人。 由於李成器立場明確, 態度堅決, 唐睿宗最終下詔確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李隆基當了皇太子後,

與長兄李成器手足情深, 互敬互讓, 留下了千古佳話。 李隆基曾令人製造了一床大被和一個長枕, 與李成器等諸兄弟同枕共眠, “睿宗知而大悅”。 李隆基當了皇帝後, 為了表示兄弟情深, 專門命人在興慶宮西南修建了一座樓, 取《詩經·小雅》中“常棣之華, 萼不韡韡。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的典故, 題名為“花萼相輝之樓”。 表示兄弟之間的和睦友好就像“花”和“萼”那樣相依而生, 不能分離。 據《唐會要》記載:“開元二十年十二月三日, 毀東市東北角、道政坊西北角, 以廣花萼相輝樓前。 ”這樣花萼相輝樓前的廣場面積就多達9萬多平方米。 花萼相輝樓建好後, 繁忙的公務之作, 李隆基經常擠時間來到花萼相輝之樓, 與李成器及其他兄弟一起或“聞諸王音樂之聲”,
或“同榻宴謔”, 或“近郊從(縱)禽”, 或“別墅追賞”, “不絕於歲月矣”。

李隆基當了皇帝後, 李成器誠心誠意, 毫無怨言地全力支持兄弟李隆基。 唐玄宗即位之初, 太平公主陰謀借助羽林軍殺害唐玄宗。 李成器以司徒之名兼領浦州剌史, 率領軍隊切斷了太平公主的外援之路, 與唐玄宗密切配合, 殺掉了太平公主及其重要黨羽數十人, 為鞏固唐玄宗初期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總之,花萼相輝樓見證了李隆基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曾有詩贊曰:“龍池賜酒敝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水,薛王濃醉壽王醒。”

沉香亭

據史書記載,唐玄宗對花中之魁牡丹情有獨鍾。“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沉香亭是專門為唐玄宗觀賞牡丹而修建的,因其所用木材是極其名貴的“沉香木”,故名。沉香亭建在一座人工堆築的土山頂上,坐在亭內,居高臨下,亭周圍各種爭奇鬥豔的牡丹花可盡收眼底,一覽無餘,是觀賞牡丹的最佳之處。因此每年春天唐玄宗都要帶著美人李貴妃來到沉香亭,觀花、飲酒、聽音樂。

天寶二年(西元743年)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正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這天上午,唐玄宗騎著他的寶馬“照夜白”,楊貴妃則“以步輦從”,前往興慶宮沉香亭觀賞牡丹。隨行人員中有以擅歌而名噪一時的李龜年以及由他精心挑選的16名色藝俱佳的梨園弟子。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沉香亭內坐定後,李龜年手捧檀板,指揮梨園弟子正準備為皇上和貴妃娘娘演唱,唐玄宗卻揮了揮手,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隨即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翰林學士李白以唐玄宗“同妃子賞名花,不可無新詞”為命題,立進《清平樂》詞三章。

李龜年隨即奉旨趕往長安西市,走街串巷,四處尋覓,最後終於在一個酒樓裡找到了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的李白。李龜年向李白宣讀聖旨時,李白竟然醉眼微睜,半理不睬地睡著了。聖命難違,李龜年只好叫隨從把李白抬到馬上,直朝興慶宮跑去。來到興慶宮門前,李龜年又讓幾名隨從左扶右持,硬是把醉成一灘爛泥的李白架到了正坐在沉香亭內等候的唐玄宗面前。

急於想聽新曲的唐玄宗見李白一醉如泥,連忙讓待臣將李白攙扶到玉床上休息,並讓人端來醒酒湯幫李白醒酒。楊貴妃也叫人用冷水噴面為李白解灑。半醉半醒的李白躺在玉床上,把腳伸向高力士,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無奈,只好憋著一肚子氣,眾目睽睽之下極不情願地為李白氣脫下了靴子。關於這段有趣的故事,詩聖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是這樣描寫的:“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再說高力士為李白脫掉靴子後,李白這才假裝剛剛從醉夢中清醒過來的樣子拜見皇上和娘娘。唐玄宗命他快快作詩助興。李白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揮筆寫下了《清平樂》三首。

(一)

雲想衣裳花想客,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這三首詩,把牡丹花和楊貴妃交織在一起,花即人,人即花。第一首以花喻人,見了雲便想起楊貴妃的霓裳羽衣,見了牡丹花便想起楊貴妃的玉容。第二首則以人喻花,漢代美女趙飛燕只有依賴精心化妝才能顯示出她的美,而楊貴妃就像牡丹花一樣不施粉黛即美若天仙;第三首花人同寫,沉香亭內外,貴妃牡丹同承帝恩兩相歡。唐玄宗對此詩極為滿意,下旨讓李龜年為詩譜曲,並當場演奏,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

唐代的花萼相輝樓和沉香亭早巳毀於戰火,現在遊人在西安興慶公園裡看到的是後人依照原式樣重新修建的。

總之,花萼相輝樓見證了李隆基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曾有詩贊曰:“龍池賜酒敝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水,薛王濃醉壽王醒。”

沉香亭

據史書記載,唐玄宗對花中之魁牡丹情有獨鍾。“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沉香亭是專門為唐玄宗觀賞牡丹而修建的,因其所用木材是極其名貴的“沉香木”,故名。沉香亭建在一座人工堆築的土山頂上,坐在亭內,居高臨下,亭周圍各種爭奇鬥豔的牡丹花可盡收眼底,一覽無餘,是觀賞牡丹的最佳之處。因此每年春天唐玄宗都要帶著美人李貴妃來到沉香亭,觀花、飲酒、聽音樂。

天寶二年(西元743年)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正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這天上午,唐玄宗騎著他的寶馬“照夜白”,楊貴妃則“以步輦從”,前往興慶宮沉香亭觀賞牡丹。隨行人員中有以擅歌而名噪一時的李龜年以及由他精心挑選的16名色藝俱佳的梨園弟子。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沉香亭內坐定後,李龜年手捧檀板,指揮梨園弟子正準備為皇上和貴妃娘娘演唱,唐玄宗卻揮了揮手,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隨即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翰林學士李白以唐玄宗“同妃子賞名花,不可無新詞”為命題,立進《清平樂》詞三章。

李龜年隨即奉旨趕往長安西市,走街串巷,四處尋覓,最後終於在一個酒樓裡找到了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的李白。李龜年向李白宣讀聖旨時,李白竟然醉眼微睜,半理不睬地睡著了。聖命難違,李龜年只好叫隨從把李白抬到馬上,直朝興慶宮跑去。來到興慶宮門前,李龜年又讓幾名隨從左扶右持,硬是把醉成一灘爛泥的李白架到了正坐在沉香亭內等候的唐玄宗面前。

急於想聽新曲的唐玄宗見李白一醉如泥,連忙讓待臣將李白攙扶到玉床上休息,並讓人端來醒酒湯幫李白醒酒。楊貴妃也叫人用冷水噴面為李白解灑。半醉半醒的李白躺在玉床上,把腳伸向高力士,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無奈,只好憋著一肚子氣,眾目睽睽之下極不情願地為李白氣脫下了靴子。關於這段有趣的故事,詩聖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是這樣描寫的:“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再說高力士為李白脫掉靴子後,李白這才假裝剛剛從醉夢中清醒過來的樣子拜見皇上和娘娘。唐玄宗命他快快作詩助興。李白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揮筆寫下了《清平樂》三首。

(一)

雲想衣裳花想客,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這三首詩,把牡丹花和楊貴妃交織在一起,花即人,人即花。第一首以花喻人,見了雲便想起楊貴妃的霓裳羽衣,見了牡丹花便想起楊貴妃的玉容。第二首則以人喻花,漢代美女趙飛燕只有依賴精心化妝才能顯示出她的美,而楊貴妃就像牡丹花一樣不施粉黛即美若天仙;第三首花人同寫,沉香亭內外,貴妃牡丹同承帝恩兩相歡。唐玄宗對此詩極為滿意,下旨讓李龜年為詩譜曲,並當場演奏,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

唐代的花萼相輝樓和沉香亭早巳毀於戰火,現在遊人在西安興慶公園裡看到的是後人依照原式樣重新修建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